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三菱会社的成立——日本海运“国策会社”的源头

(一)三菱商会——岩崎弥太郎与近代海运企业的初创

1870年5月,日本成立三菱会社,经营东京、大阪、高知间的国内航运。最初创立三菱企业的是岩崎弥太郎。

岩崎弥太郎出生在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岩崎弥太郎七代以前的祖先,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买下乡士(乡居的武士)的地位,使得岩崎家脱离了平民之籍。但后来却家道中落,岩崎弥太郎的祖父因为贫困不得不把乡士地位卖掉。岩崎家从此便被排斥于正规武士之外,成为地下浪人。1866年,高知成立“开成馆”作为土佐藩的直营商馆。岩崎弥太郎被任命为开成馆货殖局的下级官员。开成馆的主要业务是将藩内的产物(纸、樟脑、砂糖、茶、柴鱼等)贩卖到别藩。岩崎弥太郎后来经营“开成馆”分馆“土佐商会”,成绩卓著。1867年年底,他被提升为新留守居组。第二年,日本国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主张改革的大久保利通等领导了倒幕运动。在伏见鸟羽之战中,德川方面完全崩溃。在战乱中,长崎发生大火,长崎“土佐商会”被烧毁。1868年9月8日,新政府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1月,因长崎“土佐商会”已被封闭,岩崎弥太郎由长崎调至土佐藩开成馆大阪商会,7月被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1870年,土佐藩基于财务困难,决定缩小“大阪商会”。也正是这一年,明治维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公办)会压迫民间企业(民办),决定大举废止藩营事业。岩崎弥太郎在这一年9月来到东京,与后藤象二郎等商谈,决定9月底“大贩商会”脱藩自立,以“土佐开成商社”民间商社的名义继续营运。但是新商会在正式开张时,商号却不叫“土佐开成商社”,而称“九十九商会”,这个商号取名于土佐九十九湾。岩崎弥太郎虽然表面上没有参与九十九商会,可却是实际上的负责人。他获得了商会里的“红叶”“夕颜”“鹤”等三艘藩船的使用权,开始经营大阪—东京、神户—高知的海上运输业。

1871年7月,明治政府决定废藩置县,土佐藩变成高知县。县当局劝岩崎弥太郎将“九十九商会”转变为个人的事业,岩崎弥太郎同意了。他以4万两银子将“夕颜”“鹤”两艘船买下,船上的标志与今天的三菱标志一样,是由三柏叶的标志与岩崎家的三阶菱组合形成。

1872年1月,“九十九商会”改为“三川商会”。1873年3月,岩崎弥太郎又将“三川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会是他个人的企业。三菱商会拥有原来隶属于藩的商会财产以及汽船6艘,其中拖船3艘,库船、帆船、脚船各1艘。1874年4月,三菱会社将公司由大阪迁往东京,1875年更名为三菱汽船会社。

可见,此时的三菱会社是岩崎弥太郎的个人事业,是民营的轮船公司。

(二)日本首条外国航线横滨—上海线的开通

1875年1月,为了利用侵略台湾事件后的船只,以及和美国的太平洋邮船公司相竞争,日本政府将侵台事件作战时购入的13艘船舶交付三菱会社使用,并下达命令让三菱会社开通了首条外国航线——横滨—上海线,利用东京丸、新澙丸、金川丸、高砂丸四艘轮船,每周航行1次,并在与P&O公司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 ,邮便汽船三菱会社的近代海运事业开始兴起。

由此可见,日本近代海运事业兴起于三菱会社,虽然这一会社最初为岩崎弥太郎的私人企业,但1875年后随着日本政府将侵台事件作战中购入的船只交付三菱会社使用,并开设政府指令下的“命令航线”,此时的三菱会社已经和国家战略步骤紧密相关。《东京日日新闻》对海上航路进行报道,兼有出帆广告的作用。这则广告上画的船只悬挂着日本国旗和三菱会社的社旗。写明该航线从横滨和上海同时出发,途经日本著名港口神户和门司。广告明确写有航行于横滨和上海之间的四艘轮船的名字,即东京丸、新潟丸、金川丸、高砂丸。有关四艘船的情况可以参见《日本邮船百年史资料》,这份资料中详细记载了其中三艘船只的情况,金川丸在三菱商会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时转移资料不明,而没有留下记载。

