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版序

亲爱的读者,我们深感荣幸,通过译者对本书的翻译,我们跨越了语言的藩篱,与你们相聚在此。自本书最初问世以来已经有10余年,我们发现书中介绍的技术仍然对我们在美国的患者具有重要启示和帮助。虽然跨文化研究告诉我们,相较于东方文化,某些精神障碍在西方文化中更为常见(反之亦然),但人格解体障碍似乎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人格解体障碍的诱发因素也具有一致性,经历过创伤或具有精神疾病史的个体更容易受到其影响,这种规律在美国、亚洲的许多国家,以及其他研究过人格解体障碍的地区都有观察到。因此,人格解体/现实解体似乎是对严重应激(以及身体由此产生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似乎已经深深“植根”在人类的神经系统中了,无论个体来自哪种文化背景。既然我们都有可能受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的影响,那么所有人应该都能从本书中获益。

然而,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因为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在西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中的认可度更高,普通大众对人格解体障碍的认识也日渐深入。西方人可以通过电影、音乐和社交媒体了解人格解体和分离。这种对人格解体障碍的兴趣、理解,以及相关服务的增多,在东方国家尚未被广泛观察到。然而,在中国,人格解体障碍带给人们的影响并不亚于西方人。我们希望本书中文版所带来的知识力量,能让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受益。

本书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为书中包含的技术能够为中国读者带来助益,我们对此感到非常荣幸。尽管本书是以美国文化为背景编写的,但其中许多策略的基本理念与东方的精神和哲学有相通之处。事实上,辩证行为疗法与接纳承诺疗法都非常重视通过正念看待痛苦,同时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使得人们能够避免因为与痛苦抗争而加重痛苦。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的研究者一直对佛教、道教和其他古老东方传统中蕴含的精神疗法表示赞赏,而这正是本书所建议的生活方式的基调。东方哲学中强调的不评判/不强求,顺应并观察当下时刻,近年来才在西方心理学中逐渐得到系统研究和应用。同样,佛教中“无我”(anatta或non-self)的概念在接纳承诺疗法的前提中得以体现,即跨越心灵的喧嚣,培养与超越性的自我感(无自我)的联系。这些概念对许多西方人来说或许还很陌生,但东方读者对此可能已经非常熟悉。我们始终认为,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患有人格解体障碍的人们可能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过度专注于或试图解决症状只会让挣扎加剧,患者的生活也越会被这种挣扎所吞噬。我们衷心希望本书中文版能够为中国填补人格解体障碍治疗方面的空缺。感谢你们的信任,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心灵之旅。

凯瑟琳·唐纳利 A6InNtFCb0DGvtHcmanUfbMgwr7KgYVRKM6j36XYt8KfvdiKzF8GELNZ1N+daq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