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国民健康指数编制

3.1 国民健康指数规范

国民健康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民健康,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先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文件。“十四五”开局以来,我国继续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在重大疾病防治、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我国人民健康水平、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已经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然而,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例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产生了影响。一方面,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使得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人数逐年增多。同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仍较突出。从人口结构来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康复、护理等需求迅速增长,对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生优育、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亟待加强。

国民健康指数能够量化反映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区的居民健康水平,可以用于衡量国民健康状况、健康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并进行地区间比较,是国民健康和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评价工具,具有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价值。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需要加快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这种复杂局面下,建立全国统一且完善的国民健康指数规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若干主要指标,这为国民健康指数规范建立提供了重要参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指明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5个领域共13个具体指标到2030年的预期目标水平。此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2),在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将“健康服务与保障”拆分细化为“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两个领域并对指标进行扩展,列出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6个领域中国民健康的21个主要发展指标,并提出2025年各指标的预期性或约束性目标。

此外,还有适用于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的主要指标,涵盖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等15个方面122个行动评价指标。

在实际操作技术层面,各地区在居民健康状况报告编写工作中进行了宝贵的实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报告技术手册(试用版)》(2015),构建了包括人口基本情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生活方式、妇幼卫生、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指标体系,包括106个核心指标和42个扩展指标,并对统计的技术规范和地区维度做出规定。在该试用版手册基础之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又撰写了《T/CHAA 006—2019中国国民健康状况指标》(2021),将原有的6个领域扩展为9个,包括人口基本情况、重点传染性疾病、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健康、儿童生长发育、行为方式、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和环境决定影响因素、卫生服务绩效9个领域的118个指标。 tgcH7QhXV1S8VdhDe4gAmiFGJ06uCBoCo1aAf6/A71RvaDB6YFhJqV2H4Q20i2v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