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唐氏门风

唐文治的姓氏出于周。周初分封天下,叔虞封于唐。叔虞,姬姓,名虞,乃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因封于唐地,故亦称唐叔。后世唐氏皆出自唐叔之后,是故唐氏源于姬姓。

有史可查的唐文治的九世祖为良鼎公。良鼎公明末由南京迁至太仓,为唐文治一支在太仓的初祖。良鼎公生子凤仪公,凤仪公有二子,次子号文璧。文璧公有五子,次子名天栋,号宏任。唐天栋有五子,四子名承焘,号南轩。唐承焘有子名景星,号墨池。唐景星无子,过房一子名森阶,号尧蓂。唐森阶亦无子,复过房一子名学韩,号翼亭。唐学韩有二子,长子名受祺,字若钦。唐受祺生一男一女,男名文治,女名文珠。

唐家属于卫籍。此户籍制度源于明,将民众分为军、民、匠、灶等户籍,至清又将军户分为卫所军户与原籍军户。唐氏家族为卫所军户。卫所军户的职责在历史演变中,防御的职责减弱,漕运的职责增强。从事漕运的军户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土地,并在漕粮北运中获得一定收入,若漕船南回时运载北方货物贩卖,也可获得税收优惠。

自唐文治七世祖文璧公始,唐家就承运漕船、创设牙行,以后诸代皆操此业,至唐文治祖父唐学韩仍有漕运的经营。唐文治高祖唐景星在嘉庆元年(1796)以第二名入州学,是为唐家入学籍之始,其性率简,曾自述“言不必其有物,期于慎;行不必其有恒,期于谨;与人相接也,不期彼之必信,期我之必忱” ,有《爱莲居诗钞》《墨池杂著》存世。唐文治曾祖唐森阶,驻居沪上,承运漕船,并开办同兴洋行,经理闽广关山东商船,完办江海关税务事,逐什一之利,颇饶于赀。“道光二十九年(1848),浏河地区大水成灾,乡民饥困,道殣相望。唐森阶回刘镇倍感凄凉,遂将十余家所欠债银计三千两债据,当众焚烧免于偿还,债户深致感激。” 后经营不善,家道中落,唐森阶迁回太仓。

唐文治祖父唐学韩(1812—1878),字辅周,号翼亭。在唐文治祖父唐学韩时,唐家之境况已大不如前。唐学韩虽然自己生活简朴,但待人十分宽厚。唐文治曾回忆其祖父待人之事,可见一斑。

忆某夜文治读未辍,府君自外入室,荷一布囊,藏床头。文治叩之,曰:“此佣媪盗吾家米,藏灶下燔柴灰中,吾检得之,汝勿泄,泄则彼之名隳,无有佣之者矣。”明晨,某媪则大詈,谓此吾寄存物,何与尔老翁事。府君遽还米囊,以好语遣之。府君性尤慈,虽益贫,而任恤施与之事不少懈。忆某日某远姻来乞钱米,自朝至夜,漏三下,语刺刺不休。时天盛暑,汗流面霡霂。府君始终温语慰藉,厚赠缗钱,与揖让周旋而去。文治礼私语:“客何为者,令人厌恶。”府君叱之曰:“汝何知,彼为贫也。人孰无贫乏之日?汝幼年已学刻薄耶?”吾家故隶镇海卫籍,旧有漕船一艘,秋冬之际,府君辄赴乡,收租籽以纳赋税。乡人稔知府君慈善,故不以实纳,或对之涕泣言贫病状,府君遽舍之去,或转以钱米施与之,人咸呼之曰“二好人”。“二好人”者,吾府君故行二也。

唐学韩对待用人偷盗、姻亲乞钱、乡人漏税皆能以仁心待之,即使明知对方欺诈,亦能体谅对方窘迫之处境而不忍揭露。

图1-1 唐受祺

唐氏家族直至唐学韩,在漕运与牙行生意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虽然未为商贾巨富,但始终可以维持小康生活。但至道光年间,运河淤塞,漕运受到影响。运输工具由沙船改为轮船,运输线路由河运改为海运,运输始发地由太仓改为上海。这样一来,操持旧业已无法维持正常的生计,这迫使唐家下一代的子孙需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家族命运的转变。

唐文治父亲唐受祺(1841—1925)在咸丰九年(1859)入州学第四名,补廪膳生,同治四年(1865)恩贡例选直隶州分州,后改选复设教谕。唐受祺是唐家继唐景星之后,第二位入学籍的家族成员。唐受祺少时读书勤苦,喜好经史文章,搜集《陆桴亭先生遗书》,手抄十数册;又精研古今诗词,尤其深入王渔洋、吴梅村之堂奥,其论古人选韵妙诀曰:“仄字多用入声韵,平字多用东、支、阳、庚韵,则声调自响矣。” 又评己作曰:“吾赋尚有可存,若诗则寻常耳。” 现有《浣花庐诗钞》《浣花庐赋钞》传世。唐受祺尝作《迎春》《送春》诗二首,为唐文治时常吟诵,并录为灌音唱片,流布甚广,今辑录如下:

