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者,水中物 [1] ,龙之种,身体最有力,而最灵敏者也。有浮水之能,有翻江倒海之力。取诸身内则为肾,以拳中之性能用其形,外合内顺,练之能消心君浮火,助命门之相火,满肾水,活泼周身之筋络,化身体之拙气、拙力。拳形顺,丹田气足,而真精补还于脑,身轻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能浮于水面矣。拳形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而全身亦必不灵活矣。故曰:
鼍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
安不忘危危自解,与人何事须相争。
正此之谓也。学者,须加以细心研究,方不错谬也。
步法与各形势不同,左足进步着地,右足紧跟,相对两足胫骨相磨 [2] ,不着地随进 [3] 。右足着地,左足紧跟,不落地随进。步径斜曲,一步一组。左右进步相同。
[1] 水中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2] 相对两足胫骨相磨:相对的两小腿胫骨互相摩擦,即两腿里胫骨相磨。
[3] 随进:随即继续进步。
图29
三才势开势 [1] ,先将左足向前垫步。右手同时向里拧,拧至手心朝上,将中指、小指、无名指三指屈回,只将大指、食指如八字势伸张, [2] 从右往左肋上躜 [3] ,躜至肘与左膝相顺,掌与鼻尖相齐;左手亦同时往回拉 [4] ,拉至左胯,中指、小指、无名指三指曲回,大指、食指如八字势伸张,成阳掌。头顶身拗,阴阳相合。目视右手食指稍。 (图30)
图30 鼍形右起势图一
[1] 三才势开势:由三才势开势。
[2] 右手同时向里拧……如八字势伸张:右手成八字掌(左手同)。
[3] 从右往左肋上躜:从左小臂上钻出。
[4] 左手亦同时往回拉:左手从右小臂下拉回。
图31 鼍形右起势图二
前左足、右手出发时,即将右足提起至左足胫骨处,似靠未靠,不可着地。 [1] 向右斜进步 [2] ,右手掌亦同时向外拧,横劲斜出 [3] 至极度,下翻成阳掌,与右膝相顺,手指仍存原势 [4] 。目视右手食指稍 (图31) 。演此左右二势,身、肩与腰合成一气,晃开身势, [5] 如鼍在水中相浮之意。
[1] 前左……不可着地:在前面左脚垫步、右手钻出时,就同时将右脚提起到左脚胫骨处,似靠非靠,不可着地。
按: 这一动属于前面“第二节鼍形右起势”。
[2] 向右斜进步:(紧接着)右脚向右前方进步。
[3] 横劲斜出:横着捋出。
[4] 手指仍存原势:仍为八字掌。
按: “八字掌”为形意拳随势擒拿的方便法门。
[5] 身、肩与腰合成一气,晃开身势:起势身左拧,落势身右拧,腰身晃开,左钻右捋全用整劲,活泼妖娆,不可呆滞死板。
再演左势。左手从左肋向里拧,拧至手心朝上,顺右肱上躜 [1] ,成阴掌,与鼻相齐,仍三指拳回,二指伸开,与右膝相顺;右手亦同时撤回,阳掌停在右脐 [2] 。身势阴阳相合。目视左手食指尖。 (图32)
图32 鼍形左起势图一
[1] 顺右肱上躜:从右小臂上钻出。
[2] 右脐:当为“右胯”。
图33 鼍形左落势图二
左足进步,与右足胫骨相靠,不着地 [1] 。再向左边斜着进步落地 [2] ,左手亦同时向外拧,横劲斜出至极处,下翻成 [3] 阳掌,与左膝相顺,手仍存原势。身、肩晃开。目视左手食指稍。 (图33)
惟演此形起落二势,手足之分合,两肩之摇动,与腰贯为一气 [4] ,不可中间隔断。左右互相换势,手足身法均同。数勿拘。
[1] 左足进步……不着地:此一动属于前面第四节“鼍形左起势”。
[2] 再向左边斜着进步落地:再左脚向左前方进步。
[3] 下翻成:翻成。
[4] 与腰贯为一气:用腰带动,不可自动。
左手在前,右转身;右手在前,左转身。转身时,左手伸出、左足落地时,右足不可落地即速极力回返进步,身子随着右足向右转。右手仍横劲斜着出去,左手左足随后跟着 [1] (图34) 。亦与左右二势手足身法,起躜裹翻练习均相同。收势,归原地休息。 (图35)
图34 鼍形回身法图
图35 右转回身路线
[1] 转身时……随后跟着:参看“右转回身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