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的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由于直言命题又叫性质命题,所以直言三段论又叫性质三段论。
三段论结构比较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是,着重考虑从具体的、有内容的思维过程的论述中抽象出一般形式结构,即用命题变项表示其中的单个命题,或用词项变项表示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每一个推理中相同的命题或词项用相同的变项表示,不同的命题或词项用不同的变项表示。做这类题只考虑抽象出推理结构和形式,而不考虑其叙述内容的对错。
给出一个三段论,要能准确地分析出它的标准形式结构。步骤是:
(1)确定S、P。先确定结论,然后确定S、P;结论的主项为S,谓项为P。
(2)确定M。剩下的两句话为大、小前提,其共有的项即为中项M。
(3)分别确定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的A、E、I、O判断类型,并写出它们的标准形式。
注意:
(1)大、小前提的顺序不影响三段论结构。
(2)如果三段论不是三个概念,其中出现相反的概念,把它们转化为三个概念,化为标准形式。
(3)在三段论中,单称判断近似作全称处理。
解这类题的最终标准是写出三段论格式的标准形式结构,但这需要有个熟练过程,把题干和选项都写出这样的标准的形式结构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不主张正式考试时用这种方法,我们建议不写标准的形式结构,优先用对应法和排除法,来解决绝大部分的题。
(1)根据语感,定位疑似答案。
(2)写出三段论结构,再一一对应进行验证。
注意:大小前提和结论的先后顺序不影响结构的相似性。
(1)排除不是三段论的选项。
(2)根据结论的肯定/否定排除。
(3)根据中项M的位置排除。
(4)根据前提的肯定/否定排除。
(5)单称近似看作全称,但不等于全称。
公司经理:我们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分数。人才招聘中,高分低能者并不鲜见,我们显然不希望招到这样的“人才”。从你的成绩单可以看出,你的学业分数很高,因此我们有点怀疑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下哪项和公司经理得出结论的方式最为类似?
A.公司管理者并非都是聪明人,陈然不是公司管理者,所以陈然可能是聪明人。
B.猫都爱吃鱼,没有猫患近视,所以吃鱼可以预防近视。
C.人的一生中健康开心最重要,名利都是浮云,张立名利双收,所以很可能张立并不开心。
D.有些歌手是演员,所有的演员都很富有,所以有些歌手可能不是很富有。
E.闪光的物体并非都是金子,考古队挖到了闪闪发光的物体,所以考古队挖到的可能不是金子。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该题属于论证方式类似的比较题,列表如下:
可见,E项与题干论证的方式类似,正确。
所有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聪明的学生,有些聪明的学生喜欢逃学,小杨不喜欢逃学,所以,小杨不是重点大学的学生。
以下除哪项外,均与上述推理的形式类似?
A.所有经济学家都懂经济学,有些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爱投资企业,你不爱投资企业,所以,你不是经济学家。
B.所有的鹅都吃青菜,有些吃青菜的鹅也吃鱼,兔子不吃鱼,所以,兔子不是鹅。
C.所有的人都是爱美的,有些爱美的人还研究科学,亚里士多德不是爱美的人,所以,亚里士多德不研究科学。
D.所有被高校录取的学生都是超过录取分数线的,有些超过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是大龄考生,小张不是大龄考生,所以小张没有被高校录取。
E.所有想当外交官的人都需要学外语,有些学外语的人重视人际交往,小王不重视人际交往,所以小王不想当外交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推理形式:所有P(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M(聪明的学生),有些M(聪明的学生)是N(喜欢逃学),S(小杨)不是N(喜欢逃学),所以,S(小杨)不是P(重点大学的学生)。
C项:所有P都是M,有些M是N,S不是M,所以,S不是N。这与题干推理形式不类似,因此为正确答案。
其余选项均与题干推理形式类似,排除。
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的都不科学。
以下哪项最能说明题干的推理不成立?
