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Development|发展之路

新中数字经济合作的新机遇

融入“内循环”,推动“走出去”。

撰文|白士泮 闫黎

白士泮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创院院长

新加坡

从2023年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全球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艰难复苏的进程中;与此同时,反全球化的声浪此起彼伏,叠加当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多国政局出现动荡,俄乌冲突久拖不决,中东地区狼烟四起;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恢复面临重大的挑战,任重而道远。业界常用VUCA(音译:乌卡)来描述当下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动荡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这四大特性。我们进入了自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最为混乱和不可预测的时期。在这样不利的大环境下,如何尽快走出后疫情时代的阴影,如何可持续地发展经济,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VUCA时代发展经济,大概没有人比新加坡领导人的体会更加深刻了。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并不大,2023年新加坡的GDP达到前所未有的5252亿美元,虽然人均GDP高达8.84万美元 ,但是,这个数字即便在亚细安(ASEAN:东盟)国家中,也还不到印尼经济总量的一半。另外,新加坡人口592万 ,国内市场和经济内需几乎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可言。因此,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新加坡,经济和外交的战略思维,一定是基于全面和广泛的全球合作的。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缘政治,使得新加坡在中美两国之间实现了“微妙”的动态平衡。同时作为两个大国战略伙伴和特殊的沟通管道,新加坡和中美两国,都有着长期的友谊,深度的互信,以及广泛和深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得益于此,新加坡汇聚了中美两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科技人才和来自美国的金融人才。这赋予了新加坡得天独厚的“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金融(TechFin)”优势。

早在10年前,当时的新加坡敏锐地意识到“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借鉴中国的经验,新加坡大力推动新加坡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与资格鉴定平台的建设,新加坡成为了除中国以外,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出门可以不用再带钱包的国家。早在2015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全面推动智慧国家的建设。现在,新加坡政府超过98%的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在线方式提供,例如,Singpass身份信息平台,已经实现让新加坡民众不再需要携带实物身份证,OpenCerts平台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确保新加坡所有大学生的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同时方便企业和雇主在线查询。

新中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

新中两国在金融领域,长期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坦诚、开放、高效、务实”的合作沟通,随着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不断延伸到经济和民生的方方面面,前沿科技和科技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浮现出来。目前中国在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前沿科技和应用场景创新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新加坡则是倡导新型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国际协议的先行者,已积累了关于国际数字规则与标准制定的丰富经验。这对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发展起到了互补和互惠的作用,并有利于共同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相关治理,政策与技术标准的协同发展。

首先,在央行数字货币(CBDC) 领域,中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和新加坡的数字新加坡元乌敏岛项目(Project Ubin)也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而新加坡的乌敏岛项目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已经在中国大陆十几个一、二线城市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测试,乌敏岛项目也已经和多国央行进行了五轮的国际清算测试。

在此之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在2021年又推出跨国央行数字货币项目,由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南非四国中央银行参与的邓巴项目(Project Dunbar)。这个项目在技术上已成功打造一个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旨在允许各参与国的金融机构使用本国的CBDC,在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共享平台上,进行点对点跨境数字支付。同样,取得进展的另一个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中国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联合发起的名为Inthanon Lionrock的项目。这两个项目都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创新中心的支持。如果能够实现两个项目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同时增加平台覆盖的亚洲国家,一个用于泛亚(Pan-Asia)区域“去美元化”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的基础设施就呼之欲出了。

此外,2023年10月,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实现了首单大额跨境支付,相信未来一定会出现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项目中。

以上数字跨境支付的发展,首先可以减少各国对现有国际支付网络(SWIFT)的依赖,确保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大幅降低支付成本和交易时间,显著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交易透明度,全程可追溯,这有利于优化监测手段,防止贪腐和洗钱等,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上的数字经济“一网一融” ,也有助于加快“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新加坡的国内市场太小,且金融业和现有支付系统高度发达,新加坡政府并不认为目前存在推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迫切需要,但是新加坡仍然决定学习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经验,因此推出了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兰花项目(Project Orchid),在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领域,中国的经验就弥足珍贵。如果新加坡未来推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要有跨境能力,在零售领域,中国的跨境电商对于新加坡乃至整个东盟的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可小觑,因此未来合作空间和应用场景创新都应该是引领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最前沿的实践。

全产业链型数字经济多元平台

不仅如此,新加坡也在积极布局全行业全产业链型的国家数字经济多元平台的建设。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就曾经指出要建设五大数字经济平台来构建未来的数字经济。孟文能局长用中国“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比喻这五大数字经济平台:

