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刘备的决策

就在曹丕改年“黄初”的第二年,即公元221年的春天,一场莫名的寒潮铺天盖地,由北及南,漫天而来。

蜀中,寒潮夹着冷雨,迷迷蒙蒙,整座成都城都被笼罩其中,如梦似幻,好不苍茫。

在这场倒春寒中,成都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一个让人不安的消息。

先是说那个纵横天下多年的曹操死了,然后又说被曹丕逼迫逊位的汉献帝被害身亡了。

人们相信曹操是真死了,却几乎无人相信汉献帝还活着,因为急着称帝、改国号的曹丕,怎么可能好心到放过汉献帝,让他在人间继续苟活!

权臣旁伺,弱皇帝的命运唯有死路一条。昔日秦二世便是如此,即算楚汉争霸,义帝还不是被项羽派人追杀于江水之上?如今如果有人说汉献帝还活得好好的,那这个人一定是个骗子。因为曹丕父子就是天下最大的“骗子”,从骗皇帝到骗诸侯,最后骗天下百姓,终于把那偌大的权位骗到了手,还改了国号“魏”,刘氏天下眨眼便成了曹氏天下。

此时,成都城的王宫里,刘备呆呆地坐着,神情哀伤。

和刘备一起发呆的还有诸葛亮等诸多大臣。大家都在为汉献帝可能已经遇害而默哀。

不知过了多久,刘备沉重地叹息一声,说道:“想汉帝已被曹氏所害,我身为汉中王,痛不欲生,诸位且回去准备,速为汉帝发丧。”

诸大臣皆默然退下。

王宫里顿然空荡起来,刘备眼睛一闭,多少风云激荡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董卓乱汉,天下惊走。诸侯云集讨董,首推袁绍为盟主。彼时曹操不过一校尉,而刘备则默默无闻,尚无参加诸侯会盟的资格。然而多年混战,当年的那些英雄纷纷作古,连曹操也蹬腿儿了。这天下空空荡荡,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仅留刘备一人而已。此时他心中万千情感,是悲凉?是寂寞?还是孤独?

百般滋味,让人一时难释啊。

曹公,你终于走了。这天下,从来都是我怕你。如今你不在了,我岂能容一个后生曹丕拦住我称霸天下之路?想到这里,刘备不由眼睛猛睁,心里顿然有了想法。

刘备召集群臣,为汉献帝举行发丧之礼,并追谥其为孝愍皇帝。隆重的仪式、哀伤的钟声引得万众悲戚。刘备登高而立,当众号哭,历数曹氏扰乱朝纲,夺汉帝之权,害汉廷之帝等罪。

这一幕,与四百年前刘邦为义帝发丧时历数项羽之罪的情形何其相似。

当时刘邦实力虽弱,却列出了项羽十宗罪,令天下诸侯云集响应,合力讨伐之。一时集六十万众,杀入项羽老巢彭城,并于彭城筑高台而歌,风光无限。而今之势,天下三分,魏国十之有八,强权霸道。刘备仅有蜀中一州,与其相比,何其弱哉!然而只要他高举反曹氏篡权的旗帜,还怕天下心系汉朝的百姓士子不归附吗?

诸臣见刘备为汉献帝举行丧礼,个个心知肚明。丧礼结束后,众臣立即上奏,请刘备继承汉朝大统,也就是——称帝!

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台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大臣都在这张上奏的名单之上。

此一行人威武雄壮地来到王宫求见刘备,一见到刘备,便齐声说道:“大王,臣等为万民请命,请大王择日称帝,以继承汉祚。”

刘备望着几个大臣,肃然不语。

良久,刘备才说道:“昔日曾有人请曹公称帝,曹公说,那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今日诸臣前来,是想置我于火炉之上吗?”

诸臣慌忙道:“臣等不敢。臣等的确是为万民请命。曹操之时,天无祥瑞,天命不达,他岂敢称帝,而今天命归于大王,请大王勿虑!”

刘备心里一颤,问道:“天命何在?”

