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承与创新,临安人表示很包容

初夏,骤雨转晴。趁着天气好,赵三郎准备去街市逛一圈,淘点他感兴趣的书。

赵四娘子看见哥哥要外出,托他打包一些吃的回来。她说:“最近一直下雨,不太想出门,可我惦记王楼梅花包子好久啦。另外我还想吃鸡丝签、鲜虾粉、三刀面、两熟鲫鱼……”

赵三郎赶紧打断她:“行了行了,你有几个胃?我买完书再给你打包,可能会晚一点。”

“没事,为了好吃的,等多久都值!”

赵三郎叹了口气,妹妹真是个吃货,南方的鱼虾蟹,北方的面饼馒头,她来者不拒。好在临安在饮食方面一向包容,无论是北食还是南食,街市上应有尽有。而这一点,得归功于南渡后来临安开店的那些汴京人。

曾经繁华一时的汴京城酒楼林立,食店遍布,《东京梦华录》等典籍中记录的菜名和小吃名有数百种之多,可见宋朝人在“吃”上面毫不含糊。南渡后,汴京人把手艺也带了过来,他们在临安城继续开着汴京风味的餐馆。自此,汴京人的味觉记忆在临安得到了传承。

有意思的是,很多卖北食的汴京馆子为了迎合南方人的口味,也会推出相应的南方菜式,北食和南食在这座南方城市逐渐融合,这也是当时临安城特有的饮食风俗。

赵三郎最爱吃的“血肚羹宋小巴”就是一家汴京人开的店,他听说,太上皇爱吃的宋五嫂鱼羹,也一家是来自汴京的餐馆。

逛完书店,赵三郎去了临安城有名的美食一条街,给妹妹打包吃的。在美食街,他遇见了同样来打包吃食的宋大郎。宋大郎抱着几卷字画,正在一家小铺面的食店门口排队。店里生意太好,来光顾的客人太多了,队伍也排了老长。

“表哥,你也来买吃的呀。”赵三郎热情打招呼。

“今天我们家茶坊生意好,没空做饭,我出来打包了。”

“临安城里的餐厅,无论大小,饮食卫生都相当有保障,打包回去吃也让人放心。”

“是啊,这也是得益于汴京旧俗呢。”

他们正排队等餐的这一家食店,盘盒器皿擦洗得非常干净。路边卖小吃的摊子也都装饰着车盖,卫生条件令人欣慰。而这种在饮食上的讲究劲儿,正是效仿了昔日汴京的风俗。

赵三郎笑着对宋大郎说:“我爸说,太上皇喜欢民间小吃,经常派人出宫来买。这些开餐馆卖吃食的人哪敢懈怠啊,万一自己的主顾是太上皇,那还了得!食物不仅口味要好,卫生条件也得过关。说不定哪天太上皇一高兴,谁就成了下一个宋五嫂。”

宋大郎深以为然:“可不,谁不想一夜暴富!我也希望太上皇和天子能来我的茶坊光顾光顾,那我就发财了。”

“有太上皇带来的这一波流量,发家致富不是梦啊!”

两个人YY着发财梦,不一会儿他们的吃食就都打包好了。这家食店不仅卫生条件好,老板干活也麻利。

取了餐,赵三郎问宋大郎接下来去哪儿逛。宋大郎摇摇头:“没时间逛啦,吃完我还得干活。最近茶坊在装修,我买的这些字画就是想挂在厅堂里的。来我们茶馆的客人大多风雅,像挂画、插花,焚香这些雅致的事情,必须得安排起来。”

赵三郎秒懂:“噢,明白,这是汴京的旧俗呀。临安城的酒楼茶坊几乎都有书画鲜花之类的装饰,有的甚至连装修风格都跟曾经的汴京酒楼一模一样。”

“岂止是装修风格呀,各行从业者穿的职业装,基本也是沿袭了汴京习俗。”

宋大郎所说的职业装,正是之前汴京很流行的一种现象。比如开香铺的人戴顶帽,穿褙子,质库的掌事穿皂衫,裹头巾……

“这个传承好,士农工商各行各业,一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就知道是干啥的,简洁明了。”

“可你今天穿得不太像个学生诶……”

赵三郎干咳两声,嘿嘿一笑。今天外出是临时起意,他随便套了件花里胡哨的衣服就出门了,确实容易被误以为是纨绔子弟。

“下次一定注意。我要去给我妹打包三刀面了。改天再聚。”

两人道别,踏着午间的阳光,朝不同的方向离开了。

小知识:

1、南宋人在饮食风俗上效仿北宋,精致而讲究,《梦粱录》记载:“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炫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

2、都城南迁后,北方移民大量涌入临安,临安的饮食文化得到了相应的传承和发展,城内不少食店都是汴京人开的,这一点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都城纪胜》:“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如羊饭店兼卖酒。”

3、《枫窗小牍》记载:“若南迁,湖上鱼羹宋五嫂、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之类,皆当行不数者。”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著名的宋嫂鱼羹,还有羊肉李七儿等,都是从北方南迁过来的店。

4、临安的食店不仅在饮食风俗效仿了汴京,装修风格也一脉相承,见《梦粱录》》:“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效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

5、临安各行业人士的穿衣打扮,见《梦粱录》,“且如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巾装着,皆有等差。香铺人顶帽披背子。质库掌事,裹巾着皂衫角带。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可辨认是何名目人。”这跟《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汴京民俗相差无几,说明在“职业装”方面,两宋习俗一致。 TNCf2tRUZorMkuqiMW1BraEMJjPSmItPbd039fae7Enod1wKytKkoapb7KdhDr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