东京丸(一)二二一七总吨,元治元年建造,美国纽约建造,旧名纽约,木船,明治一九年五月一七日卖出。

高砂丸(一)二一二一总吨,万延元年建造,英国伦敦建造,主发动机二连式,旧名戴它,铁船,明治三一年一月二八日卖出。

新潟丸(一)一九一〇总吨,安政二年建造,英国建造,二连式,旧名百哈,铁船,明治二六年四月一一日卖出。

1875年2月11日的《申报》中,对日本民营轮船公司的上海航线进行了报道。

日本于上海设轮船公司 本报登有日本三菱轮船洋行之告白。因知该公司今开在法租界泰来洋行之旧基,定于华正月十二日开设也。每礼拜,上海与东洋之间有火船来往。其初来之船,则前向万昌公司所购买者,其船名曰牛约,现已改名曰托局麦鲁,是为一大船也。此事系属创举,亦以见日本与中华通商增盛之一斑云。

这是一篇广而告之的报道,说明了三菱会社开创上海航线的时间、依托的洋行、轮船的情况以及该航线的意义。其中提到的船名“托局麦鲁”,按照音译为Tuo⁃ju⁃mai⁃lu,其实是日语“东京丸”(Tokyo⁃maru)的中文写法。三菱会社在上海的法租界设立该轮船公司的上海支局,以增加与中国方面的通商。

《申报》还有一篇报道也涉及上海航线的开通。

启者,本东洋三菱轮船洋行,今议定在横滨、上海一路来往。每礼拜创走火轮船,均不停止,其船亦顺路到神户及实莫尼西气及长崎三处。现在船名托局麦鲁,即先名牛约者。准于西历二月初三日,即中历去腊二十七日,自横滨开来中国。议于二月十七日,即华正月十二日,自上海开回东洋等处。本公司各船皆请用者西国船主及执事……上海一千八百七十五年二月四日。

这篇报道对于航线情况的叙述比上篇更为详细,由此也能看出航线的运行情况。其中提到的停泊港口为神户和门司、长崎。可以说,这条航线加强了日本著名商港和上海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日本民营轮船公司在政府的命令和支持下,首次侵入中国航运市场。

但实际上,这条中国航线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贸易额,由于依然存在和美国太平洋邮船会社的竞争,该航线对中国贸易输出只有365万日元,输入866万日元。 因此,明治政府开始采取行动,进行了新的刺激和规划。

(三)岩崎弥太郎的“公业”和“海上霸王”三菱会社

面对首条海外航线出师不利的局面,以及应对激烈的东亚航运市场竞争,明治政府采取了国家支持海运的方针。1875年5月18日,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向政府提出海运政策建议,有如下论断:

(1)自由放任主义

(2)民有民营海运的保护监督

(3)在分析国有国营海运利弊的同时,取第二条,与船主签订合同,成立强有力的海运会社,并对这样的新设会社进行(国家方面的)保护和助成。

由此可见,作为明治重臣的大久保利通希望日本政府出资资助民营轮船公司的船舶和航线,成立大的航运会社,这即是“第一命令书”出台的背景。大久保利通上书不到半年,明治政府便于1875年9月15日颁布了针对三菱会社的“第一命令书”:

(1)东京丸等十三只汽船无偿给付三菱会社

(2)作为运航费助成金,十五年间每年二十五万日元

(3)对海运技术人员培育给予每年一万五千日元的助成金

根据“第一命令书”,日本政府将侵台时购买的13艘轮船全部无偿赠予三菱会社。这种政府将购买的船只无偿交付给航运会社的行为,是政府出资支持和充实航运企业的方式之一,指将国有成分“注入”本为民营会社的三菱会社资本中。同时,根据“第一命令书”,日本政府将在长达15年时间里,连续给予航运企业“运航费助成金”,每年高达25万日元,并大力出资加强对技术人员和船员的培训,这都是政府以资本投入的方式强势介入民营航运企业运营的表现。可以说,在日本政府推动海运发展的过程中,三菱会社逐渐脱离完全私营,走上了“半官半民”性质的道路。

此后,日本政府加快了“打造”国策航运会社的步伐。1876年9月15日,日本政府再次颁布资助令,即“第二命令书”。将第一命令书提到的25万日元助成金,指定到包括横滨—上海线和长崎—釜山线及四条日本沿岸航线上。同时,政府又将从邮便蒸汽船会社购买的15艘船舶(千里丸、万里丸等15艘)全部让渡给三菱会社。由此,三菱会社几乎拥有了当时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达到拥有船舶总数37只,总吨数3万余吨的规模。

