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进行过一次统计,在全世界作家当中,其作品译成外文的语种之多,原著和译著行销量之大,首推斯特凡·茨威格。

斯特凡·茨威格(Stefan Zweig)是奥地利著名作家。1881年11月28日他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历史、文学和哲学。1904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中学时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过诗作。在大学时代发表了两部诗集《银弦集》和《早年的花环》。大学刚毕业就出版了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威格作为一个正直的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作家,积极地投入反战行列,创作了反战的剧本《耶利米》。战争结束后,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居住了将近二十年,这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剧本和传记。他的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畅销全球,行销量达几百万册。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并积极备战。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国被禁止,他在萨尔茨堡的家遭到查抄。他看到自己的祖国将成为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最早的吞并对象,看到犹太人惨遭屠杀。在残酷的现实中,他感到难以在国内居留,被迫开始了流亡国外的生活。他最初旅居伦敦。1940年移居纽约。1941年8月定居于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这时纳粹瘟疫在欧洲日益蔓延,法西斯恐怖活动在全世界日益猖狂,犹太人被大批屠杀。他看到欧洲在迅速沉沦,他生活的力量在多年流亡中消耗殆尽,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渐渐破灭,对人世感到厌倦和绝望。1942年2月22日,他和妻子在佩特罗波利斯寓所服毒自杀。数天之后,这座城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人群如潮,商店关门,总统、部长、将军、作家、教授和学生都参加了葬礼。他的坟墓就在国王彼德罗二世的墓旁。为外国人举行这样的葬礼在巴西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这说明了作家在巴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茨威格在绝命书中提到:“对我来说,操我自己语言的世界已经沦亡,我精神上的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我再也没有重建新生活的基地了。”他接着说:“年过六十要想再次开始营造崭新的生活,这需要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而我的力量已经在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漫长岁月里消耗完了。”最后他写道:“我向我的所有友人致意!但愿他们在漫漫长夜之后还能见到曙光!而我,这个急不可待者,先他们而去了。”他的死使世界文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作家。

作家在世的日子不长,但他为世人留下了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

茨威格不仅写过大量传记和评论作品,也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此外早期写过诗歌,还写了一些剧本。他的写作涉及文学的体裁较多。应该说,他在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他的作品能获得较多读者的欢迎,也主要在中短篇小说方面。他是20世纪30年代读者较多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某些作品,如《初次经历》就印过五万册,《热带疯狂病患者》七万册,《感情的混乱》九万册,这样的印数在当时的欧洲来说,是相当可观的。他的一些拍成电影的小说,如《灼人的秘密》《巫山云》和《象棋的故事》等,也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就在20世纪40年代,他的著作被译成了二三十种文字,其中有高尔基编并作序的俄文本五卷集等。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在德语国家乃至全世界传播之广。

茨威格的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在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提出了心理分析法。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思维不仅有意识,还有前意识和无意识(即潜意识)。所谓潜意识是指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一些朦胧不定的欲望、感情和需求。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隔着前意识,它凭借伦理道德严格控制着人与人的欲望和激情不让它们肆意外露,随意进入意识领域。由于各人在意识下面隐藏着既深又强的潜意识,因而各人对同一事物就会有不同的反映。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给作家们以很大的启迪:文学上也应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对内心世界进行剖析。描写内心世界确是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茨威格善于进行心理分析,采用了内心独白、现身说法、自由联想和写信等手法。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采用写信的方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其多情痴情的性格特征。又如《象棋的故事》,小说运用心理描写手段,深刻揭露了纳粹的野蛮迫害和文化禁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反战小说《无形的压力》几乎没有涉及战场和士兵,没有描写战火纷飞的场景,没有描写惨不忍睹的伤亡,而是描写人们的心灵所受到的摧残,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控诉统治者鼓吹战争的宣传机器对人们施加的精神折磨。特别是《夏天的故事》更是心理分析的名篇。这是一篇没有真正情侣的爱情故事。说的是在一个疗养地里,一个妙龄少女和母亲、姑妈一起避暑,少女为爱情所困,耽于烦恼之中。同住在一个旅馆里的一位老者观察到少女渴慕焦躁的心情。于是,这位情场老手就假冒一个钟情于少女的青年给她写情书。这样少女就和一个假想的情人展开真真假假的恋爱故事。联系他俩的是一封封由老者写来的情书,而这情书又带有青年情人的激情。故事最后不了了之。小说通篇利用心理描写手段,对人的感情生活分析得十分透彻,堪称茨威格小说创作中一篇心理分析的名篇。