A.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努力工作,我不渴望成功,所以我不必努力工作。
B.商品都有使用价值,空气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空气当然是商品。
C.不刻苦学习的人都成不了技术骨干,小张是刻苦学习的人,所以小张能成为技术骨干。
D.台湾人不是北京人,北京人都说汉语,所以,说汉语的人都不是台湾人。
E.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应受到社会谴责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推理形式:P不是M,M都S,所以,S都不P。
其三段论结构:PEM,MAS,所以,SEP。
D项:PEM,MAS,所以,SEP。这与题干推理结构一致,从该项的推理可以明显地看出,前提真而结论假,由此可说明题干的推理不成立,因此为正确答案。
A项:MAP,SeM,所以,SeP。与题干推理结构不一致,排除。
B项:PAM,SAM,所以,SAP。与题干推理结构不一致,排除。
C项:MEP,SAM,所以,SAP。与题干推理结构不一致,排除。
E项:PAM,MAS,所以,SAP。与题干推理结构不一致,排除。
直言间接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言命题,并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其中,直言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的推理。
(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5)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1)推理法。即利用直言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来推出结论。
(2)作图法。即用前述的图解法来帮助解题。这是最简洁直观的办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画出集合示意图,题目即可迎刃而解。
注意:用作图法来辅助解题,可以用图示来帮助思考,并可用图示来排除错误的选项,但一般不要用图示直接去验证某个选项是否一定正确,这往往是验证不了的,因为图示不能表示所有的情况,所以,作图法只能作为解答直言推理题有效的辅助手段。
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职员均具有会计学专业背景。孔某的高中同学均没有会计学专业背景,甲公司销售部经理孟某是孔某的高中同学,而孔某是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孔某具有会计学专业背景。
B.孟某不是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的。
C.孟某曾经自学了会计学专业知识。
D.孔某在甲公司做销售工作。
E.孔某和孟某在大学阶段不是同学。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孟某是孔某的高中同学。
孔某的高中同学均没有会计学专业背景。
推出结论:孟某没有会计学专业背景。
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职员均具有会计学专业背景。
得出结论:孟某不是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的。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断定:
(1)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会计学。
(2)孔的高中同学→﹁会计学。
(3)甲公司销售孟→孔的高中同学。
(4)孔→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
由(3)得:孟→孔的高中同学。
再由(2)推得:孟→孔的高中同学→﹁会计学。
结合(1)的逆否命题,推得:孟→﹁会计学→﹁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即,孟某不是通过第三方招聘进入甲公司的。因此,B项正确。
A项:因不知孔某是否从事销售工作,所以由(4)(1)推不出孔某具有会计学专业背景,排除。
C、D项:超出了题干断定范围,推不出,排除。
E项:孔某和孟某是高中同学,但从题干推不出他们是不是大学同学,排除。
某单位采购了一批图书,包括科学和人文两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1)哲学类图书都是英文版的;
(2)部分文学类图书不是英文版的;
(3)历史类图书都是中文版的;
(4)没有一本书是中英双语版的;
(5)科学类图书既有中文版的,也有英文版的;
(6)人文类图书既有哲学类的,也有文学类的,还有历史类的。
根据以上信息,关于该单位采购的这批图书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些文学类图书是中文版的。
B.有些历史类图书不属于哲学类。
C.英文版图书比中文版图书数量多。
D.有些图书既属于哲学类也属于科学类。
E.有些图书既属于文学类也属于历史类。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根据“(1)哲学类图书都是英文版的”“(3)历史类图书都是中文版的”“(4)没有一本书是中英双语版的”可以推出:所有历史类图书都不属于哲学类。从而得出:有些历史类图书不属于哲学类。因此,B项正确。
A项:根据(2)和(4),不能得出“有些文学类图书是中文版的”的真假,排除。
C项:根据题干信息得不出“英文版图书比中文版图书数量多”,排除。
D项:根据题干信息得不出“有些图书既属于哲学类也属于科学类”,排除。
E项:根据题干信息得不出“有些图书既属于文学类也属于历史类”,排除。
所有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或设计方案都是创新,但并不是每一项创新都值得拥有专利;所有的模仿都不是创新,但并非每一个模仿者都应该受到惩罚。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有些创新者可能受到惩罚。
B.没有模仿值得拥有专利。
C.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创新产品并没有申请专利。
D.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是模仿。
E.所有的模仿者都受到了惩罚。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题干断定:
所有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或设计方案都是创新。
所有的模仿都不是创新。
由此可知:所有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或设计方案都不是模仿。
因此,“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是模仿”是不可能的。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信息:(1)值得拥有专利→创新;(2)有的创新→﹁值得拥有专利;(3)模仿→﹁创新;(4)有的模仿者→﹁应该受到惩罚。
联立(1)(3)得:(5)值得拥有专利→创新→﹁模仿。
D项:有些值得拥有专利的产品是模仿,与(5)矛盾,不可能真,正确。
E项:“应该受到”与“受到了”不等同,由“每一个模仿者都应该受到惩罚”,得不出“所有的模仿者都受到了惩罚”,排除。
任何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它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认识,而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为假?
