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選

史記

《史記》,漢司馬遷著。司馬遷字子長,龍門(今陝西韓城縣北)人,生於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詳。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漢武帝時任太史令,學問很淵博。他曾立志要寫一部史書,但没來得及動筆就死了。司馬遷繼承了他父親的遺志。

司馬遷自幼刻苦學習,二十歲起,曾多次出遊,這使他在知識、思想觀點以至語言等方面爲寫作《史記》做好了準備。

他三十八歲時繼任太史令,動手整理史料,四十二歲時開始寫《史記》。在《史記》“草創未就”時,因他爲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辯護,觸怒了武帝,竟遭宫刑,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出獄後任中書令(由宦者擔任的掌管文書奏事的官)。他用主要精力繼續寫《史記》,一直到死。他把滿腔的不平和憤慨,一齊傾注入《史記》中。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部空前巨著。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是偉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國漢以前三千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司馬遷繼承並發展了漢以前各種史書的優點,建立了全新的體系。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其中有幾篇由西漢褚少孫修改和補充)。“本紀”記載帝王的事蹟和社會上的重大變化;“表”記載歷代世系、列國關係和職官更迭;“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世家”記載王侯外戚的事蹟;“列傳”記載事蹟可傳或行狀可序的人物。其中本紀、世家和列傳是優秀的傳記文學,有着高度的藝術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對我們今天認識封建社會的本質有一定的幫助。

司馬遷作《史記》善於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所用語言生動形象,繁簡得當,往往衹用寥寥數語就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司馬遷在運用口語上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兩千多年來《史記》産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後代散文家無不從中吸取營養,而作者所創造的體例,更爲後代的“正史”樹立了楷模。

歷來爲《史記》作注的很多,現在最通行的是所謂“三家注”本: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

淮陰侯列傳 〔1〕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爲布衣時 〔2〕 ,貧,無行 〔3〕 ,不得推擇爲吏 〔4〕 ;又不能治生商賈 〔5〕 。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 〔6〕 ,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7〕 。食時信往,不爲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絶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 〔8〕 ,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 〔9〕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10〕 ,吾哀王孫而進食 〔11〕 ,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 〔12〕 ,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13〕 。”衆辱之曰 〔14〕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15〕 !”於是信孰視之 〔16〕 ,俛出袴下,蒲伏 〔17〕 。一市人皆笑信,以爲怯。

〔1〕 淮陰 ,秦縣名,在今江蘇省淮安市。作者在本篇中以同情的筆調敘述韓信的一生,把他寫成一個素懷大志、富有將才,並有一定政治眼光的軍事家。作者肯定韓信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時對他自矜功伐等缺點給予批評。

〔2〕 ,等於説當初。 布衣 ,庶人。

〔3〕 無行 (xìng),無善行。

〔4〕 推擇 ,推舉選擇。

〔5〕 治生 ,相當於“謀生”,指從事農耕、工藝、經商等謀生手段。

〔6〕 ,通“嘗”。 ,音shuò。 下鄉 ,淮陰的屬鄉。鄉下設亭。 南昌 ,亭名。

〔7〕在牀上就把飯吃了(依張晏説)。 ,通“褥”。這是極言吃飯時間之早。

〔8〕 ,當時對年老婦女的通稱。 ,在水中拍洗緜絮。

〔9〕大意是:連續幾十天直到漂絮工作完畢,都給韓信飯吃。 ,終,等於説“到……完”。

〔10〕 (sì),使動用法。 自食 ,等於説自己養活自己。

〔11〕 ,可憐。 王孫 ,等於説公子,尊稱。

〔12〕 ,你。

〔13〕 中情 ,内心。 ,勇的反義詞。

〔14〕 ,用作狀語,當衆。

〔15〕 ,通“胯”。 袴下 ,兩腿之間。

〔16〕 ,熟的本字。 孰視 ,即熟視,意思是用眼睛盯着〔他〕很久。

〔17〕 蒲伏 ,即“匍匐”,爬。

及項梁渡淮 〔1〕 ,信杖劍從之,居戲下 〔2〕 ,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 〔3〕 ,羽以爲郎中 〔4〕 。數以策干項羽 〔5〕 ,羽不用。漢王之入蜀 〔6〕 ,信亡楚歸漢 〔7〕 。未得知名,爲連敖 〔8〕 。坐法當斬 〔9〕 ,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 〔10〕 ,曰:“上不欲就天下乎 〔11〕 ?何爲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説之。言於上,上拜以爲治粟都尉 〔12〕 ,上未之奇也。信數與蕭何語 〔13〕 ,何奇之。

〔1〕 項梁 ,秦末楚人,當時起義將領之一。項梁和他的姪子項羽起兵吴中(今江蘇省吴縣及其附近之地),立楚懷王孫心爲楚懷王,自號武信君,屢敗秦軍,後來在定陶(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北)爲秦將章邯打敗被殺。 渡淮 ,項梁起兵不久,曾由東陽(在今江蘇寶應縣西北)西行,渡淮北進。

〔2〕 (huī),通“麾”,大將之旗。 戲下 ,等於説部下。

〔3〕 項羽 ,項梁的姪子,名籍,羽是字。項梁死後,羽爲諸侯上將軍,統率各路起義軍,大破秦兵,攻破函谷關,焚秦都咸陽(在今陝西咸陽市東),殺秦降王子嬰,分封天下,自號西楚霸王。後來與劉邦爭天下,被劉邦打敗,自殺。

〔4〕 郎中 ,管守衞的小官。

〔5〕 ,求,指欲以策謀求得進用。

〔6〕 漢王 ,即漢高祖劉邦。項羽分封天下,封劉邦爲漢王,王巴、蜀、漢中三郡,都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7〕 亡楚 ,從楚逃出。

〔8〕 連敖 ,楚官名。

〔9〕 坐法 ,犯法。

〔10〕 滕公 ,夏侯嬰,劉邦好友。劉邦爲沛公,以嬰爲太僕,劉邦即帝位,封嬰爲汝陰侯。因爲他曾任滕縣令,所以也稱爲滕公。

〔11〕 ,秦漢以來對皇帝的通稱,這裏指劉邦。 ,成就。 就天下 ,等於説成就天下的事業。

〔12〕 ,授官,即任命。 治粟都尉 ,管糧餉的軍官。

〔13〕 蕭何 ,劉邦的丞相,在楚漢之爭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後來封爲酇侯。

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 〔1〕 。信度何等已數言上 〔2〕 ,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 〔3〕 ,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4〕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 〔5〕 ;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6〕 !”王曰:“吾亦欲東耳 〔7〕 ,安能鬱鬱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 〔8〕 ,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爲公以爲將 〔9〕 。”何曰:“雖爲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爲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 〔10〕 ,設壇場 〔11〕 ,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爲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1〕 (hánɡ),輩。 諸將行 ,等於説將官們。 道亡 ,半路上逃走。

