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高新科技驱动内涵式发展的生产力新形态,意味着传统生产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发生了质变。数字新质生产力就是数字经济时代孕育出的新形式的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其内涵可以概括为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生产要素,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数字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结果,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科技革命和数字化浪潮下、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目光转向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变化上,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一)从传统生产力到数字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既有着传统生产力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属性,又在“新”“质”两个层面完成了突破。“新”是指相较于传统生产力主要涉及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实体性要素以及科技、管理和教育三大渗透性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则主要包括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以使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为核心,强调基于知识、信息和创新的新经济体系,鼓励高科技产业和更灵活商业模式的发展。“质”是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代表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再依赖大规模资源投入和高能源消耗,而是将创新驱动视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积极追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来引领生产力的飞跃提升。这种生产方式的演变意味着更加高效的资源利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过度依赖,减轻环境负担。新质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强调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动力。

生产力理论是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就是人们生产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能力,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积累的生产能力。马克思把劳动生产力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他认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 生产力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力的效率,效率越高,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也就越高,生产力的质量也就越高。 在进一步论述生产力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马克思将生产力概括为一个多因素且动态变化的概念:“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即生产力至少包括劳动者个人能力、自然条件和劳动的社会力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者个人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生产技能培训提升,自然条件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产的丰富程度则是自然存在的,很难依靠人力改变,相较而言,改进劳动的社会力是最能够提升生产力质量的方式。在传统工业时代,劳动的社会力的改进体现在资本的积累、生产规模的扩大、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劳动分工的细化等方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推动下,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生产力系统正在进行重大变革。生产力的要素构成不只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信息、数据、网络、知识和技术等都成了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数字经济时代,要素生产力的地位下降,组合生产力的地位则进一步提升,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经过产业化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生根本变革,进而提升生产力质量, 孕育出新质生产力。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范式中,马克思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决定了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发展的方向。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科技的创新为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解放。在这一历程中,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从蒸汽机到电力设备,再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每一次创新都扩展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人类现代化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也重塑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引领着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迈进。因此,生产力既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演进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在过去依靠殖民掠夺积累起来的先发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 这意味着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更需要关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变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寻找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中提出,数字经济的标志是在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领域大量采用数字技术,当这些领域中采用数字技术的比例越来越高时,就代表着真正的数字经济产生。 当前,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蓬勃发展,2012—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中国数字经济奇迹”, 其影响贯穿于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互联网提高了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云计算有效地降低了运算成本,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海量数据的洞察力,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工作和日常生活更为便捷,物联网则将虚拟与现实有机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带来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与传统产业交叉融合,催生出新的数据生产要素,也推动数字新质生产力快速孵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动力。

数字经济的崛起使得信息和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生产力的提升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机遇,推动了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从而使现代化的生产力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一转变不仅是经济结构的演变,还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为未来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是指由于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赋能生产力变革而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方式的新质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借助数字技术将不同生产要素融合在一起,推动生产力实现跃升。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数字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创新为引擎的生产力。没有数字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数字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生根本跃升、生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科学技术一直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大解放、大跃升,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技术,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这些数字技术引领的宏大变革性力量,改变了人类对于资源、动力、材料和信息等基础要素的利用方式,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颠覆了已有的生产方式,也重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数字新质生产力是组合生产力。传统生产力是要素生产力,相对而言更强调单一生产要素功能的发挥;而数字新质生产力则强调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功能,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间维持适当比例,提高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质量,从而提高效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质量要高于传统生产力。这一整合过程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三,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具有新特征。新质生产力要素在数字技术创新作用下获得总体跃升,生产力各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尤其是产生了数字劳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劳动者高素质化,智能时代的劳动主体人机并存,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创造性成为劳动者必备的素质。其次体现在劳动对象高新科技化和虚拟化,新材料、新能源、数据等新的劳动对象的出现,突破了过去的物质性,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最后还体现在劳动资料数智化,随着智能机器的广泛应用,数智化劳动资料叠加传统劳动资料的性状,算法等新型劳动工具极大地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和劳动方式。

(二)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从依赖要素投入数量的数量型增长转向依赖高端生产要素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高端生产要素所构建的生产力可以被归类为新质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数字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

生产力基础要素往往表现为一定经济形态下的生产要素。在工业化时代,生产力基础要素表现为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种生产要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生产要素,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引领生产力,通过智能化增添发展动能,因此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

第一,在数字技术的普及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为支撑,而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数字技术的最显著区别就在于其强调了万物互联和数字化。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了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的普及促使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数字技术具有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特点不仅可以在微观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复制成本、运输成本、跟踪成本和验证成本, 还可以在宏观上为政府提供更全面的消费者行为、企业运营情况、市场趋势等数据,降低信息不透明程度,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更加科学的调控政策,并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第二,新型劳动者的产生。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不仅包括传统政治经济学概念上的劳动,还因为其网络共享性的特点改变了原有的劳动模式。参与劳动的人不再有限制,即使是那些需要长时间参与工作的工人,也能够在业余时间加入网络化当中;他们工作和休闲的界限被模糊掉,不仅仅是在工作场所,在整个生命中都要参加价值创造。 除此之外,在过去政治经济学的背景下,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所有劳动都呈现出复杂性,劳动的划分更多地关注创造性和非创造性劳动之间的区别,并且在劳动的主体形式、劳动过程中的耗费、劳动价值决定量这几方面显示出与传统劳动截然不同的特征。 创造性劳动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方式,这也催生了大量的信息劳动者。

