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嘿!你拿网兜捉啥?”

“我在采蝴蝶标本,我研究它们。”

“蝴蝶?!飞得跌跌撞撞,难以避让,打小见它,我就有多远闪多远。”

“那我俩还真不一样,我从小就喜欢蝴蝶,6岁就开始追着它们跑了。”

上面这段对话,是本书两位译者学生时代初识的场景。或许你很难想象,一个喜欢蝴蝶的人和一个讨厌蝴蝶的人是如何合作这本译著的?

是的。无论你喜欢蝴蝶,还是讨厌蝴蝶;无论你小时候追着蝴蝶跑,还是被蝴蝶追着跑,蝴蝶一直都是人们儿时与大自然最好的联结之一。不同时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都有蝴蝶的身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疾走追黄蝶”“庄生晓梦迷蝴蝶”,也有美丽的爱情故事“梁祝化蝶”,后者在音乐家想象中,化成了你我脑中动听的旋律,也成为世界理解中国自然文化的途径之一。

蝴蝶,不仅是你我的儿时记忆、诗篇里的精灵、爱情的象征,作为重要的传粉昆虫,它们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必需生态服务的关键作用。有超过2万种开花植物需要依靠蝴蝶才能传粉,其中就有我们餐桌上的水果。蝴蝶的幼虫以植物为食,还与蚂蚁等昆虫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它们本身又是其他动物的食物,这样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生态系统里的食物网。蝴蝶是庞大的昆虫家族的一员,它们十分醒目,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那些不起眼的昆虫是否活得好……蝴蝶连接了我们和自然——给我们带来了食物,为我们稳定了环境,还给了我们理解环境变化的窗户。

人类理解蝴蝶的意义已近千年,开展蝴蝶保育仅有200年。英国是最早开展蝴蝶监测和保育工作的国家,德国已经为蝴蝶量身定制了完备的监测标准,美国在其本土开展了诸多稀有蝴蝶的拯救工作。我国的蝴蝶保育事业大体上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2016年环保部(今生态环境部)启动的“全国蝴蝶多样性观测”项目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蝴蝶也逐渐走上了生物多样性保育舞台的中心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让更多人了解蝴蝶对我们的价值,对我国在未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尼克·哈达德教授所著的一本科普读物。开篇第一部分讲述了6种生活于美国本土的稀有蝴蝶的故事。这些蝴蝶曾经数量众多,活得滋润,但由于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的侵占,种群快速衰退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经过尼克和他的团队数十年的拯救工作,它们得以幸存。第二部分讲述了霾灰蝶在英国灭绝的历程和险象环生的君主斑蝶。作者从蝴蝶的生命历程着眼,描述了其生存之不易,阐释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最后一章充满了作者对稀有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的希冀,指出了人类才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力量。全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契合得十分到位,用几个故事娓娓道出了美国科学家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译著即将完成和付梓之际,我们真切地期待有更多的读者能通过书里的故事感知自然之美,唤醒深藏于自己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爱护生灵的赤诚,用自己的力量去践行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职责;与我们一起,为世界自然保育提出我们自己的方案,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出一份力。

此外,我们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几位挚友和同事的帮助。在此,我们真诚地向他们道谢。

首先,感谢云南大学的李海英和陈庄彦两位老师读了我们翻译的初稿,并为我们修改,他们的付出让本书变得更好。此外,感谢国家林勘院昆明分院的尹志坚博士帮我们把关书里的植物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浩淼博士帮我们拟定了一种蜻蜓的中文名,云南大学农学院的王贤智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转基因大豆的问题。

我们还要感谢云南大学的蝴蝶研究团队,无论是在读的研究生,还是已经毕业但仍在团队里一起工作的队友。他们是段匡、张鑫、张晖宏、邢东辉、蒋卓衡、许振邦、何富荣、余欣童、贾雅琦、罗丹、李建军。十多年来,我们遍访云南的山山水水。我们把青春留在了野外,看了不少蝴蝶,也见证了珍稀物种的兴衰。和他们在一起,我们也得到了许多有关蝴蝶保育的灵感和思路。

最后,关于这本书的翻译体例,我们在此作个说明。一是本书涉及许多蝴蝶的拉丁学名和英文俗名,为便于读者理解,除特定场合,翻译时我们会在正文中译出物种名,并在脚注中标注其亚种名。二是本书涉及蝴蝶英文俗名的部分,我们按其对应的拉丁学名将其译为国内通用的中文名,并在脚注中解释部分蝴蝶英文俗名的由来,中文译名主要参考寿建新等人的《世界蝴蝶分类名录》一书。三是本书涉及的英美制单位,在译文中,我们均已按国内通用单位进行换算更改,书中不再一一标记。

胡劭骥 王文玲
2021年10月16日
昆明,云南大学东陆园 YDRR4pHTJ+gb8aKHuKSvc9WmFo5TAASMvOVDv6fqqmu9InHuvB1Hs/KzAwaPFd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