A.任何结果都可以被人认识。
B.任何结果出现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C.有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毫无规律。
D.那些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
E.人有可能认识所有事物。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断定:
(1)任何结果都不可能凭空出现。
(2)它们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3)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认识。
(4)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的。
由(2)(3)必然推出A项。
由(2)必然推出B项。
由(2)(3)(4)必然推出,任何结果的出现都不是毫无规律的,因此,C项必假。
由(4)不能必然推出,可以被人认识的事物必然有规律,因此,D项真假不确定。
从题干显然不能确定E项为假。
总之,只有C项一定为假,所以是正确答案。
倪教授认为,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可以考虑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但任何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决不能受制于人;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涉及信息核心技术,如果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不努力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根据倪教授的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我国有些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受制于人。
B.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所有项目都不能受制于人。
C.如果能做到自主创新,我国的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D.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
E.只要不是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网络安全就不会受到严重威胁。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中倪教授的陈述:
第一,任何涉及核心技术的项目决不能受制于人;
第二,我国许多网络安全建设项目涉及信息核心技术。
由此必然可以推出:我国有些网络安全建设项目不能受制于人。A项正确。
其余选项都不能从倪教授的陈述中必然被推出。
翠竹的大学同学都在某德资企业工作,溪兰是翠竹的大学同学。洞松是该德资企业的部门经理。该德资企业的员工有些来自淮安。该德资企业的员工都曾到德国研修,他们都会说德语。
以下哪项可以从以上陈述中得出?
A.洞松与溪兰是大学同学。
B.翠竹的大学同学有些是部门经理。
C.翠竹与洞松是大学同学。
D.溪兰会说德语。
E.洞松来自淮安。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题干陈述:溪兰是翠竹的大学同学,翠竹的大学同学都在某德资企业工作,则可推出,溪兰在此德资企业工作;又知该德资企业的员工都会说德语,则可得出,溪兰会说德语。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1)翠竹的大学同学→德资企业的员工。
(2)溪兰→翠竹的大学同学。
(3)洞松→德资企业的经理。
(4)有些德资企业的员工→淮安。
(5)德资企业的员工→德国研修。
(6)德资企业的员工→德语。
联立(2)(1)(6),可得:溪兰→翠竹的大学同学→德资企业的员工→德语。
因此,溪兰会说德语。D项正确。
其余的选项均推不出。
所有参加此次运动会的选手都是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所有身体强壮的运动员都是极少生病的,但是有一些身体不适的选手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以下哪项不能从上述前提中得出?
