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莊子

莊子名周,戰國時蒙(在今河南商邱縣)人。生卒年月不詳,大約和孟子同時或稍後。莊子曾做過蒙漆園吏,是一個小官,一生過着窮苦的生活。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一書,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一向認爲内篇大體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則是莊周後學所作。

莊子認爲一切事物經常在變化着,人對這種變化是無可奈何的,衹有服從。因此他主張“無爲”,放棄生活中的一切鬥爭。又認爲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連人的認識也是如此。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質的差别,説什麽大小、貴賤、壽夭、生死、是非、善惡、得失、榮辱等都是一樣的,要求人們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虚無飄渺的境界中逍遥漫遊。他極力否定現實,主張消極地逃避現實,脱離社會。在政治上,他反對人間的一切措施,要求社會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時代。這些思想對後世起了使人消極頽廢的作用。

不過莊子的思想也有他積極的一面。他痛恨並無情地揭露了當時那個“竊鈎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的不合理的社會,他拒絶和統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禄,並辛辣地嘲笑那些追求名利的人。這對以後封建社會裏某些知識分子的反禮教、反封建統治,起了一定的作用。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影響很大。

古人給《莊子》作注的有晉代的司馬彪、孟氏、崔譔、向秀、郭象五家,現存的衹有郭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爲郭象注作疏。清代有王先謙的《莊子集解》和郭慶藩的《莊子集釋》。今人劉武的《莊子集解内篇補正》對王先謙的集解有不少的糾正和補充,也值得參考。

北冥有魚 (逍遥遊) 〔1〕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 〔2〕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 〔3〕 ,其翼若垂天之雲 〔4〕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5〕 。南冥者,天池也 〔6〕 。齊諧者 〔7〕 ,志怪者也 〔8〕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9〕 ,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 〔10〕 ,去以六月息者也 〔11〕 。”野馬也 〔12〕 ,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 。天之蒼蒼 〔14〕 ,其正色邪 〔15〕 ?其遠而无所至極邪 〔16〕 ?其視下也 〔17〕 ,亦若是則已矣 〔18〕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19〕 ,則其負大舟也无力 〔20〕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21〕 ,則芥爲之舟 〔22〕 。置杯焉則膠 〔23〕 ,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无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24〕 ,而後乃今培風 〔25〕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6〕 ,而後乃今將圖南 〔27〕 。蜩與學鳩笑之曰 〔28〕 :“我決起而飛 〔29〕 ,搶榆枋 〔30〕 ,時則不至 〔31〕 ,而控於地而已矣 〔32〕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33〕 ?”適莽蒼者 〔34〕 ,三飡而反 〔35〕 ,腹猶果然 〔36〕 ;適百里者,宿舂糧 〔37〕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38〕 。之二蟲又何知 〔39〕 ?小知不及大知 〔40〕 ,小年不及大年 〔41〕 。奚以知其然也 〔42〕 ?朝菌不知晦朔 〔43〕 ,蟪蛄不知春秋 〔44〕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 〔45〕 ,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 〔46〕 ,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47〕 ,衆人匹之 〔48〕 ,不亦悲乎?

〔1〕《逍遥遊》是《莊子·内篇》中的第一篇,這裏衹節録了前半篇。“北冥有魚”這個標題是編者加的。莊子在這段文章裏闡述了他的無所待的思想。他認爲萬物如有所待纔能運行,就不能真正達到逍遥遊的境界,衹有毫無所待,纔能逍遥自得。他所説的無所待,實際是要人們一切任其自然,與萬物混爲一體,超脱現實,與世無爭,取消人在社會中的一切作用。

〔2〕 ,通“溟”。 ,北方的海。 (kūn),傳説中的大魚。

〔3〕 ,振奮,這裏是指鼓起翅膀。

〔4〕 ,好像天邊的雲彩。

〔5〕 ,指在大海上運行。 ,南方的海。

〔6〕 ,天然形成的池,所以叫天池。

〔7〕 ,人名。

〔8〕 ,記載,後來寫作“誌”。 ,指怪異的事。

〔9〕 ,指鵬起飛時,距水面還近,翅膀在水面上搧動。

〔10〕 (tuán),指振翅拍擊。 ,旋風。

〔11〕鵬離開北海用六個月的時間飛到南海纔休息。 ,離開。 ,休息。

〔12〕 ,指春日野外林澤中的霧氣,蒸騰如奔馬,所以叫做野馬。

〔13〕 ,氣息,呼吸時進出的氣。連前是説野馬、塵埃的動蕩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比起鵬之高飛遠揚,大小之差雖然懸殊,但都是有所憑藉纔能運動。