〔2〕韓信猜想蕭何已經不止一次對劉邦説過。 (duó),揣測。

〔3〕 ,使動用法,指使劉邦知道韓信逃走了。

〔4〕 國士 ,國家的奇士。

〔5〕 無所事 ,等於説用不着。

〔6〕衹不過王的計策從哪方面決定罷了。 ,衹不過。

〔7〕 ,用如動詞,指向東出關與項羽爭奪天下。

〔8〕 ,計劃、打算。

〔9〕第一個“爲”字當因爲講。 爲公 ,等於説瞧在你的份上。

〔10〕 齋戒 ,古人祭祀前專心致志有所戒慎,通常要沐浴更衣,戒酒葷。這裏説拜將也要齋戒。

〔11〕 ,土臺。 ,場地,指廣場。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 〔1〕 。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 〔2〕 ?”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以爲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爲人也。項王喑噁叱咤 〔3〕 ,千人皆廢 〔4〕 ,然不能任屬賢將 〔5〕 ,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 〔6〕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 〔7〕 ,忍不能予 〔8〕 。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 〔9〕 ,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 〔10〕 ,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 〔11〕 ,彊耳 〔12〕 。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 〔13〕 ,何所不散 〔14〕 !且三秦王爲秦將 〔15〕 ,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 〔16〕 ,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 〔17〕 ,唯獨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 〔18〕 。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 〔19〕 ,秦民無不恨者 〔20〕 。今大王舉而東 〔21〕 ,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22〕 。”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爲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1〕 ,謙讓,謙謝。

〔2〕大意是:現在你向東方去爭奪天下,對手難道不是項王嗎? (xiàng),向,後來寫作“嚮”。

〔3〕 (yìn) (wù),滿懷怒氣。 (chì) (zhà),發怒的聲音。這是形容項羽凶猛的樣子。

〔4〕 ,癱痪,這裏指嚇得像癱痪了一樣。

〔5〕 任屬 (zhǔ),任用委託。

〔6〕 嘔嘔 (xūxū),和悦的樣子。

〔7〕印章的棱角磨損壞了。 (wán),磨去棱角。 ,損壞。

〔8〕 忍不能予 ,等於説捨不得給。

〔9〕 義帝 ,即楚懷王心。項羽分封天下時,先尊懷王爲義帝。當初懷王與諸侯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後來劉邦先破關入咸陽,項羽卻把關中一帶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所以説背義帝之約。 親愛 ,指親近喜愛的人。 (wàng),封王。

〔10〕項羽分封天下後,隨即命義帝由彭城(今江蘇徐州市)遷至長沙郴(chēn)縣(今湖南郴縣)。義帝行至半路,又被項羽派人殺死。

〔11〕 ,脇迫。 劫於威 ,被威所逼迫。

〔12〕 (qiǎng),勉强。《漢書》作“彊服”。這裏可能是脱了一個“服”字(依王念孫説)。

〔13〕這句意思是,打着義兵的旗號,率領着想東歸的戰士。 ,跟隨,使動用法。

〔14〕 ,指被擊潰。

〔15〕 三秦王 ,指封在大約相當於戰國時秦地的三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

〔16〕 新安 ,地名,在今河南澠池縣東。

〔17〕據《項羽本紀》載,章邯等投降項羽時,手下秦卒有二十萬,投降後,項羽等諸侯軍虐待秦卒,秦卒有怨言,項羽等恐怕他們不服,於是把他們繫殺掩埋在新安城南。 ,騙。 ,掩埋。先騙降,而後繫殺掩埋。

〔18〕 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扺罪”。

〔19〕 失職 ,失去應得的職位,指未能王關中。

〔20〕這是説由於劉邦失職,秦民没有不感到遺憾的。 ,憾。

〔21〕 ,指舉兵。

〔22〕 三秦 ,指章邯、司馬欣、董翳所佔有的地區。 (xí),古代徵召曉諭一類的文書。 傳檄而定 ,指不用武力,一道文書就能收服。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 〔1〕 ,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 〔2〕 ,韓、殷王皆降 〔3〕 。合齊趙共擊楚 〔4〕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 〔5〕 ,復擊破楚京索之間 〔6〕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1〕 八月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當時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紀年。 陳倉 ,秦縣名,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2〕 ,指魏王豹。豹本爲戰國魏之諸公子,後在楚懷王心部下,立爲魏王。項羽分封諸侯,想自己佔有魏地,於是徙魏豹於河東,爲西魏王。此時豹從劉邦擊楚。 河南 ,指河南王申陽。陽是項羽所立,都雒陽(即洛陽,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3〕 殷王 ,指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áng)。二人都是項羽所立。

〔4〕 ,指齊王田榮。 ,指趙王趙歇。

〔5〕 滎陽 ,秦郡名,郡治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

〔6〕 ,參看第一册第9頁《鄭伯克段于鄢》注〔12〕。 ,索亭,又名大索城,即今河南滎陽縣治。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 〔1〕 ,至國 〔2〕 ,即絶河關反漢 〔3〕 ,與楚約和。漢王使酈生説豹 〔4〕 ,不下 〔5〕 。其八月,以信爲左丞相,擊魏。魏王盛兵蒲坂 〔6〕 ,塞臨晉 〔7〕 ,信乃益爲疑兵 〔8〕 ,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 〔9〕 ,襲安邑 〔10〕 。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爲河東郡。漢王遣張耳與信俱 〔11〕 ,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 〔12〕 ,破代兵,禽夏説閼與 〔13〕 。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14〕

