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动文明进程的动力
——《文明》

有些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真不容易,比如文明。我们说到古希腊文化,称之为“古希腊文明”;说到有些部族尚未走出原始状态,称之为“野蛮民族”,对应地,我们就可以自称“文明民族”;对缺乏教养、举止粗鲁的行为,称之为不文明;等等。如何定义文明?《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3个定义,一是等同于文化;二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三是指有西方现代色彩的(风俗、习惯、事物)。这3个定义的核心都在于文化,而第二个定义更为准确。过去BBC(英国广播公司)拍了一部题为《文明》的电视系列片,就明确指出“文明”是指“西方文明”。这就让人无法接受,难道西方之前的埃及、中国、印度等社会都是“野蛮社会”吗?别忘了,连汤因比这样的大师都称这些社会为一种文明呢!“较高阶段和较高文化”,“较”字仅仅是“比较”,与同时代其他社会比。从动态的角度看,“较高”永远无止境,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且,同一时代的不同文明,恐怕也难分出高低,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已。

“文明”这个词的英文是civilization,来自法文。最早是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杜尔哥使用的。4年后,“法国大革命之父”米拉波侯爵正式在出版物中使用。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中civilization的解释有6条:(1)人类社会的高级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文化、科学及政府达到高水平;(2)达到这种状态的人民或民族;(3)某个地方、时间或群体的文化、社会等的任何一种类型;(4)正在文明化或已经文明化的行为或过程;(5)文化和教育的精美;(6)城市或人口居住的地区。这些解释要准确得多。汤因比讲的26种文明正是第三个定义。我介绍的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的书《文明》(中信出版社,2012年)讲的正是第四个定义,强调了文明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进程,书中分析的正是推动这种文明进程的6种动力。

在序言中,作者探讨了文明的各种含义。他给文明下的定义是“文明是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在应对获取食宿、抵御外敌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但它也包含了文化习俗的特征,该文化特征常常但不一定表现为宗教形式,常常但又并不一定为共同语言”。各个学者所指的文明也并不完全相同。而且“真正的文明似乎可以长时期保持自我的本色”。正如布罗代尔所说,“一种文明……可以历经经济或社会的频繁变化而持久不衰”。其实文明并没有最高,都是不断进化的,只有进化,吸收其他文明,才能永远保持基本精神。那些不变的文明,如埃及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等,不就消失了吗?这本书所要讲的正是文明形式与进化的动力。

第一种动力是“竞争”(第一章)。作者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说明竞争如何推动文明的进化。中国的文明程度在明中期以前一直远远领先于西方,我们从长江和泰晤士河沿岸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一点。但由于大一统明清的停滞,中国在大分流之后落后了。其原因在于缺乏竞争。明代郑和航海的目的只是炫耀国威而非到海外竞争。但达伽马航海的目的则是香料竞争,即从威尼斯人手中夺取香料贸易垄断权。所以“真正开始使西方超越东方的一个优势肯定是推动探索时代来临的激烈竞争。对欧洲人而言,远航绕过非洲,并不是为国内自大的统治者寻求象征性的贡品,而是为了超越其竞争对手——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领域”。此外,欧洲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被分为数百个彼此竞争的公国。这就产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战争固然是灾难,但这种军事上的竞争带来了3个好处。一是战争推动了军事技术的革新。当然这也是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二是竞争的公国在增加收入以维持其战争开支方面做得更好了。这不仅提高了国家管理的水平,而且创造了股份公司,以及金融制度。三是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因此欧洲的君主没有一个实力大到可以禁止海外探索。欧洲君主都在鼓励商贸、征服和殖民活动,这成了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欧洲人自我的分裂,所以欧洲人便能统治世界。”所以,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欧洲才有今天,而中国的中庸之道,没有竞争,就落后了。

第二种动力是“科学”(第二章)。作者通过对比伊斯兰世界与西方,说明科学的重要性。这种差别是深奥的新知识被系统研习和应用导致的。奥斯曼帝国衰落体现在军事上,而且没有建构在将科技应用于战争、将理性赋予政府基础之上的军事优势。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始于政教分离。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而且传播了知识。胡克《显微术》的出版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社会。传统的认知和理念被推翻了。这场科学革命也是一场哲学革命,正是这一系列的知识创新催生了现代解剖学、天文学和物理学。这种科学知识借助于印刷术迅速传播。英国进行实验并耐心观察的文化使科技进步在这里出现。没有这种进步,就没有工业革命。当奥斯曼帝国仍与苏莱曼大帝叱咤风云的时代一样时,普鲁士在腓特烈大帝倡导下经历了一场文化上的大繁荣,新兴的阅读社团、研讨组织、书店、期刊和科学社团相继涌现。这里说的科学还包括启蒙运动。它以理性来对抗宗教信仰或形而上学的迷信。腓特烈大帝不仅给知识分子提供摆脱宗教和其他桎梏限制的自由,还给他们以实际支持。他对武器的重视正说明科学知识已运用于军事,其间有竞争、创新和发展。但在伊斯兰世界的土耳其,变革的努力遭到来自政治反对派的阻力。

