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全面从严治党与密切党群关系互动的内涵

探讨和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与密切党群关系互动的规律,必须首先从概念界定和基本内涵入手,只有从源头上搞清楚这些概念的理论渊源和来龙去脉,才可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一、全面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的概念早在改革开放后就出现了。1985年11月,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关于农村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提出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那种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讲排场不讲党性的腐朽作风” 。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从严治党”。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正式使用了这一表述,明确要求“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从严治党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并被党的十四大写入党章,正式成为我们党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1993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反腐败问题,在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从严治党一直在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全面从严治党。

学界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逻辑多有研究,如山东省委党校张书林教授梳理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演进历程。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的思想演进,呈现出以下脉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前,以恢复重建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整党运动为支撑的从严治党局面开启,“从严治党”的概念得以权威性确立;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从严治党的若干顶层设计形成;党的十五大至建党80周年前,从严治党有了初步体系化建构;建党80周年至党的十八大,从严治党与党要管党耦合共生;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从“从严治党”升级到全面从严治党的2.0版;党的十九大,坚定不移纵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课题组认同这一观点,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切入研究。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内涵。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系统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上来,不断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实现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严治党思想,并结合变化了的时代背景和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全党全国全社会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传承。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就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自身独有的决定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等都对从严治党有很多精辟的论述。结合不同时代特征和政党面临的中心任务,从严治党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初期,从严治党主要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和工联主义政党以及一些错误思潮。他们对从严治党的理解是党员要服从党的组织,党的组织和活动要贯彻民主制的组织原则,党必须实行严格的纪律,他们深刻批判机会主义、宗派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原则立场。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事无成” ,遵守党的纪律,就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全体党员必须遵守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对于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就要给予纪律处分。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执政经历,从严治党主要从维护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角度切入。

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他的从严治党原则主要区别于孟什维克的建党原则。列宁强调必须建立一个集中的、组织严密的、纪律严格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反驳了马尔托夫坚持的涣散状态和无政府状态,“把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的错误” 观点。列宁认为党组织必须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实行极其严格的纪律,提出农奴制社会的纪律是棍棒纪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纪律是饥饿纪律,而我们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纪律。列宁的从严治党思想集中体现在抓纪律建设上。

毛泽东在建党的过程中,治党理念明显区别于国民党。就纪律而言,他说:“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国民党贪污腐化,共产党清正廉洁;国民党纪律松弛,有组织无生活,共产党纪律严明,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国民党与群众离心离德,祸害百姓,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群众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和群众交朋友,要用极其严格的纪律约束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避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避免侵害群众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执政后党的干部有可能经受不住“糖衣炮弹”袭击的现实,狠抓从严治党,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等几十名贪官,整肃了党的纪律。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回答的主要是在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如何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的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他郑重指出:“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

虽然在党的文件中一直提“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但是党内的贪污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依然呈蔓延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十年间,打掉的省部级干部有41人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十年间,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的贪腐高官分别有11人、27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到2019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3.3万起,立案审查中管干部414人,厅局级干部1.8万人,县处级干部13.7万人。从查处人数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史无前例的。

习近平回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以党的自我革命去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的课题。

针对有些人提出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不能解决腐败的问题,王岐山说过一段话。他引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话,有人说我们解决不了腐败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还就不信这个邪!”王岐山说,“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就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能够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客观上说,主要原因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在有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在一些方面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 也正如习近平所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一些地方和部门还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从现实来看,这的确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党组织没有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没有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没有“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相反,一些有悖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党组织或书记记住了“党的建设要围绕中心任务来展开”,忘记了“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以至于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忽视了党的建设这个本职工作 。有的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党建责任制,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停留在文件中、会场上和口头上,一年开几次会议说说、布置一下就打发了,以至于放松或忽视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与监督。也有的党组织功能错位、书记职能错位,忙于抓经济、上项目、搞政绩,忙于抓权、抓钱、抓GDP,以至于有的书记变成了“权力书记”“项目书记”“经济书记”,忽视或淡忘了“从严治党的书记”这一本职角色,“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务虚、经济务实,抓党建不容易出成绩,抓经济容易出成绩,以至于重业务、轻党建,形成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甚至党内也存在多张皮,组织、宣传、纪检各唱各的调,缺乏党建系统性与党建合力 。总之,“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召唤。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同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脉络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提出“三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提出“四个全面”。

中央纪委和中央电视台在2014年12月15日至18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大型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中央纪委第一次向社会传播反腐题材的专题片,引起社会极大关注。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一个重要判断,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我们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是树倒根在,花样翻新,转入地下,真正体现出严峻复杂的状态。在这一形势判断的指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很强的问题背景。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的针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在于我们党认识到从严治党和反“四风”的复杂性,从严治党与治国理政的其他战略方针相互交织,实施难度极大。

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四个全面”,播出纪录片,标志着我们党的全面从严治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1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提出阐释,让“四个全面”成为新提法。2015年2月25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2015年3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提出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反腐倡廉为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综上,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体现在程度上,体现在覆盖范围和领域上,体现在党中央的决心和信心上,体现在各领域的联动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体制优势上。