〔1〕 ,請求。 ,這裏指母親(依顔師古説)。

〔2〕 至國 ,到了自己的封地。

〔3〕 絶河關 ,斷絶黄河西岸臨晉關的交通。 河關 ,即臨晉關,後來又名蒲津關。在今山西永濟縣西。

〔4〕 (lì) ,酈食其(yìjī),劉邦的謀士。 (shuì),勸説。

〔5〕 ,降(xiánɡ)。

〔6〕 ,多,用如動詞,指聚集很多。 蒲坂 ,也在今永濟縣西,在黄河東岸。

〔7〕 ,堵塞,等於説封鎖。

〔8〕 ,增。 益爲疑兵 ,多設些使敵人疑惑的軍隊。即虚張旗鼓,迷惑敵人。

〔9〕 夏陽 ,地名,在今陝西韓城縣南。 (fǒu),同“缶”。 罌缻 ,都是甕類。 木罌缻 ,木製的形體像甕的器物。軍士以木甕縛在身上,增大浮力。

〔10〕 安邑 ,地名,在今山西夏縣北。

〔11〕 ,動詞,同行。張耳被陳餘趕出趙地後即歸漢。

〔12〕 後九月 ,即閏九月。

〔13〕 ,擒獲,後來寫作“擒”。 夏説 (yuè),代王陳餘之相。 閼與 (yùyǔ),地名,在今山西和順縣西北。

〔14〕 ,通“拒”。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 〔1〕 。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説成安君曰 〔2〕 :“聞漢將韓信涉西河 〔3〕 ,虜魏王,禽夏説,新喋血閼與 〔4〕 。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鬬,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餽糧 〔5〕 ,士有飢色;樵蘇後爨 〔6〕 ,師不宿飽 〔7〕 ’。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 〔8〕 ,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閒路絶其輜重 〔9〕 。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鬬,退不得還,吾奇兵絶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爲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 〔10〕 ,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 〔11〕 ,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12〕 ,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 〔13〕 !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 〔14〕 。”不聽廣武君策。

〔1〕 井陘 (xíng),漢縣名,即今河北井陘縣東北之井陘口。

〔2〕 李左車 ,趙國的謀士。 廣武君 ,李左車的封號。

〔3〕 西河 ,指龍門河,在今陝西大荔縣境。

〔4〕 (dié),通“蹀”,踐踏,踩。 喋血 ,踩着血走,指血戰。

〔5〕這是説從千里之外送糧給軍士吃。 (kuì),通“饋”,送。

〔6〕這是説現打柴做飯。 ,打柴。 ,打草。 (cuàn),燒飯。

〔7〕 宿 ,久,指經常。

〔8〕 ,並。 ,兩輪間的距離。 方軌 ,即兩車並行。

〔9〕 (jiàn) ,偏僻抄近的小道。

〔10〕 儒者 ,等於説書生。

〔11〕 ,兵力等於敵人的十倍。

〔12〕 ,通“疲”。 罷極 ,疲憊。

〔13〕 ,等於説勝。

〔14〕 ,輕易。“輕來伐我”,一本作“輕我伐我”。《漢書》亦作“輕來伐我”。

廣武君策不用。韓信使人閒視 〔1〕 ,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 〔2〕 。夜半傳發 〔3〕 。選輕騎二千人 〔4〕 ,人持一赤幟,從閒道萆山而望趙軍 〔5〕 。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 〔6〕 ,若疾入趙壁 〔7〕 ,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飱 〔8〕 ,曰:“今日破趙會食 〔9〕 。”諸將皆莫信,詳應曰 〔10〕 :“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爲壁 〔11〕 ,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 〔12〕 。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 〔13〕 ,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 〔14〕 。水上軍開入之 〔15〕 ,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 〔16〕 ,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 〔17〕 ,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爲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 〔18〕 ,禽趙王歇。

〔1〕 (jiàn) ,等於説暗中偵察。

〔2〕 ,軍隊停下來住一夜。 止舍 ,停下來過夜。

〔3〕 傳發 ,傳令出發。

〔4〕 輕騎 (jì),輕裝的騎兵。

〔5〕 (bì),隱蔽。 萆山 ,在山上隱蔽。

〔6〕 ,軍隊的營壘。

〔7〕 ,你們。

〔8〕大意是:命令裨將傳送食物給軍士吃。 裨將 ,副將。 ,通“餐”,食物。

〔9〕 會食 ,集合吃飯。

〔10〕 ,通“佯”,假裝。

〔11〕 便 ,利。 便地 ,有利的地形。

〔12〕 ,指出井陘口。 ,戰陣,後來寫作“陣”。 背水陳 ,背向河水擺開陣勢。

〔13〕 平旦 ,天大亮。

〔14〕 水上軍 ,水邊的軍隊。

〔15〕 ,指陣列閃開缺口。

〔16〕 ,也是死。 殊死戰 ,即拚死命作戰。

〔17〕 空壁逐利 ,是説軍隊全部離開了營壘,爭取主動勝利。

〔18〕 (chí) ,在井陘口附近。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1〕 。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 〔2〕 ,西鄉對,師事之。

〔1〕 ,懸重賞徵求。

〔2〕 ,向,後來寫作“嚮”。古以東向爲尊。

諸將效首虜 〔1〕 ,休 〔2〕 ,畢賀 〔3〕 ,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 〔4〕 ’。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5〕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6〕 ,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爲戰 〔7〕 ;今予之生地 〔8〕 ,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1〕 ,呈獻。

〔2〕 ,結束。

〔3〕 ,皆,都。《漢書》正作“皆”。

〔4〕右面後面靠山,前面左面靠水。 ,背對着。《漢書》正作“背”。

〔5〕這兩句話見於《孫子·九地篇》。上文兩次引兵法,也都出於《孫子》。字句略有出入。

〔6〕這是説:我不可能在平日撫愛軍隊。 ,通“撫”。 拊循 ,撫愛。這句話照應上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以距楚”。

〔7〕 ,“非……不可”的意思。

〔8〕 ,這裏有假設的意思。

於是信問廣武君曰:“僕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 〔1〕 ?”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 〔2〕 ,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爲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問曰:“僕委心歸計 〔3〕 ,願足下勿辭!”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願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 〔4〕 ,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説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衆 〔5〕 ,誅成安君,名聞海内,威震天下。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 〔6〕 ,傾耳以待命者 〔7〕 。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衆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 〔8〕 ,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 〔9〕 ,曠日糧竭 〔10〕 。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 〔11〕 。燕齊相持而不下 〔12〕 ,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13〕 。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爲亦過矣 〔14〕 。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韓信曰:“然則何由 〔15〕 ?”廣武君對曰:“方今爲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 〔16〕 ,鎮趙,撫其孤 〔17〕 ,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 〔18〕 。北首燕路 〔19〕 ,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 〔20〕 ,暴其所長於燕 〔21〕 ,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 〔22〕 ,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爲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 〔23〕 。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爲趙王,以鎮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爲趙王。

