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麗史校注》凡例

一、《高麗史》最早之版本爲朝鮮文宗時刊印之甲寅字本,然惜已蕩然無存。現存最早之版本爲韓國首爾大學奎章閣所藏之朝鮮王朝成宗年間刊印的乙亥字銅鑄字本,然皆已殘缺,惟奎章閣收藏光海君五年以乙亥字本爲藍本雕版刊印之木刻覆刻本即太白山本和五臺山本、韓國東亞大學博物館所藏之木刻覆刻本爲現存之全本和善本,故本校注即以韓國東亞大學所收藏的以乙亥字本爲藍本的《高麗史》木刻本爲底本,參校以奎章閣所藏乙亥字殘本和光海君時代翻刻之木刻本爲主要版本進行校勘,並補正以《高麗史節要》《三國史記》《三國遺事》《世宗實録》《東國通鑒》《東國李相國集》《益齋亂稿》《東文選》《新增東國輿地勝覽》《東國新續三綱行實圖》《鬆都志》《增補文獻備考》《高麗墓誌銘集成》以及中國古籍《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大唐開元禮》《唐律疏議》《欽定詞譜》《詞綜》《樂章集》《東坡樂府》等中外有關典籍加以校注。

二、本校注本校勘與注釋一律採用卷末校注的形式,除標點外,由於高麗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軍事制度、刑法制度等各志内容較爲復雜,故凡涉及高麗職官、禮、樂、地理、五行、食貨、兵、刑等各志盡可能加以詳細注釋;而於世家、列傳等爲避免與各志注釋重複,一律採用簡注或略注的形式。由於中外學術界對高麗史有關制度研究仍存在許多争議,故本注釋本採用學術界一般通行的見解爲主。注釋内容主要參考自韓國學界《國譯〈高麗史〉》《〈高麗史〉的自然學與五行志譯注》《〈高麗史〉百官志·譯注》《高麗史·地理志譯注》《高麗史·選舉志譯注》《(譯注)高麗史·樂志》《高麗史·輿服志譯注》《譯注〈高麗史〉食货志》《高麗史·兵志譯注》《高麗史·刑法志譯注》等著作,間及中國以及日本學者的有關研究成果,恕不一一加以注明。

三、本校注本仍採用繁體竪排形式,原本鑄字有脱漏、訛誤、異體字、通假字等,一律根据上、下文本意,並參校以《高麗史》乙亥字本和《高麗史節要》甲寅字本等書加以改正,並加以注釋説明。原書中的異體字、舊体字统一改爲現行规範字體,如一字有多个異體字,亦統一以現代字體加以规範,恕不一一加以注明。

四、現存出版之《高麗史》版本多以光海君時代刊印之木刻本爲藍本影印,雖有若干所謂點校本問世,於《高麗史》整理點校,雖用功甚多,然標點錯誤較多,几無校勘,亦無注釋,且運用版本不當,錯訛、缺漏較多。近年來,韓國出版之《國譯〈高麗史〉》,亦是以東亞大學所藏之善本《高麗史》爲藍本,主要將《高麗史》古漢語原文翻譯爲韓國語,並加以注釋和句讀,本校注本則以中國公佈之新式標點符號爲规範,凡需標注逗號、句號、頓號、分號、問號、感嘆號、引號、省略號等,均加以標點斷句。

五、原本《高麗世系》置於全書之首,殊乖於體例,今據郑麟趾等《進〈高麗史〉箋》將《高麗世系》归於世家之論,本校注本以此略作調整,將《高麗世系》置於郑麟趾等《進〈高麗史〉箋》和《纂修〈高麗史〉凡例》之後、全書《目録》之前,以符合全書體例。 BD1Pb+Y/HcyvokNUOXz1Gxa0+ynGkdlbslsphA6ooHx+mRoBa/NzLp/BAU1PFC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