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科技论文写作的两个误区

jvRt2gI4Y848LXWQbcuEPH+Z/j8IhtaI/66PNS1Cell8u4wnsicBmei/eGDr0Q4Z

2.1 何时开始写论文?

当有了一个想法之后,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写论文呢?

很多初涉科研的新手认为,在动笔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一定要确保论文的核心思想有创新性。其次,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这个核心思想有效。只有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想法,并且把大量的实验都做完、整理完数据之后,才能开始动笔。这种“先有想法,再做实验,最后写论文”的方式可以用图2.1来表示。

图2.1 先有想法,再做实验,最后写论文

这种方式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因为按照这种方法,你一定会遇到下面这两个问题。

首先,你很难有一个完美的想法。要知道,一个完美的想法,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次就能找到的,往往需要“思考—做实验—分析结果—再思考—再做实验—再分析”这样一个迭代过程来不断完善和打磨。很多情况下,初始的想法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的创新性,甚至是错的。打磨完善后的最终想法和最初的想法往往有很大的区别。那种最开始的想法就能够原封不动放在最终版论文中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其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有了一个想法,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有效,满怀信心地动笔写论文,在写到某个地方时,突然发现之前的想法在某些方面不够严谨,需要做些修正;或者实验的某些设计有问题,需要调整一下参数;等等。这时,你就会发现之前做的很多实验都需要重做,浪费了大量时间。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把“写论文”这个步骤提前来解决。

具体来说,当有了想法,经过实验初步验证可行,你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完善想法,改进实验方案,形成一个闭环。经过反复多轮迭代,最后打磨出来的,就是一篇创新点明确、实验充足的完整论文。这个思路可以用图2.2来表示。

图2.2 把写论文的步骤提前

提前写作,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通过写作,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厘清论文的核心创新点。写作不是思考之后的呈现,写作本身就可以成为思考的过程。我在平常和学生交流科研问题的时候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对某个问题已经弄得很清楚了,但是一说起细节,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是模糊的。而写作,可以让一个人慢下来,有更多思考和斟酌的时间。很多时候, 我们在瞬间想到的、以为自己脑子里清楚明白的东西,只有写成文字时,才能发现其中充满了模糊不清的地方和逻辑上的漏洞 。因此,对于很多科研上的想法,只有写出来,才能真正清楚自己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面临什么挑战,自己的论文到底和相关工作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以及最核心的创新点到底在哪里。

其次,通过写作,你甚至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写作并不是简单地想到什么才写什么,而是一种逆向的思维过程:写作会带动你的思考,键盘敲击之处,就是你的思路所到之处。我个人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情况下, 好的点子,不是从脑子里想出来的,而是从指尖中流淌出来的 :写着写着,点子就自然地涌现出来了。

而且,写作还是帮助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在写作过程中不容易走神,更不容易刷手机、逛网站。

最后,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方便与人交流。当你有一个初稿后,可以把它拿给导师和同学看,或者在组会上做一个简短的报告,听听他人的意见并和他们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反馈,从而大大提高论文的质量。

因此,尽可能早点开始动笔,是一篇论文能够成功的关键:最开始的想法无须完美,只要能够用某些初步实验验证基本可行即可;然后就可以开始写作,通过写作不断完善想法,产生新的想法,并且与人讨论,这样反复迭代,就能够写出一篇好的论文。 YpggBYDx0l1VgR+hgZ2ZbUicG+EmwiVylD/gA3ZtcXm+ZTyku6xoy3Zj5nKlEOqP



2.2 先“猛火煮”,再“慢火温”

很多同学采用从前到后、“步步为营”的方式来写科技论文。从标题开始,字斟句酌地想到了一个完美的标题之后,开始写摘要;殚精竭虑地写完摘要,就按照论文的顺序,依次写引言、相关工作、系统设计、实验、讨论和总结;在写每个部分的时候,都力求完美,最好能做到写完就不必修改的程度。

然而,这种按顺序仔细打磨的方式并不适合科技论文写作。原因很简单,写科技论文时,你经常会发现,写着写着,会不断有之前没思考过的问题出现,也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涌现出来。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也有“尴尬”之处:前面那些你精心琢磨、反复打磨的部分,可能都需要重新写,这样就浪费了大量时间。

那么,写科技论文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

曾国藩在《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中提出了自己对治学的见解。他写道:“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

朱熹所说的“猛火煮”,就是说读书时应该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进行速读,从整体上把握书中的精髓,就像用猛火煮沸;而“慢火温”,则是指之后需要慢慢品读书中的章节和字句,仔细咀嚼,就像用慢火细炖。

“猛火煮,慢火温”的方式,同样适合科技论文写作。简单地说,写科技论文,应该先“猛火煮”,即迅速写出一稿,然后再“慢火温”,即反复打磨论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李葆春教授在一次介绍如何写科技论文的讲座中,也谈到过类似的思想:

当稍微有了一个想法就开始写,哪怕这个想法不成熟都没有关系,你需要迅速地把它写出来;写的过程中,不打磨语法,用最快的速度写出一个初稿;初稿写完以后,给周围的人看,让他们提意见,这时我们就会知道论文有哪些漏洞,如何改进,等等;然后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把论文打磨完成。

全球知名人工智能实验室Meta FAIR研究院的田渊栋博士在其知乎专栏文章《碎片化时代如何读写》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思想:

我的经验是先把自己想说的零碎思路写下来,然后反复看反复组织,才能写出长文来。在第一阶段写零碎思路时,往往先有个模糊的提纲(这也是写作的第一推动力),然后无拘无束地写,这样九成会离题万里,说些自己潜意识里想说,但却和初衷完全违背的话来。但这完全没有关系,只要咬住一个字——“快”,十几分钟就有大段稿子。我有时候程序写到一半,突然有个想法想写下来,那就切到另一个窗口开始打字,等榨干了自己的想法,再回去写程序,这样至少可以保存思考的火种,之后可以继续。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让人不忍卒读且无人可懂的。这样就跳到第二阶段。视情况一般有两种选择,可以根据内容修改主题,或者受已经写下的片段启发,重新写些与主题相关的句子。这时候选择切题的段落,打通全文脉络是最重要的,能否成文取决于此,如果看到一个有开头和结尾的完整故事,那就算局部不通顺或者详略失当,这一篇文章也是板上钉钉有了……

这种“猛火煮,慢火温”的方式,与当前的科技公司开发产品时经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有异曲同工之处:先尽快开发一个最简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然后不断迭代完善。 YpggBYDx0l1VgR+hgZ2ZbUicG+EmwiVylD/gA3ZtcXm+ZTyku6xoy3Zj5nKlEO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