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认识和相关考量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正式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此前的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也曾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一)一个基本认识: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并且同当下经济恢复进程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一个基本认识: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2023年起,以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为转折点,中国经济步入了疫后恢复轨道。其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恢复进程一再提醒我们,当下的疫后经济恢复并非以往周期性波动中的经济恢复,其严峻复杂程度远高于以往。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实打实把一件件事办好的过程。

如果说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叠加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使得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么,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呈现的一系列新的困难挑战,经济恢复进程必须同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结合起来,以新动能新优势的塑造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作为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代表着未来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要素呈现全新质态的生产力。

当下的经济恢复进程也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运行也罢,其态势和成效,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尽快破解我国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困境,能否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且更体现新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质生产力契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引擎,对于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可以认为,当下的经济恢复进程并非一般意义的经济恢复进程。其目标,绝非简单地回到疫情之前,而是一场将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与经济恢复进程融为一体、在经济恢复中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的全新探索,一场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赋予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全新探索。

也可以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仅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提供了解决方案,而且指明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展开积极探索,是当下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的任务。

(二)相关考量之一:把战略基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自然人、每一个法人。如果说力量终归有大小之分,身份终归有主角、配角之别,那么,充当开路先锋的行为主体是哪一类?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这为我们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点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经营主体?按照2021年4月14日通过、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解释,经营主体就是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市场主体。具体包括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市场主体。

经营主体既包括法人,也包括自然人和非法人组织,覆盖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以及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可以发现,“经营主体”实系“我国经济发展根基”的代名词。迄今我国拥有的经营主体已经高达1.81亿户,他们深谙市场规律、熟悉市场运作,既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实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经济发展的根基既然在于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当然首先要推动经营主体进行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既然在于经营主体,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当然首先要推动经营主体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只要经营主体能够在当前的各种冲击、压力面前挺住,只要能够帮助经营主体把暂时的难关渡过去,只要经营主体能够展现活力,真正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进而带动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社会财富,我国经济运行就能重归正常轨道,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和足够的支撑。

换言之,在当下的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可依靠的力量、最为重要的力量,就是经营主体,非经营主体莫属。经营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所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考量是,我们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基点放在经营主体身上,确保所有的对策、举措首先聚焦于经营主体。一方面,要以有效调动起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线,着眼于从经营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紧盯经营主体实施改革、出台政策,围绕激发经营主体动力和活力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经营主体为重心,围着经营主体关切而转,奔着满足经营主体需求而去,实打实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困难和问题,以推动经营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为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相关考量之二:牵好“强信心”“稳预期”这个“牛鼻子”

发展新质生产力当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挑战。如果说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别,那么,本着牵“牛鼻子”的原则,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目标,强调了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的极端重要性。2022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升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这为我们抓住主要矛盾、牵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指明了方向。

毋庸置疑,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主要困难挑战。不过,随着经济恢复进程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三重压力”的影响也在变化。其中,一个越来越凸显的基本事实是,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在当下的中国,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牵“牛鼻子”意义的压力,在于预期转弱——因预期转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消费,因预期转弱而不能或不敢如以往那般投资,从而需求趋向于收缩、供给遭遇了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轮主要导引于预期转弱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三重压力”之间所呈现的这一内在逻辑告诉我们,“强信心”“稳预期”既是实现加快经济恢复进程、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目标的“牛鼻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只有居民和企业的信心增强了,预期稳定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才可随之减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才可随之化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才可拥有充分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的重要指示精神,所强调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所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有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考量是,我们要牵好“强信心”“稳预期”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把“强信心”“稳预期”作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当务之急来抓。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宣传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阐释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把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展示好,把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基本态势展示好。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把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说清楚、讲明白,把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独有特质、独有禀赋和独特价值体系说清楚、讲明白,从中找寻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独特基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注入稳定性和强大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 dx99J7wuIb/7aKcYLb0bNzJ7o/BHjzh5CytXA6Z1ekylw2//cGQGZvICuHCZp0/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