〔14〕 ,深藍色。

〔15〕 ,語氣詞,表委婉語氣,略等於現代漢語的“大概”。下句的“其”同。 ,真正的顔色。 ,通“耶”,句末語氣詞。

〔16〕 ,没有到盡頭的地方。 ,盡。

〔17〕 ,人稱代詞。代鵬。

〔18〕也像這個罷了。連上句是説鵬從高空向下看,也像人從地上向上看天,都不一定得到真相。 ,等於説“而已”。

〔19〕 ,表示再説一層道理。

〔20〕 ,載。

〔21〕 ,倒(dào)。 (ào),窪下。 ,堂上低窪之處。

〔22〕 ,小草。 ,等於説給它(水)當船,也就是做爲水中的船。“之”和“舟”是雙賓語。

〔23〕 ,黏住,指不能動。

〔24〕 ,於是。 …… ,風……在鵬之下。

〔25〕 ,等於説然後纔。 ,憑,憑藉、依賴。 ,等於説乘風(依王念孫説,見《讀書雜誌》)。

〔26〕 (è),聯緜字,動詞,表示攔阻。

〔27〕 ,計劃着向南飛。

〔28〕 (tiáo),蟬。 ,小鳥名。

〔29〕 (xuè),迅速的樣子。

〔30〕 (qiāng),突過。 ,榆樹。 (fāng),檀樹。

〔31〕有時或者飛不到。 ,等於説時或。

〔32〕 ,投,這裏指落下。

〔33〕哪裏用得着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去再向南飛呢? ,哪裏用得着。 ,到……去。 ,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

〔34〕 ,到……去。 ,郊野之色。這裏指近郊。

〔35〕 ,同“餐”。 ,返回,後來寫作“返”。

〔36〕 ,飽的樣子。

〔37〕出發前一宿擣米。 (chōng),擣去米的外皮。 ,旅行所需的糧食。

〔38〕出發前三個月就聚集糧食。

〔39〕 ,指示代詞,這。 ,指蜩與學鳩(依俞樾説,見《諸子平議》)。

〔40〕 (zhì),智慧,後來寫作“智”。

〔41〕 ,指壽命。

〔42〕根據什麽知道它這樣呢?

〔43〕 ,一種生長期很短的菌類植物,朝生暮死,所以叫“朝菌”。 ,夏曆每月的最後一日。 ,夏曆每月的最初一日。

〔44〕 (huìgū),一名寒蟬。舊説,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壽命不到一年,所以説不知春秋。

〔45〕 ,樹名。

〔46〕 椿 ,椿樹。

〔47〕 ,傳説中長壽的人,據説活了八百歲。 ,而今,等於説如今。 ,指長壽。 ,獨。 ,指聞名於世。

〔48〕 ,一般人。 ,配,這裏當“比”講。這句是説一般人談到長壽,就舉出彭祖來相比。

湯之問棘也是已 〔1〕 :“窮髮之北 〔2〕 ,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 〔3〕 ,未有知其修者 〔4〕 ,其名爲鯤。有鳥焉,其名爲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5〕 ,絶雲氣 〔6〕 ,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7〕 。斥鴳笑之曰 〔8〕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 〔9〕 ,翱翔蓬蒿之間 〔10〕 ,此亦飛之至也 〔11〕 。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12〕

