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不匆忙的教育”

正如“不匆忙的成长”一章中阐述的那样,其实“不匆忙的教育”也是“赘述”,因为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好菜无法十分钟做成,种子亦不可能种下后一小时就抽芽。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无论是施教还是受教,都是如此。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

教育是开启一场对话,其中一方尽力付出,另一方绝对接受。这盘“菜”需要文火慢炖,耗时许久方显真章。它还需要若干配料,诸如:

爱、谦虚和慷慨。

将教育比作对话,说明教育是一种双向沟通,参与双方共同创造谈话内容和学习内容,并从双方贡献的内容中受益。

如此看来,在教育中,一方全心付出,同时收获另一方的目光、反应与配合。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谦虚、开放、无条件地分享与收获知识。我们分享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反映了我们自己的形象。

现在,让我们思虑片刻,用下面的活动验证上述言论吧!

孩子给出你理想中的回答与孩子给出自己真实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两者有微妙的差别。请描述你面对两种回答时的感受。

我的孩子回答我想听的内容时,我的感受是

我的孩子回答他真正想回答的内容时,我的感受是

接下来,请阅读下列表格中的词语,就两种情况下孩子的感受展开思考。

你想让你的孩子拥有哪一列的感受与品质呢?一定是右边那列。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这些感受与品质,不是吗?反思与改变我们的行为虽是小事,但能让孩子受到影响。

通过以上活动,我想表达的是,只听我们想听的回答,对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言论、戳穿我们错误的话语避而不闻,自然是舒适的。然而,展开有趣对话的可能性也因此被抹杀。

用这种视角来看待教育,家长将成为孩子人生旅途的陪伴者,与孩子携手走过漫漫人生路。同时也将成为孩子完全信任的领路人,为孩子解惑答疑,慷慨地付出知识、经验和资源,塑造孩子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

当我们用爱与谦虚看待教育行为,将自己同样视作孩子的接受者与学习者时,我们也是在自然地敞开心扉,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与思索另一个体的想法、需求、喜恶、梦想、才能。我们可能会钦佩孩子的恒心与毅力,赞叹孩子的视野与格局,倾心于孩子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创造与发现感到惊喜。孩子的奇妙魔力感染着我们,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重要细节,以及种种探索带来的无限可能。

与孩子相处时,我们被他们天真的眼神感染,惊讶于自己的思想竟然可以变得如此丰富且富有创造性。在教育这场对话中,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心与心的共振,我们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成长,不断调整对话内容,这些内容极有可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长期的灵感与动力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这般看待教育,我们的子女将拥有真正全面发展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会回答他们心中真正所想的事,而非你想听的内容。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孩子其实是父母的镜子,可能会反映出我们并不乐意见到的阴暗面,但这恰恰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厚礼,且无须回报。我们得以在他人身上看见自己的样子,并获得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转变的机会。

请想象你坐在客厅中,打算用难得的闲暇时光读书,你的两个孩子在你身边玩耍。忽然,他们开始争吵。你竖起耳朵,听到儿子对女儿说:

你的脑袋嗡嗡作响,惬意消失了。你听到儿子对女儿说刺耳的话,你感到烦躁,因为有些是你说过的话,是你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始终效仿你,无论是你喜欢的还是你讨厌的。你听着孩子口中蹦出令人头疼的话,开始思考它们来自哪里。随后,你想寻求解决方案。

“你真讨厌!你真烦人!”

“我要那个!”

此时女儿哭了起来。

“你是个爱哭鬼,你老是哭!你怎么总是这样!”

教育是将我们自己视作参照与榜样,同时赋予自己改变自我的机会。当你在这场与子同行的旅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你完全能够做出改变。一旦建立双向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你会因个体的持续学习与改变而感到身心畅快。

这种将身心投入当下的觉悟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面目,也让我们明白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照顾、支持与陪伴另一个个体,信任、宽容与尊重对方,且不求任何回报。 /vBWwWy1r5fDRKR+RddA0baVVVqYMEMa3CR4MURUftmgYh0tyvFzVNyZQdHh/D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