第三,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催生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重构生产力方面表现出了依附性倍增和集约性替代的特点,并且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表现出网状共享性和分配特殊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第七种生产要素被纳入生产过程,这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函数和经济增长体系,数字要素也因此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战略要素。数字经济体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够快速掌握大量可靠的数据,更精准地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和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催生了大量的网络平台和在线交易,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加速了资本的积累。数据在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2.数字新质生产力凸显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要素的作用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的作用。创新驱动以创新要素为基础,包括了智力、算力、算法、数据等无形的创新生产力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产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其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生产要素,是生产力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位一体”的数字化结果,凸显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要素的重要地位。

第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数字赋能的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被提升。随着现代化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要素的级别也明显在持续提高,从以传统的物质生产力为中心逐渐转向由更为复杂和多元的要素构成,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传统经济体系中,更加强调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因此主要关注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相对简单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被视为生产力的核心,资本积累和劳动效率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知识、技术、人力资本、信息、数据、平台和系统等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社会对知识、创新和智力资本的需求增加,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首先,知识和技术的角色愈加重要,前沿科技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开创新的产业和市场,为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其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愈加受到认可,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使用创造性劳动更高效地创造价值,探索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信息、数据、平台等要素融入供需两侧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政府的决策方式,帮助整个经济系统更高效地运转。

第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数字赋能的创新生产力地位日益提升。马克思曾指出,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而进行创新,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和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以企业家为主题的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让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高无上的作用。 数字经济就带来了这样显著而深远的变革。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这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观察市场动向,通过各大数字平台实时了解更广泛范围内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作出更迅速、更准确的反馈,使供给更好地适应需求,从而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还能够引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数字经济还推动构建起由创业者、投资者、学术界和政府等各方共同组成的创新系统,它们联系紧密、相互合作,共同推动新想法的诞生及其商业化,促进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蓬勃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第三,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数字赋能的创新驱动成为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推动未来产业的诞生和成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将经济构成划分为三个部分:传统经济体系、知识经济体系和新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知识经济体系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新经济体系是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是将数据作为基础要素的经济形态,通过数字技术产生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作为直接消费品或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再次进入经济体系;同时,数字技术在向传统经济渗透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迅速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促使整个行业迅速接受数字经济与传统生产方式的融合,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总体来看,数字经济体系以高技术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既可以形成新的产业,也可以通过新机器的驱动提高生产率,驱动更多的物质财富。“创新的驱动力是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以及资源的利用。它确实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也可以带来利润的上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主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有助于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3.数字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动能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标志,是当今时代先进的生产力,也是质量型的生产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新质生产力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起新的动能。

第一,促进生产力要素的组合,创造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模式新动能。数字生产力通过数字化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它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将数字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融入生产过程,从而提升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为核心的传统生产力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生产力被重新界定,引入了知识、技术、人力资本、信息、数据、平台以及系统等具有数字经济特征的要素;它们通过有效组合,形成了数字生产力的核心。数字生产力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即在生产过程中不再仅仅关注物质生产要素,而是更强调知识、信息和技术的集成,在生产要素的组合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从而加速了信息的获取和传播。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帮助生产者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突破产业转型升级中传统动能弱化导致的发展约束, 形成更高效的生产模式新动能。

第二,发挥数字生产力的作用,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效率新动能。“数字生产力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于国民经济活动的生产能力,数字生产力为数字经济提供生产要素和发展动能。”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提升,这些要素集结、组合,形成了数字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作为知识创造者通过智能化工具和数据要素构建的一种新型生产力,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引领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进程,从而创造社会财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以质量型生产力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要充分发挥数字生产力的作用,重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创造性劳动等高级生产要素。一方面,在供给侧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各类生产要素,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需求侧搭建平台,借助算法引导消费者更便捷地选择和获取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高效互动匹配供需,形成完善的价格机制, 提高生产效率新动能,培育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为社会的持续繁荣创造新的机遇。

第三,构建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机制链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在构建人才链上,具备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宝贵资源,不仅包括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还包括具备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需要通过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完善教育体系、激励创新和创业,来打造强大的人才链,为培育创新动能提供智力支持。在构建产业链上,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需要投资先进技术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使各个产业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化制造、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培育创新动能提供平台支持。在构建技术链上,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驱动力。需要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以加速科技创新的速度;同时建立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促进技术链的紧密合作,为培育创新动能提供技术支持。在构建机制链上,需要确保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产业标准等机制链的完备性;同时建立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的环境,以确保机制链的有效运行,切实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为培育创新动能提供制度支持。