〔1〕 ,商湯。 ,湯時的大夫。 ,略等於“是也”。

〔2〕 ,不毛之地,指上古傳説中極遠的北方地帶。

〔3〕 ,寬。

〔4〕 ,長。

〔5〕 ,也是旋風。因風向上迴旋像羊角,所以叫羊角。

〔6〕 ,直上穿過。

〔7〕 ,將。

〔8〕 (yàn),小雀。

〔9〕 ,降下。

〔10〕 (áo) ,盤旋飛舞,逍遥自得的樣子。

〔11〕 ,最高限度。

〔12〕 ,通“辨”,分别。

故夫知效一官 〔1〕 ,行比一鄉 〔2〕 ,德合一君 〔3〕 ,而徵一國者 〔4〕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5〕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6〕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7〕 ,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8〕 ,定乎内外之分 〔9〕 ,辯乎榮辱之境 〔10〕 ,斯已矣 〔11〕 。彼,其於世 〔12〕 ,未數數然也 〔13〕 。雖然,猶有未樹也 〔14〕 。夫列子御風而行 〔15〕 ,泠然善也 〔16〕 ,旬有五日而後反 〔17〕 。彼於致福者 〔18〕 ,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 〔19〕 ,猶有所待者也 〔20〕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21〕 ,以遊无窮者 〔22〕 ,彼且惡乎待哉 〔23〕 ?故曰:至人无己 〔24〕 ,神人无功 〔25〕 ,聖人无名 〔26〕

〔1〕 ,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 (zhì),才智。 ,功效,這裏作勝任解。 ,官職。

〔2〕品行能適合一鄉之人的心意。 (xìng),品行。 ,合。

〔3〕道德符合一君之心。

〔4〕能力能取信於一國之人。 ,能(依郭慶藩説),能力。 ,信,這裏作取信解。

〔5〕 ,指上述的四種人。 ,指斥鴳。

〔6〕 ,戰國時宋人。 ,笑的樣子。

〔7〕 ,所有同時代的人。 ,全。 ,代宋榮子,下句的“之”同。 ,更。 ,鼓勵,這裏是被動用法,可以解作“努力”。

〔8〕 ,責難。 (jǔ),止,這裏解作喪氣、洩勁。

〔9〕 ,確定。 ,指我。 ,指物。 ,分别。

〔10〕 ,通“辨”,分辨。 ,界限。

〔11〕這就罷了,等於説不過如此罷了。 ,此。 ,止。這是説宋榮子衹做到這一步就完了,還不能達到“無己”的境界。

〔12〕 ,指宋榮子。 ,他對於人世。

〔13〕没有着急的樣子,也就是淡於人世。 (shuòshuò),等於説汲汲(依成玄英説),着急的樣子。

〔14〕還有未樹立的。指没有樹立無所不可、逍遥自得之德。

〔15〕 ,名禦寇,鄭人。 ,駕着風。

〔16〕 (líng) ,輕妙的樣子。

〔17〕 ,十天。 ,通“又”。 ,十五天。上古的稱數法,整數後面有零數時,中間常常插進一個“有”字。

〔18〕他對於求福的事。 ,使……至。 ,等於説求福。

〔19〕 ,免得走路。

〔20〕 ,指依靠。 ,有依靠的東西(指風)。

〔21〕 ,至於。 ,萬物的總名。 ,指自然之性。 ,指順萬物之性。 ,陰、陽、風、雨、晦、明。 ,通“變”,與上文的“正”相對。 ,借駕車來比喻,與上文“御風”相應。

〔22〕 ,指時間的無始無終、空間的無邊無際。

〔23〕他還依靠什麽啊! ,還。

〔24〕 ,指忘我,就是物我不分。

〔25〕 ,順自然,不立功。

〔26〕 ,不立名。

手之藥 (逍遥遊)

惠子謂莊子曰 〔1〕 :“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2〕 ,我樹之成 〔3〕 ,而實五石 〔4〕 。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5〕 。剖之以爲瓢,則瓠落无所容 〔6〕 。非不呺然大也 〔7〕 ,吾爲其无用而掊之 〔8〕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 〔9〕 。宋人有善爲不 手之藥者 〔10〕 ,世世以洴澼絖爲事 〔11〕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12〕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13〕 ,請與之。’客得之,以説吴王 〔14〕 。越有難 〔15〕 ,吴王使之將 〔16〕 ,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17〕 。能不 手一也 〔18〕 ,或以封 〔19〕 ,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20〕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 〔21〕 ,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无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22〕 !”