诸臣连忙说道:“昔时孔子曾甄别《河图》《洛书》,以及五经之谶纬,无不灵验。今臣等案查《洛书》,分别见有‘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及‘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又有‘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

刘备一听,心里犹如一阵春风吹过,无比惬意。然而他表面波澜不惊,脸上依然是一副肃穆之貌。

谶纬这玩意,汉朝人并不陌生。西汉开国之主刘邦称帝前,曾无数次对外人宣称他是赤帝之子,头顶五彩之云。刘邦这么说,自然是为了在起义时吸引众人前来归附,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无据可考。东汉光武帝刘秀开国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在,并未像刘邦那样瞎编乱造,而是派人从古书里抠字眼,将凡是与“秀”有关的吉祥话都摘录下来,并公开宣称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此风一开,汉朝的学究们便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搜集古书,一旦发现与刘秀称帝有关的预言,便献上去领赏。如此,经过二百多年的熏洗,信仰谶纬便成了东汉人的传统。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当然也相信谶纬。

刘备这名字,看起来似乎的确大有来头。刘备,字玄德。依诸臣之说,《洛书》里竟然出现两次“备”字及一次“玄”字,看来刘备当真是天命所在?

诸臣见刘备沉吟不语,又侃侃说道:“《孝经》上说,东汉传九世而备现。光武帝至汉献帝,恰是九世。又有,臣下父辈在时,曾说西南有黄色的天子之气,直立数丈,出现多年,且时时有景风祥云,由天而降,此皆是祥瑞。又有,建安二十二年中,云气蒸腾如旗,从西向东,沿天而行。《河图》《洛书》说,出现如此祥瑞的地方,必有天子出现。当时汉献帝尚在位,臣下等不敢走漏风声。臣听闻圣王顺天命而行动,就与天意契合。愿大王顺应天心民意,速速登基称帝,使海内安定。”

连祥云瑞气都出现了,刘备听得心里舒服极了。

良久,只听刘备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寡王不才,天下未定,寡王不敢称帝啊。”

故作姿态是政治家的必修课,刘备当然也不例外。曹丕一个晚辈后生要称帝,尚且知道要先推辞三次呢,难道刘备还不如曹丕吗?

刘备拒绝称帝后,诸臣退下,马上又有一批级别更高的大臣前来游说了。

此次出场的人有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数位大臣。他们来到王宫求见刘备。刘备自知他们为何而来,便让他们进来奏事。

待诸葛亮等人进来,刘备悠悠地问道:“诸臣为何事而来,竟如此急迫?”

诸葛亮等人齐声说道:“天下兴废,系于大王一人之身,愿大王万勿推辞。”

刘备故作糊涂,又悠悠地说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寡王愿为天下奋不顾身,何时因爱惜自己而推辞过?”

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众大臣语调慷慨激昂地说道:“曹丕篡逆,弑杀君王,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曹氏遭人鬼怨恨,天下人谁不思念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人心惶惶,无所倚仗。据臣所知,群下上书前后不下八百人,皆言祥瑞。天命昭昭,不知您为何不肯追思高祖及光武恩德,继承汉祚,顺应天心民意?”

刘备默然不响,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众人说得对啊,天下是刘氏的天下,汉室四百年的荣光岂能丧于一个小小的狼子野心的曹丕之手?想自己征战一生,为汉室奋战数十载,人尚在世,雄心不减,岂能容汉室天下落于曹丕之手?我若不称帝,鬼神难容,刘氏列祖列宗又岂能容我于世?

半晌,刘备顿了顿,沉声说道:“寡王何德何能,继承汉祚?”

诸葛亮等人一听,又急声说道:“举目天下,刘氏圣者能人唯大王一人。大王本是中山靖王之后,嫡系庶出已历百世,天地降福,人皆所见。且大王英姿伟硕,神武盖世,仁德施于天下,爱人好士,四方归心。何况考省《灵图》,谶、纬预言昭著。天意、民心、仁德皆系大王一身,大王若不称帝,谁又能称帝?”

刘备肃然望着诸葛亮等人,顿了顿,缓缓说道:“此事还是过急了,容本王再想想。”

诸葛亮一听,急得又说道:“曹丕篡逆已一年有余,此事宜急不宜缓啊。若久拖不决,民心松懈,岂不是白白错失良机?”

