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商讨后,高仙芝留下病弱三千人给监军边令诚统帅,死守连云堡,自己则率领大军孤军深入攻打小勃律国,三天后,唐军进入了一个叫坦驹岭的地方。
坦驹岭在哪儿?在今巴基斯坦属克什米尔巴勒提特之北,直下峭峻四十余里,冰川绵延十公里,冰峰林立,爬行都难,不要说背着武器行走,稍有不慎就跌入峡谷,万劫不复。这样一座天然屏障横在这里,是个人都感到害怕,士兵也是人,纷纷将目光看向高仙芝,有人问“大使将我欲何处去?”
如此困境下,如果高仙芝处理不好,那么此战必然是重蹈前几任的覆辙,失败而回。
事实上,大唐攻打小勃律国从来不是战力的问题,而是地理环境的问题,唐朝前面几任安西节度使,大都护田仁琬、盖嘉运数次派兵讨伐,皆不胜,都是这个原因,只要克服了这个难点,小勃律并不难解决。但自己明白是一回事,随行的将帅明不明白又是另外一回事。
高仙芝再一次展现了他狡诈的一面,他偷偷派出20个骑兵,乔装打扮成小勃律人的样子来迎接唐军,并且告诉唐军,前面的路看着凶险,实则很好通过的。
这一番操作,让一干将士信以为真。
士气顿时振奋起来,高仙芝一面假装高兴,一面装出左右为难的样子,弄得将士纷纷来请求,高仙芝才当机立断,下达翻越坦驹岭的命令。
事实证明,所有的凶险,在有信心的人面前,都变得简单,勇士之所以成为勇士,是因为他有一颗敢于攀登的心。
高仙芝和他率领的一万多大唐将士属于后者,而这也是高仙芝留给了世人的谜题,他的万余大唐精锐是如何爬上这座冰山的,这个难题即便是现在人,带着现代工具,只怕也无比的困难,这个问题已不是这个故事想要说的,对此,我们只能询问一千多年前的高仙芝。
高仙芝必然是不知道的。
在翻越了凶险的坦驹岭后,接下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小勃律国建在河谷平原之上,没有了坦驹岭这个天险,展现在高仙芝面前就是一马平川了。
很快,高仙芝和他的大军进入小勃律国境内。
战事一触即发。
等候多时的大唐精锐如同潮水一般攻入了小勃律国都阿孥越。阿孥越酋长见唐军宛如神兵天降,震惊之余,忘记了抵抗,主动迎接大唐精锐,表示臣服。
没了阿孥越的小勃律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高仙芝用兵充分体现了一鼓作气势如虎的思路,不等大军修整,就攻下了关键点——婆夷水藤桥。
攻下了这座婆夷水藤桥,就等于阻断了吐蕃援军,否则唐军就要面临吐蕃援军到来的危险,弄不好就背腹受敌。
为此,高仙芝命令将士迅速占领并修复通往小勃律国都孽多城藤桥,没了这个据点,小勃律已经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面对绝对优势,高仙芝让人给小勃律王传话:“不取汝城,亦不断汝桥,只借汝路过,向大勃律去。”(《旧唐书.高仙芝》)
要说,这个时候小勃律的操作可以用脑子进水来形容了,大军都到了家门口,竟还天真的相信,大唐精锐不是来攻打自己的,既不做防守,也不调兵遣将,坐等高仙芝的到来。
最终如他所愿,高仙芝一战而定,兵不血刃的攻下了小勃律,生擒国王,至此,小勃律被纳入了大唐的疆土。
此战,大唐军威大振,史载“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堪称绝世功勋了。
高仙芝并不知道,自己这次征战已永久的载入了历史,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在高原行军的壮举,唐军行军所遇的艰难险苦,比起欧洲名军之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还要超过若干倍,是人类战争史的头号奇迹。
英国的探险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对高仙芝这神乎其技的操作十分赞赏,在他的成名作《西域考古图记》中,这样记录高仙芝:当我立在口顶闪光熠熠的积雪上向那直到六千英尺下雅新山谷尽头的峻坂下窥,对于起初拒绝向前移动后来他们努力挣扎前进的高仙芝的勇敢,才能认识清楚。他们那足智多谋的统帅已经恍然于前途的险恶,因此很谨慎地安排下聪明的策划,鼓励他的部下向前开入下面的深谷之中。逾越这种天险而突然出现,便足以使雅新的占领者大感狼狈,于是立即决定了完全的胜利。
在那时我觉着可惜的是这位勇敢的中国将官竟不在达科特隘口建立纪念碑之类的东西以志此事。就所遭遇的困难而言,横越达科特及帕米尔较之欧洲史上从汉尼拔以至于拿破仑同苏沃洛夫诸名将之越阿尔卑斯山,还要困难呢!
若单纯从所遭遇并战胜的物质上的艰难程度上来评判,这位卓越的高丽裔将军高仙芝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值得与欧洲历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指挥官的伟大登山功绩相提并论。他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率领一支有组织的军队,径直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并成功地突破了拱卫亚辛和吉尔吉特防止北面入侵的那些巨大的山脉屏障。对这位领导者的能力和才干的尊崇。必定会随着人们对史书中不加掩饰的记载所透露出来的其下属的传统性的衰弱的认识进一步增长起来。
这个评价高得离谱,但高仙芝一无所知,他唯一感到高兴的是,这场战事他胜利了。
胜利的人,多少带着喜悦,在修整了一番后,于天宝六年八月(公元747年),高仙芝押解着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凯旋而归。九月,行至婆勒川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师,一起返回西安,但在回朝的途中,高仙芝派信使刘单(安西节度使判官)起草捷报,派中使判官王廷芳给朝廷送报捷时,高仙芝玩了一个小花样。
也正是这个小花样,造就了他日后的悲剧。
从这一点上来看,高仙芝个性上还带着自私的一面,按照寻常的操作,这波战事是他攻下的不假,但他的上面毕竟还有一个顶头上司,换句话说,战事取得胜利固然是他的功劳,但也有上司的一份,占多占少没关系,但不能遗忘。
偏偏高仙芝选择了遗忘,他绕过了自己的上司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让判官王廷芳(朝廷派来的使者)直接去了长安。
此举,当然引起了夫蒙灵察。
因为,名将高仙芝坏了一条让人忽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