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美丽的姑娘姓郭,她出现在卢照邻意志最为消沉的一段时光里,两个人一见倾心,很快就在一起了。可就在他们你侬我侬、情浓意浓的时候,卢照邻有事要回京城长安。
郭姑娘自是舍不得的。她问卢照邻:“真的非走不可吗?”
卢照邻说:“我很快就回来,等我回来以后,我们就结婚。”
郭姑娘信了他的话。
目送着他离开,姑娘的心里既欢喜又担忧——喜的是,他虽然离开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小生命,正在自己的身体里一点点长大;忧的是,他会不会自此一去,真的再也不回来了?
果然,姑娘身体里的那个小生命出生了,卢照邻没有回来。
那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卢照邻还是没有回来。
孩子生病了,最需要爸爸的时候,卢照邻没有回来。
孩子因病而亡,郭姑娘痛不欲生,卢照邻还是没回来。
郭姑娘伤心极了。她走过他曾经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她坐在他们相识的那间酒肆里,突然就泪如雨下。
“姑娘,你怎么哭了?”有人问她。
这一问不要紧,往事一幕幕全都浮上了姑娘的心头,那些曾经说过的话犹在耳边,怎么人就再也见不到了呢?她把她和卢照邻的故事说给那个人听,可还没有讲完,那人已是怒不可遏,拍着桌子大叫着说,他此生最恨的就是负心汉!
“你告诉我他姓啥叫啥,我一定给你把他找回来。”那人说。
“卢照邻。”姑娘回答。
那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当时就傻眼了!
卢照邻?这不是他神交已久的好哥们吗?而他,就是最好替人打抱不平的骆宾王!
当听说卢照邻把郭姑娘丢在四川,而自己却跑得不见了踪影以后,骆宾王骨子里的那股侠义之气立即让他热血满满——他是最见不得男人欺负女人的,哪怕这男人是他神交多年的诗坛好友,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骆宾王当下找来纸和笔,替郭姑娘写了首长长的声讨诗。
这诗写得句句含泪、声声带血,完全把卢照邻刻画成了一位始乱终弃的负心汉,而郭姑娘呢?
则是一位饱受相思之苦,而身心又遭到巨大创伤的受害人。
悲鸣五里无人问,
肠断三声谁为续。
思君欲上望夫台,
端居懒听将雏曲。
诗里说,郭姑娘思念卢照邻,是“悲鸣五里,肠断三声”的,可卢照邻呢?
也知京洛多佳丽,
也知山岫遥亏蔽。
无那短封即疏索,
不在长情守期契。
卢照邻回长安了,长安遍地是美女,他怕是早就移情别恋了吧!
骆宾王的这首声讨诗一出,立即飞得漫天都是,自此卢照邻的渣男人设算是被他给坐实了。
可奇怪的是,卢照邻对此从未给出过任何解释。难道他是真的始乱终弃,又在长安爱上了别的女人吗?
不,此时的卢照邻哪儿还有闲情去谈恋爱?他是生病了。
李元裕当年一语成谶,他说卢照邻就是他身边的司马相如。果然,卢照邻就像当年的司马相如一样,最终成了一位“病诗人”。
他和郭姑娘分手回到长安以后没多久,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很快就严重得连班都上不了了。于是卢照邻辞去工作,来到太白山一处安静的地方,打算在这里静心养病。可这病却怎么养也养不好,最后以至于肌肉萎缩,连走路都变得十分困难了。
这个时候的卢照邻,已是万念俱灰。
至于他和郭姑娘的爱情、他和骆宾王的友情、他在诗坛的梦想,这些对于他来说,都已是“事有不可得而已矣”了。他又能怎么样呢,或许,也就只能“饮泪含声而就死”吧。
卢照邻自杀了。
那位仗义抒怀的骆宾王啊,也不知当他听到朋友死讯的那一刻,有没有流下过一滴略带悔恨的泪水?
我想,他也一定伤心极了。
大概刘希夷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发了这条朋友圈吧。
他把自己问了一百遍——为什么非要发这条朋友圈呢?
还能为什么呢?
求点赞,求关注,求大家夸他又写了句好诗呗——刘希夷认为他的这句诗值得所有人的夸赞。
可为什么他的小舅舅却非要他把这条朋友圈删了呢?
刘希夷想不明白。赶忙私聊他的小舅舅:“舅,咋了?”
真没想到,他舅竟然会说:“如果你这诗还没有在别的地方发表过,不如给我吧。”
刘希夷一脸蒙,当时就不知道应该说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