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钱颖一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人工智能让现有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中寓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家长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出“均值高”的优势。

我们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我们现有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知识机器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AI)就是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工作的,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中国现有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我在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是我们过去忽视的。

受此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公式: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虽然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不一定会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通常会递减。

为什么?因为我们后来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挑战是错的。由于经常受到打击和否定,所以客观上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连爱因斯坦都曾经感叹道:“好奇心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这让我们难以判断教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需的其他要素,即好奇心和想象力。

功利主义扼杀了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二,是有更高追求的价值取向。

创造性思维不仅取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盛行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有害的。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要超越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我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三种价值取向:(1)短期功利主义;(2)长期功利主义;(3)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后面的追求比前面的层次更高。

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就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具有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有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是具有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还有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导致更多的抄袭、复制,而较少真正的创新,更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改革不易,但为时代所需

基于以上反思,我认为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

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特别要避免短期功利主义,鼓励非功利主义的内在价值取向。

这就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目前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多、不够深,学得不够实用、不够前沿。但是,如果我们更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很大的改变。

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传统的观念、市场的压力、社会的环境都是制约因素。但是,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关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共鸣;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中国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rzrJOoVClTl+hu5OtpD6/Qis8A06F18rOLtpd0k2Yp20GpihyXB+VMIEQsCQv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