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麗世系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 奉教修

高麗之先,史闕未詳。《太祖實録》 〔一〕 :即位二年,追王三代祖考,册上始祖尊謚曰元德大王,妣爲貞和王后;懿祖 〔二〕 爲景康大王,妣爲元昌王后;世祖爲威武大王,妣爲威肅王后。

金寬毅《編年通録》云:“有名虎景者,自號聖骨將軍,自白頭山遊歷,至扶蘇山 〔三〕 左谷,娶妻家焉。富而無子,善射,以獵爲事。一日,與同里九人捕鷹平那山 〔四〕 。會日暮,就宿巖竇,有虎當竇口大吼,十人相謂曰:‘虎欲啗我輩,試投冠,攬者當之。’遂皆投之,虎攬虎景冠。虎景出,欲與虎闘,虎忽不見,而竇崩,九人皆不得出。虎景還告平那郡來葬九人,先祀山神,其神見曰:‘予以寡婦主此山,幸遇聖骨將軍,欲與爲夫婦,共理神政,請封爲此山大王。’言訖,與虎景俱隱不見。郡人因封虎景爲大王,立祠祭之。以九人同亡,改山名曰九龍。虎景不忘舊妻,夜常如夢來合,生子曰康忠。

康忠體貌端嚴,多才藝,娶西江 〔五〕 永安村富人女名具置義,居五冠山 〔六〕 摩訶岬。時新羅監干 〔七〕 八元善風水,到扶蘇郡,郡在扶蘇山北,見山形勝而童,告康忠曰:‘若移郡山南,植松使不露巖石,則統合三韓者出矣。’於是康忠與郡人徙居山南,栽松遍嶽,因改名松嶽郡 〔八〕 ,遂爲郡上沙粲 〔九〕 ,且以摩訶岬第爲永業之地,往來焉。家累千金,生二子,季曰損乎述,改名寶育。

寶育性慈惠,出家入智異山修道,還居平那山北岬,又徙摩訶岬。嘗夢登鵠嶺 〔十〕 ,向南便旋,溺溢三韓山川,變成銀海。明日,以語其兄伊帝建,伊帝建曰:‘汝必生支天之柱。’以其女德周妻之。遂爲居士,仍於摩訶岬構木菴。有新羅術士見之,曰:‘居此,必大唐天子來作婿矣。’後生二女,季曰辰義,美而多才智。年甫笄,其姊夢登五冠山頂而旋,流溢天下。覺與辰義説,辰義曰:‘請以綾裙買之。’姊許之,辰義令更説夢,攬而懷之者三。既而身動,若有得,心頗自負。唐肅宗皇帝潛邸時,欲遍遊山川。以明皇天寶十二載癸巳春,涉海到浿江 〔十一〕 西浦。方潮退,江渚泥淖。從官取舟中錢布之,乃登岸,後名其浦爲錢浦。”閔漬《編年綱目》引《碧巖》 〔十二〕 等禪録云:“宣宗年十三,當穆宗朝,戲登御床作揖群臣勢,穆宗子武宗心忌之。及武宗即位,宣宗遇害於宫中,絶而後蘇,潛出遠遁,周遊天下,備嘗險阻。鹽官安禪師 〔十三〕 默識龍顔,待遇特厚,留鹽官最久。又宣宗嘗爲光王,光即楊州屬郡。鹽官,杭州屬縣。皆接東海,爲商船往來之地。方當懼禍,猶恐藏之不深,故以遊覽山水爲名,隨商船渡海。時《唐史》未撰,於唐室之事,無由得詳。但聞肅宗宣皇帝時,有禄山之亂,未聞宣宗遭亂出奔之事,誤以宣宗皇帝爲肅宗宣皇帝云。又世傳忠宣王在元,有翰林學士從王遊者,謂王曰:‘嘗聞王之先出於唐肅宗,何所據耶?肅宗自幼未嘗出閤。禄山之亂,即位靈武,何時東遊,至有子乎?’王大慚,不能對。”閔漬從旁對曰:“此我國史誤書耳,非肅宗,乃宣宗也。”學士曰:“若宣宗久勞于外,庶或然也。”

