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河北
彪悍的幽燕客
与老实巴交的河北人

今天的河北,仿佛是个大隐士,被京、津两城的光辉遮蔽。但曾几何时,这块“隐士之地”的标志,并不是驴肉火烧(简称“驴火”),而是复仇与战斗的刀剑……河北人,曾是慷慨悲歌的豪杰和游侠。

在我国版图上,有一个低调的省份——河北。这个北方大省,不穷不偏。但提起它,全国人民能想到的,却似乎只有——

今天的河北,仿佛是个大隐士,怀抱京、津,却被两城的光辉遮蔽,只能在繁华的背后,默默咀嚼着驴火。

但曾几何时,这块“隐士之地”的标志,并不是驴火,而是复仇与战斗的刀剑……河北人,曾是慷慨悲歌的豪杰和游侠。

先秦:燕赵之风的滥觞

金戈铁马的东周时代,河北大地上曾并立着许多诸侯国。几个世纪的血腥淘汰后,仅存最强二者——燕国和赵国,跻身于七雄之列。它们的名称,在后世成了河北的代名词。

寒冷的易水,见证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尽管荆轲是河南人,但是将他推上千古红人、刺客偶像宝座的,却是两个河北人,而他们的故事,同样壮烈。

(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荆轲最初拒绝参与刺杀,荆轲的好友田光不惜以自杀施压,迫使荆轲参与。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

甚至于在秦并天下后,荆轲的朋友——一位隐居多年的河北籍残疾音乐家,仍在乐器内暗藏铅块,当成板砖挥向秦始皇,试图为荆轲复仇。

连音乐家都抄家伙行刺,可见河北人隐忍而又彪悍的性格,是有其深耕土壤的。《刺客列传》中有6位刺客的故事,三分之一出自燕赵。战国初年的豫让,为报恩主被杀之仇,自毁形象以刺杀赵襄子,壮烈程度并不亚于荆轲。

群体性复仇,也在燕赵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战国中期,齐国曾占领燕国全境,经燕昭王二十余年潜心备战,凭借弱小的燕国,几乎奇迹般地将强大的齐国吞并,一度改变了七雄并立的战国局势。

不过,尽管猛人辈出,燕赵大地却没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最终陕西人笑到了最后,在虎狼之秦的扫荡下,燕、赵两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汉晋:逐鹿拉锯的战场

汉末群雄并起,袁绍平定河北四州,一度南踞黄河,以争天下,却于官渡战场兵败后身死。

几年后,当曹操的大军以胜者之姿兵临袁氏集团首府邺城时,守备者却选择了顽抗。

审配并非唯一的殉节者。当曹操俘获另一个袁氏旧臣沮授时,爱惜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沮授来说,活下去不仅十分容易,还能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他却选择了死节。

*官渡之战后,汝颍出身的谋士大都降曹;而冀州(河北)出身的谋士,则大多誓死效忠袁氏。

尽管河北忠义辈出,却已无力回天。建安十二年(207),随着袁绍二子人头落地,袁氏集团彻底覆亡。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无疑还是给胜利者留下了骁勇的印象。

安定的统治尚可抚绥河北人炽热的心;那么面对凶残暴虐的侵略呢?当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袭来,西晋君臣一路南逃,缩在长江南岸惊魂未定之际,第一个振臂高呼“收复中原”的人,仍然来自河北。

*祖逖是范阳郡逎县(今河北保定涞水)人。

年少时,祖逖以“闻鸡起舞”闻名。后来,他“击楫中流”,解救仇敌铁蹄蹂躏下的父老。最早追随祖逖的,是一百多户同样流落江南的他的私人军队。他们唱着悲歌,划动船桨,渡过长江,朝着自己失去的故乡冲杀,直到饮马黄河。

奇功将成时,晋朝却陷入猜忌与内斗中,祖逖忧愤成疾,以致病逝。他终于还是没能光复故土。已经夺回的土地,不久也尽丧敌手。

隋唐:帝国致命的区域

隋末大乱,起义烽火从山东燃遍全国,河北亦不能免。数年厮杀,窦建德的夏政权脱颖而出,几乎统一整个河北,与唐、郑等割据势力并峙。后来投唐的魏徵、徐世勣也一度被其收服重用。

621年(唐武德四年,夏五凤四年),洛阳王世充被唐军围困。面对王世充的求救信,窦建德毅然决定迎战唐军。可惜,在虎牢决战中,他的对手叫李世民。

窦建德被斩后,河北人并不买李家的账。大规模反抗此起彼伏。窦氏的部将甚至建号称王。李世民三兄弟,轮番上阵,三年方才平定河北。即便如此,河北人民对窦建德的祭祀,仍延续数百年。

当大唐沉醉于天宝盛世之际,安禄山的大军却从河北起兵,惊破《霓裳羽衣舞》。海内长期承平,百姓几乎不识兵器。但纵然如此,河北人仍没有畏葸怯懦,在太守颜杲卿组织下,河北十七郡联军一度切断叛军归路,让安禄山进退维谷。