〔1〕 ,權衡,這裏用如動詞。

〔2〕 百里奚 ,參看第一册第314頁《舜發於畎畝之中》注〔6〕。他原爲虞大夫,虞亡之後纔相秦繆公。

〔3〕 ,交託。 委心 ,等於説交心。 ,依從。 歸計 ,等於説聽從你的謀畫。

〔4〕 (hào),地名,在今河北高邑縣。

〔5〕 ,從早晨到食時。 不終朝 ,即不到一上午。

〔6〕 (yú),美。

〔7〕 傾耳 ,指聽話時把耳朵傾斜遷就對方表示專心。這是説人們怕不久就要國破家亡,因此衹顧眼前享受,靜等着命令。

〔8〕 ,困,使動用法。

〔9〕 ,指軍隊的實情。 (xiàn),古代以“見”爲“現”。這裏有暴露的意思。

〔10〕 曠日 ,多費時日。

〔11〕 ,通“拒”。 距境 ,在邊境上拒守。

〔12〕指韓信與燕齊相持,不是説燕與齊相持。 ,降。

〔13〕 ,秤錘,這裏比喻輕重、分量。

〔14〕我私下裏認爲你也錯了。 ,私下裏,謙詞。 ,動詞,錯。

〔15〕 ,遵循〔道路〕。 何由 ,該走向哪裏?

〔16〕 ,通“按”。 案甲休兵 ,即按兵不動。

〔17〕 ,安定。 ,遺孤,指趙國陣亡者的後代。

〔18〕 (yì),醉酒,使動用法。“饗”“醳”在這裏都有犒勞的意思。

〔19〕 ,向着。

〔20〕 (zhǐ),八寸。古時書簡約長一尺。

〔21〕 (pù),顯露,顯示。

〔22〕 ,通“諼”,詭詐。 諠言者 ,説話善於詭辯的人,即辯士。

〔23〕 從風而靡 ,指投降。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 〔1〕 ,發兵詣漢。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漢王南出,之宛葉閒 〔2〕 ,得黥布 〔3〕 。走入成皋 〔4〕 ,楚又復急圍之。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 〔5〕 。至,宿傳舍 〔6〕 。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内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 〔7〕 ,易置之 〔8〕 。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爲相國 〔9〕 ,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10〕

〔1〕從而邊行軍邊安定了趙國所有的城邑。

〔2〕 ,秦縣名,今河南南陽市。 ,地名,在今河南葉縣南。

〔3〕 (qíng) ,姓英,因犯罪被黥(古刑法之一,犯罪者先刻其面,然後用墨塗黑),於是人稱他爲黥布。秦末他起兵於江湖之間,稱當陽君,初歸項羽,被封爲九江王,這時叛楚降漢。後來受封爲淮南王。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反,被殺。

〔4〕 成皋 ,即春秋鄭邑制,參看第一册第9頁《鄭伯克段于鄢》注〔8〕。

〔5〕 脩武 ,地名,即今河南獲嘉縣的小脩武。

〔6〕 (zhuàn) ,驛站供應行人住宿的房舍。

〔7〕 臥内 ,臥室。 ,指揮。

〔8〕改變諸將的職位。

〔9〕 相國 ,相當於丞相。這裏指趙的相國。

〔10〕 趙兵未發者 ,指没有發遣到滎陽去的趙兵。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 〔1〕 ,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説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説信曰 〔2〕 :“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 〔3〕 ?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 〔4〕 ,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衆,歲餘乃下趙五十餘城。爲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齊已聽酈生,即留縱酒,罷備漢守禦 〔5〕 。信因襲齊歷下軍 〔6〕 ,遂至臨菑 〔7〕 。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 〔8〕 ,而走高密 〔9〕 ,使使之楚請救。

〔1〕未從平原渡過黄河。 平原 ,地名,在今山東平原縣南。

〔2〕 范陽 ,秦縣名,在今河北定興縣南。 (kuǎi) ,本名徹,因避漢武帝諱,當時史書改稱“通”。

〔3〕 ,衹不過。 間使 ,暗中派來的使臣,等於説密使。 ,難道。

〔4〕這是説酈生乘車入齊,衹憑一張嘴。 ,摇,這裏指鼓弄。

〔5〕 ,指撤退、撤走。

〔6〕 歷下 ,今山東省濟南市。

〔7〕 臨菑 (zī),當時的齊都,即今山東臨淄縣。

〔8〕 (pēng),烹,後來寫作“烹”。

〔9〕 高密 ,今山東高密縣。

韓信已定臨菑,遂東追廣至高密西。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齊王廣、龍且併軍與信戰。未合 〔1〕 ,人或説龍且曰:“漢兵遠鬬窮戰 〔2〕 ,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 〔3〕 。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爲人,易與耳 〔4〕 。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 〔5〕 ,何爲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 〔6〕 。韓信乃夜令人爲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 〔7〕 。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 〔8〕 ,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 〔9〕 ,皆虜楚卒。

〔1〕尚未交鋒。

〔2〕 ,極,盡。 窮戰 ,盡力作戰。

〔3〕這是説兵士離家近,都戀家,容易逃散。 ,指齊楚。

〔4〕 易與 ,等於説容易對付。

〔5〕指自己受封可得齊國之半(依顔師古説)。

〔6〕 濰水 ,即今山東的濰河,流經濰縣。

〔7〕 引軍半渡 ,指帶領軍隊没有全部渡過河。 ,通“佯”,假裝。

〔8〕 水東軍 ,未及渡河留在河東的軍隊。

〔9〕 ,敗。 追北 ,追擊敗兵。 城陽 ,在今山東莒縣。

漢四年,遂皆降 〔1〕 。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僞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 〔2〕 。不爲假王以鎮之 〔3〕 ,其勢不定。願爲假王便 〔4〕 。”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爲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 〔5〕 ,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爲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乃遣張良往,立信爲齊王,徵其兵擊楚。

〔1〕齊國城邑皆降。

〔2〕 ,靠近。

〔3〕 假王 ,暫時代理的王。

〔4〕 便 ,便利,對國家有利。

〔5〕 (niè),踩。

楚已亡龍且,項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説齊王信曰 〔1〕 :“天下共苦秦久矣,相與勠力擊秦 〔2〕 。秦已破,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漢王復興兵而東,侵人之分 〔3〕 ,奪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關,收諸侯之兵以東擊楚,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厭足如是甚也。且漢王不可必 〔4〕 ,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然得脱,輒倍約,復擊項王,其不可親信如此。今足下雖自以與漢王爲厚交,爲之盡力用兵,終爲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 〔5〕 ,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 〔6〕 ,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爲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 〔7〕 ,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爲信謝項王!”