遂至松嶽郡,登鵠嶺,南望曰:“此地必成都邑。”從者曰:“此八真仙 〔十四〕 住處也。”抵摩訶岬養子洞,寄宿寶育第。見兩女,悦之,請縫衣綻。寶育認是中華貴人,心謂果符術士言,即令長女應命,纔踰閾,鼻衄而出,代以辰義,遂薦枕。留期月閔漬《編年》或云一年,覺有娠。臨别云:“我是大唐貴姓。”與弓矢,曰:“生男則與之。”果生男,曰作帝建,後追尊寶育爲國祖元德大王,其女辰義爲貞和王后。

作帝建幼而聰睿神勇,年五六,問母曰:“我父誰?”曰:“唐父。”蓋未知其名故耳。及長,才兼六藝,書射尤絶妙。年十六,母與以父所遺弓矢。作帝建大悦,射之,百發百中,世謂神弓。於是欲覲父,寄商船,行至海中,雲霧晦暝,舟不行三日,舟中人卜曰:“宜去高麗人。”閔漬《編年》或云:新羅金良貞奉使入唐,因寄其船。良貞夢白頭翁曰:“留高麗人可得順風。”作帝建執弓矢自投海,下有巖石,立其上,霧開風利,船去如飛。俄有一老翁拜曰:“我是西海龍王,每日晡,有老狐作熾盛光如來像從空而下,羅列日月星辰於雲霧間,吹螺擊鼓奏樂而來,坐此巖讀《臃腫經》,則我頭痛甚。聞郎君善射,願除吾害。”作帝建許諾。閔漬《編年》或云:作帝建於巖邊見有一徑,從其徑行一里許,又有一巖,巖上復有一殿,門户洞開,中有金字寫經處,就視之,筆點猶濕。四顧無人,作帝建就其坐,操筆寫經,有女忽來前立,作帝建謂是觀音現身,驚起下坐,方將拜禮,忽不見。還就坐寫經,良久,其女復見,而言:“我是龍女,累載寫經,今猶未就。幸郎君善寫,又能善射,欲留君助吾功德,又欲除吾家難。其難則待七日可知。”及期,聞空中樂聲,果有從西北來者,作帝建疑是真佛,不敢射。翁復來,曰:“正是老狐,願勿復疑。”作帝建撫弓撚箭,候而射之,應弦而墜,果老狐也。翁大喜,迎入宫,謝曰:“賴郎君,吾患已除,欲報大德。將西入唐,覲天子父乎?富有七寶 〔十五〕 ,東還奉母乎?”曰:“吾所欲者,王東土也。”翁曰:“王東土,待君之子孫,三建 〔十六〕 必矣,其他惟命。”作帝建聞其言,知時命未至,猶豫未及答,坐後有一老嫗戲曰:“何不娶其女而去?”作帝建乃悟,請之。翁以長女翥旻義妻之。作帝建賫 〔十七〕 七寶將還,龍女曰:“父有楊杖與豚,勝七寶,盍請之。”作帝建請還七寶,願得楊杖與豚。翁曰:“此二物,吾之神通,然君有請,敢不從?”乃加與豚。於是乘漆船,載七寶與豚泛海,倐到岸,即昌陵窟前江岸也。白州正朝 〔十八〕 劉相唏等聞曰:“作帝建娶西海龍女來,實大慶也。”率開 〔十九〕 、貞 〔二十〕 、鹽 〔二十一〕 、白 〔二十二〕 四州,江華 〔二十三〕 、喬桐 〔二十四〕 、河陰 〔二十五〕 三縣人,爲築永安城,營宫室。

龍女初來,即往開州東北山麓以銀盂掘地取水用之,今開城大井是也。居一年,豚不入牢。乃語豚曰:“若此地不可居,吾將隨汝所之。”詰朝,豚至松嶽南麓而卧,遂營新第,即康忠舊居也。往來永安城而居者三十餘年。龍女嘗於松嶽新第寢室窗外鑿井,從井中往還西海龍宫,即廣明寺 〔二十六〕 東上房北井也。常與作帝建約曰:“吾返龍宫時,慎勿見,否則不復來。”一日,作帝建密伺之。龍女與少女入井,俱化爲黄龍,興五色雲。異之,不敢言。龍女還,怒曰:“夫婦之道,守信爲貴。今既背約,我不能居此。”遂與少女復化龍入井,不復還。作帝建晚居俗離山長岬寺,常讀釋典而卒。後追尊爲懿祖景康大王,龍女爲元昌王后。

