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马湖之春

才出浙江上虞十里,山清水秀的白马湖便扑面而来,风也似乎清爽湿润多了。正是早春二月,想起朱自清先生在《白马湖》一文中曾经说过的:“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心里不住地想,此次来白马湖的时间真是选对了。

如同任何一场大革命退潮之后一样,拔剑四顾的茫然,都会让为之献身的人们无所适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落潮了,迎来的失望和落败的景象,让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文人,心中充满迷惘,他们不想在城市里醉生梦死浑浑噩噩,跑到了无论离杭州还是离宁波都偏远的上虞,寻找到白马湖这样一块世外桃源,去做点他们想做的又能够做的事情,给曾经在革命大潮中急剧澎湃的心找一块绿洲。想起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柔石在小说《二月》里写到的萧涧秋,那样的“五四”热血青年,现在的人们早就嘲笑为“愤青”了。

真是想象不出了,1922年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经亨颐先生在白马湖畔一招呼,那么多的文人,现在听起来名声那样显赫的文人,一下子就抛弃了都市的奢靡与繁华,都来到了荒郊野外的这里办起了这所春晖中学?当时号称“白马湖四友”,除了夏丐尊年长一点,1922年是36岁了,朱光潜只有25岁,而朱自清和丰子恺只有24岁。现在,真的是难以想象了。那毕竟不是短暂的观光旅游。

走出校园的后门,过了树荫蒙蒙的小石桥,终于走到了经亨颐先生和夏丐尊等诸位前辈曾经走过的白马湖畔了。二月春光乍泄,阳光格外灿烂,真的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那样:“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遥远的历史中涌出,蔓延在白马湖中,荡漾起波光潋滟的涟漪,晃着我的眼睛。

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何香凝的“蓼花居”、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夏丐尊的“平屋”……次第呈现在眼前。虽然“晚晴山房”是后来新翻建的,“蓼花居”已成废墟,但毕竟还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的房子保持着原来的风貌。房子都是依山临湖而建,按照眼下的时尚,都是山间别墅,亲水家居,格外时髦的。但现在的房子所取的名字,能够有他们这样的雅致吗?“富贵豪庭”“罗马花园”……那些俗气又土气得掉渣儿的名字,怎么能够和“小杨柳屋”“平屋”相比呢?

名字不过只是符号,符号里却隐含着一代人心里不同的追求。小院里原来是种着菜蔬的,要为日常的生活服务,现在栽满花草,还有郁郁青青的橙树,越冬的橙子还挂在枝头,颜色鲜艳得如同小灯笼。屋子都很低矮,完全日式风格,因为无论经亨颐还是夏丐尊,都是留日归来,当年他们是春晖中学的创办者和主要响应者。走进这些小屋,地板已经没有了,砖石铺地,泥土的气息,将春日弥漫的温馨漫漶着。简朴的家具,能够想象出当年生活的样子。书房都是在后面的小屋里,窗外就是青山,一窗新绿鸟相呼,清风和以读书声,最美好的记忆全在那里了。

走出“平屋”小院,就是朱自清先生说的小马路,小马路前面就是白马湖,湖水在阳光下不住地闪耀。想起朱自清先生写白马湖的诗句:“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也想起他当年看到湖边系着一只空无一人的小船的时候他说过的话:“我听见了自己的呼吸,想起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真觉物我双忘了。”也许,可以这样说,前者是他们这一代人心中常常涌起的诗意,后者是他们所追求的境界吧?只可惜,这两样,如今的我们都缺少了,而且不以为渐渐失去的弥足珍贵。

朱自清先生在回顾白马湖的时候,还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喜欢这里没有层叠的历史所造成的单纯。”这话让人沉思。倒不仅仅是单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是层叠的历史和心头层叠的灰尘污垢,越来越厚重,让我们无法清扫干净。白马湖,便在他们的生命中,而只能在我们的想象里。

2005年3月1日于北京 VF0LC249SbEybIQv1hGc8Jvaplh2kHhGIJlc0ryvqQge5rvW75oi0vNX56wLZS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