金:乌敏岛项目(Project Ubin)和后来的升级版邓巴项目(Project Dunbar)。孟文能局长将其称为“原子结算”(Atomic Settlement),它是指两个资产间的实时交付,实现“券款对付”(DvP),可以完全有效避免合同对手的违约风险。传统银行间资金的实际流动不是即时的,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来完成。它涉及许多中介机构,并通过不同的分类账实现。这有可能造成多个故障点和更高的成本。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 和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原子结算”,消除了结算风险,重复对账,以及对大额预付账款的需求,对跨货币结算和证券交易结算有很多好处。银行间可以不再需要中间行就实现点对点的交易,非中心化系统可以提升交易的保密程度,做到实时、安全、高效和低成本。

火:兰花项目(Project Orchid)。它突出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特殊用途性(Purpose-bound)和可编程性(Programmable)。这样的央行数字货币,具有独立的编程逻辑,作为特殊用途的法定数字货币,它既是不记名的,又是有使用限制的,同时还无须中介机构,即可在规定的两方或者多方之间进行价值传递,这样的数字货币特别适用于政府的社会转移支付以及有关经济、民生的政府专用拨款和扶持经费的发放及定向使用,防止大水漫灌,实现专款专用,高度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防止腐败和滥用。

木:守护人项目(Project Guardian)。它也可以说是“资产通证化”(Asset Tokenisation),允许高价值的金融和实体经济资产实现碎片化,降低投资门槛,在点对点的基础上,通过非中心化网络进行价值传递,目标是实现非中心化金融(DeFi),借贷和交易活动可以通过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自主地安全地进行,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获得性。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可互操作的网络,使数字资产能够在多个交易场所进行交易和价值传递。

土:绿色足迹项目(Project Greenprint)。优质的数据是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融资(Transition Finance)的基础和前提。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关于其客户和供应商“碳足迹”的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以及遵守各自过渡目标的良好数据。同时,他们也需要关于其有形资产容易遭受的气候相关风险和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优质数据。它将更好地连接企业与供应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确保优质数据的传递,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为实现联合国的“环境-社会-治理”(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最近新中两国之间召开的第二次新中绿色金融工作组(GFTF)会议,讨论了若干旨在促进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绿色金融合作的倡议,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以及开发脱碳评级平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和新加坡亚洲分类法(SAT,Singapore Asia Taxonom 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与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International Platform on Sustainable Finance)普通分类法(CGT, Common Ground Taxonomy)的对接工作。这将有利于新加坡和中国企业进行由新加坡和中国金融机构发起的符合CGT标准的绿色融资债券和贷款的跨境发行。新加坡交易所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建立一条绿色走廊,以促进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绿色融资流动。凯德投资(CapitaLand Investment)是首家在绿色走廊发行30亿人民币3年期可持续发展挂钩的熊猫债券的新加坡公司。与此同时,新加坡元宇宙绿色交易所(Metaverse Green Exchange)和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共同开发一个碳排放核算和脱碳评级平台。

水:连结器项目(Project Nexus),或者说,“即时跨境汇款”项目,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发起,寻求创建统一标准,便于各国将实时支付系统(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接入单一跨境网络。目前,第一阶段,意大利、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经连接完成;第二阶段,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正在接入系统。

“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比喻,构建了覆盖全行业的综合完善的数字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当然也包括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等其他前沿技术的应用领域,充分利用了新加坡完善和创新的金融监管优势。这包括新加坡对于区块链、元宇宙和互联网3.0(Web3)等相关应用场景中广泛存在的数字资产[早期通常被称为加密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保持相对友好,但不放任的态度,在数字资产的分类、监管、交易、流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最佳实践。新加坡政府非常理解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审慎态度。新加坡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将在未来给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近两年来,我们看到中国香港在这个领域也在大胆尝试,我们认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这个领域的“竞合”(Co-opetition竞争与合作),将奠定这个数字资产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在这个领域成为全球发展的风向标。

新中两国跨行业的合作机遇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都还仅仅是金融圈内人的事,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跨行业的合作机遇。近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迫切希望能尽快恢复和提升经济,因此更加积极地“出海”“走出去”,努力推动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中国和先进发达国家之间也开始出现了全面竞争的势头。例如,截止到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BIS)根据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已经对中国的132家科研机构、10所高等院校、19个国家机关、623家企业和16名个人进行了制裁。以芯片技术为首的对华输入卡脖子和以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面板)为首的对外输出卡脖子,给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就以电动汽车(EV)为例,长期以来,汽车产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在动力、材料科学、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以及环保技术等各个领域,创新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对其他行业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麦肯锡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全球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将增长六倍,增至约4000万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不断积累在电动汽车智慧化进程中的全产业链优势。

