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夫,我最近又出去应酬喝酒了,这次化验估计甘油三酯低不了,您快帮我查查吧。”患者老李一进诊室就这么说。
老李是一名私营企业主,平时喝酒应酬免不了,每次治好了又犯病。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喝酒会导致脂肪肝,所以喝酒之前各种保肝药就准备上了,殊不知其实喝酒也会直接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很多人发现了血脂高却不知道为什么高,其实祸根就是饭桌上的推杯换盏,是酒桌上的酒精和下酒菜。这些人中的一大部分只需减少外出喝酒应酬的频率,就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
而且,前些年一项全国性的大型血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甘油三酯升高的人群占比高达12.7%。
也就是说几乎8个人里就有1个人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这么高的比例就需要我们特别对甘油三酯升高提起足够的重视了。下面我就来详细说一说甘油三酯这个血脂指标。
依据中国最新的血脂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可以把甘油三酯分为4种情况。
◎正常情况:甘油三酯<1.7mmol/L
◎轻度升高:甘油三酯在1.7~2.3mmol/L
◎中度升高:甘油三酯在2.3~5.6mmol/L
◎重度升高:甘油三酯≥5.6mmol/L
注意,这里所说的甘油三酯是禁食12小时后抽血化验的结果,12小时内有进食行为做的抽血化验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如果吃饭后检测甘油三酯超过4.52mmol/L,一般需要在空腹条件下再次抽血化验血脂中甘油三酯的水平,以便进一步诊断评估。
看懂了甘油三酯多少算高后,下面我们还要知晓是哪些原因让我们的甘油三酯升高了。只有知晓病因,才能更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其实甘油三酯升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甘油三酯升高主要和遗传有关,比如说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β-脂蛋白血症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继发性甘油三酯升高主要和生活方式、身体状况有关,比如说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高碳水饮食、饮酒、高血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和使用了某些药物。继发性的甘油三酯升高比较常见。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甘油三酯升高,都需要严格改善生活方式,甚至有些人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很多人都说:“甘油三酯高点儿没事,甘油三酯危害不大,不用太在意。”如果你有同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下面是甘油三酯升高的两个最大的危害: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类疾病发生得相对慢一些;
◆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这类疾病发生后多数属于严重疾病,很多人甚至因此住到ICU病房。
有些人会说:“甘油三酯分子量很大,不能进入动脉血管内皮下,所以甘油三酯高也不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张大夫告诉你,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真相是甘油三酯升高不处理,还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因为甘油三酯的代谢产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主要原因是甘油三酯的代谢产物,比如说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代谢残粒,它们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变成可以侵入人体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下的小分子物质,然后形成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粥样斑块的形成。甘油三酯升高对于动脉血管的伤害主要来源于此。
人类医学和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加上国家对健康知识的大力普及,让很多人对于胆固醇有了初步了解。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要尽量让自己的胆固醇在合理范围内更低一些,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是应该低一点,以完成实现健康目标最重要的一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严谨地看待胆固醇这个血脂指标呢?下面我就详细给大家说一说。
简单说,人类胆固醇的形成主要来自两个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是指人体合成,其实人身上的器官,除了大脑,其他的都会合成胆固醇。这其中以肝脏的合成为主,肝脏每天合成1.0~1.2g胆固醇,占人体总合成量的70%。
外源性,顾名思义就是指从食物中获取,这部分胆固醇大约占人体胆固醇的1/3,吸收率也就30%左右,而且随着吃进的增多,吸收率还不断降低。
通俗地说,人体内的胆固醇一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另外一部分就是吃进来的。
这就是很多人不怎么吃油腻的食物可胆固醇还是很高的原因,因为人体自己也能合成胆固醇,而且大部分胆固醇都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正常情况下,人吃进的胆固醇增多,人体就会相应减少合成胆固醇的量,以此来平衡胆固醇的量。但是,如果你长期坚持高胆固醇饮食,身体也并不能不断做好这种平衡,最终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所以管住嘴,尽量不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食物还是很重要的。
其实胆固醇并非一无是处,既然身体里有,那必然有它存在的生理意义,只不过胆固醇长期过高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在于,它不仅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合成人体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类固醇激素的物质。
所以说,人体还真的离不开胆固醇,只不过要把它控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如果看血脂化验单,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总胆固醇”这个化验指标。
总胆固醇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余胆固醇
但是,组成总胆固醇的主要物质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者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占比最大。
所以,现实临床上,对于胆固醇的干预和治疗,更多的是着眼于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而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知识,咱们下面详细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诸多胆固醇中的一种,是不折不扣的“最坏血脂”。
异常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或者说,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升高没加以控制,那么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对于已经诊断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我们都会很重视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达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人体代谢、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等。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代谢能力会降低,所以中老年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升高。
衰老会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之升高
其次,生活方式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高饱和脂肪酸(牛、羊、猪等动物的肥油)、高热量和高糖的饮食习惯、蔬菜水果吃得少、缺乏运动等,都可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再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一部分高脂血症患者存在单一或者多个遗传基因的缺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能就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基因缺陷,或者说存在患有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这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后期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还有很多继发性因素在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比如说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正在吃某些药物、肝胆疾病、长期饮酒等也会造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
讲到这里,我想先说一个真实的病例。
张叔叔和他爱人来到门诊看病,他们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张叔叔发生过两次急性心肌梗死,他爱人发生过一次脑梗死。虽然是两口子,生活习惯基本一致,但是病情不同,最终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张叔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尽量低于1.4mmol/L,而他爱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尽量低于1.8mmol/L。
张叔叔有时候也会问我:“张大夫,为什么别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mmol/L就行,到了我这里你总是要求降低到1.4mmol/L以下呢?”
因为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说的常规的安全数值是适用于绝大多数人,但是针对每个人的个案,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我在治疗的时候把患者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比较合适,甚至有些人需要降低到1.4mmol/L以下。
第二类:慢性病患者。
对于那些还没有得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单纯只是存在高血压,一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mmol/L,就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血脂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少要降低到3.4mmol/L以下;而结合有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可能要降低到2.6mmol/L以下。
而对于单纯只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2.6mmol/L,就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血脂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要尽量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结合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很可能还要降低到1.8mmol/L以下。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这些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第三类:普通健康成年人。
对于普通健康成年人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9mmol/L,改善生活方式无效,评估后医生也认为到了需要吃药的地步,就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当然,还有些普通健康成年人,他们有吸烟、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mmol/L就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类人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更低。
2023年,我国更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指出,以下两类人被认定为超高危人群,需要更加严格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能降低到1.4mmol/L以下:
◆发生过2次以及2次以上严重的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
◆发生过1次严重的ASCVD事件,但是同时合并2个以上高风险因素。
以上两类人可以被定义为超高危ASCVD人群。
能不能说“低密度脂蛋白高了,血管就堵了”呢?我个人觉得这样说还是不合适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只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因素之一,虽然它的作用很大,但还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涉及血压、血糖、炎症、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所以只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一个指标高了,不足以说明患者血管堵塞了。只能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人,发生血管堵塞的概率相对于健康的人群来说更大。并且血管的堵塞分为不同程度,比如说血管狭窄30%、50%、70%、95%、100%等不同的严重程度。所以一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管就会100%完全闭塞是不合理的说法。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朋友一定要综合分析具体病情。第一,不是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升高,血管就完全堵塞了;第二,也不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升高,就必须吃他汀类降脂药。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最好还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