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庭与出身

杜甫的家世,其实是很显赫的,可以说是官宦世家。他出身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远祖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杜甫和唐代另一个诗人杜牧都是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的后代。不过两个支派隔得比较远,杜甫是杜预二儿子杜耽的后代,而杜牧是杜预小儿子杜尹的后代。

杜甫是杜预(224—284)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人,担任过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官职,官至司隶校尉,逝世后,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侯,在当时地位相当显赫。

另外,杜预不仅打仗厉害,而且很喜欢读书。杜预灭掉吴国建立功业后,又沉下心来读书,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典籍,并且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在文学方面也有所成就,被誉为“杜武库”,意思是学识渊博,像武库中的兵器,样样具备。他写的《春秋左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成书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杜预的二儿子杜耽在晋朝担任凉州刺史,杜耽的孙子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是襄阳杜氏的始祖。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从襄阳赴任巩(gǒng)县县令,全家搬到了巩县。历经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再到杜甫,杜家在巩县已经到了第四代,也走过了八十五年的岁月。不过,因为杜甫的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但也因为他属于襄阳杜氏支派,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襄州襄阳人;他的出生地,其实又是在河南巩县。

杜甫在为姑母写的墓志铭中写道:“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从春秋时代后期,杜氏家族便奇迹般地崛起,到了现在,历代祖辈大都做了官,这样的家世,可以说是令他很自豪的。只是,虽然杜氏家族历代为官,但并没有给杜甫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至于他的近代祖辈,还是从祖父杜审言说起吧。

如今大家提起杜审言这个名字,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知识,就是杜甫的爷爷,也算是“爷凭孙贵”了。但实际上,杜审言这个人,可是非常自负的,他觉得自己特别厉害,自称文章胜过屈原宋玉,书法胜过王羲之,十分狂傲,要是知道以后人们只记住他是杜甫的爷爷,估计是会又欣慰又心酸。

不过呢,杜审言虽然狂,但还是有真本事的,他和李峤(qiáo)、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大多朴素自然,有一部《杜审言诗集》流传后世。其中有首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评价很高,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只是,杜审言虽然在写诗方面很有才华,但在仕途上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杜审言考中进士,当上了隰(xí)城尉,后来又转任洛阳丞,在武后圣历元年(698),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在吉州任职期间,他得罪了同事郭若讷和长官周季重,受到两人的合谋诬陷,被定了死罪。得知这个消息后,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决定为父报仇,潜入府中杀了周季重,杜并也被侍卫当场杀死。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朝野震惊。唐朝游侠之风盛行,崇尚武力和血性,杜并为父报仇的行为,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很侠义的。人们也纷纷赞许他,称杜并为孝子。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许国公苏颋(tǐng),还亲自为杜并写了墓志铭。

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召杜审言进入京师,看到他的诗文后,觉得是个有才华的人,于是给了他著作佐郎的官职,后来又将他提拔为膳部员外郎。在这几年,杜审言受到武则天的看重,一跃成为当红的宫廷文人。只不过,在神龙政变(705)后,他因为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岭南,仕途一落千丈。

幸运的是,杜审言在岭南待了不久,就又被召回去了,担任国子监主簿。在景龙二年(708)五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年,杜审言去世,死后被追赠为著作郎。杜审言这一生虽然仕途有几处坎坷,但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至少和他的孙子杜甫比起来,已经算是相当好了。

至于杜甫的父亲杜闲,史书上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曾经担任了奉天县令、武功县尉、兖(yǎn)州司马这些官职,其他的便不太清楚了。值得一提的是,杜闲当的虽都不是什么大官,娶的妻子却大有来历。他一生娶妻两次,第一次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儿,崔氏去世之后,又续娶了卢氏,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杜甫的母亲就是崔氏。

说起这清河崔氏,在魏晋至隋唐时期都是著名的大族,世代簪缨,勋贵无数,到了唐朝,已经是积累了数百年家业的超级豪门。在唐朝初年,李世民命高士廉等人修订《氏族志》,结果初稿呈上来一看,发现清河崔氏排在第一,范阳卢氏排在第二,皇族李氏仅仅是第三。太宗非常生气,堂堂皇族,居然被清河崔氏占了风头,于是一声令下,将李氏改为第一,崔氏改为第三。

