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龙形讲义

龙者,水中最灵猛之物,在卦属震为木,形本属阳,乃真阴物 [1] 也。取诸于 [2] 身而为离 [3] ,属心。心属火,故道经 [4] 有言:龙从火里出 [5] 。又为云,云从龙。龙之天性,有蛰龙翻浪升天之势,抖搜之威,游空探爪、缩骨之精,隐现莫测 [6] 。取之于拳,则为龙形。此形之精意,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承浆之穴 [7] 任脉 ,与虎形之气循还相接 [8] 。两形一升、一降,一前、一后。以拳法之用,外刚猛而内柔顺。形势顺,心内虚空,而心火下降,心窍开而智慧生,即道家火候,空空洞洞是也。形势逆,筋络难舒,则身被阴火焚烧矣。故曰:

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

忽而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 [9] 令人惊。

学者于此形当深心格致 [10] ,久则道理自得。龙形路线三步一组。其步法类 [11] 劈、躜而非直线。如下图 [12] (图1)

注释

[1] 阴物:当为“阳物”,阳性动物。

[2] 诸于:当为“之于”,此处遵原文。后不另注。

[3] 离:离卦。

[4] 道经:道家的书。

[5] 龙从火里出:指心火下降。出自道经中的《太白真人歌》,原文为:“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唐代崔希范《入药镜》曰:“肾中生气,气中暗藏真一之水,名曰阴虎。心中生液,液中暗藏正阳之气,名曰阳龙。”

[6] 隐现莫测:或隐藏,或现身,不可测知。

[7] 承浆之穴:即承浆穴,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是胸前任脉的上端点。

[8] 与虎形之气循还相接:龙形之气沿胸前任脉下行,虎形之气沿后背督脉上行,两者正好构成一个圆环。还,同“环”。

[9] 声光雄勇:声音如雷,目光如电。

[10] 格致:格物致知,这里指研习。

[11] 类:类似(于)。

[12] 下图:指第一节“龙形进步路线”图。

第一节 龙形进步路线

图1

第二节 龙形右起落势

三才开势。先将左足向前垫步,两手同时攥上拳,身子向下塌劲,随时 [1] 身向左拧,暗含 [2] 顶劲上起之意。右手于左足垫步时,向里拧劲,拧至手心朝上,顺心口上躜,膀扣腰缩,势如怒涛,往前如托送物之势,伸至极度为阴拳,高与肩齐,肘顺左膝。左手拳亦同时向回拉至左胯前,大指紧靠小腹。身曲形拗。目视右拳大指中节。 [3]

此节形势不停,再将右足提起,膝顶右肘 [4] ,足前伸 [5] ,斜向右边进步,身腰向右拧,暗含往上起劲 [6] 。右手向外拧劲,极力上躜伸至极处 [7] 此起躜劲,自然之起躜,发于丹田,而起于涌泉穴 [8] 再将手腕下翻成阳掌,五指抓劲,极力往回拉,拉至右胯,大指紧靠脐腹。左手于右足提起时,同时从心口顺右肱极力向前推劲,伸开下翻成半阴阳掌。与右膝相顺。身腰向下伏劲,将小腹放在右大腿上。头顶身伏,两腿相拗,剪子股势。目视左手食指稍停住。再演。 (图2)

图2 龙形右起落势图

此龙形承上接下,贯为一气 [9] ,不可中间隔断,谓之右势潜龙翻浪升天击地之形也。

注释

[1] 随时:同时。

[2] 暗含:暗蓄。

[3] 以上第一自然段是第一动。

[4] 膝顶右肘:(先将)膝盖提到右肘处。

[5] 足前伸:(再将)脚往前上蹬出。以上是第二动。

[6] 斜向右边……往上起劲:这是第三动的预备。右边,右前方。进步,进而不落。

[7] 右手向外拧劲,极力上躜伸至极处:这属于第二动。以下为第三动。

[8] 此起躜劲……涌泉穴:这种起躜劲,是自然的起躜劲(即随身起躜,手臂不自为起躜),是用丹田发出来的,其力源在左脚(支撑脚)的涌泉穴。

[9] 贯为一气:连贯一气,一气呵成。

第三节 龙形左起落势

进步换势时,先将右足垫步。左右两手同时攥拳,右手拳仍在右胯,左手变拳极力向里拧劲,拉回至脐前,拳心朝上,再顺胸前伸出,伸至极处。肘顺右膝,拳与肩齐。头暗含上顶,身要拧劲 [1] 上躜。目视左手阴拳大指中节。 [2]

再将左足提起,膝顶左肘,足前伸,斜向左边进步,身腰向左拧,往上起。左手向外拧,往上躜劲,伸之极度, [3] 下翻成阳掌,五指抓回,向后拉劲,拉至左胯,大指紧靠脐傍 [4] 停住;右手于左足提起时,同时从心口顺左肱极力向前推劲,至极度下扣变成阴阳掌,与左膝相顺。身腰向下伏劲,将小腹放在左大腿上,头顶,身伏,两腿相拗,形如剪子股。目视右手食指。此谓之左势潜龙翻浪升天击地之势也。 (图3)

图3 龙形左起落势图

再往前演,两手、两足起落、躜翻,仍如左、右二势惟换势躜手之时,目之视线随手之上下为标准 [5] 。数之多寡勿拘。

注释

[1] 身要拧劲:身再右拧。

[2] 以上第一自然段是第一动。

[3] 再将左足提起……伸之极度:以上是第二动。以下为第三动。

[4] 傍:同“旁”,旁边。后不另注。

[5] 目之视线随手之上下为标准:视线要随手的上钻和下落移动,即眼随前手。

第四节 龙形回身法

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转身时 [1] ,左足尖向回扣,扣在右足傍,成八字势。两手同时攥拳,向怀中合劲,合至手心朝上,顺身上躜,右手阴拳躜至平鼻 [2] ,肘在心口,拳顺左膝 [3] ,左手阴拳在右肘下。目视右手阴拳。

图4 龙形右起回身势图

右足亦提起顶右肘 [4] ,足尖斜横平伸 [5] ,向右边斜着进步落地。右手拳同时翻扣、回拉,拉至右胯靠小腹;左手拳亦同时顺右肱极力向前伸开,下翻成半阴阳掌。两腿相拗 [6] ,身腰下伏,将小腹放在右大腿上。目视左手食指稍。 (图4)

如收势,仍归于原起点,休息。

拳经云:

左足回扣,随势转身。

右足相提,右拳阴伸。

左拳抑 [7] 抱,推挽力均。

手足齐落,两拳半阴 [8]

后手在肋,前掌齐心。

注释

[1] 转身时:这是讲右转回身法。

[2] 平鼻:与鼻相平。

[3] 拳顺左膝:右拳与左膝相顺。

[4] 顶右肘:膝顶右肘。

[5] 足尖斜横平伸:足尖外横着平蹬出去。

[6] 两腿相拗:两腿互相拗(ǎo)住。

[7] 抑:据原稿“勘误表”,“抑”当作“仰”。

[8] 半阴:半阴半阳。 lAMOjPo8XoZIfnG8WF9SV0/lEG/yA5gjlGI9Op/vpXy/agDdx/NDJ+xpGgAeky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