在智能电动汽车(SmartEV)领域,中国从电池、电驱动引擎、航电系统、智能驾驶,到制造和应用数据链层面,几乎拥有全面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是否就能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打开国际市场呢?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一台中国自主生产的5G手机都得不到全球大多数市场准入,那么智能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海量数据收集、分析、传输和处理能力,加之在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又怎么可能轻易地获得那些市场的准入呢?近期,美国将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上调至史无前例的102.5%就是一个例证。

未来在发达经济体中,智能电动汽车极有可能整合智能设备,成为未来个人的第一,或者第二智能数字终端。很显然,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在中美竞争和其他大国博弈的当今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应用技术和成本的领先,并不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了。然而,在这个领域,新中合作充满了广阔的前景,新加坡可以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国际化提供帮助。首先,在亚细安(东盟)10+5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中就有包括数据保护和数据跨境流通的专门安排。其次,新加坡本身就是全球受信任的数据中心。

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心化的数据处置始终存有安全和商业的隐患。去年威马(Weltmeister)汽车停产,服务器停止服务后,出现了车主无法打开车门的情况,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数据风险。因此,这里特别要指出,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Web3.0分布式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在现实世界最大的应用;非中心化的网络和非中心化的数据系统,既能排除大国之间有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储存的担忧,又能使系统更有韧性,安全性更高,私密性更强;一个分布式自主数据系统,可以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运转,完全可以避免类似威马停产给用户带来的汽车系统停摆的后果。

在这方面,新加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加坡是全球分布式数据和分布式数字资产最重要业务中心之一。新加坡在数字经济和数字资产领域不断进行审慎和灵活的监管创新,是治理系统创新和金融监管创新的重要源头,还是全球合规业务的重要市场,这就使新加坡成为全球最适宜发展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业务中心,在智能汽车领域应该会孕育出新的创新实践。再试想,一辆智能电动汽车,在新加坡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数字平台上,又能衍生出独特的金融属性和新的绿色金融应用场景。

第一,车载行车记录仪数据的非中心化和数字资产化:车辆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采集街景图像,上传数据来协助绘制最新的地图,并汇报交通状况,以此来获得激励,这就是生产者即消费者(Prosumer)的理念。

第二,在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理念下的共享充电桩建设和使用,让用户参与到共享充电桩的投资和经济利益分享中去,建设开放的互联互通充电网络,加速实现交通出行领域低碳排放的目标。

第三,智能电动汽车及电池的数字资产化(通证化):这可能彻底改变电动汽车的所有权、租赁和融资方式,有效管理其生命周期和转售价值,提供实时估值工具实现车辆价值最大化;也可以演变出共享智能电动汽车等其他新型绿色所有权经济形式。

第四,用于智能电动汽车交易的可信凭证:这将优化车辆的安全管理,改善车辆相关的交易体验,包括购买、租赁或出租电动汽车。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防篡改的数据系统来确保这些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每辆车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特的数字身份,完备记录其历史、维护和所有权变更。

第五,基于以上几点,通过金融科技平台的全新贷款业务,使贷款更易于获得,且更便于量身定制,使用高级算法评估信用度,将环境影响或使用电动汽车可能节省的能源成本等因素纳入评估体系,个人或企业可以更轻松地获得更优惠的电动汽车贷款。

第六,用于支付和交易的可编程数字货币或者稳定币:这将为购买智能电动汽车或相关服务提供一种稳定且高效的支付方式,政府激励配套亦可轻松实现专款专用,大力促进行业发展。将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发展引擎——智能电动汽车和虚拟经济中发展最快的Web3.0相结合,应该会受到主流机构和有远见的政府部门的认可,共同推动两个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大台阶。

最后,尽管近一阶段,中国企业的“出海”和“走出去”战略遇到国际地缘政治和文明冲突的限制,但是,新加坡的金融业、服务业、法律合规和互联网3.0等各个领域都与中国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和契合性。同时,新加坡可以发挥“三器”作用——“连接器”(全球的连通性)、“催化器”(打造东盟产品的实验室)与“公信器”(国际的公信力),为中国企业在新数字时代下南洋的努力做出贡献,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实现早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闫黎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战略系高级讲师)
(责任编辑:都闻心) OBNBQYsXiYkZGtckdndTGrzqYt4EG0PpOtiq+HooKJq9ouDu9K/Dc3vMUvsCj9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