A.有些身体不适的选手是极少生病的。
B.极少生病的选手都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C.有些极少生病的选手感到身体不适。
D.有些身体强壮的运动员感到身体不适。
E.参加此次运动会的选手都是极少生病的。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根据题干信息:
(1)所有参加此次运动会的选手都是身体强壮的运动员。
(2)所有身体强壮的运动员都是极少生病的。
得出:(3)所有参加此次运动会的选手都是极少生病的。
由此,按直言命题变形推理,只能得到“有的极少生病的运动员参加了运动会”,而不能必然推出“极少生病的选手都参加了此次运动会”。因此,答案选B。
其余选项都能从题干必然推出。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根据题干信息:
(1)参加→强壮。
(2)强壮→极少生病。
(3)有些不适→参加。
联立(3)(1)(2),可得:(4)有些不适→参加→强壮→极少生病。
A项:有些不适→极少生病。符合(4)的逻辑关系,可推出。
B项:极少生病→参加。从“参加→极少生病”不能推出。
C项:有些极少生病→不适。从“有些不适→极少生病”,利用“有些”的互换特性可推出。
D项:有些强壮→不适。从“有些不适→强壮”,利用“有些”的互换特性可推出。
E项:参加→极少生病。符合(4)的逻辑关系,可推出。
因此,B项正确。
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参加了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张珊、李斯和王武都是校学生会委员,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不吸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张珊、李斯和王武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Ⅱ.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Ⅲ.有些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不是校学生会委员。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由“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参加了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和“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不吸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可以推出“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因此,Ⅱ为真。
再加上“张珊、李斯和王武都是校学生会委员”,可推出“张珊、李斯和王武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因此,Ⅰ为真。
至于Ⅲ“有些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不是校学生会委员”,有可能为假,因为“所有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都是校学生会委员”也满足题干条件,即存在“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和“校学生会委员”是同一关系的可能。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断定:
(1)校委→协会。
(2)张、李、王→校委。
(3)协会→﹁大一。
由(2)(1)(3)传递可得:张、李、王→校委→协会→﹁大一。
Ⅰ:张、李、王→﹁大一。符合上述推理,一定为真。
Ⅱ:校委→﹁大一。符合上述推理,一定为真。
Ⅲ:有些协会→﹁校委。由(1)推不出,不一定为真。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些非独生子女同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产生有各种原因,但一个共同原因是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每个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有独生子女。
B.有些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有不止一个子女。
C.有些家庭虽然缺乏父母正确引导,但子女并不以自我为中心。
D.大多数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家庭都有独生子女。
E.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多子女家庭,少于缺乏父母正确引导的独生子女家庭。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作图法。
根据题干,可以画出如下集合图:
从中可以看出:有些非独生子女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即B项一定为真。
C项并不必然为真,题干只意味着“以自我为中心一定是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并不排除“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一定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有可能是同一的,在这种情况下,C项就不成立了。
解法二:命题逻辑法。
题干信息:
(1)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2)有些非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3)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引导。
由(2)(3)传递得:(4)有些非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引导。
B项:根据换位法,SIP=PIS,则(4)有些非独生子女→缺乏正确引导=有些缺乏正确引导→非独生子女,因此为正确答案。
A项:缺乏正确引导→独生子女。不能从题干推出,排除。
C项:有些缺乏正确引导∧﹁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题干推出,排除。
D项:大多数缺乏正确引导→独生子女。由(1)(3)传递可得,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引导。由换位法的互换特性只能得出“有些缺乏正确引导→非独生子女”,无法得出“大多数缺乏正确引导→独生子女”,排除。
E项:从题干信息无法比较多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排除。
除了吃川菜,张涛不吃其他菜肴。所有林村人都爱吃川菜。川菜的特点为麻辣香,其中有大量的干鲜辣椒、花椒、大蒜、姜、葱、香菜等调料。大部分吃川菜的人都喜好一边吃川菜,一边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所有林村人都爱吃麻辣香的食物。
B.所有林村人都爱喝四川出产的茶。
C.大部分林村人喝盖碗茶。
D.张涛喝盖碗茶。
E.张涛是四川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根据“所有林村人都爱吃川菜”“川菜的特点为麻辣香”,可推出“所有林村人都爱吃麻辣香的食物”,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断定:(1)张涛→川菜;(2)林村→川菜;(3)川菜→麻辣香;(4)大部分吃川菜的人→吃川菜∧喝四川盖碗茶。
A项:林村→麻辣香。由(2)(3)传递可得:林村→川菜→麻辣香,正确。
B项:林村→喝四川茶。无法从题干断定中推出,排除。
C项:大部分林村→喝盖碗茶。不能从(2)(4)中推出,排除。
D项:张涛→喝盖碗茶。不能从(1)(4)中推出,排除。
E项:张涛→四川人。无法从题干断定中推出,排除。
我想说的都是真话,但真话我未必都说。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各项都可能为真,除了:
A.我有时也说假话。
B.我不是想啥说啥。
C.有时说某些善意的假话并不违背我的意愿。
D.我说的都是我想说的话。
E.我说的都是真话。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题干断定:(1)我想说的都是真话;(2)真话我未必都说。
问题是“以下各项都可能为真,除了”,即选择与题干断定矛盾的选项。
C项:有些假话不违背我的意愿=有的假话是想说的话=有的想说的话是假话=有的想说的话不是真话。这与(1)矛盾,不可能为真,因此为正确答案。
A项:有时也说假话。题干没有提及相关信息,无法判断真假,排除。
B项:由(2)知,可能有的真话不说。结合(1),可推知,想说的可能不说,即可能不是想啥说啥。可能为真,排除。
D、E项:题干没有断定,无法判断真假,排除。
备注:可用作图法辅助思考,“我想说的话”被包含于“真话”,“我说的话”和“我想说的话”的关系不确定。
去年4月,股市出现了强劲反弹,某证券部通过对该部股民持仓品种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股民都买了小盘绩优股,而所有年轻的股民都选择了大盘蓝筹股,而所有买了小盘绩优股的股民都没买大盘蓝筹股。
如果上述情况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证券部股民的调查结果也必定为真?