《迎春》

一番风信回阳春,千门万户景象新。来从东郊德在木,太和元气相弥纶。

记得冬冬鸣腊鼓,桃梗换节并画虎。预识平原春草生,争看曲径寒梅吐。

几度冰霜着意催,渡江已报春早来。二分艳色梨云酿,十里晴光杏坞开。

东风处处闻莺燕,夜游秉烛谁开宴。相期刻翠并裁红,金谷联吟集群彦。

豪情醉月迭飞觞,花落纷沾衣袖香。但取词章谐鼓吹,那须弦管按宫商。

朗吟一曲春光晓,婉转繁音答好鸟。隔院藤阴绿渐浓,入帘柳絮烟微袅。

何人拾翠向晴郊,潜听花丛蝶板敲。斗酒双柑饶别趣,忍将春色等闲抛。

盎然淑气周环宇,千红万紫从头数。迎得韶光有几时,莫遽离情动南浦。

《送春》

莺莺燕燕啼江南,晴天沈醉春光酣。碧桃盛开杂秾李,争艳斗媚何狂憨。

探春有约筵开绮,歌席平铺泛绿蚁。雅因待月故迟眠,曾为惜花频早起。

昨宵风雨逼江城,狼藉台阶尽落英。金粉亭台空寂寞,愁红惨绿不胜情。

声声杜宇催归去,一梦如云不知处。零落天涯离绪多,剧怜踪迹随飞絮。

繁华过眠太匆匆,安得推迁挽化工。芳草有情依院落,夕阳无语上帘栊。

兰亭禊事成陈迹,惆怅香车拥油壁。九十韶光转瞬中,春阴孰与加珍惜。

几日重阴郁未开,留春无计暂徘徊。荼 老去芭蕉绿,不信东风唤不回。

呼童明日重开径,杯衔婪尾余清兴。愿花常好月常圆,斯言我欲相持赠。

唐受祺生性淡泊,无意功名,毕生设馆授徒为业。唐文治曾回忆其父育人之道曰:“师道尊严,虽和易可亲,而凛然不少假借。受业最久者,如河南光州吴敬修、菊农昆仲,广东潮州郑学书、让卿昆仲,同里陆智资、镕伯昆仲。吴君擢巍科为名翰林,视学广西;郑君于戊子科中副车,出宰吾苏。其他游庠食饩者,项背相望,俱循循礼法,无有越乎范围之外者,曾府君教思所被也。” 唐受祺自述为人之道,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始,并尤其注重伦常规范。其一生历经晚清各动乱,可谓常处困穷之境,然而仍能救济亲友贫弱,修葺历代祖坟,甚至在唐文治入仕后,仍旧保持勤劳俭朴、亲力亲为的生活作风。

唐文治母亲胡氏(1839—1907),为镇洋县邑庠生胡汝直之女。胡氏自幼就学习《孝经》、四书,通经史大义,21岁与唐受祺完婚。因持家劳累而得肝郁病。后太平军攻占苏州、松江、太仓各州县,唐家避乱于乡,又渡江而北。衣食之赀,苦无所出,胡氏尽典奁中衣饰,方渡此劫。在颠沛流离中,胡氏生下唐文珠。后来太平军被平定,唐家迁回太仓,赁居岳王市,胡氏不久即生唐文治。在唐文治入仕后,胡氏随同唐受祺入京。当甲午战争爆发时,胡氏曰:“设有不测,吾当投缳以报国。”后逢义和团运动,胡氏又以国乱痛愤不食20余天。经家人劝慰,才渐进饮食。

唐文治姐姐唐文珠(1862—1883),长唐文治3岁,幼年就很聪慧,喜欢诵读唐诗以及吴梅村的诗词,累数百言,背诵无遗。生性至孝,顺从长辈,善于体谅他人心意。由于唐家长辈钟爱唐文治,故在衣食上都偏向唐文治,唐文珠也不在言语上计较这些。唐家姐弟俩每次犯错,母亲胡氏知道祖父偏爱文治,就重挞文珠来吓唬文治,文珠也不敢有一言辩解。在唐文治祖父唐学韩过世后,母亲胡氏伤心操劳过度,肝郁病发作,数日不能说话。幼年唐文治焦急万分,无奈中急赴灶前,欲祈祷于神灵。只见姐姐唐文珠早就跪倒在灶下,稽颡不已。中夜又闻 鸟屋颠叫呼,疑为不祥之兆,姐弟俩窃窃祈祷,甘愿代替母亲受此不祥。平日居家,女红针织、扫撒卫生、挑水做饭等皆亲自操持,无不尽善。可惜天不假寿,唐文珠年22岁即殁。

自良鼎公迁娄以来,至唐文治以历十世,共经300余年。唐家先奉漕运,再营牙行,几世累积,方入学籍,继而出仕庙堂,化育学人。唐氏家族的发展壮大,来源于其优良的家风。这正如唐文治父亲唐受祺所言:“凡人家无三十年而不变者,惟为善有以维持之。然非勤俭以养心性,亦终不能为善也。” 《易经·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是唐家先人累世的勤俭持家、修德待人,才能树立与维持良好的唐氏门风,从而养育了一代代杰出的唐氏子孙。 r0pJIyV82++EOxhCN0n669xsZWbl7OaRRGAH1GttT9XriUD+ygH5kqvUDwhxy/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