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22 年初春后的一天,在与老朋友C君的一次闲聊中,C君提到近期他承办的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讼案件,工程造价鉴定征求意见稿出来了,当事人和他都感觉征求意见稿有问题,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不能具体指出哪个地方存在问题,正为无法向法院提出有效的书面质证意见而感到苦恼。

我向C君提出,我可以帮忙看一看。C君便把征求意见稿的电子版发给了我,我在手机上大概浏览了一下,果然存在很多明显的专业问题,于是我和C君的闲聊变成了案件交流。交流之后,C君马上向当事人反馈,同时向当事人提出,建议当事人委托我作为该案件的专家辅助人,全程参与该案件的诉讼活动。

就这样,在一次不经意间的闲聊之后,开启了我和我们新成立的团队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讼案件中提供“造价+法律”咨询服务之路。从最初的“造价专家辅助人”,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发表质证意见;到后来的“诉讼案件全过程造价咨询”,作为当事人的专业顾问全程参与诉讼案件,从造价角度协助律师办理案件,共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再到后来的“诉讼前评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从造价和法律双视角出发,对具体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当事人正确地决策和未雨绸缪地布局。

也是在 2022 年,重庆法院增加了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机构入库名册,我们提交了入库申请,很幸运地通过了审核,成为重庆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名册成员。于是,我们作为鉴定人,陆陆续续地开展了相应的工程造价鉴定工作。

受益于多年前我在西南政法大学进修班学习时打下的法学基础,以及 2021 年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建立的法律思维,同时我在实践中分饰多种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工作和理解问题,让我养成了同时多种思维并行又能随时切换身份的工作习惯。例如,我进行结算审核工作时,是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从造价审减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进行结算创效咨询时,是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从造价审增的角度开展工作;我进行争议评审工作时,是接受建设主管部门或者造价协会的安排,从专业解读的角度提供建议;我进行造价鉴定工作时,是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从独立专业的角度进行判断;我进行造价专家辅助人工作时,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可能是原告也可能是被告,同时作为律师的助手,从最大化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进行专业阐述和协助。

与此同时,随着不断深入地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我逐渐了解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大部分为工程造价争议,而一旦涉及工程造价争议,绝大部分案件又需要通过工程造价鉴定确定具体金额。就如咱们建工律师所总结的,打建设工程诉讼案件,某种程度上就是打工程造价鉴定。

但是在实务中,受制于思维理念和行业之间的差异,工程造价人员是技术思维,缺乏法律思维和程序意识,因此出现“以审(结算审核)代鉴(造价鉴定)”“以鉴(造价鉴定)代审(司法审判)”的情形。律师是法律思维,对造价专业和具体细节无法深入,在案件代理过程中一旦涉及工程造价鉴定,律师发表的意见会出现“拳头打在棉花上”“有理无法落地”的现实困境。审判法官或者仲裁员是裁判思维,对造价概念和造价逻辑无法有效理解和全面掌控,因此出现依赖鉴定意见书的结论进行裁判,或者本来应该从法律角度主动进行裁判的事项,变相地转交给鉴定人从鉴定的角度进行了认定。正是由于上述的思维差异,导致当事人和各方参与主体,对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工程造价鉴定,有着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各方都想尝试着去改变,但是各方又纷纷觉得是其他方的原因,是其他方不能理解自己一方所在行业的专业逻辑和相关要求,造成不能进行有效衔接和配合。

事物存在的背后,都有其内在因果关系。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该坚持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总结去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不是仅仅跟随他人进行人云亦云的质疑。正基于此,作为一名造价工程师,我们尝试着从“造价+法律”的视角,从“技术思维+法律思维”出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实施参与和总结沉淀,对工程造价鉴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本书的内容。

希望通过我们微薄的努力,能够让工程造价人员对造价鉴定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促进造价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当事人和律师,对造价鉴定开展的逻辑和细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主张和进行代理,最大化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能够让委托人增加对造价鉴定的相关概念、现实和局限,以及与法律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等的相应认识,更有效地组织和委托造价鉴定,更精准地理解和应用造价鉴定意见进行审判或者裁定,笔者荣幸之至。

本书的形成,实属机缘巧合之下的无心插柳。感谢工程造价鉴定过程中造价前辈们的专业指导和经验传授,让我快速地从传统的结算审核视角过渡到造价鉴定视角;感谢案件参与过程中律师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对法律理论思维和法律实务技能,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谢当事人的信任和委托,让我能参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诉讼案件,在实践中去获得经验和教训;感谢审判长和仲裁庭的允许,让我能在庭审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专业的对抗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感谢公司同事的全力配合和协助,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之余进行总结和撰写;感谢出版社编辑的辛苦付出,以及对我书写风格的长期包容理解……正是有了如此多友人们的参与和帮助,才能让无心之柳最终成长为郁郁葱葱之树。

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所限,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有失偏颇、理解不当、解读不准确的地方,希望读者们批判性地看待本书的内容,同时也诚恳地欢迎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一起交流成长,让我们为造价与法律行业的跨界融合之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创意。

李红波
2024 年 2 月 +8X8JFToRj7lHKKIMwV15+59N0lNGdCojreI2wBTkKBkMRdyngqnhD9/jPkszx8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