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百年中一乐天

红尘无际。

岁月尘埃无边。

这世界,永远都是那个模样。明明暗暗之间,岁月裹挟着万事万物,浮沉聚散,无声无息。星辰日月,草木山河,静静地打量着岁月,像无情的看客。我们就在这寂静的眼神里,悄然而来,悄然而去。

于湖山烟雨,我们是赏景之人,走走停停之间,或喜或悲。其实,每个人都是独有的风景,总有星辰草木驻足停留,凝望叹息。在观赏与被观赏之间,我们寂静行走,走过山水云烟,走过聚散离合,最后远离红尘。

经过这世界,谁都避不开风雨飘零、岁月迷离。生活,是最深的谜题。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答案,却终于还是一知半解。或许,正因为不知悲欢离合的答案,人们才愿意继续前行。

流连光盏,沐雨栉风,都是生活。大多数人,悲喜苦乐难以言说,只能茫然慨叹。却也有人,蘸了时光的墨,落笔于山河草木,然后饮一杯酒,长歌当哭。

诗人,也许是最寂寞的一群人。总是这样,在远离喧嚣的地方,背对着人海,或是西风古道,匹马天涯;或是野径荒村,残灯独夜。然而,往往在最深的寂寞里,有着最明艳的灯火和最绚烂的山明水秀。

一壶酒,一轮月,一袖清风,独自的世界便有了万种风情。对诗人来说,风景不在远处,都在心里。

饮着酒,半醉半醒,所有的惝恍迷离尽数沉默,眼前有的是斜阳草木、碧海蓝天。自然,诗人吟诵的不只是风花雪月,也有悲叹哀伤,也有苦恨迷惘。只不过,有了平平仄仄,悲伤寂寞也有了几分翩然的味道。

在诗的世界里,有烟村茅舍,鸡犬相闻,也有大漠西风,长河日落;有断桥芳草,流水人家,也有金戈铁马,万里烟尘;有秋风塞北,匹马关河,也有杏花春雨,月满西楼。读一首诗,赏一阕词,就像看一处风景,感悟一场悲欢。

遥遥地望去,有人感叹草木零落,美人迟暮,那是屈原的叹息;有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陶渊明的安恬;有人醉卧长安市上酒家,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是李太白的狂傲;有人落笔静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王摩诘的闲散;有人遥望大江东去,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那是苏东坡的豪放;有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那是柳耆卿的婉约;有人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那是辛稼轩的安逸;有人酒醒花前坐,酒醉花下眠,那是唐伯虎的寂寥;有人哀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那是纳兰容若的悲伤。

他们的身影,似乎永远在那里,如灯盏,照着我们,在喧杂混乱的尘世寻找些许恬淡悠然。于我们,这无垠的世界终究是未知的远方,有时辽阔,有时苍白。于是,我们总愿意让自己置身于平平仄仄之间,如那些吟风弄月之人,半醉半醒,暂时将真实的生活忘却。

因为有诗,世间的许多事,才有寄身之所。

也因为有诗,我们的许多心情,才有安放之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浪迹人间,总有不经意的相见别离。于是,总会想起这诗句,想起那个儒雅温柔的诗人。他是白居易。

他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强调通俗性和写实性,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曾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他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终其一生,始终心系大唐江山和天下苍生。

同时,他亦是临风把酒的诗人,喜欢山水风月,喜欢将自己安置在湖光水色之间。他喜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喜欢,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偶尔感叹:人生非花非雾,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白居易一生著诗词文章七十五卷,计三千八百四十余篇,数量位居唐代诗人之首。他的诗歌能充分反映民间疾苦,妇孺能诵。有“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等赞语。

《新唐书》如此评价:“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唐宣宗有凭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元好问诗云:“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在《论诗三十首》“一语天然万古新”句下,元好问自注:“陶渊明,晋之白乐天。”

乾隆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和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为座右铭。

陈毅曾对白居易的诗给予高度评价:“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

白居易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坛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韩国,古代鸡林宰相曾以百金换一首白居易的诗。在日本,醍醐天皇曾言:“毕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 !”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置于宫殿之上,作为范本来考其臣民。据《中国广播报》报道,宇宙行星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命名者有二十三个,白居易为其中之一。

只不过,无论后人如何评说,他早已远去。

花非花,雾非雾。人生,终是一场寂寞的行走。来得寂静,去得匆忙。白居易亦是如此。

一支笔,一轮月,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白居易。修堤筑路,安济苍生,他从不曾懈怠。然后,繁华落尽,岁月无声。他隐没身影,在香山无声地沉睡了。

他走过的日子,叫大唐岁月。

梦回斯世,故事在酒杯里翩跹摇曳。

许多人,吟诵着风月,诗酒趁年华。

近三百年岁月如歌,总有人匹马天涯,饮尽西风;总有人把酒篱下,独占风流。他们都已远去,却又仿佛永远在那里,杯里斟满月色,蘸了时光落笔。

陈子昂还在幽州台立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李太白醉意朦胧,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商隐还在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最后的岁月,韦庄独立烟雨,目光凄怆:“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些诗人里面,有白居易的身影。

走得不徐不疾,几分落寞,几分潇洒。

有诗,人生便有归途。真好。 eP49eStY3MGupfuC79ApYYtthcjlRObY0WZQrG/72hNjNg3Qm40AdXuNEUqF4t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