Ⅰ.有些年轻的股民是经验丰富的股民。
Ⅱ.有些经验丰富的股民没买大盘蓝筹股。
Ⅲ.年轻的股民都没买小盘绩优股。
A.只有Ⅱ。
B.只有Ⅰ和Ⅱ。
C.只有Ⅱ和Ⅲ。
D.只有Ⅰ和Ⅲ。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所有年轻的股民都不是经验丰富的股民并不违背题干的条件。因此,Ⅰ不一定为真。
由题干“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股民都买了小盘绩优股”“而所有买了小盘绩优股的股民都没买大盘蓝筹股”必然可以推出“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股民没买大盘蓝筹股”,从中进一步推出Ⅱ必然为真。
由题干“所有年轻的股民都选择了大盘蓝筹股,而所有买了小盘绩优股的股民都没买大盘蓝筹股”必然可以推出“年轻的股民都没买小盘绩优股”。因此,Ⅲ必然为真。
本题可用作图法辅助推理: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断定:(1)大多数经验丰富→小盘;(2)年轻→大盘;(3)小盘→﹁大盘。
由(1)(3)(2)传递可得:(4)大多数经验丰富→小盘→﹁大盘→﹁年轻。
Ⅰ:有些年轻→经验丰富。由(4)大多数经验丰富→﹁年轻,只能推出“有些﹁年轻→经验丰富”,但无法推出“有些年轻→经验丰富”,不必定为真。
Ⅱ:有些经验丰富→﹁大盘。由(4)大多数经验丰富→﹁大盘,可以推出“有些经验丰富→﹁大盘”,必定为真。
Ⅲ:年轻→﹁小盘。由(2)(3)可推出,年轻→大盘→﹁小盘,必定为真。
因此,C项正确。
人应对自己的正常行为负责,这种负责甚至包括因行为触犯法律而承受制裁。但是,人不应该对自己不可控制的行为负责。
以下哪项能从上述断定中推出?
Ⅰ.人的有些正常行为会导致触犯法律。
Ⅱ.人对自己的正常行为有控制力。
Ⅲ.不可控制的行为不可能触犯法律。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题干信息:
(1)正常→负责;(人应对自己的正常行为负责)
(2)有些正常且负责→触犯法律;(这种负责甚至包括因行为触犯法律而承受制裁)
(3)﹁可控制→﹁负责。(人不应该对自己不可控制的行为负责)
由(1)(3)传递可得:(4)正常→负责→可控制。
Ⅰ:可从题干推出。由(1)(2)可得,人的有些正常行为会导致触犯法律。
Ⅱ:可从题干推出。由(4)可得,人对自己的正常行为有控制力。
Ⅲ:从题干推不出。由(3),不可控制的行为不应该负责,但不应该负责的行为是否包括触犯法律的行为呢,从题干得不出,无法判断真假。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省略直言三段论是省去一个前提或结论的直言三段论。这里的补充前提型题目指的是省略前提的直言三段论。
(1)查看省略三段论省略的是前提还是结论,若确定该省略三段论省略的是前提,那就确定结论,从而确定大项和小项。
(2)进一步确定省略的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大项没有在省略式中的前提中出现,表明省略的是大前提;小项在省略式中的前提中没有出现,说明省略的是小前提。
如果省略的是大前提,则把结论的谓项(大项)与中项相联结,得到大前提。
如果省略的是小前提,则把结论的主项(小项)与中项相联结,得到小前提。
(3)把省略的部分补充进去,并作适当的整理,就得到了省略三段论的完整形式。
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再看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
(1)抓住前提和结论。
阅读题干,确定题干论证的前提和结论。
(2)揭示被省略前提。
查看已知前提与结论中没有重合的两个项,将其联结起来。依据合理性原则,凭语感揭示出被省略的前提。
(3)检验推理的有效性。
把被省略的前提补充进去,并作适当的整理,将推理恢复成标准形式,根据三段论的演绎推理规则,检验上述推理是否有效。验证选项时,相对便捷的办法是借助作图法来帮助思考,以判断直言推理的有效性。
有些通信网络的维护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因而,不是所有通信网络的维护都可以外包。
以下哪项可以使上述论证成立?
