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世间之事,皆是缘分。

月圆月缺,花开花谢,我们终须顺其自然。

王尔德说,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生活,原本就是阴晴莫测,时而花开陌上,时而雨雪飘零。许多事情,我们无法逃避,亦无力改变,就只能随遇而安。低头叹息,所见总是泥淖黯淡;蓦然抬头,就能遇见星火满天。哪怕只有一颗星星,也能照亮千里关河和我们遥远的路程。

白居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背负着家族的希望,背负着安济天下的宏愿,他不能沉沦于悲伤。他还很年轻,正是鲜衣怒马的年岁。他必须再次出发,将漫长的道路走出厚实和丰盛,走出柳暗花明。事实上,他一直在路上。

在襄阳,将父亲安葬以后,为了缓解悲伤,白居易曾游赏名胜、寻访古迹。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这里,似乎能听到战马嘶鸣,看到刀光剑影。这里是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地方,有名震天下的关羽的庙宇,也有结束三国纷乱的功臣杜预的庙宇。年轻的白居易,走在襄阳城里,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那些日子,白居易也曾怀念孟浩然。孟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作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理想落空后,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时常泛舟于山水之间。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满座钦服。因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有一段转喉触讳的故事。《唐摭言》载:一日,孟浩然到好友王维的府内做客,忽传玄宗驾到。孟浩然因身为白丁,不能见皇上,便急忙躲到床下,被玄宗发现,玄宗命他出来,并问他最近有什么新作,孟浩然便读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句。玄宗闻此,心中不悦,便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于是放其还乡。孟浩然因此终生与仕途无缘。李白与孟浩然交情深厚,曾有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终生不仕,纵情于诗酒风月,极是洒脱。后来,孟浩然染病,背上长了个大毒疮。王昌龄来看他,欢喜之余,两个人去吃海鲜,结果疮发而逝。率性而生,率性而死,配得上“风流”二字。白居易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也欣赏他的洒脱。

遥望鹿门山,想着孟浩然风雅的一生,白居易感慨丛生,于是,写了首《游襄阳怀孟浩然》,遥寄景仰。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仰慕着已故诗人,他携了两袖清风,上路了。

不久后,白居易随家人离开了襄阳。途经江陵(荆州)的时候,与兄弟们告别。经历了丧父之痛,此番别离之伤感心酸,非寻常离别可比。白居易写了首《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饱含离愁别绪。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关山迢递,岁月无常。

一别,便是千山万水;一别,便是家书抵万金。年轻的白居易,再一次品尝了离别的苦楚。

他又回到了符离,山水如旧,日子却再也不似从前那般安恬。小弟和父亲相继离世,始终是挥不去的阴影。与他交情深厚的“符离五子”已经各奔东西,昔日把酒言欢、泛舟湖上、寻梅踏雪的画面,早已泛黄,成了此时的哀愁和苦闷。幸好,还有个女子时常出现在身边,抚慰他苦涩的华年。

湘灵,永远是白居易心中的一道风景。

从前,她是他陌上的春花;后来,她是他心上的朱砂痣。他是她的居易哥哥,她是他的湘灵妹妹。

前次,白居易从江南回到符离,见到了数年未见的湘灵。在他面前,十五岁的湘灵娉娉袅袅,笑靥如花。几分羞涩,暗自欢喜。一场漫长的分别后,重逢让两个人都心花怒放。只是,他们已不是当时懵懂无知的少年,知道了分寸,懂得了男女有别。尽管如此,那几年他们还是经常见面,他为她写诗,她为他抚琴。从前,他们年幼,她是他的玩伴;此时,他们年华盛放,她是他的知己。

他们共坐夕阳下,话语清浅,两颗心无数次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叫作爱情的水光潋滟。白居易曾在《邻女》中写道:

娉婷十五胜天仙,

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

碧纱窗下绣床前。

从襄阳回到符离后,在湘灵的温柔抚慰下,白居易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他仍旧刻苦攻读诗书,不敢有丝毫懈怠。闲暇之时,除了陪伴母亲,便是与湘灵相见。

符离的巷陌里,有他们同行的身影。只是,他们已不能如从前那样,牵着手走过街巷,自由自在地欢笑。有时候,他们喜欢安静地坐着,两无言语,却又各自欢喜。人们说,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正是如此。

然而,这场灿如春芳的恋情,终是难以开花结果。白居易的母亲不喜欢他们卿卿我我,更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贫寒女子为妻。她的门第观念,成了白居易和湘灵始终难以翻越的一道墙。曾经,他们说起,非你不娶,非你不嫁。最后,只能付之东流。

尘缘,从不因人们相亲相爱就网开一面。

所以这世上,有那么多离散,有那么多执手相看泪眼。爱情很美。正因为很美,也最是伤人。

据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所载,贞元十四年(798)初,白居易离开符离南下,母亲则带着其他孩子去了洛阳,投奔白氏族亲。白居易已二十七岁,必须承担该有的责任。为了科考,他离开了熟悉的符离,也离开了深爱着的那个女子。

远行的路上,他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湘灵。她的一颦一笑,似在眼前,却又越来越遥远。他在《寄湘灵》中写道:

泪眼凌寒冻不流,

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

应凭栏干独自愁。

相思如絮,纷纷扬扬,无处落脚。

幸好还有文字。他将漫长的思念,留在了《长相思》里。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比翼鸟,连理枝,皆是一厢情愿。

相思长在路上,越来越盛。终于,成了山高水长。

离开符离,白居易一路南下,前往浮梁(隶属于江西景德镇),投奔时为主簿的兄长白幼文。二人虽是异母,但感情深厚,白幼文对白居易疼爱有加。带着对湘灵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一路春和景明,白居易几乎无心欣赏。后来,银两所剩无几,又兼病痛在身,他甚是凄苦。此时他的心境,正如《将之饶州,江浦夜泊》中所写: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

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

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

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云树霭苍苍,烟波淡悠悠。

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

他的面前,是一条苍茫的长路。

一念堪白头。这是二十七岁的白居易匹马走天涯的慨叹。

人们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然而,很多时候,远方只有遥远。 R+J0G/0Y0dQHZP9RXf/VIDooII1Ulpn6nofl6V1s3ZPz3M5mUKBVoN7Ks58Ol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