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邦手敕太子

汉代开国皇帝手敕书

家教简介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即汉高祖,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手敕太子》为刘邦病重弥留之际对太子刘盈(汉惠帝)的诫勉叮嘱,告诫太子要勤奋读书、勤勉为政、尊敬年长的大臣,并叮嘱太子照顾好赵隐王刘如意母子。

高祖刘邦以三尺剑取天下,曾一度崇尚武力、鄙视文人,甚至用儒生帽子溺尿。为何后来却极力崇文?我们可从《手敕太子》中感悟刘邦过人胸襟和非凡眼光。

摘抄刘邦《手敕太子》,135cm×35cm,作者:陶旭

家教原文

手敕太子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是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刘邦《手敕太子》(竖式排版)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家教探析

汉代开国皇帝手敕书

高祖刘邦,初为亭长,却一统天下,常被后辈称颂;

西楚霸王,原系贵族,却乌江自刎,累被史书哀叹。

论出身、论本领、论实力,刘邦与项羽两人相差悬殊。但刘邦终成汉朝开国皇帝,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有重大贡献的皇帝。为何刘邦开始崇尚武力、鄙视文人,甚至用儒生帽子溺尿,后来却极力崇文?我们可从《手敕太子》中感悟刘邦的过人胸襟和非凡眼光。

一、敢于自省,实乃可贵

刘邦是一个很有作为皇帝,其创造了多项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布衣登上帝位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等等。尽管有如此丰功伟绩,但在太子的手敕书中却敢于自省,说:“我生在乱世,当初秦朝不让人们学经典,我还很高兴,告诉别人读书一点用没有。但是自从当了皇帝,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我让别人把书讲给我听,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很多地方不对。”为何刘邦少壮不重读书,常用“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为口头禅轻视儒生?这与刘邦早年的社会风气有关。秦始皇在中国建立起一个专制独裁的大帝国后,根据李斯奏章,把儒生说成是危险势力,颁布了“禁书令”,规定:除秦国的历史书及医药、卜卦、种树等书外,六国史书及民间所藏《诗》《书》等一律烧掉。违令者处以黥刑,并罚做4年筑长城的苦役,有敢论《诗》《书》的,处以弃世重刑。以古非今者,举族连坐。官吏知情不报者与之同罪。后来,此还被李斯等法家权力人物利用和推波助澜,打着驱除妖言惑众的旗号,一下子逮捕460多个儒士和术士,并活埋于咸阳城外,以告诫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的事件。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作为分水岭,这事件造成社会上出现了鄙视文化、贱视文人的思潮。刘邦身上反文化的性格是在当时这种社会风潮下产生的。刘邦在《手敕太子》中说:“自从当了皇帝,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我让别人把书讲给我听,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对。”《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刘邦来到高阳,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指责刘邦傲慢无礼,使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后郦生帮刘邦出谋划策,靠游说降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陆贾以论辩而闻名,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意即:郦生陆贾时常在刘邦面前津津乐道诗书,刘邦怒骂:“我是在马上取得天下的,你整天谈诗论书顶屁用?”陆贾反问:“马上夺得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天下?”并举商汤、周武夺得天下后,实施文化思想教育才达到长治久安。又举秦统一六国、大兴杀伐、焚书坑儒而致灭亡的教训。刘邦听后虽然不快,却面显惭愧,终服陆贾之言,遂命陆贾著书论天下得失成败之理引为借鉴。抛却刘邦为传家天下而作此敕书之意图,刘邦作为最高统帅的帝王,能反省承认自己读书无用论及鄙薄读书人的错误,实可让为人父、为人长、为人师、为人官者引以为鉴。

