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最小的勤工俭学生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张邓小平的留影,也是邓小平刚到法国几个月后拍摄的第一张合影照片。

照片左边的人叫邓绍圣,他是邓小平的广安同乡,也是邓小平的远房叔叔。他是和邓小平一起到重庆就读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后又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他比邓小平大几岁,看上去也比邓小平成熟许多。

照片上的邓小平,圆圆的脸庞,留着当时中国年轻人比较时髦的分头,一身学生装束,身着洋装西服,打着领带,身板挺直,透出几分精神,但脸上仍充满着稚气。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曾改名邓希贤,1904年8月 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他5岁进私塾发蒙,6岁转入在协兴场开办的初等小学读书,1915年考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1918年又考入广安县立中学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小平在广安县立中学参加了游行、集会、宣传、罢课和抵制日货等活动,这是他第一次投身群众斗争和政治斗争,萌发出改造社会的意识,具有了初步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从重庆捎回口信,让邓小平去重庆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父亲的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邓小平的人生。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早年在成都接受过一些新式教育,有一些文化,加之为人仗义,在当地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和影响的人。他曾参加当地民间的帮会组织“哥老会”(在四川又叫“袍哥会”),还在协兴场的“袍哥会”中当过“三爷”“掌旗大爷”。辛亥革命时期,他率众参加过广安的武装起义,后当过广安县的团练局长等。因得罪过当地的一些帮派势力,1916年后,他长期待在重庆避难。邓小平晚年谈到父亲时说他是“进步党人”。邓绍昌是有见识的。在听说重庆开办了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后,他就打定主意将邓小平送进这所学校,想让长子到国外去闯荡一番。

对于父亲的这个主意,邓小平很高兴。因为这时的邓小平已经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眼界也已逐步打开。他渴望走出广安,了解外部世界。

邓小平后来说:其实我们当时去法国,也只是抱着一个“工业救国”的思想。当时我才16岁,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想出洋学点本领,回来搞工业,以工业救国。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我们要使它强大。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

邓小平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她是极力反对邓小平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她认为邓小平是家中的长子,眼看就要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了。加之邓小平的父亲长期不在家,这个家要靠邓小平来支撑。况且邓小平才16岁,要让他漂洋过海,远行万里。她无论如何是不肯同意的。

据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回忆:到法国勤工俭学,我父亲极力主张,我母亲舍不得,不赞成。大哥愿意去,加上家境困难,听说能出动留洋,也都做母亲的工作,家里面还有一场争论,他就跟母亲讲道理。讲不通后,他跑到我家老房子正面靠右边的一个房间,这是一个过间,是很矮的,有一个门,他进去后把门一关,不吃饭。大概有一两天吧,我母亲心里慌了。儿子不吃饭,那怎么办呢,这就让步了,痛哭流涕,就这样勉强同意了。

当时和邓小平准备一同报考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还有当地的两个青年人:一个是邓小平的远房叔叔邓绍圣,还有一个名叫胡明德,又名胡伦。他们两个人都比邓小平大几岁,大家一起互相照应,这也使得邓小平的母亲稍微放心一些。后来,在邓小平去重庆读书前,邓小平的母亲特地拜托邓绍圣以后在外要多多关照邓小平。1918年的下半年,邓小平和邓绍圣、胡伦来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

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和邓绍圣等80多名四川学生登上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前往法国求学。经过39天的航程,10月19日,邓小平等到达法国的马赛。

10月20日,法国《小马赛人报》报道说:“100名中国青年人到达马赛的安德列勒蓬桥上。他们的年龄在15~25岁之间,穿着西式和美式服装,戴着宽边帽,穿着尖皮鞋,显得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这批中国青年人大多是到法国勤工俭学的,他们中间有80多人来自重庆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其中一位年龄最小的勤工俭学生就是邓小平。

2天后,邓小平和邓绍圣等20多名中国学生被安排到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巴耶中学学习。

邓小平后来回忆,学校待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求上床睡觉。邓小平还说,那是一家私人开的学校,才上了几个月,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

尽管邓小平等人在学校里生活非常节俭,但是到了1921年的3月,他们身上带来的钱还是都花得所剩无几了。屋漏偏逢连阴雨。而就在这时,巴黎华法教育会又宣布和勤工俭学生断绝经济关系。邓小平等人的学费问题没有了着落。他们多次与校方交涉,法国教育部也曾致信校方提出能否减免部分学生的费用,但均被校方拒绝。这样,邓小平和邓绍圣等19名学生于3月13日晚上离开学校,前往法国南部的重工业城市克鲁梭。临走时他们还欠下了学校的费用共2 292.5法郎,后来这笔钱由法中救济委员会代为偿付了。

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离开巴耶中学,竟是他在法国“俭学”生活的结束。

来到克鲁梭后,邓小平和邓绍圣等几名四川学生经人介绍在施奈德钢铁厂找到一份工作。从此,他开始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外籍工人的4年多的“勤工”生活。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和邓绍圣留下了这张合影。从此,他就要脱去这身学生装束,开始“勤工”。这也许是他们对“俭学”生活结束和“勤工”生活开始的纪念吧!

这时的邓小平才16岁零7个月。

邓小平和邓绍圣被分配到施奈德钢铁厂的轧钢车间当了一名轧钢工。这个工种的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常有危险。这对尚未成年、身材矮小的邓小平来说,确实不堪重负。干了一个月,邓小平便离开了钢铁厂。厂方在邓小平登记表的“辞职原因”一栏写的是:体力不支,自愿离开。

后来,邓小平不止一次地对人说,他个子不高的原因就是在法国做工时干太累的活,吃不饱饭。

比邓小平体力好一些的邓绍圣又勉强坚持了一个月,最后也离开了施奈德钢铁厂。

后来,他们俩又一同到巴黎做工,再同到哈金森橡胶厂做工。1925年他们又一起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里昂支部工作。1926年1月,根据中共旅欧支部的安排,他们一同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且在同一个班,同一个党小组,直到1926年年底邓小平奉命回国。

邓小平走后,邓绍圣继续在苏联学习。1927年夏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工程兵学校,1929年4月进入莫斯科军事工程学院高级班,直到毕业。

1984年四川省广安县人民政府曾致函邓小平了解邓绍圣的相关情况。同年2月28日,邓小平口述了关于邓绍圣早年活动的证明材料。邓小平说,邓绍圣与他一起去法国。1925年在法国入党,同年年底一起到莫斯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后来听说回国。回国后的情形不详,多半是病死或牺牲了。应按烈士处理。 GD94BgiXfzfLl1fIUCp8alMpF5E3RPK3dVIeNNIK/931rCIM1lNpgWiuND5RdJ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