*安禄山反扑,书法家颜真卿兄长颜杲卿、侄子颜季明遇害,真卿挥泪写下《祭侄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紧要关头,唐玄宗送上了“神助攻”,催促守将速战,导致潼关失守。得势的安禄山扑灭了河北的抵抗,安史之乱由此遗祸八年,大唐盛世不再,河北也陷入藩镇割据的乱局。

从经济上看,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河北具备比较优越的条件:依山傍海,耕地广阔,肥沃富庶,经济门类齐全,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

从地形上看,河北西有太行山,北有燕山,南临黄河,面向中原,地形相对封闭,足以割据一方,进取天下。事实上,也确实有人以河北为根据地,笑到了最后:

然而,看似条件优越的河北,却有着难以规避的弱点。如果面向中原争夺天下,则河北地势较低,难以同关中竞争。太行山看似天险,实则有太行八陉与山西连通。

相比之下,河北政权向西仰攻,则要困难得多,往往要寄希望于对手犯错误。

从河北穿过军都陉,内蒙古草原近在咫尺。燕山山脉也是“透风的墙”,古北口、喜峰口可连通东北。辽金(12世纪)以后,海陆变迁形成辽西走廊,更成为游牧民族窥视中原的通途。

悲摧的地理格局,长期的胡汉交争,让古代的河北人磨砺出好勇斗狠的民风,也吸纳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与血脉。富庶却不够理想的地理环境,让河北人具备争雄天下的资本,却缺乏南面独尊的天命。

自五代以降,河北长期处于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核心区域。昔日胡汉相争的战场,演变为民族融合的熔炉。

而随着关中的衰败,北京取代西安,长期成为中国首都,在优渥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燕赵父老不再是背负血海深仇的悲剧英雄,而成了默默无闻的王化之民。

不过,别以为从此河北人就只记得驴火了。到民族危亡关头,他们的慷慨之气仍然会在血管中复苏,再次谱写出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知识延伸

从燕赵故地到天子脚下的历史长征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李颀这首《古意》,勾勒出唐人眼中的燕赵印象。不独诗人如此评价,韩愈的名言“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更是成了河北大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但相比之下,如今老实巴交的河北人民,似乎更接近明人谢肇淛的描述,专注于“市陌之风尘,轮蹄之纷糅”,默默耕耘并享受着自己的生活,看不太出来昔日“慷慨悲歌”的气质。

个中缘由,自然离不开定都北京带给河北的改变。昔日胡汉相争的华北平原,是如何后来居上,取代关中百二河山的呢?

陕西的相对衰落,肯定是一记不可忽略的助攻。经历两千余年长期开垦,关中盆地生态环境不复从前;几次人口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以及近现代海上贸易的兴起,更让关中的地位不复当年。

但在激烈的C位争夺战中,河北是怎样战胜其他候选人,脱颖而出的呢?

一国之都的选择,要考虑很多因素。譬如位置不能偏,地形地势要险固,交通要便捷,周边地区经济要发达。完全达标的城市,并不多。

从周到北宋,中国的首都长期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河南的洛阳、开封,与长安比肩,实力强劲。南京曾为六朝古都,人口南迁后,南方经济崛起,潜力也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在辽金之前,河北境内做过都城的城市并不多。邯郸是诸侯国都,不可与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同日而语。倒是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邺城,曾先后被曹魏、北齐等六个政权相中,当过都城。

PK(对决)中,河南的几位重量级选手却出局了。南宋以降,人类活动和长期干冷的气候,让深居内陆的黄河中下游生态日益脆弱,洛阳、开封,重蹈了长安的命运。中国的首都,开始沿着南北经济枢纽—京杭大运河移动。

河北籍选手邺城,于北周末年的一场平(篡)叛(位)战争中,被隋文帝杨坚焚毁,航运灌溉要道利漕渠也被破坏。同时,对太行山的过度开发和干冷气候,导致漳河泛滥频繁,邺城也出局了。

然而辽国对幽州的营建,却让这座燕赵重镇青云直上。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开启了北京的帝都时代;今日河北省的范围内,也形成了“中都路城市群”。

此后,宋金、元明等几次南北对决,也是南京、杭州等南方都市和北京的PK—政权建都,往往会刻意靠近“龙兴之地”,以确保统治的稳固。几轮对决,除了明初定鼎南京的五十余年之外,北方大获全胜,天子脚下的河北,也先后属于中书省、北直隶、直隶,处在中央的直辖之下。

怀抱首都,带给河北人民的也不都是福利。20世纪一些重工业企业落户河北,一度带来不少污染。希望雄安新区的成立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能带给当代“幽燕客”们更美好的未来。 nVn79ZtdE5RgH/yrUPGvYBZSsM9eX45kY57I6KOFM/Onln6A6NOFxreaZT4wW1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