〔1〕 ,姓惠名施,宋人,曾爲梁惠王相,莊子的朋友。但《莊子》各篇中有關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半是寓言的性質。這篇文章闡發了“无用之用”的主張。“无用之用”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認爲事物没有同一的客觀標準。

〔2〕 ,即梁惠王,詳見第一册第284頁《寡人之於國也》注〔1〕。 (yí),送給。 (hù),葫蘆。

〔3〕 ,種植。 ,成熟。

〔4〕 ,果實,指結成的葫蘆。 ,是説葫蘆很大,有五石的容積。

〔5〕 ,大意是本身禁不起舉。 漿 ,飲料。 ,用如名詞,指堅固的程度。

〔6〕 ,聯緜字,即廓落,大(參《爾雅·釋詁》郭璞注、邢昺疏)。 ,等於説没有適於它容納的東西,也就是大而無當的意思。

〔7〕 (xiāo) ,空虚巨大的樣子。

〔8〕 (wèi),因爲。 (pǒu),打破。

〔9〕大意是你實在是不善於利用大的東西了。 ,副詞,當然是,實在是。

〔10〕 (jūn),通“皸”,皮膚凍裂。

〔11〕 (píng),浮。 (pī),在水裏漂洗。 (kuàng),同“纊”,絲絮。 ,事業,職業。

〔12〕 ,藥方。 ,金百斤。

〔13〕 (yù),賣。

〔14〕 (shuì),説服,勸説别人,使他聽從自己的意見。

〔15〕 (nàn),亂事,指軍事行動。 ,等於説越入侵。

〔16〕吴王派他統率軍隊。 ,動詞。

〔17〕分出一塊土地封給他。

〔18〕 ,一樣。

〔19〕 ,無定代詞,有的人。 ,靠它得到封賞。

〔20〕 ,用的方法不同。

〔21〕 ,考慮(參用朱駿聲説,見《説文通訓定聲》),想辦法。 ,本指酒器,這裏指形狀像酒樽,縛在身上用來鳧水的東西(作用等於救生圈)。

〔22〕那麽你還有蓬草那樣的心呀!這是説,你的心像蓬草那樣屈曲不通。 ,還。 ,蓬草,彎曲不直。

庖丁解牛 (養生主)

庖丁爲文惠君解牛 〔1〕 。手之所觸 〔2〕 ,肩之所倚 〔3〕 ,足之所履 〔4〕 ,膝之所踦 〔5〕 ,砉然嚮然 〔6〕 。奏刀騞然 〔7〕 ,莫不中音 〔8〕 :合於桑林之舞 〔9〕 ,乃中經首之會 〔10〕

〔1〕 ,廚子。 ,廚子的名字(依《經典釋文》)。 ,即梁惠王。 ,分卸牛的肢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衹有經過反復實踐,並且真正掌握了客觀規律以後,對自己所處理的事纔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但莊子的本意卻在宣揚他的養生之道。

〔2〕 ,接觸的地方。

〔3〕 ,靠。

〔4〕 ,踩。

〔5〕 (yǐ),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住。

〔6〕 (音huà,依崔譔説),象聲詞。 ,詞尾。 ,通“響”,《經典釋文》稱或本“嚮”下無“然”字。以無“然”字爲妥。這幾句是説,因爲庖丁知道牛體關節所在,所以凡他手肩足膝所觸及的地方,關節都發出砉砉的響聲。

〔7〕 ,進。 (huō),象聲詞,聲音大於“砉”(依崔譔説),這裏是形容進刀解牛的聲音。

〔8〕 (zhòng) ,指合於音節。

〔9〕 ,湯時的樂曲名。“桑林之舞”即用“桑林”伴奏的舞蹈,這裏指舞的節拍旋律。

〔10〕 ,而。 ,堯時的樂曲名。 ,指節奏。

文惠君曰:“譆,善哉 〔1〕 !技蓋至此乎 〔2〕 ?”