作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作家,茨威格的文学创作密切结合生活实践,并且充满了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的同情。在《看不见的珍藏》中,作者对双目失明的收藏家寄予同情他对这位收藏家不幸命运的描写,对饱经忧患的灵魂的刻画,扣人心弦,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深思。《掩盖不住的秘密》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当时维也纳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与上流社会的心态,揭示了社会的弊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动地描述了那位少女的坚贞爱情,在商品爱情肉欲横流的买卖婚姻盛行的岁月里,她爱得那么深沉,那么投入,那么忘我,令人感到真正的爱情的圣洁可贵。这是作者对人性的赞美,对美德的歌颂。在《象棋的故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B博士的命运更进一步揭示了一个人的聪明和才智被德国法西斯残酷迫害的遭遇。从以上几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家所选择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是一般共识上的胜利者和英雄,而是一些屈服于既定命运的却在命运圈子里捍卫和维护自己意志和感情的人。作者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遭遇和自由,抒发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感情,批判或谴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茨威格在写作上的态度严谨。他力求作品简洁、生动。他说:“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气呵成,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令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以充分的享受。”因此他反对作品里拖泥带水、冗长繁琐的东西。他说:“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脾气急。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一篇论争文章里,任何离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学,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落到我手里的书,十之八九,我觉得都因为充满了多此一举的描写、喋喋不休的对话、毫无必要的次要人物而失之庞杂,因而不够紧凑,不够生动活泼。甚至最著名的古典杰作里面,也有许多枯燥拖沓的段落,我读起来很不舒服。”因此他写作也以此自做,教育自己要特别警惕。当他写完第一稿后,“我真正的工作开始了。这就是浓缩凝练、巧妙布局的过程。这项工作我可以一做再做,无休无止。不断扬弃糟粕,不断使内部结构紧凑澄净。”他对作品里多余的东西总是毫不可惜地予以删除,他说:“把知道的东西隐而不吐,别人大多下不了决心。一字一行,只要是得意之笔,他们对此都怀有某种偏爱,总想把自己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加博大精深,而我的雄心壮志却在于总使自己知道的东西远比流露在外的更多。这个提炼的过程,从而也是戏剧化的过程,便在校样上重复一次、两次、三次;最后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逐猎,再去找出可有可无的一句或一字,去掉他们非但无损表达的精确,同时还能加快速度。”他觉得最愉快的事情就是删繁去冗。有一次他特别满意地干完活从桌旁站起来,他的妻子说他今天似乎成功地完成了一件极不寻常的工作,他便得意地告诉她:“不错,我又成功地删去了整整一段,从而使情节的过渡更加迅速。”许多读者称赞他的书节奏迅急、激动人心,他认为:“这种特点绝不是来自我天然的热情或内心的激动,而完全是由于那种按部就班的方法,不断地把可有可无的间歇和杂音全部摒除去。如果说我深谙什么绝技,这个绝技就是善于割爱。即使我写了一千页,结果几百页就进了字纸篓,只有两百页作为筛滤后的精华留下,我也绝不抱怨。”

茨威格的这一番解释正是他成功的秘诀。由于他追求精练、生动,所以他的小说才那么引人入胜,震撼人心,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去。本书搜辑翻译了茨威格评说拜伦、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尼采及费尔哈伦的几篇文章。虽然每篇文章都不长,也没有全面地叙述和评价这几位世界级文豪的一生,但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视角,使每一位主人翁都那么鲜活而富有个性。细心的读者不仿随意展读细细品味。

——黄敬甫 OzzmKY9RnMZRwaZPHoxaNx5b9+aGjBzcjybFAscTEOfxMdqIe9PD+lQBPGm3WDd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