(三)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引擎,在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作用,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方面,数字新质生产力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也会因此引起包括产业体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构建与数字新质生产力协同性较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二者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一,以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高新科技已经深刻融入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从而催生了大量新产业和新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对于劳动者而言,数字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技能和知识的快速升级。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时代具备更大的创造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劳动对象而言,传统的生产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诞生了物联网设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新型劳动对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拓展了产业的边界,促进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劳动资料而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数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更加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要求。

第二,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变革。首先,数字新质生产力加速了产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为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产业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次,数字新质生产力强化了供应链的韧性。数字技术使供应链管理更加智能化,提高了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这有助于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减少供应链风险,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适应能力。最后,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新产业体系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这种升级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使经济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为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以数字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实体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因此要加强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各产业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产业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格局。这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最后,建设国际竞争力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国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更好地展示国家的制造和科技实力,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为未来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以数字新质生产力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

未来产业是以未来技术为支撑,针对未来需求,抢占未来空间的产业;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中,应当以数字新质生产力为基础,超前规划和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

第一,以数字经济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竞争力和动力。首先,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这有助于推动那些依赖先进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其次,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可以使国家更早地占据市场份额,获取先发优势。这有助于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和国际贸易的增长。最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它们的迅速发展可以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促进全社会的经济繁荣;同时帮助国家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为经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二,以数字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流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更快速、更精确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供应链风险,提高交付速度和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提高竞争力。其次,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技术能够加速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过程,从而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最后,数字化渠道和电子商务平台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接触机会,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通过精细化市场定位和个性化营销,获得更好的经营成果。

第三,运用数字新质生产力超前布局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首先,鼓励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创新。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资,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创新孵化器和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次,利用数字新质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从供应链管理到生产线自动化,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新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引领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最后,借助数字新质生产力更深刻地洞察市场。数字化工具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查和消费者反馈,更精确地洞察市场趋势、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未来产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3.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中的“新”与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有一个共同的内核: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内驱力。

第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不竭动力。一方面,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资,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孵化器,以帮助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鼓励创新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到研发工作中。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不仅需要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更多的科技和创新人才,还需要考虑吸引国际人才和建立国际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同时,鼓励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首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重视研发和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通过财政激励、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便利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降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其次,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新型工业化所需的人才积累。最后,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鼓励传统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产业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合作和融合,促进资源和市场的共享,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工业化。

第三,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展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融合改进了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方式。通过自动化、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可以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接触机会。通过建立创新基金、技术合作平台或产业园区,传统企业有机会与数字经济企业达成合作。这不仅可以帮助传统企业更快地学习采用数字技术完善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促进数字经济企业更好地了解传统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经营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四)以数实融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江苏数字经济高地

江苏是全国实体经济大省,江苏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全省经济总量中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江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是凸显江苏实体经济优势、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关键。但是目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存在融合深度不够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存在“不能融合”的问题;二是数字技术在企业、产业和地区覆盖不全,存在“融合不全”问题;三是由于数字技术没有形成对实体经济全产业链的赋能机制,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滞后,存在“不便融合”的问题;四是受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制约,存在“不愿融合”问题。因此,江苏数字经济发展要在融合深度上下功夫,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要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全过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技术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深度融合,以数实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江苏数字经济高地。

第一,以数字技术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做强江苏数字经济。目标在于解决“不能融合”的问题,加快数字技术向实体经济渗透,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场景,形成“数据+算法+算力”的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实体经济产业的基础能力。一是加大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通过前沿数字技术研发推进数字产业化。江苏要重点在软件操作系统层面的信创、AI智慧城市多个场景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信方案三个方面推动前沿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布局,抢占制高点。二是扩大数字科技应用场景。聚焦嵌入式芯片、人机交互、产业大数据、工业软件、传感器等紧密度较高的技术领域,加大集成创新组织力度,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扩大数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

第二,以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做大江苏数字经济。目标在于解决“融合不全”的问题,依靠数字经济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数字技术与江苏传统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渗透和创新应用。一是建议围绕《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提出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左右),选择与数字技术易于结合的细分领域重点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链条的改造,深入推进产业“智改数转”,塑造产业数字化核心优势。二是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积极推行以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模式,引导上下游企业接入平台,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协同创新。

第三,以构建数实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做优江苏数字经济。目标在于解决“不便融合”的问题,提高江苏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能力,完善基础设置,构建治理体系,为江苏产业数字化做优提供生态支持系统。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有序开放省内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要素资源,逐步打破数据壁垒。建议成立“江苏省大数据集团”,提升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应用水平,加快构建产业与消费数字化标准,破除数据流通的体制约束,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联通。加强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实体经济企业工业设备数据与工业操作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支撑工业互联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第四,以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做深江苏数字经济。目标在于解决“不愿融合”的问题,做深数字经济的关键在于发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重点是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企业数智化改造提升数字化能力、智能化能力,做深江苏数字经济。提升江苏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再造能力、智能化能力、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2022年,3家江苏企业入选全国首批30家“数字领航”企业;2023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有30家企业入选“长三角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建议加强这些“数字领航”企业和标杆企业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以发挥“数字领航”企业和标杆企业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南京大学任保平) x/7bW6epFGLXwBa9QDvjSNfWTxvZdTUiZa0WtYjIaHdtZE5t5MeysjBbjgCykI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