庖丁釋刀對曰 〔3〕 :“臣之所好者,道也 〔4〕 ;進乎技矣 〔5〕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牛者 〔6〕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7〕 。方今之時 〔8〕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9〕 ,官知止而神欲行 〔10〕 。依乎天理 〔11〕 ,批大郤 〔12〕 ,導大窾 〔13〕 ,因其固然 〔14〕 ,技經肯綮之未嘗 〔15〕 ,而況大軱乎 〔16〕 !良庖歲更刀,割也 〔17〕 ;族庖月更刀,折也 〔18〕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19〕 。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 〔20〕 ;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21〕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 〔22〕 ,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 〔23〕 ,視爲止,行爲遲 〔24〕 。動刀甚微 〔25〕 ,謋然已解 〔26〕 ,如土委地 〔27〕 。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 〔28〕 ;善刀而藏之 〔29〕 。”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0〕 。”

〔1〕 (xī),同“嘻”,贊歎聲。 ,好。

〔2〕 ,通“盍”,在這裏即“何”的意思(依王引之説,見《經傳釋詞》)。

〔3〕 ,放下。

〔4〕 ,道理,指事物的規律。

〔5〕 ,比技術進了一步。 ,於。

〔6〕大意是:所看見的牛没有不是全牛的。

〔7〕未曾見過整個的牛。這是説庖丁對牛體已經非常了解,所以衹看到牛的筋骨結構。

〔8〕 ,當。 ,等於説現在。

〔9〕我以精神〔跟它〕接觸,而不用眼睛看。 ,會合,這裏有接觸的意思。

〔10〕 ,這裏指視覺。 ,指精神活動。“官知止”是承上“不以目視”而言;“神欲行”是承上“以神遇”而言。

〔11〕 ,按照。 ,指天然的組織結構。

〔12〕 ,擊。 (xì),空隙。指牛筋骨間的空隙。

〔13〕把刀子引向骨節的空竅。 (kuǎn),空(kòng)。

〔14〕 ,順着。 ,原來的那樣,指牛體的本來的結構。

〔15〕 ,技巧。 ,經過。 ,緊附在骨上的肉。 ,筋肉聚結處。 ,未曾。這是説,遊刃於空隙,未嘗經過肯綮(依郭象、成玄英説)。

〔16〕 (gū),大骨。

〔17〕 ,每年。 ,换。

〔18〕 ,衆,等於説一般的。 ,等於説砍斷。庖丁的意思是:良庖和族庖换刀换得勤,因爲他們不懂得牛體的結構,生割硬砍。

〔19〕 ,出。 ,磨刀石。 ,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

〔20〕 ,骨節。 (jiàn),名詞,間隙,縫兒。 ,指厚度。 ,没有厚度,這是極言其薄。

〔21〕 ,很寬綽的樣子。 ,使刃遊動。

〔22〕 ,交錯聚結,這裏指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23〕 ,害怕的樣子,等於説小心翼翼地。 ,警惕。 (wèi),介詞,後面省了賓語“之”,下面“爲止”“爲遲”皆同。

〔24〕 ,這裏有集中在某一點上的意思。“視爲止”,等於説目光爲之集中。 ,指動作。 ,緩慢。

〔25〕 ,輕。

〔26〕 (huò),象聲詞,形容牛體解開的聲音(參用成玄英説)。

〔27〕 ,堆積。

〔28〕“爲之”的“爲”讀去聲,下句同。 ,四處看望。 ,悠然自得的樣子。 滿 ,心滿意足。

〔29〕 ,等於説拭。

〔30〕 ,指養生之道。

胠 篋 (節録) 〔1〕

將爲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爲守備 〔2〕 ,則必攝緘縢 〔3〕 ,固扃鐍 〔4〕 ,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5〕 。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 〔6〕 ,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 〔7〕 ,不乃爲大盜積者也 〔8〕

〔1〕 (qū),從旁邊開。 (qiè),箱子一類的東西。

〔2〕 ,掏。 ,口袋。 ,開。 (guì),後代寫成“櫃”,大型的儲藏東西的器具。第一個“爲”念wèi,介詞。第二個“爲”念wéi,動詞。

〔3〕 ,指勒緊。 (jiān)、 (téng),都是繩子。

〔4〕 ,用如動詞,使動用法,弄結實。 (jiōng),閂子。 (jué),插閂之處。“扃鐍”略相當於“鎖鑰”。

〔5〕 (zhì),智,下“知”同。

〔6〕 ,負戴,背(bēi)負。

〔7〕 (xiàng),通“嚮”“向”,先前。

〔8〕 …… ,不就是……嗎? ,聚積。下面略有删節。

夫川竭而谷虚 〔1〕 ,丘夷而淵實 〔2〕 ;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3〕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 〔4〕 ,則是重利盜跖也 〔5〕 。爲之斗斛以量之 〔6〕 ,則並與斗斛而竊之 〔7〕 ;爲之權衡以稱之 〔8〕 ,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爲之符璽以信之 〔9〕 ,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爲之仁義以矯之 〔10〕 ,則並與仁義而竊之。

