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1946年的一个夏夜,汉口博学中学的一名十五岁的初中生,因为白天跟随老师去参观了一座庄园,而在夜里梦见自己成了这座庄园的主人。

他尽情呼吸着庄园里清新自由的空气,像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一样,在茂林修竹和田畴池榭间欢快地游逛,听黄鹂在远树间婉转欢歌,夏蝉在头顶叶丛中叽叽嘶鸣;看眼前千顷良田稻浪翻滚,十里荷塘莲花争艳。他在左边瓜地里弯腰抱一只胖西瓜;右边梨树上伸手摘一只大酥梨。树荫下,落叶铺地,轻风送爽,天地间万缕清芬随风飘来,他咬一口西瓜,又咬一口酥梨,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千般娇媚和万种风情之中。

忽然,有人来报:“小主人,不好啦!四方饥民都来抢割您的稻子啦!”

他却喜不自胜地挥舞着一片西瓜一蹦老高:“哈哈,好啊!让全世界的饥民都来割吧,我一个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东西呀……”

后来,这个学生读完高中便去考了一所农业大学,他真的想一辈子在那自由、广阔而又富庶的山野田畴间无拘无束地当个摩登时代的五柳先生。

他还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有了一个办法,使农民种出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他的科研助手们坐在稻荫底下乘凉,欢天喜地地庆贺这个世界将不再有饥饿……

再后来,这个美梦联翩的年轻人终于在他的中年盛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他所研究成功的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以上。据统计,自1976年起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达56亿多亩,增产粮食5.2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5200多亿元。目前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8000多万人口。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扩张,致使我国耕地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而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而且它的增产潜力还远远没有挖足。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的杂交水稻技术自从研究成功至今五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世界上有多个资金和设备条件比中国优越得多的水稻专门研究机构,都在与他所率领的中国同行展开着激烈的竞争,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谁的研究成果超越过中国。

由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并一直保持着的这份领先世界的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0年统计,当年全世界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2.5亿亩。其中杂交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中国的谷类作物,各项单产都比西方先进国家低,唯有杂交水稻的产量比世界各国都高。因而,尽管这种水稻还没有长到高粱一样高大粗壮,但西方人却已把它惊呼成了“东方魔稻”。

可以说,除了杂交水稻,中国在现代科技领域里,暂时还找不出第二个连续领先世界三十多年,而且在继续领先着的科技项目。

这项足以称之为伟大的科技成果的创造发明者,就是本书的主人公——袁隆平。

由于袁隆平的巨大贡献,不仅国家授予了他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个特等发明奖,而且中国的亿万农民还有一句最为生动和朴实的评价,他们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湖南郴州一农民甚至自费四五万元为他雕了一尊汉白玉石像供在家里。

众多的国际同行和关心农业与粮食问题的各国学者以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等,更是把袁隆平尊为“杂交水稻之父”,把长沙誉为杂交水稻的“麦加”,把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的推广普及称为继20世纪60年代世界水稻半矮秆化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甚至认为杂交水稻的发明是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将是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饭问题的一大法宝。各国政府有关要员和民间组织首领都把他延为上宾。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他为首席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识产权组织和粮农组织,美、英、日等各国学术教育机构,以及民间基金组织先后授予他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先驱科学家”等十几项奖金和荣誉称号。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对于这位身系国运之安危、民命之存亡的如此功勋卓著的当代中国科学家,不少中国人都是只知其名,而对其生平事迹及科研历程,尤其是对其科研成果的重大意义则知之甚少。如果有人在报纸上登出一则问题征答:请问20世纪中国取得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科技成果?那么,恐怕至少有六成读者将可能会列举“两弹一星”而忘记回答杂交水稻。

其实,无论是从浅近的意义上说,还是从深远的意义上看,对于中国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来说,杂交水稻的贡献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就浅近的意义来说,粮食和尖端武器一样,都是极具命脉性的战略资源。从深远的意义上看,核武库还有可能为未来不愿自我灭亡的人类所自动销毁;而粮食却将永远是人类的第一必需品。如果说没有核武器,中国就挺不直腰杆的话;那么,更可以说,没有粮食,中国根本连站都站不起来。

的确,核武器可以以其毁灭人类的强大威力卫护着各有核国家的安全,而粮食则以其温柔的情怀滋养着整个人类的元气。这一对尖锐对立的矛盾体,是任何一名国际战略家在制订他的行动计划时,都不能不通盘考虑的同等重大要素。

而在中国,考虑粮食问题,就不能不考虑稻米生产。水稻在中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抓住水稻,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而水稻的增产,靠的主要就是袁隆平所发明的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工程技术。

总之,作为一个被饥荒折磨了几千年,而且至今仍在被人预期不久的将来将无法养活自己,甚至将“连累整个世界”的缺粮国——中国的公民,如果说连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都不知道,那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正因为如此,笔者遂决定写下这部不是神话的“绿色神话”。 Ky/MNgc3AnK0e3hoR00NCPPaTeUP/ttCMUHW+a425Q7P5P6Ybhw+M5hQCn9HIt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