二、举例尧舜,寓意任贤

建立汉朝以后,刘邦遇到了不少危机,那些跟他打天下的诸侯一再发动叛变,他得亲自去平定。镇压了这些叛乱的诸侯,刘邦心里清楚,跟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不是英雄豪杰,都很厉害。刘邦在世,他能够镇得住这些人,可是他要是不在了,那怎么办呢?刘邦忧心忡忡。刘邦的继承人,后来的汉惠帝,是一个厚道人,能不能镇住这批开国元勋呢?刘邦还有更深一层的担心,那就是自己的夫人吕后。吕后跟刘邦一起打天下,朝廷中的将领也可以说是吕后的部下。吕后跟着刘邦吃苦耐劳,经历了惊涛骇浪、艰难困苦。吕后是女中英豪,个性强悍,后面还有吕家一大批人,对权力暗地里觊觎着,想要飞黄腾达。所以,刘邦外有一批大臣,内有个吕后,他儿子能否顺利掌权?这就是他晚年最大的心病。岁月不容刘邦踌躇,他旧伤发作,回天乏术,不得不交班了。作为最后的交代,他给儿子留下一封遗书。让权力平稳过渡,江山稳固。《手敕太子》中记载:“古代尧舜把天下禅让给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珍惜王位,而是因为他们的儿子都是庸才,不足以当王。普通人有好牛好马都倍加珍惜,何况是天下呢?你是我第一个儿子,我早就想立你为太子。商山四个隐士,我屡次征召,他们都不出山,而他们现在为了你而出山,看来你是有德行的,我现在就立你为太子。”刘盈是刘邦与结发妻吕雉之子,公元前205年被确立为王太子,前202年二月刘邦称帝,前203年改立为皇太子。《手敕太子》之前,刘邦认为刘盈仁弱,曾几度欲废太子而改立新宠戚夫人所生之子如意为太子。因大臣们极力反对,吕后又用张良计策,将刘邦多次未能招用的商山四皓隐士招至皇室辅助并力保太子,刘邦见太子羽翼已成,遂打消改立之念。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十六岁刘盈继皇位,是为汉惠帝。刘邦于敕书中重举尧舜禅让天下之史例,暗含曾欲改立太子,是因刘盈尚不够贤能,其最终确定立嗣刘盈,是因刘盈已具备贤能条件,意在强调举官必任人唯贤。因为刘邦深知天下兴衰治乱皆待贤能、特别重视举贤荐能,而且要礼贤下士。其有四大用人之道:一是知人善任。如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确保人尽其才、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二是不拘一格。如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三是用人不疑。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很多老部下多次建议刘邦提防,刘邦绝不听信外人议论。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为了让陈平能够成功地实施反间计,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并且不问出入,可以想象刘邦对陈平的信任。四是论功行赏。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何、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雍齿。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刘邦不仅以身作则,又教子遵其道而行。

摘抄刘邦《手敕太子》,25cm×25cm,作者:陶旭

三、尽述史实,教子读书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沿着宫殿的台阶,缓步走到宫殿高处,他转过身看到匍匐在他脚下的黑压压的群臣,俯瞰看不到头的帝国疆域,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从沛县起兵到登上帝位,刘邦只用了七年时间。此时,他所想的是如何让大汉的江山永固,而不是像秦朝一样灰飞烟灭。如何教导好太子成为要务,故其特亲笔撰写《手敕太子》。刘邦虽曾欲废立刘盈,但《手敕太子》却未见一句训斥,亦无威胁命令语,以个人切身体验,尽举史实,温和说理,语重心长,寄望情深。在《手敕太子》第三段说:“我自己不爱看书,但靠着不断学习,也能略知大意,能写东西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现在看你写的东西,连我都不如,你可得好好学习呀。每次上疏你必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劳。”到这里,刘邦已经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完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了解到三条有用的信息:第一,刘邦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过去虽不爱读书,现在通过学习也能略知一二;第二,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他重视塑造继承人的内在素质,尤其是文化知识素养;第三,刘盈的文化基础不好,要把读书学习作为要务。刘邦弥留之际幡然醒悟,针对自己过去轻视知识的言行,进行了严肃的反省。此敕书语言朴实,言简意深,温婉寄望,语重情浓,对太子刘盈影响很深。史书对汉惠帝的评价不错,认为“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可谓宽仁之主。”

四、远谋深虑,立敕护子

《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刘邦病危之际,对皇室的隐忧深有体悟,深知自己驾崩势必吕后专权。正因为如此,刘邦在临终之时忧心忡忡,手敕太子照顾保护。其在《手敕书》说:“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然而,尽管刘邦手敕太子书,但据《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早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黎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赏诗悟典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感悟】 《大风歌》是刘邦创作的一首诗。虽只三句,但气势磅礴,雄壮豪迈,语言自然质朴,大气磅礴地抒发远大政治抱负,反映了刘邦功成名就的喜悦心情,以及渴望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 hNXykjJW3BjtZsBPo5C5EPpGrhwR0+uJcWTSIeAFyHyukGUQiSgorwlYTOu6vD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