第三种动力是“财产权”(第三章)。作者通过南北美洲发展的差异,说明产权的重要性。他指出,使英系美洲(北美)和伊比利亚美洲(拉丁美洲)产生巨大不同的,是理念的不同。这种理念的根基是法治,更准确地说,是通过代议制立宪政府确保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西班牙占领的地方,一切归国王,北美则是自由的土地。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权利宣言》就确立了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约翰·洛克的《政府论》也指出,人归于共和国的最大、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保护其财产权。到北美的英国移民遵循了这个原则。美国建国时的争论“关键全都围绕财产权”。在南美,革命者玻利瓦尔建立的大哥伦比亚并没有统一南美。这是因为南美人民没有民主决策的经验,玻利瓦尔的理想是专制而非民主;南美存在财产分配不平等,以及严重的种族差异与分裂。非洲奴隶进入南北美后命运不同也在于财产权,南美奴隶命运悲惨,而北美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得到保护。后来美国又废除了奴隶制。财产权的有无决定了南北美的命运。

第四种动力是“医药”(第四章)。作者从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化讲起。他认为殖民化并不是非洲落后的原因,因为许多国家独立后还不如以前。西方殖民化对非洲的一个积极作用是医药。医药引起的“健康转变”出现在1770—1890年,最早始于丹麦。这种转变也惠及殖民地,帮人们消灭了许多疾病。非洲殖民者面对疾病的威胁,所以,非洲成为试验场,实践现代医药延长人类寿命的力量。帝国激励了欧洲一代医药创新者,他们寻找各种疾病的病原,并研发出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医药。交通的发达传播了医学知识,也使巫医被禁止。法国和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化给当地人带来灾难,但也是人类科学,包括医药学的推进器。帝国有好坏之分,在一些地区也带来了更好的医药,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医药科学是对付疾病的普世救星,但也被种族偏见和伪科学的优生论滥用。

第五种动力是“消费”(第五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文明的推动力。“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工业化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使工人同时具有了消费者的身份。”增加生产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快速发展和拓展的消费社会。20世纪的全球化和人们的跨国流动使有鲜明西方特色的着装样式以非凡的速度风靡了世界各地。日本对西化服装的接受推动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美国“大萧条”之后各种消费品的发展也使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与传播。斯大林和希特勒的极权主义并没有带来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美国的消费社会成了一种大众现象。亚洲经济受“亚洲四小龙”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之路的影响,消费主义与个人主义相融合。牛仔裤产生并扩展到全球,“铁幕”被打破,苏联体系结束。“西方文明所有的伟大成就——资本主义、科学、法治与民主——均可归结为购物这一点。”可见消费对文明进化之重要性。

第六种动力是“工作”(第六章)。对工作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就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论述的。新教认为勤劳和节俭是体现努力与虔诚的新的形式。韦伯口中那些不知疲倦的劳工是最能肯定的上帝选民中一分子的标志。正是这种精神使现代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这种资本主义是“合理组织自由劳动力的、冷静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无论如何看待韦伯的观点,新教国家比天主教国家发达是一个事实。“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技术革新与消费的产物,但是它需要人们进行强度更大、时间更久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人们存款和投资来积累资金。最重要的是,它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新教带来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以上这些条件都是至关重要的。”与美国人相比,欧洲人的工作态度和对宗教的虔诚度都比美国人差,这与美欧的经济差异一致。美国也出现了享乐主义。节俭和勤劳的工作态度正风行于中国。这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原因之一。西方文明的衰落与瓦解不可避免。

最后的结论“对手”是全书总结。“文明是一个复合体系,它是由众多交互因子组成的非对称的机体。”对文明的解释甚多。但“文明从定义上讲是一个高度复合体(无论在形式上它设有怎样的中央权威机构),在本质上,它都是一个由经济、社会、政治构成的动态的、可进行自我调节应变的关系网。因此无论何种式样的文明,都会表现出自然界复合体的许多特征,包括容易发生时局突变,平稳可能骤变为动荡”。作者用中国的崛起和带来的不确定性说明了这一点。对西方文明,他认为“今天威胁西方文明的不是其他文明,而是我们自身的怯懦,是滋生着这种怯懦的对历史的无知”。

尼尔·弗格森是哈佛大学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他横跨学术、金融和媒体三界,所写作品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极为有趣。他的作品还有《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关系》《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三卷),都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关于人类文明,书太多了。我再推荐两本颇值得一读的。美国学者林肯·佩恩的《海洋与文明》(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通过海洋讲人类文明演进与全球化。英国学者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的《文明:文化、野心,以及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中信出版社,2020年),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文明的重要内容。 0UiAiVAObhjGCMRMVzu8y1MHNlnvr/ASIDwyJzu5vQs+SA5CHbBLL466OPRQ8uQ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