〔1〕 ,山泉流出後尚未注入谷中叫川。 ,乾。

〔2〕 ,小山。 ,平。 ,山谷。 ,滿。

〔3〕 ,事故。

〔4〕 ,使聖人〔之法〕重要起來(依成玄英説)。 ,用如動詞,使動用法。

〔5〕 ,指“重聖人”。 ,厚利,使……有厚利。

〔6〕 (hú),十斗爲斛。 ,給天下〔之人〕制定斗斛。這是雙賓語結構。 ,連詞。 (liáng),動詞,用斗斛衡量。 ,代詞,指被量之物。

〔7〕 ,介詞,連。 ,指所量之物。下三句語法與〔6〕〔7〕同。

〔8〕 ,秤錘。 ,秤桿。 (chēng),動詞。

〔9〕 ,古代用來作憑據的東西,用竹、木、玉、銅等製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兩方各執一半,合起來,可驗真僞。 (xǐ),印。 ,信用,用如動詞,有立信用的意思。

〔10〕 ,指仁義之道。 ,糾正。

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鈎者誅 〔1〕 ,竊國者爲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 〔2〕 ?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 〔3〕 ,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 〔4〕 ,斧鉞之威弗能禁 〔5〕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6〕 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7〕

〔1〕 ,衣帶鈎。這裏代表一般不值錢的東西。

〔2〕 ,代詞,指“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種情況。 (zhì),智。

〔3〕 ,追隨。 ,舉。 ,等於説居諸侯之上。

〔4〕 ,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坐的車子,車上兩邊有屏障。 ,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所戴的禮帽。軒冕連用,指高官厚禄。 ,鼓勵。

〔5〕 ,大斧子。斧和鉞都是古代殺人所用的東西。斧鉞連用指刑戮之事。

〔6〕兩句見《老子》。 ,指聖人的法制。 ,給人看。

〔7〕 ,顯示。

故絶聖棄知 〔1〕 ,大盜乃止;擿玉毁珠 〔2〕 ,小盜不起;焚符破璽 〔3〕 ,而民朴鄙 〔4〕 ;掊斗折衡 〔5〕 ,而民不爭;殫殘天下之聖法 〔6〕 ,而民始可與論議 〔7〕 。擢亂六律 〔8〕 ,鑠絶竽瑟 〔9〕 ,塞瞽曠之耳 〔10〕 ,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11〕 ;滅文章 〔12〕 ,散五采 〔13〕 ,膠離朱之目 〔14〕 ,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15〕 ;毁絶鈎繩 〔16〕 ,而棄規矩 〔17〕 ,攦工倕之指 〔18〕 ,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 〔19〕 ,鉗楊墨之口 〔20〕 ,攘棄仁義 〔21〕 ,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22〕

〔1〕 ,斷絶。 (zhì),智。

〔2〕 ,通“擲”(zhì)。

〔3〕 ,弄破。

〔4〕 ,通“樸”,樸實。 ,鄙陋無知。

〔5〕 (pǒu),打破。

〔6〕 (dān),盡。 ,使……盡,使……殘。

〔7〕 ,即與之(指民)論議。 ,介詞。

〔8〕拔掉律管,使六律混亂。 (zhuó),拔掉。 ,用如動詞,使動用法,使……亂。 ,古代用竹管的長短審定樂音的高低,按高低情況分樂音爲十二類,用十二個長短不同的竹管作標準。其中又分陰陽各六。陽聲的叫六律,陰聲的叫六吕。這裏的六律,既指律管,又指樂律。

