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构建原则及内涵分析

纪念馆作为纪念重要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专题博物馆,以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承载着社会记忆,提供着公共服务。其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味地参照博物馆行业治理体系进行评价,则容易导致纪念馆在“政治性”“专题性”“情感性”等功能定位上的特征缺失。因此加强纪念馆及其评价理论的梳理,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以高质量发展作为指标体系的内涵支撑是开展体系构建的首要环节。

一、构建原则

“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围绕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贯彻“立足当下,科学评判;放眼长远,激发活力”的评价精神,立足于我国纪念馆发展的现状,致力于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价纪念馆发展现状,同时兼顾纪念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关注纪念馆未来的发展能力与潜力。在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点面结合原则。国家文物局出台修订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等文件,从“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博物馆质量水平和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与之相似,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样立足于评估纪念馆发展的全貌,涵盖纪念馆日常运行的以下诸方面:一是涉及纪念馆本体层面,即管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财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涉及纪念馆职能层面,即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纪念馆与博物馆之间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而差异性主要来自纪念馆自身特点。因此,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纪念馆的行业“特点”,在藏品价值、史料编研、口述史研究、社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等方面的指标设置上体现行业特色,着力突出纪念馆的独特价值。

第二,动静结合原则。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政府的公共文化政策以及对纪念馆的重视与支持力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纪念馆的发展。且我国纪念馆大部分属于国有纪念馆,因此在评价纪念馆时,纪念馆的发展环境、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力度是重要影响因素。纪念馆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有机体,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旨在科学全面地评价我国纪念馆发展的现状,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也关注纪念馆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不断发展提升的服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评估纪念馆的发展潜力与态势,从而把握纪念馆发展方向。因此,这一评价体系在指标设置上会体现一定的动态发展性,例如引入增长比率。此外,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政策背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评估需求,调整评估指标与权重。

第三,个性化原则。纪念馆本身具有明确的纪念主题,是各类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的记忆载体。但在纪念馆发挥功能的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等状况。为避免出现“千馆一面”的状况,也为鼓励各馆创新,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具体指标时适当增加个性化指标,旨在营造百花齐放的纪念馆文化,鼓励各个纪念馆在社会教育、陈列展览、网络宣传等多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彰显本馆特色与定位。

第四,导向性原则。设置引导性指标,其目的主要是突出纪念馆行业在建设发展中应该把握的重点内容,或是提出未来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引导纪念馆行业朝着最优状态和最佳状态发展。目前,我国纪念馆行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党和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财政经费与政策支持,纪念馆无论是数量,还是场馆库房、设施设备等都有了极大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硬件条件改善并不完全等同于理念的改进升级。因此,设置导向性指标的意义便在于从评价角度、从结果导向角度提出纪念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内涵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核心,只有明确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特征,结合评价理论模型,才能更好地设置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国办发〔2021〕43号),明确表示要“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具体从优化博物馆布局、夯实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基础、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教育水平,建设现代博物馆体系。博物馆的建设布局、管理机制可以看作是博物馆事业的宏观层面,服务质量和藏品管理则可以看作是博物馆机构的微观层面。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并不单单是数量与类型增长,更在于纪念馆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契合社会需求,真正发挥纪念馆的各项功能,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本研究认为,从行业整体角度来说,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是指我国整个纪念馆事业不断优化完善,在总体规模、区域分布、主题类别、功能效益等方面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纪念馆个体角度来说,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指纪念馆不断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社会需求变化,调动整合内外各方因素,在价值导向、资源保障、管理运行、业务发展等各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了高品质特色发展,得到公众高度认可,产生了深远广泛的社会影响与效益,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是纪念馆发展的高级状态,也是现阶段纪念馆发展的方向。

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组织要素理论,纪念馆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资源要素、制度要素、环境要素以及目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具体来看,资源要素主要是指纪念馆运行可以利用的基础要素,包括基本资源要素,如人员、经费、场馆、设施设备、藏品等;制度要素包括纪念馆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等;环境要素包括纪念馆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馆内组织文化等;目的要素主要是指纪念馆所要完成的任务、遵循的宗旨和要实现的目标使命。纪念馆的使命集中表现了纪念馆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纪念馆与博物馆同样具有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功能。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收藏保护相关文物藏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开展教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达成“以史育人”的使命。

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是纪念馆资源高质量、管理高质量、业务高质量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政治导向强、资源保障程度高、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本化、业务专业化以及智慧化运行等6个方面。

政治导向强是指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在日常管理运行与业务开展中务必要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早在1951年,相关部门组织讨论博物馆宗旨,明确了博物馆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使得政治导向成了当时博物馆管理的唯一标准。 纪念馆的政治导向可以说是纪念馆的立馆之本,从纪念馆人才队伍的培养,到纪念馆各项管理制度的设立,再到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必须紧紧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

资源保障程度高是指纪念馆拥有一定数量的人、财、物资源作为发展的保障,这是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我国纪念馆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甚至不同主题的纪念馆往往拥有不同的资源保障水平。因此,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纪念馆对现有资源合理、充分地利用,也就关系到纪念馆是否具有完善的资源保障与整合能力。

管理现代化是指纪念馆的各项机制体制建设符合现代博物馆的要求。《博物馆条例》中提出“博物馆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关组织管理制度”。纪念馆的机制体制建设是推进纪念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纪念馆的资源和制度是纪念馆正常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

服务人本化是纪念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纪念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致力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文化需求。因此,服务人本化是指纪念馆的工作要以服务观众为中心,致力于向观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高吸引力的文化服务。“服务人本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从纪念馆的制度设计到业务流程,“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该嵌入纪念馆的各项工作中,例如纪念馆参观环境的舒适程度、纪念馆提供参观服务的便捷程度、纪念馆相关信息的可获取程度、纪念馆各项展览活动的丰富程度与品质高低、纪念馆各项服务的个性化与均等化等等。

业务专业化主要体现在纪念馆业务流程专业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科学研究专业化等方面。规范化是专业化的基础,纪念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同时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促成纪念馆业务流程的专业化、学科话语体系的专业化,继而形成纪念馆行业的专业标准。人才队伍专业化是指纪念馆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源是纪念馆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专业化将给予纪念馆发展重要且可持续的推动力量。研究是纪念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纪念馆发展的智力保障。学术研究能力直接关系到纪念馆展览的设计阐述,以及宣教功能的发挥。

智慧化运行主要是指智慧纪念馆建设,强调各类技术的运用。技术最早运用在文物保管、保护与修复上。但随着各类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对于纪念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乃至馆舍设施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于辅助展览和提升博物馆的公众吸引力有极大帮助。 2021年10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国办发〔2021〕43号)明确表示要“实施一批智慧博物馆建设示范项目,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从业务模块上来说,纪念馆的智慧化具体可分为日常办公智慧化、馆藏保护与利用智慧化、展览宣教智慧化、参观服务智慧化等等。 kglzsKUrUka3w025eLkhm5L0gslc5NPQK/kQOBzmLO875qMPSEayaQ66rezwAY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