刘备心里一震,又说道:“本王心里有数,你们先退下吧。”

说到这儿,这场谈话已经无法再进行下去了,诸葛亮只好率诸臣缓缓退下了。

望着诸葛亮等人的身影,刘备已下定了称帝的决心。朝中该出场的大臣已经全数登场,到了这个关口,他若还惺惺作态,那就是自找苦吃了。

或者,应该马上择良日称帝?

刘备心里正想着,侍从突然来报:“大王,有人求见。”

刘备不禁暗自窃喜。如果此时有人再次劝他称帝,那就正好三次了,那样,他自然就不便再次拒绝,便可爽快地答应称帝了。

刘备问道:“来者何人?”

宫廷侍从答道:“是前部司马费诗。”

刘备一听,便乐了,叫道:“原来是公举,请他进来。”

刘备等着费诗进宫,心情十分愉悦。

费诗,字公举,刘璋主益州时曾为绵竹令,刘备攻打绵竹时,费诗举城投降。后来,刘备平定成都,便拜费诗为督军从事,后转任太守,又被任命为前部司马。当年刘备称汉中王时,曾派费诗为特使,前往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自己与老将黄忠并列,心中十分不服。费诗以三寸不烂之舌,竟说服关羽受命。如此,费诗算是出色地完成使命,还归成都。

只是诸臣都上书劝刘备称帝,为何费诗姗姗来迟?

没一会儿,费诗进来宫里。刘备见到他,微笑问道:“公举,你为何事而来啊?”

费诗神色凝重,拱手说道:“大王,臣有一事思量已久,今天斗胆前来向大王进言。”

刘备见费诗如此神情,心里不由一紧,问道:“公举有话请说,不必讳言。”

费诗望着刘备,从容说道:“既然大王不忌讳,那就恕我斗胆了。”

刘备眉头一皱,望着费诗。

费诗顿了顿,缓缓说道:“大王因为曹操父子逼主篡位,辗转万里,召集士众,讨伐国贼。然而今天大敌未克,便急着自立称帝,恐怕有违人心。昔时高祖与楚王约定,先破秦者为秦王。待高祖入咸阳,俘虏子婴,且还推辞不称王。现在大王未出门庭便想称帝,臣窃以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刘备一听,只觉这话犹如迎面劈来一刀,让他闪躲不及。他神色灰暗,愣了半晌,就是不说话。

费诗见刘备神色不对,似乎早已料到,又从容说道:“臣这样说,不过是替大王着想,并无半点私心,请大王明察!”

说完,费诗便伏在地上叩首。

良久,刘备硬邦邦地说:“寡王知道你无私心,先退下吧。”

费诗抬头望了望刘备,还想说什么,刘备却对他挥了挥手。他只好将哽在咽喉里的话硬硬地吞下,默默退下。

刘备呆呆望着费诗,心里一阵冷笑。

昔时高祖举事时常骂某某儒者为“竖儒”。比如一代纵横家郦食其,尽管他曾为刘邦出谋划策,却因为出了个馊主意而被骂竖儒。何为竖儒?就是顽固不化、不与时俱进者。今天看来,刘备待费诗还算客气,没有当面骂他竖儒。昔时高祖入关后为何不称王?他并非不想,而是不敢。若当时他脑袋一热称了王,不出几日,项羽那四十万大军肯定让他鬼哭狼嚎,无处躲藏。因为忌惮项羽,所以当时刘邦才不得不退守霸上,以观局势变化。费诗竟没看清高祖退让的原因而瞎说一通,这不是竖儒又是什么?再者,费诗又说刘备未出门庭而自立,此话看似有理——天下十分,曹丕占八分,刘备占一分,孙权占一分,孙权坐拥江南,以长江为天堑,对曹丕似乎还有称臣之意。即使刘备此时称帝,也是名不副实。但他说刘备此时称帝会让人们心生疑惑,那就纯属瞎说了。曹丕称帝已经一年有余,且据有北方大半领土。若此时刘备还不称帝,恐怕北方百姓就当真以为刘备丢下了他们,那时百姓归附魏国将变成理所当然之事,岂不更糟?所以,刘备此时称帝非但不会让百姓起疑,反而会激发百姓追怀汉朝的念想,甚至举事以待刘备。如此看来,还是诸葛亮等人看得清楚,若不及时称帝,那才是错失了天下民心!