二、密切党群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和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理,又来自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实践的历史经验。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渊源。追溯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处理党群关系的思想主要为: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推进历史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进步中的推动作用,这就为无产阶级政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供了必然性和基础条件。

承认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工人乃至人民群众的认可,首次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的关系,为无产阶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提供了理论依据。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过程和一般结果。”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无产阶级群众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就内在地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列宁第一次在一国范围内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执政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处理党群关系,列宁对此有大量的论述。列宁处理党群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工农群众具有人数上的优势,是无产阶级政党紧紧依靠群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原因。列宁在1918年的一次讲演中说:“数以千百万计的群众,哪里有千百万人,哪里才是政治的起点;哪里有千百万人,而不是几千人,哪里才是真正的政治的起点。”他说:“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 群众是大多数,群众就是力量的源泉。因此,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工作,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领导权和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胜利,而且这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列宁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他说:“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 “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雄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这在刚刚建立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之初,人民领袖列宁发出这样的呼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共产党人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战胜了内部叛乱分子,建立并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制定了加强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具体措施。他指出:“我们所有经济机关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苏维埃国家果断取消了余粮收集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启新经济政策,果断设立工农检察院,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这些都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密切联系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完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从创立时起就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形成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价值观念。把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革命战争中始终紧紧依靠群众,注重动员和组织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人发现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就为密切联系群众奠定了认识论基础。1946年8月6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的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顺应历史潮流,唤醒、发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的力量打败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1949年,毛主席为“南京路上好八连”赋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就是对密切联系群众巨大威力的深刻总结。

始终深入调查研究,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党的一大工作方法。毛主席总结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他指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并且指出要态度虔诚地尊重群众,群众才能对你说心里话,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表现。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一概括使得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此,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固有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中的固有提法,并且被写入党章固定下来。毛泽东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说过:“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党的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密切党群关系,走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三)密切党群关系的现实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着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治党、治国、治军难题,世所罕见。智慧从哪里来?力量从哪里来?答案不言自明,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来,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把人民置于心中重要位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施政方略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民导向。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以后十年的治国理政的时光中,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反腐败,在作风建设、党内法规建设、干部选任工作、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处处体现严的主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环境改善、社会保障等领域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明智之举,也是化解脱离群众危险的必然选择。

三、全面从严治党与密切党群关系互动

互动在语义学上是指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一词在心理学、物理学、社会学中均有广泛使用。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之一,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 。由此看来,政党以及领导干部属于一个群体,而群众本身也是一个群体,全面从严治党对党群关系的影响固然比较复杂,但是用社会学互动理论来衡量,无疑属于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现代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际之间、事物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新的层次,这就使得针对“互动”和“互动关系”的研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政党和群众在转型和分化的道路上一刻也没有停止,加之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密切党群关系的互动,在静态化的“群体”基础上赋予其动态的因素“治党”和“关系”,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本着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把问题梳理清楚,不纠缠于个别概念和学术派别的争论,课题组梳理出全面从严治党与密切党群关系互动的几个特征。

(一)相互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带来国家、社会、党内各方面的变化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我革命,势必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时提出“十个明确”,其中第十个明确是“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由此看出,全面从严治党这场自我革命必将带动和引领社会革命,这是互动的一个方面。同时,社会在运行,也在发展变化,社会的运行规律、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式方法、重点人群、推进力度等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这是互动的另一个方面。就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改革发展的渐进有序推进” 一样,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二)共同进步。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主题,经过10年锲而不舍的持续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成就的取得是一系列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心和态度,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猛药去疴,以钉钉子精神强力推进;其次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社会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互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良性互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各自需要的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在群众的支持下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显然没有群众强有力的支持或者党群互不信任,甚至有冲突,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十八大之前一段时期党群关系存在问题,脱离群众的危险在上升,“七个有之”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对部分官员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党群关系亟待作出实质性的改变。社会宣传和群众对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充满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负重托,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以八项规定肇始,以作风转变开局,全面从严治党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群众从社会风气的转变,从执政党的担当作为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影子,看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党群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实现了根本好转。在影响党群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全面从严治党居于突出位置。群众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实惠,收获了感情,树立了信心。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群关系的互动是良性的,政党和群众在互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作用,执政党在互动中收获了民心资源,群众在互动中收获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都大幅上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密切党群关系都在互动中取得了进步。

(三)目标相容。二者互动共同的目标是统一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意。何为党的建设质量?至少是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党的制度、党的生活、党内文化甚至党的形象、党群关系等诸多要素均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谈得上质量。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是使这些要素向一种更优的状态发展,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具体到全面从严治党和密切党群关系,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有目共睹。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党的作风、党的纪律、党的组织、党的队伍等要素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党的面貌、党的形象获得了新的提升,“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通过党群关系的系统性重构,党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对执政党的满意度明显上升。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民主、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出台群众纪律、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重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举措,从制度上保证了党组织和党员密切联系群众落到实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从领袖的论述和文件的表述足以看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国之大者,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党群关系既是衡量党的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升党建质量的一个重要推手。全面从严治党是提升党建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内生动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NuB5kNY7C4VpTwSCnsJeG5tg0dKqP0OkLr2XN+3GKjzaFS/2acAACobuMxr1Gl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