〔9〕 (shuò),銷毁。 (yú),笙一類的樂器。 ,這裏泛指樂器。

〔10〕 ,人名,春秋晉平公時的著名樂師,又稱“師曠”。他是盲人,所以也叫“瞽曠”。相傳他最會審音辨律。

〔11〕 ,保藏。 ,耳力。

〔12〕 ,消滅。 ,古代以青色和赤色相配合叫做“文”,以赤色和白色相配合叫做“章”。文章,這裏泛指“文采”。

〔13〕使五色各自分離(不相配合)。 ,使動用法,使……分離。 ,五色。

〔14〕 ,黏住。 ,一名離婁,相傳是古代眼力最好的人。

〔15〕 ,眼力。

〔16〕 ,定曲綫的工具。 ,定直綫的工具。

〔17〕 ,定圓形的工具。 ,定方形的工具。

〔18〕 (lì),折斷。 (chuí),相傳是堯時候的巧匠。

〔19〕 ,削除。 ,曾參,有孝行。 ,史鰌(qiū),字子魚,又稱史魚,是衞靈公時的直臣。靈公寵小人彌子瑕而疏賢臣蘧伯玉,史魚勸諫不聽。史魚死,以尸諫,孔子稱贊他説:“直哉史魚。”

〔20〕 (qián),夾住。 ,楊朱。 ,墨翟。

〔21〕 (rǎng),排除。

〔22〕 ,幽暗。 ,有混同的意思。

彼人含其明 〔1〕 ,則天下不鑠矣 〔2〕 ;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 〔3〕 ;人含其知 〔4〕 ,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 〔5〕 。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 〔6〕 ,法之所无用也 〔7〕

〔1〕 ,指天下之人。下同。

〔2〕 ,毁壞。

〔3〕 ,憂患。

〔4〕 (zhì),智。

〔5〕 ,邪僻。

〔6〕 ,意思是炫耀誇飾標名於外。 (yuè),指炫(xuàn)耀。 ,等於説迷惑或迷亂。

〔7〕大意是:這是聖智之法之所以没有用的道理。

百川灌河 (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1〕 。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閒 〔2〕 ,不辯牛馬 〔3〕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4〕 ,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 〔5〕 ,不見水端 〔6〕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7〕 ,望洋向若而歎曰 〔8〕 :“野語有之曰 〔9〕 :‘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10〕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11〕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12〕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13〕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14〕 。”

〔1〕 ,以時(按季節)。 ,黄河。

〔2〕 (jīng),通。 ,等於説無阻的水流。 (sì),岸。 (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高的河岸。

〔3〕 ,通“辨”。

〔4〕 ,語氣詞。 ,河神,相傳姓馮(píng),名夷。 ,高興的樣子。

〔5〕 ,臉朝東。

〔6〕 ,盡頭。

〔7〕 ,掉轉。

〔8〕 ,聯緜詞,仰視的樣子。 ,海神的名字。

〔9〕 ,俗語。

〔10〕 ,道理。 ,泛指事物之多。 ,没有誰能趕得上自己。 ,像,比得上。“己”是“若”的賓語。

〔11〕 ,意動用法,覺得……少。 ,指見聞,這裏是學問的意思。 ,意動用法,認爲……輕。

〔12〕 ,盡。這裏是走到盡頭的意思。

〔13〕〔假如〕我不是來到你的門前,就危險了。 ,危險。

〔14〕 ,長久。 ,被笑。 ,大道之家,指有很高的道德修養的人。

莊子釣於濮水 (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 〔1〕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 ,曰:“願以境内累矣 〔3〕 !”莊子持竿不顧曰 〔4〕 :“吾聞楚有神 ,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 〔5〕 。此 者,寧其死爲留骨而貴乎 〔6〕 ?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7〕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 〔8〕 ,吾將曳尾於塗中。”

〔1〕 ,水名,在今河南濮陽縣南。

〔2〕 ,指楚威王。 ,指先去表明意圖。

〔3〕〔楚王〕願意拿國家麻煩您了。 ,國境以内,這裏指整個國家。 ,拖累,麻煩。這句是委婉的説法。

〔4〕 ,回頭看。

〔5〕 ,楚王。 (sì),竹箱。 ,都用如動詞。 ,即宗廟。這句是説,楚王把神 裝在竹箱裏用巾蓋住,保存在宗廟之内,以供占卜之用。

〔6〕 ,寧肯。寧,楊樹達等以之歸爲副詞,是對的。副詞有聯結作用。 ,介詞,爲了。

〔7〕 ,見第一册第283頁《寡人之於國也》注〔4〕。 ,汙泥。

〔8〕去吧!