想到这里,刘备不禁对费诗心生不悦。良久,只听他大声叫道:“来人!”

宫廷侍从官匆匆赶来,叫道:“大王有何吩咐?”

刘备冷冷说道:“传令,迁费诗为永昌从事。”

宫廷侍从官听得一愣,但他马上回神,叫道:“遵命!”说完便匆匆出宫去了。

此时此刻,费诗已经彻底扰乱了刘备的心。他再也不想理会什么再三推让的说辞了。其实如果算上其他大臣的上书,早已不止三次了。他决定听从诸葛亮等人的建言,择良日登基称帝。

夏天,四月初六,汉中王刘备于成都西北的武担山筑坛称帝。仪式结束后,按照规矩,大赦天下,同时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称帝这年,刘备恰好实龄六十。

这一生辗转,四处奔忙,无数次的逃亡与寄人篱下,终于为他换来了一段崭新的岁月。所谓英雄暮年,壮心不已,可如今大半天下还落在曹丕手里,刘备人生艰难的下半场,似乎才刚刚开始。

称帝事毕,刘备雄心勃勃,准备出征。

古今多少事,败就败于懈怠。新朝末年,王莽失政,天下大乱。那被喻为一时英雄的公孙述,有称帝之心却无雄视天下的胸怀,尽管据有蜀地,却只甘于在蜀中称霸,不敢东出。时至今日,刘备可不想做公孙述第二,一生只识成都城,把天下拱手让给他人。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年逾六旬仍东征西讨,难道他刘备就比曹操差吗?

懈怠使人懒惰,人一旦懒惰,最后的结局不是等死就是等着挨刀。且不说公孙述,刘备的老伙计公孙瓒不就是一个典型吗?公孙瓒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何其壮哉!他占据幽州后,与袁绍交了几次手,吃了几次败仗,竟然就一蹶不振,囤粮自守,企图作壁上观。袁绍岂能让他如愿,自然是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

长说短说,总之,刘备不能闲着。

当年刘表在世时,他寄居刘表麾下,已经耽误多年,此时若不趁机出征,难道要等到死亡来临时才唉声叹气地抱怨当初不奋发吗?

天下三分,对手无非两个——曹丕和孙权。

曹丕是旧恨,孙权是新仇。那孙权竟然趁刘备与曹操相持于汉中时,派人偷袭关羽。关羽之死让刘备始终耿耿于怀。什么孙吴联盟,一切都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那就开打吧。把关羽的仇报了,把孙权收拾了——对啊,只要征服了江东,他不就有充足的资本,可以和北方的曹丕开战,进而统一天下了吗!

刘备主意已定,准备遣将分兵出发。就在这时,有人匆匆赶来,想要阻止他实施这个计划。

来者是赵云。

赵云之勇,天下皆知。赵云于汉中北山大败曹操时,被刘备喻为“浑身是胆”,于是,蜀地人皆称他为虎威将军。世人只知赵云勇猛无敌,却不知他心中所愿,又是为谁而战。昔时,赵云先是跟随公孙瓒,认识刘备后,便誓死追随刘备,其铁胆忠心,谁人不知?然而只有赵云自己知道,他半生纵横沙场,并非逞一时之勇,以换一世虚名。他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像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一样,横扫千军,为国除去强寇。

当年刘备平定益州,自立为汉中王后,准备将成都城中高大的屋舍和田地、桑地分赐诸将,以示奖赏。可刘备此话一出,立即受到了赵云的反对。

赵云说道:“昔时汉武帝封赏霍去病,霍去病婉言相拒,并且慷慨激昂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国贼未灭,岂敢求安?诸将须得安定天下,各返故乡,归耕本土,这才合适。益州人民初罹兵难,何不归还田宅,让他们安居复业,届时有兵可调,有役可服,亦得民心,岂不更好?”