元昌生四男,長曰龍建,後改隆,字文明,是爲世祖。貌魁偉,美鬚髯,器度宏大,有併吞三韓之志。嘗夢見一美人,約爲室家。後自松嶽往永安城,道遇一女惟肖,遂與爲婚,不知所從來,故世號夢夫人。或云以其爲三韓之母,遂姓韓氏。是爲威肅王后。世祖居松嶽舊第有年,又欲創新第於其南,即延慶宫奉元殿基也。

時桐裏山 〔二十七〕 祖師道詵 〔二十八〕 入唐,得一行地理法而還,登白頭山至鵠嶺,見世祖新構第,曰:“種傺之地,何種麻耶?”言訖而去,夫人聞而以告,世祖倒屣追之。及見,如舊識。遂與登鵠嶺,究山水之脉,上觀天文,下察時數,曰:“此地脉自壬方白頭山水母木幹來落,馬頭明堂,君又水命,宜從水之大數作宇,六六爲三十六區,則符應天地之大數,明年必生聖子,宜名曰王建。”因作實封,題其外云:“謹奉書百拜,獻書于未來統合三韓之主大原君子足下。”時唐僖宗乾符三年四月也。世祖從其言,築室以居。是月,威肅有娠,生太祖 〔二十九〕 。閔漬《編年》:太祖年十七,道詵復至,請見,曰:“足下應百六之運,生於天府名墟,三季蒼生待君弘濟。”因告以出師置陣、地利天時之法,望秩山川、感通保佑之理。乾寧四年五月,世祖薨于金城郡,葬永安城江邊石窟,號曰昌陵,以威肅王后合葬。○《實録》:顯宗十八年,加上世祖謚曰元烈,后曰惠思。高宗四十年,加世祖曰敏惠,后曰仁平。

李齊賢曰:“金寬毅云:聖骨將軍虎景生阿干康忠,康忠生居士寶育,是爲國祖元德大王,寶育生女配唐貴姓而生懿祖,懿祖生世祖,世祖生太祖。如其所言,唐貴姓者,於懿祖爲皇考,而寶育皇考之舅也,而稱爲國祖,何也?又言太祖追尊三代祖考及其后妃,考爲世祖威武大王,母爲威肅王后;祖爲懿祖景康大王,祖母爲元昌王后;曾祖母爲貞和王后,曾祖母之父寶育爲國祖元德大王云,略曾祖而書曾祖母之父,謂之三代祖考,何也?按《王氏宗族記》 〔三十〕 云:‘國祖,太祖之曾祖也;貞和,國祖之妃也。’《聖源録》 〔三十一〕 云:‘寶育聖人者,元德大王之外祖也。’以此觀之,元德大王是唐貴姓者之子,而於懿祖爲考也。貞和王后是寶育之外孫婦,而於懿祖爲妣也。其以寶育爲國祖元德大王者,誤矣。”

又曰:“金寬毅云:‘懿祖得唐父所留弓矢,涉海而遠覲,然則其志深切矣。龍王問其所欲,即求東歸,恐懿祖不如是也’。《聖源録》云:‘昕康大王即懿祖之妻龍女者,平州 〔三十二〕 人豆恩坫角干之女子也。’則與寬毅所記者異矣。”

又曰:“金寬毅云道詵見世祖松嶽南第曰:‘種穄之田而種麻也。’‘穄’之與‘王’,方言相類,故太祖因姓王氏。父在而子改其姓,天下豈有是理乎?嗚呼!其謂我太祖爲之乎?且太祖逮世祖仕弓裔,裔之多疑忌,太祖無故獨以王爲姓,豈非取禍之道乎?謹按《王氏宗族記》:‘國祖姓王氏,然則非至太祖始姓王也。種穄之説,不亦誣哉。’又云懿祖、世祖諱下字與太祖諱並同,金寬毅以開國之前,俗尚淳朴,意其或然,故書之王代歷。懿祖通六藝,書與射妙絶一時,世祖少藴器局,有雄據三韓之志,豈不知祖考之名爲不可犯,而自以爲名,且以名其子乎?况太祖創業垂統,動法先王,寧有不得已而恬於非禮之名乎?竊謂新羅之時,其君稱麻立干,其臣稱阿干、大阿干,至於鄉里之民例以‘干’連其名而呼之,蓋相尊之辭也。阿干或作阿粲、閼餐,以干、粲、餐三字其聲相近也。懿祖、世祖諱下字亦與‘干’‘粲’‘餐’之聲爲相近,乃所謂相尊之辭連其名而呼之者之轉也,非其名也。太祖適以此字爲名,好事者遂附會而爲之説,曰‘三世一名,必王三韓’,蓋不足信也。”