A.所有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维护都不可以外包。
B.有些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维护不可以外包。
C.有些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维护可以外包。
D.所有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维护都不可以外包。
E.有些通信网络的维护涉及国家信息安全。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补充信息后,其完整的论证结构如下。
题干前提:有些通信网络的维护涉及个人信息安全。
补充A项:所有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维护都不可以外包。
得出结论:有些通信网络的维护不可以外包。
因而,不是所有通信网络的维护都可以外包。
这是一个有效的推理。
其余选项均不妥,其中:
B、C项:均无法与题干前提结合得出题干结论,排除。
D、E项:题干中未出现“国家信息安全”,排除。
所有物质实体都是可见的,而任何可见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感。因此,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实体。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A.精神世界是不可见的。
B.有神秘感的东西都是不可见的。
C.可见的东西都是物质实体。
D.精神世界有时也是可见的。
E.精神世界具有神秘感。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由题干“所有物质实体都是可见的,而任何可见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感”可以推出“所有物质实体都没有神秘感”。
这样,题干论证简化为:所有物质实体都没有神秘感,因此,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实体。
上述论证补充假设后,形成如下完整的论证。
前提:所有物质实体都没有神秘感。
假设:精神世界具有神秘感。
结论: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实体。
因此,E项为题干论证的假设,正确。
A项:补充进题干可形成完整的三段论论证:所有物质实体都是可见的,精神世界是不可见的,因此,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实体。虽然补充该项也可有效地得出结论,但该论证使得题干中的前提“任何可见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感”显得多余,所以该项不是最合适的。
B项:“有神秘感的东西都是不可见的”与题干前提中的“任何可见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感”逻辑关系重复,无法与题干前提结合得出题干结论,排除。
C、D项:与题干前提结合,无法得出题干结论,排除。
反驳一个观点或结论的有效方式就是寻找一个反例,或者从演绎规则出发,构造一个推理,推导出逻辑矛盾,从而否定该结论。
有些阔叶树是常绿植物,因此,所有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常绿植物都生长在寒带地区。
B.寒带的某些地区不生长阔叶树。
C.常绿植物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D.常绿植物不都是阔叶树。
E.有些阔叶树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结论:所有阔叶树都不生长在寒带地区。
其负命题最能反驳题干结论,即只需要证明:有些阔叶树生长在寒带地区。
推理过程如下:
题干前提:有些阔叶树是常绿植物。
补充A项:常绿植物都生长在寒带地区。
得出结论:有些阔叶树生长在寒带地区。
兰教授认为,不善于思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没有一个谦逊的智者学习占星术,占星家均学习占星术,但是有些占星家却是优秀的管理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兰教授的上述观点?