〔1〕 盱眙 (xūyí),秦縣名,在今江蘇盱眙縣東北。

〔2〕 勠力 ,合力。

〔3〕 (fèn),指封王時所分的區域。

〔4〕 ,等於説極端相信。下文“自必於漢”的“必”,“必漢王之不危己”的“必”,皆同。

〔5〕 須臾 ,這裏是遲延的意思。

〔6〕 ,指向西方。下句的“左”指向東方。

〔7〕 執戟 ,郎中管守衞,執戟。

武涉已去,齊人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爲奇策而感動之,以相人説韓信曰 〔1〕 :“僕嘗受相人之術。”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於骨法 〔2〕 ,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以此參之 〔3〕 ,萬不失一。”韓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對曰:“願少間 〔4〕 。”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 〔5〕 ,貴乃不可言。”韓信曰:“何謂也?”蒯通曰:“天下初發難也,俊雄豪桀建號一呼 〔6〕 ,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遝 〔7〕 ,熛至風起 〔8〕 。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 〔9〕 ,父子暴骸骨於中野 〔10〕 ,不可勝數。楚人起彭城,轉鬬逐北,至於滎陽,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間,迫西山而不能進者 〔11〕 ,三年於此矣。漢王將數十萬之衆,距鞏雒 〔12〕 ,阻山河之險,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13〕 ,敗滎陽,傷成皋,遂走宛葉之間,此所謂智勇俱困者也。夫鋭氣挫於險塞,而糧食竭於内府 〔14〕 ,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 〔15〕 。以臣料之,其勢非天下之賢聖,固不能息天下之禍。當今兩主之命縣於足下 〔16〕 。足下爲漢則漢勝 〔17〕 ,與楚則楚勝 〔18〕 。臣願披腹心 〔19〕 ,輸肝膽 〔20〕 ,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衆,據彊齊,從燕趙 〔21〕 ,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 〔22〕 ,因民之欲,西鄉爲百姓請命 〔23〕 ,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 〔24〕 ,孰敢不聽!割大弱彊 〔25〕 ,以立諸侯;諸侯已立,天下服聽而歸德於齊。案齊之故 〔26〕 ,有膠泗之地 〔27〕 。懷諸侯之德,深拱揖讓 〔28〕 ,則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齊矣。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29〕 。願足下孰慮之!”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30〕 ;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蒯生曰:“足下自以爲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臣竊以爲誤矣。始常山王、成安君爲布衣時,相與爲刎頸之交 〔31〕 。後爭張黶、陳澤之事,二人相怨 〔32〕 。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 〔33〕 ,逃歸於漢王。漢王借兵而東下 〔34〕 ,殺成安君泜水之南,頭足異處,卒爲天下笑。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 〔35〕 ;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於張黶、陳澤。故臣以爲足下必漢王之不危己,亦誤矣。大夫種、范蠡存亡越 〔36〕 ,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亨。夫以交友言之,則不如張耳之與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則不過大夫種、范蠡之於句踐也;此二人者,足以觀矣。願足下深慮之!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説,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37〕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爲足下危之!”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38〕 !”

〔1〕借着給韓信相面來勸説韓信。 相人 ,給人相面。

〔2〕 骨法 ,骨格,骨相。

〔3〕 ,參驗。

〔4〕 (jiàn),這裏指與衆人隔開,即屏退衆人。

〔5〕 ,雙關語,明説脊背,暗指背叛。

〔6〕 ,傑,古代多以“桀”爲“傑”。 建號 ,建立名號,指自稱侯王。

〔7〕像魚鱗那樣重疊聚積在一起。 雜遝 (tà),疊韻聯緜字,重疊紛繁的樣子。

〔8〕 (biāo),火花迸起。“熛”“風”都用作狀語。

〔9〕 肝膽塗地 ,喻慘死。

〔10〕 中野 ,田野之中。

〔11〕 ,近,挨近。 西山 ,指成皋以西的山地。

〔12〕 ,秦縣名,在今河南鞏縣西南。 ,即雒陽(洛陽)。

〔13〕 ,挫折。 ,敗。 不救 ,挽救不了。

〔14〕 内府 ,等於説倉庫。

〔15〕 容容 ,動蕩不安的樣子。

〔16〕 ,命運。 (xuán),懸掛,後來寫作“懸”。

〔17〕 ,等於説助。

〔18〕 ,動詞,與……親善,結盟。

〔19〕 ,剖開。

〔20〕 ,等於説獻出。“披腹心,輸肝膽”,後來也説成“披肝瀝膽”,表示竭盡忠誠。

〔21〕 ,使動用法。

〔22〕出兵到劉項力量薄弱的地方,以牽制他們的後方。

〔23〕 (xiàng),向。齊在劉項之東,所以説“西鄉”。 爲百姓請命 ,等於説替百姓説話,指制止劉項之爭,減少人民的痛苦。

〔24〕 ,名詞,回聲。 響應 ,像回聲一樣地反應。“響應”與“風走”是並列結構。

〔25〕 ,使動用法。 ,都用如名詞。

〔26〕 ,等於説據,佔有。 ,指舊有的疆土。

〔27〕 ,膠河。 ,泗水。膠泗指今山東東部和南部。

〔28〕 ,安撫。 ,當依《漢書·蒯通傳》作“以”(依王念孫説,見《讀書雜誌》)。 深拱 ,等於説高拱,指兩手拱得很高,不必有所作爲。 揖讓 ,指外表作出謙虚的樣子。

〔29〕這是諺語。 ,古音在侯部, ,古音在幽部。漢代侯幽通押。 ,同在陽部。

〔30〕 死人之事 ,爲人家的事而死。

〔31〕 常山王 ,即張耳。 成安君 ,即陳餘。 相與 ,等於説相交。 刎頸之交 ,雖割頸也不反悔的交情,即誓同生死的至交。

〔32〕張耳與陳餘本爲至交。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軍後,又大敗趙軍。當時趙歇爲王,陳餘爲將,張耳爲相,都逃至鉅鹿(秦縣名,在今河北鉅鹿縣)。陳餘率數萬人駐在鉅鹿北,章邯軍駐在鉅鹿南。章邯急攻鉅鹿,張耳召陳餘,陳餘以爲寡不敵衆,不敢出兵。於是張耳派張黶(yǎn)、陳澤去責備陳餘。陳餘不得已,讓二人率五千人試攻秦軍,結果全軍覆没。鉅鹿解圍以後,張耳深恨陳餘,並追問張黶、陳澤二人下落,陳餘一氣卸印出走,從此二人結下怨仇。