論曰:“載稽舊籍,同知樞密 〔三十三〕 、兵部尚書金永夫、徵仕郎、檢校軍器監金寬毅,皆毅宗朝臣也。寬毅作《編年通録》,永夫採而進之,其劄子亦曰:‘寬毅訪集諸家私蓄文書。’其後閔漬撰《編年綱目》,亦因寬毅之説。獨李齊賢援據《宗族記》《聖源録》斥其傳訛之謬。齊賢一代名儒,豈無所見而輕有議於時君世系乎?其云肅宗、宣宗者,以《唐書》考之,則肅宗自幼未嘗出閤,果如元學士之言矣。宣宗雖封光王,唐史無藩王就封之制,而其遭亂避禍之説,亦是《禪録雜記》,二説皆無所據,不足信也。况龍女之事,何其荒怪若是之甚邪?《太祖實録》乃政堂文學修 〔三十四〕 國史黄周亮所撰也,周亮仕太祖孫顯宗之朝,太祖時事,耳目所及,其於追贈,據實書之。以貞和爲國祖之配,以爲三代,而略無一語及於世傳之説。寬毅乃毅宗時微官,且去太祖二百六十餘年,豈可舍當時《實録》而信後代無稽雜出之書邪?竊觀《北史》拓拔氏以爲軒轅之後,而神元皇帝天女所生,則其荒誕甚矣。且言慕容氏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宇文氏爲出自炎帝,得皇帝玉璽,而其俗謂天子曰宇文,故因以爲氏。先儒議之曰:‘其臣子從而爲之辭,以緣飾耳。’嗚呼!自古論人君世系者,類多怪異,而其間或有附會之説,則後之人不能不致疑焉。今以《實録》所載追贈三代爲正,而寬毅等説亦世傳之久,故并附云。”

校注:

〔一〕《太祖實録》:記録高麗太祖時期歷史的史籍。高麗顯宗元年(一〇一〇)契丹第二次入侵高麗時,都城開京陷落,史館内所藏歷代實録皆遭焚 。顯宗四年(一〇一三)開始,朝廷着手編纂太祖至穆宗七代國王的《七代實録》,德宗三年(一〇三四)完成,今不存。

〔二〕懿祖(?—?):高麗太祖王建祖父,名稱“作帝建”。《高麗世系》中引用的金寬毅的《編年通録》中記載其爲唐朝肅宗之子,蓋謬妄。父親爲“龍建”,生下世祖“王隆”。太祖於開國後爲其上尊號爲“景康大王”。

〔三〕扶蘇山:位於今朝鮮開城市(高句麗時期稱扶蘇岬,新羅時期改稱松嶽郡)北郊,爲開城鎮山、高麗首山,傳説後因栽松遍嶽,故改名松嶽山,此外,還有扶疏山、崧嶽、崧山、松山、文崧山、鵠嶺、鵠峰、神嵩、蜀幕、大華嶽等别稱。

〔四〕平那山:即今朝鮮開城長豐郡與黄海北道金川郡之間的聖居山。

〔五〕西江:即禮成江,朝鮮半島中部的河流。源於朝鮮黄海北道東北部彦真山南側,流經開城等地,南流注入江華灣。長約一百七十四千米,流域面積約四千平方千米。禮成江下游河口的碧瀾渡作爲開城的重要門户,是高麗重要的國际貿易港。

〔六〕五冠山:位於今朝鮮開城市長豐郡。

〔七〕監干:新羅時期的官職,職掌不詳。

〔八〕松嶽郡:今朝鮮開城市。

〔九〕上沙粲:新羅京官位十七官等中第八等,沙粲又作沙幹、沙湌、薩飡等。

〔十〕鵠嶺:即開城鎮山松嶽山。

〔十一〕浿江:亦稱“浿水”,關於浿江的位置説法不一,這裏指禮成江。

〔十二〕《碧巖》:即《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録》,亦稱《碧巖集》,爲宋代著名禪僧圓悟克勤大師所著,共十卷。書的内容由雪竇重顯禪師的百則頌古和圓悟的評唱組成。