这虽然只是一个历史片段,但也可以看出清河崔氏的大族地位。不过,太宗虽然生气,但崔家的地位也着实稳固,在唐朝时位列“七姓十家”,出了十二个宰相,并且和李唐王室还是儿女亲家,直到五代时期,才走向衰落。就母系来说,杜甫和大唐李氏皇族其实渊源匪浅。他的外祖母崔氏,就是唐太宗的曾孙女。

唐太宗的第十个儿子李慎被封为纪王,担任襄州刺史,和越王李贞齐名,当时的人将他们两个合称为“纪越”。后来,武则天篡位,李氏子孙被大肆屠杀,李贞起兵讨伐武氏失败,李慎也受牵连进了监狱,后来被流放岭外,死在了流放途中。

当时,李慎的二儿子李琮(cóng)也被抓进了监狱。李琮的女儿虽然已经嫁给了崔家,但是冒死入狱为父亲送饭,世人被她的孝心感动,称赞她是个勤孝的人。后来,李琮和两个弟弟被流放桂林,惨遭杀害。李琮的两个儿子也没能幸免。李琮的那个女儿,就是杜甫的外祖母。

杜甫外祖父的母亲,是舒王李元名的女儿。李元名是唐高祖的第十八个儿子、唐太宗的弟弟。永昌年间,李元名被酷吏来俊臣陷害流放利州,不久就被杀了。后来,杜甫在夔州与唐高祖的第十六个儿子道王李元庆的玄孙李义相遇,临别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其中写道: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道国及舒国,实维亲弟昆。

中外贵贱殊,余亦忝诸孙。

其中,神尧指的就是唐高祖,道国指李元庆,舒国指李元名。

可惜的是,杜甫的生母崔氏,在杜甫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她也从来没有在杜甫的文章和诗歌中被提到。崔氏去世后,杜闲续娶了卢氏。杜甫诗中提到的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是卢氏生的。

对于杜甫生母崔氏的名字,后人有不少猜测,认为她的名字与海棠有关。杜甫在蜀地住了近十年,写了无数当地的花草,但是从来没有提到当地人最熟悉的海棠花。因此,很多学者便根据这一点,猜测这是为了避讳,就是为了表示尊重,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父母的名字。

晚唐薛能在所写的《海棠》诗并序中就已经开始猜了,他觉得杜甫母亲的名字就是海棠。北宋李颀《古今诗话》也推测说:“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十七世纪,有学者的猜测更大胆了,觉得杜闲的原配夫人是卢氏,而杜甫的母亲就叫崔海棠,仅仅是一名妾。

不过,杜甫在诗里虽然没有提到母亲,却多次提到了母亲的族人。在梓(zǐ)州、阆(làng)州、夔(kuí)州、潭州等地,他都曾和舅父表弟们相遇,并写诗相赠。比如,在夔州,他在写给表弟崔公辅的诗中说“舅氏多人物”;在潭州,他赠诗给舅父崔伟,诗中写道:“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

显贵的母族,历代为官的家世背景,看上去很好,但杜甫的人生,并没有因为前人而变得平坦,反而无比崎岖和荒凉。在后来的生涯中,这些亲人出场的次数似乎并没有多少,反而是那些路上结识的朋友,对他照顾有加。

在杜甫后来那些漂泊困顿的生活中,这样好的家世出身其实也加重了他的痛苦。祖上世代为官,他却一生得不到重用。闻名一时的先祖杜预,曾是皇帝身边红人的祖父杜审言,这些人的存在,使得他内心的忧愁更多,这些忧愁在他的内心逐渐沉淀,在岁月中渐渐发酵,最终酿成了一坛以诗为名的美酒,也成就了一位千古流传的诗圣。 ML0+GWiNw9XKkEq9EGn3pQfbv6ItG7T3Qza16eqs8D7U8FiAAQOFtmCVlg9rbD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