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零落人间

红尘如泥,亦如海。

生命如尘埃,飘飘荡荡,浪迹天涯。

落定的时候,也便是归去的时候。

同时,生命亦如种子,在无垠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出悲喜苦乐,长出浮沉聚散。然后,某年某月,落叶归根,寂然而去。于生命,这样的过程,是无奈,亦是圆满。

河南新郑东郭村,是白居易出生的地方。

那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一派田园气息。白家虽不甚显赫,却也是世代簪缨。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幽静的村落,冬日寒气仍在,但白家大院里,自六十六岁的白锽以下,全家人皆无比欢喜。

传说在白居易出生之前,白季庚做了个奇怪的梦。新郑是轩辕黄帝故里,白季庚梦到了轩辕黄帝。在他的梦里,年轻威武的轩辕黄帝,正在他此时居住的东郭村求见一位隐居的世外高人,但是高人始终不曾出门相见。

在轩辕黄帝一筹莫展之时,突然间雷雨大作,高人所在的茅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只见高人面不改色,一副淡然模样。轩辕黄帝赶忙命人为其修葺茅屋。没想到,轩辕黄帝此举却遭到高人门下童子的制止。无奈,轩辕黄帝只好亲手在高人门前种了一棵松柏,然后悄然而去。

多年后,轩辕黄帝所植松柏已成参天大树。大雨来袭,高人所在的茅屋受松柏荫庇,丝毫不受侵袭。高人感念轩辕黄帝的恩德,决定出山辅佐,后建立了不朽功勋。

或许白季庚做梦一事,只是民间杜撰。白居易诗名远播,人们便认定其生而不凡,也便愿意杜撰出这样的奇闻逸事。

于整个世界,那只是寻常的一日。但于白氏一族,那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只不过,那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甫降尘世的孩子,将会名闻天下。

每个人,都是偶然间降落尘世的。

未来所见,绚烂或是黯淡,无人知晓。

只有真正上路,才会触及真实的世界,渐渐呈现该有的迹象。白锽为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居易,大概是希望他在并不祥和的世界里,活得平静顺遂。可惜,纵观白居易一生,有过岁月凉薄,有过宦海浮沉,少有真正安稳的时候。

此时,已是大唐王朝的中期。此时的大唐,大厦虽未倾塌,但王朝已是江河日下。杜甫依稀记得开元盛世河清海晏、四海升平的景象。他在《忆昔》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然而,即使是杜甫在世的时候,大唐王朝也早已不复盛世华年景象。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藩镇割据对抗朝廷的痼疾不仅没有根除,反而愈演愈烈。各藩镇节度使都争先恐后地将朝廷的土地据为己有,而吐蕃、回纥的进犯也让破落的朝廷如坐针毡。

除此之外,宦官专权,以及朋党之争亦使朝政无法稳定,皇帝也无能为力。曾经鼎盛的王朝,注定要在风雨飘摇中逐渐衰落,直至覆亡。从前,王朝稳定,民生安泰,风光无限。此时,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皆处动荡不安的状态中。政局混乱,经济萧条,军事衰弱,民生凋敝,可谓千疮百孔。

白居易出生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刚十七年,那是一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时代。大唐的统治者也曾想力挽狂澜,做过复兴之梦,也有过切实的措施。然而,无论是白居易早年经历的永贞革新,还是晚年目睹的甘露之变,均以失败告终。终究,大唐帝国只剩残破山河,以及动荡飘零的岁月,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扭转其衰亡的命运。

不管怎样,那仍是一个诗意的年代。江山动荡也好,岁月飘摇也好,诗人从未放下酒杯和诗性。他们徘徊于朝堂与山水之间,擎着酒杯,描摹山川天地,书写诗酒年华。于诗,繁盛有繁盛的壮美,颓丧有颓丧的凄美。总之,诗心不灭,万物便有寄身之处。

白居易出生时,王维已去世十一年,去得寂静安详,印象中的他还是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的模样;李白已去世十年,只剩一个飘然无尘的背影和一段孤傲不群的往事,被世人津津乐道;杜甫已去世两年,但人们都记得他心忧天下的从前,也记得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这一年,韩愈五岁,张籍七岁,孟郊二十二岁。这一年,刘禹锡出生于河南洛阳;一年后,柳宗元出生;七年后,元稹、贾岛出生;十八年后,李贺出生。

这些人,以诗人之手,撑起了中唐诗的天地。

只有在他们的诗里,那段黯淡的岁月才有几分光亮。

天地草木,湖山风月,都在他们的酒杯里。

自然,酒杯里还有他们漫长的叹息。

毕竟那样荒凉的年代,身为文人,他们不可能只醉心风月。社稷安危,黎民疾苦,时时牵连着他们的悲喜。只是岁月注定凄凉,世事注定凌乱,他们无能为力。于是徒叹奈何的时候,他们只能将自己交还给山水云月,饮一壶酒,写几首诗,叹几声人生如梦。

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

空有济世之心,苦无回天之力。

久了,便只能退身林泉,安慰自己,随遇而安。

不过,那都是后话。此时的白居易,才刚降落尘世。世界纵有万千伤痕,在他眼中也是日色倾城、清风拂面。在家人的万般呵护下,他的身边只有温暖。

尚在襁褓中的白居易便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聪慧。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经常将他抱到屏风前,教他看画识字。在他六七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准确地认出“之”和“无”两个字了。家里人见他灵透,经常拿着诗书让他认这两个字,从未出错。未久,幼小的白居易就以神童闻名乡里了。如此聪慧的白居易,也让家里人欣喜异常。尤其是祖父白锽、父亲白季庚和母亲陈氏,都对他寄予了厚望。

白居易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祖父因病离世。白季庚将父亲安葬在新郑,让他与此地的山水为伴。同时,白季庚也开始了三年的丁忧,得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乱世之中,那是一段难得的安谧时光。对白居易来说,那是极其快乐的童年。幼学之年,读书认字,他都显露出非比寻常的聪颖灵慧。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是白季庚的续弦妻子,小白季庚二十余岁。陈氏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陈润亦是明经出身,文采不菲。受父亲影响,陈氏熟读诗书,精通诗律。同时,她又是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对白季庚发妻的孩子,从不嫌弃,照顾有加。

后来,白季庚丁忧期满,被调到宋州做司户参军。

白季庚赴任而去,陈氏开始教白居易读书写字。白居易在《襄州别驾府君事状》中,曾这样描述母亲对他们兄弟几人的教导:“又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就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恂恂善诱,未尝以一篦一杖加之。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聪颖的白居易,在陈氏循循善诱的教导下,进步神速。他喜欢读书,也喜欢母亲温柔的陪伴和教导。他的聪慧,让母亲十分欣慰。

事实上,母亲教给白居易的,除了诗文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正直善良,要有担当,要心怀天下苍生,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成长中的白居易,渐渐明白了这些。

现在的白居易,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岁。

他的身边,有母亲的温柔,有清风细雨,蛙鸣蝉躁。

外面的世界,流光黯淡,世事多艰,他都不知道。

他是翩翩少年,少年不识愁滋味。 3cMqP2bkP3zeh7urtCeEq2z5a9KBPp/RKzE8DunQ29jGaoCwdBBB1LAOJKcSQl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