〔33〕 奉項嬰頭 ,奉(pěnɡ),後來寫作“捧”。嬰,環抱。猶言捧頸抱頭,形容很狼狽。

〔34〕指劉邦利用韓信、張耳的兵力東進。

〔35〕 ,通“歡”。 至驩 ,最好的交情。

〔36〕 大夫種 ,姓文名種。文種與范蠡(lǐ)都是春秋時越王句踐的大臣,曾使已經滅亡的越國復興,使句踐稱霸諸侯,但後來文種被迫自殺,范蠡逃亡。

〔37〕大意是:計謀極高,是世上所稀有的(依顔師古説)。

〔38〕 ,等於説思考。

後數日,蒯通復説曰:“夫聽者,事之候也 〔1〕 ;計者,事之機也 〔2〕 ;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 〔3〕 ,鮮矣。聽不失一二者 〔4〕 ,不可亂以言 〔5〕 ;計不失本末者 〔6〕 ,不可紛以辭。夫隨厮養之役者 〔7〕 ,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禄者 〔8〕 ,闕卿相之位 〔9〕 。故知者,決之斷也 〔10〕 ;疑者,事之害也。審毫釐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 〔11〕 ,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 〔12〕 ,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 〔13〕 ,騏驥之跼躅 〔14〕 ,不如駑馬之安步 〔15〕 ;孟賁之狐疑 〔16〕 ,不如庸夫之必至也 〔17〕 ;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 〔18〕 ,不如瘖聾之指麾也 〔19〕 。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20〕 。願足下詳察之。”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爲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蒯通説不聽,已詳狂爲巫 〔21〕

〔1〕大意是:聽取意見是事情成功的徵兆。 ,聽取意見。 ,語氣詞。 ,徵候,迹象。

〔2〕 ,樞機,樞紐,關鍵。

〔3〕 聽過 ,聽取意見犯了錯誤,也就是吸取了錯誤的意見。 計失 ,定計失算,也就是打錯了主意。

〔4〕大意是:聽取十次意見連一二次都没有失誤。

〔5〕 ,惑亂。

〔6〕大意是考慮問題能權衡輕重。

〔7〕 ,順從,聽任,等於説安於。 厮養 ,劈柴養馬的隸卒。

〔8〕 ,即“擔”。 ,音shí。儋石都是穀米的量名。

〔9〕 ,等於説失。

〔10〕王念孫説這句應作“決者知之斷”,意思是作事堅決不疑,是智者果斷的表現(見《讀書雜誌》)。

〔11〕 大數 ,等於説大計。

〔12〕決定了,但是不敢做。

〔13〕 (chài),蝎子一類的毒蟲。 (shì),用毒刺刺人。

〔14〕 (jú) ,等於説躑躅,徘徊不前。

〔15〕 安步 ,穩步走路。

〔16〕 孟賁 (bēn),古代的勇士。

〔17〕 必至 ,一定達到目的。

〔18〕 ,通“噤”(jìn),嘴閉着(依段玉裁説)。

〔19〕 (yīn),啞巴。 ,通“揮”。

〔20〕這句話大約是諺語。時與來押韻,古音同在之部。

〔21〕 ,後來。 ,通“佯”。 詳狂 ,假裝瘋癲。

漢王之困固陵 〔1〕 ,用張良計召齊王信 〔2〕 ,遂將兵會垓下 〔3〕 。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爲楚王,都下邳 〔4〕

〔1〕 固陵 ,地名,在今河南淮陽縣西北。漢四年,劉項約定平分天下而罷兵,但劉邦馬上又進兵追擊項羽,並與韓信等約定會師共擊項羽,至固陵,韓信等不至,楚大敗漢軍,於是劉邦衹好躲進營壘。這裏所説“困固陵”即指此事。

〔2〕劉邦在固陵失利,問張良對韓信等該怎麽辦。張良建議把自陳(今河南淮陽縣)以東到海邊一帶地方都給韓信,使韓信等各爲自己打仗,漢借以滅楚。這裏所説“張良計”即指此。

〔3〕 (gāi) ,地名,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4〕 下邳 ,秦縣名,在今江蘇邳縣東。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爲德不卒 〔1〕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袴下者,以爲楚中尉 〔2〕 。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3〕 。”

〔1〕 ,終,完。 爲德不卒 ,做好事有始無終。

〔2〕 中尉 ,官名,這裏指諸侯王國的中尉,管捕盜賊。

〔3〕 ,成就。 就於此 ,指自己達到眼前的地位。

項王亡將鍾離眜家在伊廬 〔1〕 ,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眜,聞其在楚,詔楚捕眜。信初之國,行縣邑 〔2〕 ,陳兵出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 〔3〕 。南方有雲夢 〔4〕 ,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遊雲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説信曰:“斬眜謁上,上必喜,無患。”信見眜計事,眜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眜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駡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5〕 。’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 〔6〕 。至雒陽,赦信罪,以爲淮陰侯。

〔1〕 鍾離眜 (mò),鍾離是複姓。 伊廬 ,在今江蘇灌雲縣附近。

〔2〕 ,巡視。

〔3〕 巡狩 ,天子親往諸侯境内巡視。天子所至,諸侯都要來朝見。

〔4〕 雲夢 ,參看第一册第115頁《莊辛説楚襄王》注〔3〕。

〔5〕 ,古音都在陽部。

〔6〕 ,拘束手足的刑具,這裏用作狀語。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 〔1〕 。信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 〔2〕 ,羞與絳灌等列 〔3〕 。信嘗過樊將軍噲 〔4〕 ,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5〕 !”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爲伍 〔6〕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 〔7〕 ,各有差 〔8〕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爲爲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爲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1〕 朝從 ,朝見,從行。諸侯要按時朝見皇帝,皇帝出行要從行。