惠子相梁 (秋水)

惠子相梁 〔1〕 ,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爲鵷鶵 〔2〕 ,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 〔3〕 ,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 〔4〕 ,非練實不食 〔5〕 ,非醴泉不飲 〔6〕 。於是鴟得腐鼠 〔7〕 ,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8〕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9〕 ?”

〔1〕 (xiàng),扶助君主的人,略等於後代的宰相。這裏用如動詞,指做宰相。下文“欲代子相”的“相”同。

〔2〕 (yuānchú),鳳類。

〔3〕 ,出發。

〔4〕 ,停止,這裏指棲息。相傳鳳凰一類的鳥,衹棲息在梧桐樹上。

〔5〕 ,舊注“練實,竹實”(成玄英説)。未詳。

〔6〕 ,一種甜酒。 ,甜美的泉水。

〔7〕 ,在這時。 (chī),鷂鷹。注意,鴟不是鴟鵂(鴞),鴟鵂是猫頭鷹。

〔8〕 (hè),發怒聲。

〔9〕嚇本是象聲詞,這裏用如動詞。

運斤成風 (徐无鬼)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 〔1〕 ,若蠅翼 〔2〕 。使匠石斲之 〔3〕 。匠石運斤成風 〔4〕 ,聽而斲之 〔5〕 ,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6〕 。宋元君聞之 〔7〕 ,召匠石曰:‘嘗試爲寡人爲之 〔8〕 。’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9〕 !’自夫子之死也 〔10〕 ,吾无以爲質矣!吾无與言之矣 〔11〕 !”

〔1〕 (yǐng),楚國的都城。 ,也就是楚人。 (è),刷牆的白土。這裏用如動詞,指用白土刷牆。 ,通“漫”,塗抹牆壁,這裏指誤塗。這句是説,郢人刷牆時,有小點飛泥落在鼻尖上。

〔2〕鼻尖上的白土,像蒼蠅翅一樣薄。

〔3〕 ,匠人的名字。 ,古代專指木匠。 (zhuó),砍。

〔4〕 ,掄動。 ,錛子。 ,指斧子掄動起來帶出了一股風。這裏極言揮斧時的迅猛。

〔5〕 (tìng),順,從,即隨心所欲的意思。

〔6〕 ,失去常態。

〔7〕 ,宋元公。

〔8〕 ,也是試。

〔9〕 ,本來是箭靶,這裏引申爲對象的意思,即指郢人。

〔10〕 ,指惠施。

〔11〕意思是説,自從惠子死後,就没有和我談論道理的人了。 ,介詞,後面省略了賓語。 ,代詞,指莊子的理論。

曹商使秦 (列禦寇)

宋人有曹商者,爲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説之 〔1〕 ,益車百乘 〔2〕 。反於宋 〔3〕 ,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 〔4〕 ,困窘織屨 〔5〕 ,槁項黄馘者 〔6〕 ,商之所短也 〔7〕 ;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 〔8〕 ,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 〔9〕 ,得車一乘;舐痔者 〔10〕 ,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11〕 。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12〕 !”

〔1〕 ,指秦王。 (yuè),悦。

〔2〕 ,增加。

〔3〕 ,返回,後來寫作“返”。

〔4〕 ,偏僻的里巷。 ,通“隘”(ài),狹窄。

〔5〕 ,窮困。 (jù),打草鞋。

〔6〕 ,乾枯。 ,脖子。 (xù),臉。這句是形容人面黄肌瘦的樣子。

〔7〕當時困窮,算是我的短處。

〔8〕 ,一旦,一下子。 ,使動用法。 ,這裏指秦王。 ,使動用法,使……隨從着。

〔9〕 ,都是使動用法。 (yōng),毒瘡。 (cuó),小癤。

〔10〕 (shì),舔。

〔11〕舐痔是很骯髒的,而得車較多,所以説“所治愈下,得車愈多”。莊子是説,曹商得車百乘,其所幹的勾當一定很卑鄙。

〔12〕 ,走。等於説去你的吧! HBe+YY8Pyy1BZBaeMFcW4IEvj+fASytqkRwzbL8snFJkzI78MJ6vI2cbs8pUQz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