著名的英国轮船公司P&O公司也曾经在1876年2月开创香港、上海和横滨间的航线,和邮便汽船三菱会社在中国航路上产生了激烈的航运竞争,但是邮便汽船三菱会社在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逐渐取得这条航线竞争的优势。P&O公司最终在同年10月退出香港、上海和横滨航线的运营。在日本邮船会社的社史中对这条航线的开通作了如下记载。

彼阿汽船(P&O公司)已经终止了这条航路,我辈将在日本沿海实现雄飞。可以说,如果我们利用日本邮便航路横断地球,海运事业将相当可观。

英国轮船公司终止中日航线,使日本海运业大大振奋,认为战胜第一大海运强国后,“将在日本沿海实现雄飞”,并准备以中日航线为契机,开辟横跨欧亚美的远洋航线,把海运视野拓展到全球。对中国航路进行垄断、开辟远洋航线,的确是幕末以来日本“海外雄飞”欲望在航运业的重要体现。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将资本投入的重点放在岩崎弥太郎所创立的三菱会社上,发布“第一命令书”“第二命令书”:第一,政府将侵台购买的13只船舶和从其他运输会社购买的15只船舶无偿拨付或者赠予给三菱会社。第二,在长达15年时间内,每年拨付补助金,而且补助金重点拨付到横滨—上海线、长崎—釜山线及4条日本沿海航线。中国和朝鲜的航线成为其扩张的主要目标,这非常符合日本政府推进“大陆政策”的规划。第三,对船员和技术人员予以补助。拨付船舶、实行运费补助、资助人员培训,日本政府就是这样通过国家资本投入的方式让三菱会社“几乎拥有了当时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将三菱会社“打造”成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第一大航运会社。岩崎弥太郎虽然曾经几次宣布“三菱商会是自己的私人产业”,但此时他的命运已经开始和国家政策紧紧挂钩——看似民营,实则背后是强大的国家经济支持。此时的岩崎弥太郎已经不能“独善其身”,只能带领三菱会社走上“公业”的道路。可以说,这个“公业”和前文所述的日本的“海外雄飞”和大陆扩张思想是息息相关的。这一不断膨胀的轮船公司已经初步具备为战争服务、充当军事运输工具的物质基础。

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西南战争。大久保利通等时刻关注战况,深夜与大隈重信商量,破格资助岩崎弥太郎,以15年分期贷款偿还的方式,借给弥太郎345万日元资金,购买10艘船,让三菱商社全面协助军事运输,等到战后,将这些船只悉数赠予三菱公司。在持续8个月的西南战争期间,政府花在船运上的费用高达1300万日元,相当于战争总费用的1/3,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赚去了。1877年,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数的73%,三菱公司一跃成为海上霸王。 从此,岩崎弥太郎以汽船航运业为中心,将事业范围扩大到汇兑业、海上保险业、仓储业等。在三菱公司进行押汇的货物都由三菱的船只来运送,由三菱负责保险,收在三菱仓库之中,于是,三菱的汇兑、保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利润都成倍地增长,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日本西南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需要的增加,成立了很多轮船会社,日本国内民营海运业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大阪是西南战争的军需基地,因此以大阪为中心的船运需要增大,轮船的建造和买卖盛行。在大阪附近设立的轮船会社有:冈山的偕行会社,广岛的广凌会社,丸龟的玉藻社,和歌山的明光会社、共立会社,德岛的船场会社、太阳会社,淡路的淡路汽船会社等。此外,个人从事海运业的也很多,这些船舶有110余只,船主有70名以上。

由此可见,三菱会社壮大成为“海上霸王”的过程,即是其参与战争运输,全面协助军事运输的过程。战争总费用的1/3花在船运方面,三菱会社借此机会拥有全国汽船总数的73%,是名副其实的由明治政府一手打造的最大的航运公司。众所周知,1906年成立的“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被称为日本最大的“国策会社”。世人皆知“满铁”而寡闻航运业中的国家资本,因此,从三菱会社的崛起过程看来,三菱会社可以称得上航运企业中“国策会社”的源头。三菱会社以民营会社身份逐渐被注入国有资本后,立刻就参与到政府的军事行动中,时刻紧跟侵略战争的步伐,发挥近似“国策会社”的作用。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对外战争中屡屡充当战争工具。 hBQff6anI5vTArAS2tQt/LeWCl6CNfCGryU7rerfkZYFX5SyXnaUW01sbGkny7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