赵云豪言一出,刘备听得啧啧称赞,立即打消了计划,就按赵云所言,将田宅还给了百姓。

赵云并不是个话多的人,若要让他说话,必是关乎国计民生之事。此时,赵云听说刘备要向东吴进兵,一下就急了,所以火急火燎地赶来找刘备。

一见到刘备,赵云便开门见山地说:“陛下,此时还不是讨伐孙吴的时候啊!”

刘备听得一愣,问道:“子龙为何这么说?”

赵云道:“汉朝国盗是那曹操曹丕父子,而非孙权。若先灭魏,则孙权自然归降。尽管曹操已死,其子曹丕篡汉盗取天下,更是死敌。所以,此时应该顺应民心,早图关中,占据黄河及渭河上流,再顺流而下征讨逆贼。到时,关中义士必担粮策马前来迎接王师。如今的形势,岂能将曹魏搁在一边,先与孙吴作战?万难皆有先后,如果颠倒顺序,与吴交兵,到时必将难以解脱。臣窃以为,先与吴交战,并非上上之策。”

刘备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子龙觉得曹丕与孙权比,如何?”

赵云顿了一下,答道:“论英雄气魄,曹丕似不如孙权。”

刘备点点头,继续说道:“我与孙权打过交道,此人素有其父兄之志,虽居江东一隅,却志在天下,不可小觑。曹丕其人,没有半点军政阅历,仅靠那点智力诈术,托他老爹的福才坐上魏主之位。此人不入我法眼。孙权杀我虎将关羽,与我撕破脸皮,此刻我正当沿江而下,顺势攻占江东。江东若被收入我囊中,曹丕小贼自然不在话下。”

赵云惊诧地望着刘备,急得问道:“即便曹丕不如孙权,然曹氏经营天下多年,十有其八,兵强势众,我等若此时挥师东下,岂不让曹丕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之前兴兵汉中,铩羽而归,郁郁而终。若我大军出动,汉中必定空虚。曹丕谋将必定率兵西入,偷袭汉中。到时,我军首尾交战,必将顾此失彼,如之奈何?”

刘备摇头说道:“你放心,我料曹丕不敢出兵汉中。”

赵云一脸惊讶地望着刘备,问:“陛下如何断言曹丕不敢出兵汉中?”

刘备沉吟半晌,缓缓说道:“子龙还记得官渡之战吗?”

赵云不解,追问道:“陛下究竟是何意?”

刘备似有得意之色,微微一笑,说道:“官渡之战前,难道曹操就没斟酌过,他若出兵与袁绍决战,当时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会出兵偷袭许昌吗?但是最后,曹操还是决定与袁绍决战,为何?因为他料定刘表不会出兵,而孙策被刘表牵制,亦不敢出兵。所以,曹操才以一战之功,从容地将袁绍收拾了。你道我为何料定曹丕不敢偷袭汉中,因为关中义士一直都未归降曹氏,当初以曹操之强,夏侯渊之猛,尚且拿不下汉中。如今不过小小后生曹丕,岂敢举兵汉中?若是举兵,他能跨过关中那道坎吗?就算举兵前来,我有一将足可将其拒之门外。”

赵云又是一愣:“谁可抵挡曹兵?”

刘备胸有成竹地说道:“替我挡千万曹兵的就是你,浑身是胆的赵子龙。”

赵云急得叫道:“陛下不让我出兵东征吗?”

刘备摇头说道:“我要你率兵守备江州,届时你进可到荆州,退可守汉中。汉中这个大本营交给你来守,我才放心。至于讨伐孙权,我与车骑将军张飞足矣。”

赵云见刘备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一时无话反驳,只好声音沙哑地说道:“既然陛下心有谋算,那就依您的意思办吧。”

赵云说完,转身悻悻离去。

刘备呆呆望着赵云远去的背影,半晌才喃喃说道:“子龙啊,你是真不知道我的心思啊。昔日我的死敌是曹操,今天我的死敌却是孙权!孙权夺我荆州,杀我猛将关羽,又几乎夺走皇子刘禅,此等耻辱,我岂可不报!”