A.有些占星家不是优秀的管理者。
B.有些善于思考的人不是谦逊的智者。
C.所有谦逊的智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
D.谦逊的智者都不是善于思考的人。
E.善于思考的人都是谦逊的智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从题干条件推理如下:
不善于思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即:所有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
假设E项为真,即:善于思考的人都是谦逊的智者。
因此,所有优秀的管理者都是谦逊的智者。
加上题干断定:有些占星家却是优秀的管理者。
因此,有些占星家是谦逊的智者。
再加上题干断定:占星家均学习占星术。
因此,有些学习占星术的人是谦逊的智者。
即:有些谦逊的智者学习占星术。
这与题干所断定的“没有一个谦逊的智者学习占星术”相矛盾。
所以,E项最能反驳兰教授的观点。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断定:
(1)﹁思考→﹁优秀管理者。
(2)谦逊的智者→﹁占星术。
(3)占星家→占星术。
(4)有些占星家→优秀管理者。
由(4)(1)可得,有些占星家→优秀管理者→思考。
换位可得,有些思考→占星家。
再加上(3)(2)推得,有些思考→占星家→占星术→﹁谦逊的智者。
即,有些善于思考的人不是谦逊的智者。这与E项“善于思考的人都是谦逊的智者”相矛盾。
因此,E项最能反驳兰教授的观点,正确。
其余选项均不妥,其中,A项与(4)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排除。
直言三段论的推理题组就是两到三个题(一般为两个题)基于同一个题干这样的考题,实际上这种题就是对题干逻辑关系从不同角度同时考查,以更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熟练运用三段论推理的能力。
以下是某市体委对该市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一项调查中的若干结论:
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有桥牌爱好者同时爱好健身操。
62.如果上述结论都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所有的围棋爱好者也都爱好桥牌。
B.有的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
C.健身操爱好者都爱好围棋。
D.有桥牌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
E.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由题干条件,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又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因此,有围棋爱好者不爱好健身操。所以,E项的断定不可能为真。
其余各项都可能为真。比如,当围棋爱好者和桥牌爱好者为同一关系时,A项为真。
63.如果在题干中再增加一个结论:每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则以下哪个人的业余体育爱好与题干断定的条件矛盾?
A.一个桥牌爱好者,既不爱好武术,也不爱好健身操。
B.一个健身操爱好者,既不爱好围棋,也不爱好桥牌。
C.一个武术爱好者,爱好围棋,但不爱好桥牌。
D.一个武术爱好者,既不爱好围棋,也不爱好桥牌。
E.一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但不爱好桥牌。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由题干条件,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又每个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所以每个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或者健身操,即不存在桥牌爱好者既不爱好武术也不爱好健身操。因此,A项和题干断定的条件矛盾。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65.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A.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B.没有一个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办理了暂住证。
C.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
E.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根据“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可推出: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又由“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可知,不可能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因此,C项必定是假的。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题干信息:(1)安徽→暂住;(2)暂住→就业;(3)有些安徽→门卫;(4)有些武校→门卫;(5)武校→﹁就业。
由(3)(1)(2)(5)推知:(6)有些门卫→安徽→暂住→就业→﹁武校。
由(4)(5)(2)(1)推知:(7)有些门卫→武校→﹁就业→﹁暂住→﹁安徽。
C项:有些安徽→武校。与(6)“安徽→﹁武校”相矛盾,必定为假。
A项:安徽→就业。与(6)逻辑关系一致,必定为真。
B项:武校→﹁暂住。与(7)逻辑关系一致,必定为真。
D项:有些门卫→﹁就业。与(7)逻辑关系一致,必定为真。
E项:有些门卫→就业。与(6)逻辑关系一致,必定为真。
66.以下哪个人的身份,不可能符合上述题干所给出的断定?
A.一个获得了就业许可证的人,但并非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B.一个获得了就业许可证的人,但没有办理暂住证。
C.一个办理了暂住证的人,但并非安徽来京打工人员。
D.一个办理了暂住证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E.一个门卫,既没有办理暂住证,又不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法一:三段论推理。
由题干“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可推出:不可能有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办理了暂住证,即D项不可能符合题干的断定。
解法二:命题逻辑推理。
D项:暂住∧武校。与(6)“暂住→﹁武校”是矛盾关系,不可能为真。
A项:就业∧﹁武校。与(6)“就业→﹁武校”逻辑关系不矛盾,可能为真。
B项:就业∧﹁暂住。与(6)“暂住→就业”逻辑关系不矛盾,可能为真。
C项:暂住∧﹁安徽。与(6)“安徽→暂住”逻辑关系不矛盾,可能为真。
E项:门卫∧﹁暂住∧﹁武校。与(7)“有些门卫→﹁暂住”和(6)“有些门卫→﹁武校”逻辑关系不矛盾,可能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