〔2〕 鞅鞅 (yànɡyànɡ),同“怏怏”,失意的樣子。

〔3〕 ,指絳侯周勃,最初從劉邦起事,多有軍功,高祖、惠帝時兩次任太尉。 ,指潁陰侯灌嬰,曾在楚漢之爭中立功,文帝時任太尉、丞相。 等列 ,同列。

〔4〕 ,訪問。 樊噲 (kuài),從劉邦起事,封爲舞陽侯。

〔5〕 ,居高視下,這裏指地位高的人來看地位低的人,敬詞。

〔6〕 ,也是等列的意思。

〔7〕 ,通“嘗”。 從容 ,指閒暇時。 ,形容詞,有才能。 ,通“否”。

〔8〕等於説各有長短。 (cī),高低不齊。

陳豨拜爲鉅鹿守 〔1〕 ,辭於淮陰侯。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 〔2〕 ,與之步於庭。仰天歎曰:“子可與言乎?欲與子有言也。”豨曰:“唯將軍令之!”淮陰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處也 〔3〕 ;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 〔4〕 ,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將。吾爲公從中起 〔5〕 ,天下可圖也。”陳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謹奉教!”漢十年,陳豨果反。上自將而往,信病不從。陰使人至豨所,曰:“弟舉兵 〔6〕 ,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 〔7〕 ,欲發以襲吕后、太子 〔8〕 。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 〔9〕 ,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變 〔10〕 ,告信欲反狀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黨不就 〔11〕 ,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 〔12〕 ,列侯羣臣皆賀。相國紿信曰 〔13〕 :“雖疾,彊入賀。”信入,吕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14〕 。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 〔15〕 ,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6〕

〔1〕 陳豨 (xī),漢將。漢建國後曾屢隨劉邦平定叛亂,後爲劉邦所疑,於是反,最後被殺。 ,郡守。

〔2〕 ,避,使動用法。

〔3〕鉅鹿北控燕代,當時駐有重兵,所以韓信這樣説。

〔4〕 ,通“叛”。

〔5〕 ,指京城中。 從中起 ,即起兵作内應。

〔6〕 ,通“第”,但,衹管。

〔7〕 ,罪犯。 ,奴隸。 官徒奴 ,没入官中的徒奴。

〔8〕 吕后 ,劉邦之妻,名雉。 太子 ,名盈,即漢惠帝。

〔9〕 舍人 ,即門客。

〔10〕 上變 ,上書報告急變的事情。

〔11〕 (tǎng),通“儻”,倘若,萬一。 ,等於説來。

〔12〕 ,這裏指擒獲。

〔13〕 紿 (dài),欺騙。

〔14〕 長樂 ,漢宫名。 鍾室 ,掛鐘(樂器)的屋子。

〔15〕 兒女子 ,婦人小子,指吕后。

〔16〕 ,滅。 三族 ,父族、母族、妻族。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絶而維弛 〔1〕 ,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 〔2〕 ,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 〔3〕 ,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鋭精持鋒 〔4〕 ,欲爲陛下所爲者甚衆,顧力不能耳 〔5〕 ,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 〔6〕 !”乃釋通之罪 〔7〕

〔1〕 ,網上的大繩,用來張網的。 ,繫車蓋的繩。“綱”“維”比喻國家的法度。

〔2〕 鹿 ,比喻帝位。

〔3〕 ,通“跖”,即盜跖。參看第一册第311頁《陳仲子》注〔7〕。

〔4〕 ,利,使動用法。 ,指純鐵。 ,利刃。精、鋒在這裏等於説武器。

〔5〕 ,但,衹不過。

〔6〕 ,赦免。

〔7〕 ,解除,等於説赦。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爲余言:韓信雖爲布衣時,其志與衆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 〔1〕 ,令其旁可置萬家 〔2〕 。余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3〕 !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4〕 。不務出此 〔5〕 ,而天下已集 〔6〕 ,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1〕 ,求。

〔2〕這是想將來用萬户守冢。

〔3〕 庶幾 ,差不多。

〔4〕 血食 ,指得到享祭。享祭鬼神要殺牲,所以説“血食”。

〔5〕 ,指“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6〕 ,和,指太平。

魏其武安侯列傳 〔1〕

魏其侯竇嬰者 〔2〕 ,孝文后從兄子也 〔3〕 。父世觀津人 〔4〕 。喜賓客。孝文時,嬰爲吴相 〔5〕 ,病免 〔6〕 。孝景初即位 〔7〕 ,爲詹事 〔8〕 。梁孝王者 〔9〕 ,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 〔10〕 。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 〔11〕 ,從容言曰 〔12〕 :“千秋之後傳梁王 〔13〕 。”太后驩 〔14〕 。竇嬰引巵酒進上 〔15〕 ,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 〔16〕 ,因病免 〔17〕 。太后除竇嬰門籍 〔18〕 ,不得入朝請 〔19〕 。孝景三年 〔20〕 ,吴楚反 〔21〕 ,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 〔22〕 ,乃召嬰。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 〔23〕 。太后亦慙。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爲大將軍 〔24〕 ,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 〔25〕 。所賜金,陳之廊廡下 〔26〕 ,軍吏過,輒令財取爲用 〔27〕 ,金無入家者 〔28〕 。竇嬰守滎陽,監齊趙兵 〔29〕 。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爲魏其侯。諸游士賓客爭歸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 〔30〕 ,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31〕

〔1〕這篇是竇嬰、田蚡和灌夫的合傳。在這裏,作者深刻地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内部矛盾,表示了對當時黑暗政治的批判和譴責。

〔2〕 魏其 (jī),漢縣名,竇嬰的采邑,在今山東臨沂縣南。竇嬰字王孫。

〔3〕 孝文后 ,漢文帝劉恒的皇后,即下文的竇太后。 從兄 ,堂兄。

〔4〕這是説:自他父親以前,世世代代爲觀津人。 觀津 ,漢縣名,在今河北武邑縣東南。

〔5〕 吴相 ,吴王濞(bì)的相。濞是劉邦兄劉仲的兒子。

〔6〕因病免職。

〔7〕 孝景 ,即漢景帝,名啟,文帝的兒子。

〔8〕 詹事 ,官名,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務。

〔9〕 梁孝王 ,名武,“孝”爲諡號。

〔10〕這是説梁孝王以兄弟身份來參加宴飲,不行君臣之禮。 ,兄。 昆弟 ,兄弟。 ,通“宴”。

〔11〕 (hān),喝酒盡興。

〔12〕閒談着説。

〔13〕 千秋之後 ,死了之後,這樣説是爲了避免説“死”。

〔14〕 ,通“歡”。

〔15〕 ,拉,在這裏等於説拿過來。 (zhī),圓形酒器。 ,進獻。 ,指景帝。這裏有指景帝失言,進酒示罰之意。

〔16〕 ,意動用法,指嫌官職小。

〔17〕(藉)因病離職。

〔18〕 門籍 ,出入宫門的名籍。這是二尺竹牒,上記姓名、年紀、形貌,懸於宫門,核對相符纔能入門。

〔19〕 朝請 ,漢制,諸侯朝見天子,春天叫朝,秋天叫請。外戚按時入宫朝見,也稱朝請。

〔20〕當公元前154年。

〔21〕這是漢初的一次較大的變亂。 吴楚 ,指參加變亂的吴楚等七國:吴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膠東王雄渠、菑川王賢、濟南王辟光、趙王遂。七國之中,吴爲主謀,楚爲大國,所以史稱“吴楚七國”。

