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1992年春末,中国雕塑学会成立,到今天已经有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一路走来称得上风雨同舟,但是硕果累累。学会成立的宗旨是“繁荣雕塑创作,推动学术研究,促进艺术交流”。推动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是学会的义务与责任,在同仁们的努力下,学会从实践、理论和学术等领域引领中国雕塑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局面。

中国雕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都说搞雕塑的人敏于行而讷于言,然而,这三十年来最显著的变化特征之一就是活跃于此的理论家和评论家越来越多,关注理论研究、善于思考和表达的雕塑实践者越来越多。常言道,三十而立,在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国雕塑理论的发展进行一次总结,是回望,也是启程。学会在艺术委员会的提名中评选出了十九个有代表性的专题研究,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丛书的出版,来展示中国雕塑理论所取得的成果,推进对雕塑理论的整理与研究。

上辑“中国雕塑史论文丛”,是知名理论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大道沧桑:雕塑在中国》《走向当代艺术的雕塑》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深入总结中国雕塑的历史经验,从中描绘出一种发展趋势;《雕塑新论》《雕塑续问》《如是我见:雕塑散论》通过形而上的讨论,从“新雕塑观”“多元文化对话”“当代语境下的雕塑”等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由中转到再现代》《从语言到主体》则基于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促进,聚焦中国雕塑的艺术形式、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问题。这些成果为研究和理解中国雕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下辑属于年轻人,他们是中国雕塑理论的生力军。过去十年随着学科建设与发展,雕塑博士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雕塑家开始“用两条腿走路”,能做能写而且成绩斐然。“中国雕塑博士文丛”所挑选的十二个专题,全部来自这些年轻学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文章的内容从雕塑历史到学科前沿,从美学观念到实践方法论,从传统造像到雕塑教育,从定性辨析到定量研究,从整体梳理到个案剖析,以点带面涵盖了中国雕塑发展的各个侧面。这些研究对具体问题的讨论独到而敏锐,展现出了青年学者开阔的学术视野与全新的知识结构。

中国雕塑的发展是复杂的。回溯历史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条从西学东渐到思想解放再到文化身份追问的脉络,三者的交叠与重合构成了中国雕塑的轮廓。今天的中国雕塑理论处在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建立的过程中,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分析与评价中国雕塑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是中国雕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和文化的需要。

中国雕塑的前景是光明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希望这一系列丛书能够为中国雕塑理论的推进做出一些贡献。

是为序。


二〇二三年五月于上海 GKZE39yNcIduUJMRjk+azvJqI9H2thTzM/sGvXqgs39afaESxU0rF5hGHGQuxn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