想起关羽,刘备不由得流下了两行滚烫的泪水。

想当年,他与关羽及张飞三人相识,比肩而立,策马同行,四处奔忙,犹如四肢般从未相离。当时曹操想以千里马及侯爵之位留住关羽,关羽不为所动,为一“义”字千里奔走。当年陶谦与曹操有杀父之仇,其中虽有误会,曹操仍攻入徐城屠城。如今关羽被江东小儿孙权设计袭杀,难道我刘备就不能为义薄云天的关羽报仇吗?

想到这里,刘备咬咬牙,立即派人叫张飞率兵前往江州,准备挥师东下。

此时,张飞正屯兵于阆中。

世人皆知,论雄壮威猛,张飞逊于关羽,这二人都被称为万人敌,是当之无愧的虎将。尽管两人齐名,性格却迥然不同。关羽性格刚直,内心骄傲,善待士卒,而对所谓的士大夫却极为不屑;张飞为人暴烈而少恩,与关羽相反的是,他极爱君子却一点也不怜恤下属。

建安十九年(214年),当时张飞率兵攻打江州,击破巴郡,活捉巴郡太守严颜。张飞见到严颜后,大声呵斥道:“大军横于城下,你为何不肯降,反而发兵抵抗?”

严颜一点也不惧怕张飞,正色道:“尔等无礼,侵夺我州土,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张飞被对方话语激怒,一时暴跳如雷,当即命人将严颜拖出去砍头。

严颜听说要被砍头,竟面不改色,从容说道:“砍头便砍头,何必如此发怒?”

张飞一听,见严颜面色如故,竟被对方豪迈的气势征服,决定释放严颜,并以礼相待。由此,张飞爱惜君子严颜的故事成了一段佳话,传遍天下。可是张飞虽爱惜君子,却常爱拷打下属,这劣迹于军中也是久传不衰。为此,刘备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张飞说:“你对部将下属用刑太过,动辄鞭笞左右健儿,此为取祸之道,你可要小心哪。”

张飞却将刘备的话当成了耳边风,转头便忘了个精光。不料刘备一语成谶,一场大祸正悄悄降临。

这天夜里,张飞早早安寝,准备明天动身,率兵前往江州,然后沿江而下,讨伐孙权。

夜已深了,这天的风异常闷热,有两团黑影却悄悄地摸进张飞的军帐。这二人是张飞的部将张达和范彊。

军帐里点着一盏军灯,灯火闪烁,照着张飞熟睡的脸。两人点了点头,猛地抽出大刀,奋力一跃,冲到床头。只听见一声沉闷的咔嚓声,睡梦中的张飞已被砍去了头。张范二人用盒子装了人头,转身跑向停在军帐外面小树林里的两匹快马,二人跃上快马,直奔江东方向,投奔孙权去了。

不出数日,张飞被部将砍杀的消息传入成都城。刘备听说了消息,先是一愣,转而顿足悲号:“张飞死矣!这是天要丧我吗!”

张飞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关羽。之前,刘备册立刘禅为太子时,替太子娶了张飞女儿为太子妃。前有孙权袭杀关羽,后又有小人谋杀张飞投奔孙权。刘备对孙权的恨意已经无可转圜,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转眼到了秋天。

刘备张罗数月,终于整军出行,他亲率各路军马讨伐孙权。孙权听说此事,立即派使者前来讲和。不久,孙权派特使送来了一封信,这是一封刘备不得不重视的信,因为写信的人是诸葛亮的哥哥,时任南郡太守的诸葛瑾。

刘备展开信笺,眼前跳入数行字:“世人皆知陛下征讨东吴,是为报东吴夺荆州及杀关羽的大仇,然而陛下不妨稍微抑制愤怒,细想一想:陛下对关羽的感情,何时超过了您对先帝之情?与海内相比,小小荆州又算得了什么呢?谁当在先,谁应为后,您若用心细审,必能明辨,届时,平定天下岂不是易如反掌?”