〔十三〕安禪師:即齊安(?—八四二),唐末僧人。海門郡(一作海汀郡)人,俗姓李,據説其先人和唐帝室有關,曾住持杭州鹽官之海昌院。

〔十四〕八真仙: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説中廣爲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説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亦各不相同。高麗時期亦有八聖:一曰護國白頭嶽太白仙人實德文殊師利菩薩,二曰龍圍嶽六通尊者實德釋迦佛,三曰月城嶽天仙實德大辨天神,四曰駒麗平壤仙人實德燃燈佛,五曰駒麗木覓仙人實德毗婆屍佛,六曰松嶽震主居士實德金剛色菩薩,七曰甑城嶽神人實德勒叉天王,八曰頭嶽天女實德不動優婆夷。一般認爲是朝鮮半島本土的山神信仰與佛教傳承思想相結合的産物。

〔十五〕七寶:佛教七寶,有七珍寶、七政寶之説。關於七珍寶,在不同的佛經中有不同的説法,如《般若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爲七寶,而《無量壽經》則以頗梨代替琥珀,其他經書所言七寶亦有差異。七政寶指輪寶(金輪寶)、象寶、馬寶、君寶(主藏寶)、臣寶(典兵寶)、摩尼寶(如意寶、珠寶)、后寶(皇后寶、玉女寶)。

〔十六〕三建:一説指作帝建(懿祖)、龍(隆)建(世祖)、王建(太祖),又一説單指太祖王建。

〔十七〕賫:原文以及乙亥字原本、奎章閣木刻本、《高麗史節要》均作“賷”,古同“賫”,今改之。下同。

〔十八〕正朝:後高句麗(泰封,九〇一—九一八)以及高麗初期的官階。

〔十九〕開:今朝鮮開城市。

〔二十〕貞:今朝鮮開城市開豐郡。

〔二十一〕鹽:今朝鮮黄海南道延安郡。

〔二十二〕白:今朝鮮黄海南道白川郡。

〔二十三〕江華:今韓國仁川市江華郡。

〔二十四〕喬桐:今韓國仁川市江華郡喬桐面。

〔二十五〕河陰:今韓國仁川市江華郡河岾面。

〔二十六〕廣明寺:高麗初,太祖王建施其舊宅改建而成的禪宗寺院,位於今朝鮮開城滿月洞。

〔二十七〕桐裏山:位於今韓國全羅南道谷城郡,在此指桐裏山禪門,新羅文聖王時期(八三九—八五七)由寂忍禪師慧徹(惠哲)在桐裏山泰安寺開創的禪門,相傳慧徹(惠哲)從唐朝的智藏求得禪法,並在此修禪。

〔二十八〕道詵:新羅末期禪僧(八二七—八九八)。靈巖(屬今韓國全羅南道)人,俗姓金。雖爲僧人,又倡風水圖讖之説,其對高麗歷代君王有着重要的影響,被先後封之以“大禪師”“王師”“先覺國師”等號。相傳著有《道詵秘記》《松嶽明堂記》《道詵踏山歌》等。

〔二十九〕太祖:即王建(八七七—九四三),松嶽豪族出身,在新羅末年大亂時投奔弓裔,九一八年,被擁戴爲王。王建亦定國號爲“高麗”,後通過各種方式逐漸消滅了當時朝鮮半島上的其他政權,於九三六年統一了朝鮮半島。

〔三十〕《王氏宗族記》:又作《王代宗族記》、《宗族記》,記録高麗王室世系等内容的典籍,編撰時期、撰者不詳,僅部分内容存世。

〔三十一〕《聖源録》:記録高麗王室世系等内容的典籍,編撰時期、撰者不詳,僅部分内容存世。

〔三十二〕平州:今朝鮮黄海北道平山郡。

〔三十三〕樞密:即中樞院(樞密院)長官,掌軍國機務。

〔三十四〕修:原文以及乙亥字原本、奎章閣木板本均作“脩”,上文亦作“修”,今統改之。 vUEEwZNGnsMLVVBCInqzHkpjY1XIj8naWS7oqlXoS/rcvU+rkYuuz+TRLIEtCZ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