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章
一条被遗忘的导火线

一群不明所以的吐蕃人,在这一天来到了驿站,吐蕃人来到驿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作为大唐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开元以前,这种吐蕃使者来往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但眼下却来得不是时候,大唐正处于一片战火之中,而且吐蕃一直有把持西域的意思,这个时候出现在大唐的驿站,多少有些让人紧张。

偏偏这帮吐蕃人来这里也是为了补充食物和水,看得出来,他们也饿了些日子,进驿站后一顿搜刮,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失望之余,难免有些愤怒。

在一片骂骂咧咧声中,这帮吐蕃人退出了驿站,好巧不巧,在驿站门前遇到上了从外面回来的杨国忠,这波吐蕃人里面显然有人认识杨国忠,知道他的身份(杨国忠以御史兼任宰相,身上还挂了四十多个使官),所以就上来找杨国忠要吃的,这举动引起了禁军将士的怀疑,饥饿加上炎热的天气,糟糕的国事,那股不安的情绪在看到杨国忠与吐蕃人交谈的画面后,终于被引爆了。

他们认为杨国忠在勾结吐蕃人谋反。

史载,对于将士的呼喊,杨国忠十分愤怒,扭头大骂众人想要效仿安禄山造反,士兵回答说:“国贼就是你,还说什么别人?”

杨国忠正想反驳,禁军之中,骑兵张小敬上前,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妥妥的历史人物,在《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有一笔记录:“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即杨国忠)落马。”),杨国忠的马吃痛,嘶鸣了两声,逃进西门内,一看杨国忠逃跑,先前还在观望的将士,纷纷上前,大喊杨国忠勾结吐蕃造反,边说边挥刀冲着杨国忠猛砍,就这样杨国忠被杀,砍下来的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这一幕刚好被御史大夫上前呵责兵士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当朝宰相。)

这是典型的找死,已经愤怒到顶点的将士又把他给杀了,有不解气的将士,还在尸体上狠狠踹了几脚,大骂了几声才告一段落。

这一幕正好被韦见素见到了,这位大唐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就聪明多了,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就是不骂人,不吭声,充分体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切以保命为第一要务,其他的都是浮云。

此举赢得了禁军统领陈玄礼的敬重,高喊了一声:“不要伤了韦相公。”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位陈统领。

陈玄礼很早就进入了军队,而且表现很出众,最辉煌的时刻是参与了唐玄宗除掉韦皇后、安乐公主的叛乱,从而被唐玄宗看重,提拔为禁军龙武大将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想当然皇帝的个人安危全部都交给了陈玄礼,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唐玄宗最信任的将军,却并不是唐玄宗的人。

他的主人是下一任皇帝,太子李亨。

什么杨国忠谋反,不过是为了新皇帝登基做准备而已,只是已经年老体衰的唐玄宗对此一无所知而已。

眨眼的功夫,杀了好几个人,闹出的动静不小,惊动了在驿站里休息的唐玄宗,他急忙走出驿站门,一看杨国忠已经被人乱刀看死,几十年的帝王生涯,虽然磨灭了唐玄宗的雄心和开明,但并没有抹杀他的聪明,一看杨国忠的惨状,再看将士们一个个怒气冲天的眼神,唐玄宗很清楚,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杨国忠惨状就是自己的结局。

面对危险,藏在唐玄宗血液里的冒险精神,在这一刻复活了,他一脸沉稳的对将士说:“将士们跟着朕一路奔波辛苦了,现在你们可以推下去了,这件事朕不追究!”这一番话挑不出任何毛病,但唐玄宗并不明白将士们此举的目的。

对于唐玄宗的这一番安慰的话,没有人给出回应,每个将士都死死地盯着唐玄宗就是不说话,一股强大的杀气,让唐玄宗觉察到了危险,连忙让高力士去问个究竟。

禁军统帅陈玄礼缓缓拨开了人群,从最后面走到了最前面,冲着高力士拱了拱手后,告诉了对方将士们的要求:“杨国忠勾结吐蕃谋反被杀了,杨贵妃是他的妹妹,不能继续留在陛下身边照顾你,愿陛下割恩正法”。

这话的意思就是,杨国忠已经死了,是我们杀的,杨贵妃是他的妹妹,希望皇帝不要顾及以前的感情,将杨贵妃处死。陪了自己身边这多年,是个人都有感情。

更何况唐玄宗感情一直都很丰富,虽然爱妃很多,但与杨贵妃那绝对是真爱,面对陈玄礼的要求,唐玄宗并不想答应,还想作出最后的挣扎,他说:“贵妃一直和朕生活在深宫里,怎会知道杨国忠勾结吐蕃谋反呢?”

高力士将陈玄礼的话告诉了唐玄宗:“贵妃虽无罪,可杨国忠是她的亲哥哥,将士们出入愤怒,啥了杨国忠,贵妃还整日和陛下在一起,这让将士们怎么放心呢?”

只是一番话,唐玄宗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陈玄礼这是兵谏。

搁在往日,唐玄宗根本不惧,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早已让他丧失了某种勇气。

他沉吟了许久,才冲着高力士点了点头。

高力士瞬间明白了唐玄宗的意思,立刻转身走出了驿站,将玄宗的旨意告诉了陈玄礼等人,随后从驿站之中找出一条白绫,在陈玄礼和其他将士的见证下,于驿站旁边佛堂院内一棵梨树上,将38岁的杨贵妃缢死。

将天下大乱的祸根甩给一个美丽动人的女人,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后来的大诗人白居易对此颇有感触,在其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留下了一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话语,算是间接性的怀念了一下这个绝代佳人。

至此,“马嵬兵变”算是告一段落,解除了任何威胁后,陈玄礼表示对唐玄宗尽忠,随侍入蜀。 5jzDr60GzT9pqpxqP9HSNH4uj4ad2ODIv3KvGtR660esWaUgpQ06AMVLywQQl5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