寥寥数十个字,令刘备如承泰山之重。

依诸葛瑾的话,刘备应该和孙权尽释前仇,然后发兵北上,替汉献帝报仇。如此,既能大仇得报,又能将偌大海内疆域尽收囊中,岂不妙哉。如今为了一个小小的荆州,他竟与江东兵戈相向,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不知过了多久,刘备才从恍惚中醒来。只见他挥毫疾书,书毕落笔,昂头叫道:“来人!”

侍从官立即跑来,叫道:“臣在!”

刘备把密封的信交给侍从官,叫道:“把信交给诸葛瑾的信使。”

“诺!”侍从官捧着信,匆匆小跑出去了。

没过几日,诸葛瑾收到了刘备的信。他打开信件一看,顿时呆住了。信里只有一行斗大的字:荆州与关羽之恨,耻辱至极!朕与孙权小儿不共戴天!

诸葛瑾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时,诸葛瑾与刘备互通消息的事已经传遍了江东。江东一片哗然,到处都是质疑之声。有人便跑来告诉孙权,让他小心诸葛瑾。孙权一听,脸上一笑,坦然说道:“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如孤之不负子瑜也!”

尽管孙权替诸葛瑾说了话,奈何军中仍是一片质疑之声。大敌当前,陆逊眼见这一幕,自然忧心忡忡。他想了想,决定请孙权亲自出面澄清此事。

陆逊对孙权说道:“诸葛瑾与刘备来往之事,谤言四起,至尊可否出面证明诸葛瑾与刘备并无私通之事,以消除诸位将领的疑虑?”

孙权叹息着说道:“诸葛瑾是我特地遣去与刘备通信的。君臣之间,若是以诚相待,又何必多此一举;若是君臣不同心,就算说破嘴解释又有何用?”

陆逊疑惑地望着孙权,问:“至尊此话是何意?”

孙权解释说道:“子瑜跟随孤多年,亲如骨肉。他的为人我最是清楚,不符合道义的行为,他绝不会做;不符合道义的言语,也从不乱说。昔日刘玄德派孔明入吴,孤曾尝试对子瑜说:‘你既与孔明是同胞兄弟,弟弟跟随兄长本是天经地义,你为何不把孔明留下?如果孔明愿意留下跟随你,孤当以书报与刘玄德,料刘玄德亦会同意。’不料,孤此话一出,子瑜却答道:‘臣弟诸葛亮已托身于他人,以他的心性,必将以死报之,绝无二心。他不会留下来,就像我不会离开一样。’他的这些话不就是很好的证明么,我还要证明什么呢?”

陆逊一声叹息,无话可说。

孙权见状,又说道:“孤与子瑜,可谓神交,岂是区区流言所能离间的?你的好意我也了解。孤话已至此,你理当明白孤对子瑜之心。”

孙权语毕,陆逊猛然醒悟,慷慨说道:“至尊胸怀有如汪洋,臣下佩服至极。臣下已明了至尊之意,回去后一定凝聚军心,排除干扰,与子瑜合力抗敌。”

孙权听得仰首哈哈大笑道:“此话甚合孤意。既然刘玄德不想闲着,我们也不能闲着。来而不往非礼也,让他刘玄德知道知道,江东可并非他想捏就捏的软柿子!”

“诺!”陆逊听得心头热血激荡,拱手与孙权作别,大步离去。

此时,刘备剑已出鞘,对江东已是志在必得。他派将军吴班、冯习等率先头部队,首先攻破了巫县,接着向秭归进兵,有兵众约四万人。

刘备得了巫县,武陵等地的土著便纷纷向孙权求救。孙权一刻也没闲着,即刻拜陆逊为大都督,持节,督将军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等五万人,出兵拒敌。

来者汹汹,去者昂昂。滔滔江水,悠悠长江。四万兵对五万众,两军犹如两只蓄力的拳头,只待于长江相撞,或许,这又将是一场悲壮惨烈的水上之战。 4+pz2mB7xYfs+T8Dr5xFxh/461PgYBFs9nW7ivJ0DPF3AFPSMJiYz10o39c1eR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