〔22〕 ,通“無”。

〔23〕 謝病 ,等於説推託有病。

〔24〕 大將軍 ,武官名,掌征伐,地位次於丞相。

〔25〕 袁盎 ,字絲,曾任吴相,官至奉常。後被梁孝王派人刺死。 欒布 ,漢名將,曾爲梁大夫,梁王彭越被誅後拜爲都尉。文帝時爲燕相,官至將軍。七國事平,以功封鄃(yú)侯。 ,推薦。

〔26〕 (wǔ),也是“廊”的意思。

〔27〕 ,指前來謁見。 ,通“裁”,酌量。

〔28〕 ,指室内。

〔29〕滎陽當南北之衝,東捍吴楚,北拒齊趙。攻打吴楚的軍隊由主帥周亞夫自將,攻打齊趙的軍隊,由竇嬰遥制。

〔30〕 條侯 ,即周亞夫,絳侯周勃之子,文帝時改封於條(在今河北省景縣境)。

〔31〕 列侯 ,漢制,劉姓子孫封侯者,謂之諸侯。異姓功臣封侯者,謂之列侯,也叫徹侯。 ,通“抗”,抗衡。 亢禮 ,彼此以平等禮節相待。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 〔1〕 ,使魏其侯爲太子傅 〔2〕 。孝景七年,栗太子廢,魏其數爭,不能得。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 〔3〕 ,諸賓客辯士説之,莫能來 〔4〕 。梁人高遂乃説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 〔5〕 ,擁趙女 〔6〕 ,屏閒處而不朝 〔7〕 。相提而論 〔8〕 ,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9〕 。有如兩宫螫將軍 〔10〕 ,則妻子毋類矣 〔11〕 。”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

〔1〕 栗太子 ,景帝長子,名榮,栗姬所生。後來被廢,所以從母姓稱栗太子。

〔2〕 太子傅 ,官名,掌輔佐教導太子。太子傅有太傅、少傅之别。

〔3〕 (bǐng),退隱。 藍田 ,漢縣名,在今陝西藍田縣西。 藍田南山之下 ,大概是當時朝貴退休遊樂之地。

〔4〕 ,回來,使動用法,使竇嬰回到京城來。

〔5〕 ,指隱退。

〔6〕 趙女 ,指美女。古人認爲趙地女子多貌美,所以常用“趙女”代表美女。

〔7〕 閒處 ,閒居。

〔8〕兩相比對來説。

〔9〕 ,明顯地。 ,張揚。

〔10〕 有如 ,假如。 兩宫 ,東宫(長樂宫)西宫(未央宫)。指太后、景帝,當時太后住東宫,景帝住西宫。 (shì),惱怒。

〔11〕 妻子 ,這裏指一家大小。 ,通“無”。 ,種。 毋類 ,指全家被誅。

桃侯免相 〔1〕 ,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爲臣有愛不相魏其 〔2〕 !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3〕 ,多易 〔4〕 。難以爲相持重 〔5〕 。”遂不用,用建陵侯衞綰爲丞相 〔6〕

〔1〕 桃侯 ,劉舍。 ,漢縣名,在今河北衡水縣西南。

〔2〕 ,景帝對太后自稱。 有愛 ,有所吝惜。 ,使動用法。

〔3〕 沾沾 ,輕薄的樣子(依顔師古説)。

〔4〕 ,輕率。

〔5〕 持重 ,等於説擔當重任。

〔6〕 建陵 ,漢縣名,在今江蘇沭陽縣西北。 ,音wǎn。

武安侯田蚡者 〔1〕 ,孝景后同母弟也 〔2〕 。生長陵 〔3〕 。魏其已爲大將軍後,方盛,蚡爲諸郎 〔4〕 ,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姪 〔5〕 。及孝景晚節 〔6〕 ,蚡益貴幸,爲太中大夫 〔7〕 。蚡辯有口 〔8〕 ,學槃盂諸書 〔9〕 ,王太后賢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 〔10〕 ,稱制 〔11〕 ,所鎮撫多有田蚡賓客計筴 〔12〕 。蚡弟田勝,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封蚡爲武安侯 〔13〕 ,勝爲周陽侯 〔14〕

〔1〕 武安 ,漢縣名,田蚡(fén)的采邑,即今河北武安縣。

〔2〕 孝景后 ,姓王,所以下文又稱王太后。孝景后與田蚡是同母異父的姐弟。

〔3〕 長陵 ,漢縣名,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孝景后父親死後,母親改嫁至長陵田氏,生蚡、勝,所以説生長陵。

〔4〕 諸郎 ,指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郎官,負責值勤保衞殿門、出充車騎、侍奉皇帝等,屬郎中令(郎中令後來改名光禄勳)。

〔5〕 ,當依《漢書》作“姓”。“子姓”等於説子孫(參用王引之説,見《讀書雜誌》)。

〔6〕 晚節 ,晚年。

〔7〕 太中大夫 ,官名,掌議論,屬郎中令。

〔8〕 ,能言善辯。 ,指口才。

〔9〕 ,通“盤”。 槃盂 ,相傳是黄帝的史官孔甲所作的書,凡二十六篇,今已亡。《漢書·藝文志》把它歸入雜家。 槃盂諸書 ,《槃盂》一類的書。

〔10〕 太子 ,指太子徹,即漢武帝,他是景帝的次子。栗太子被廢後就立他爲太子。

〔11〕 稱制 ,代天子執政,這裏指王太后臨朝聽政,武帝即位時僅十六歲。

〔12〕 ,鎮壓。 ,安撫。 所鎮撫 ,用來鎮撫各地的辦法。 ,通“策”。

〔13〕 孝景後三年 ,即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在位共十六年,分前中後,前七年,中六年,後三年。

〔14〕 周陽 ,漢縣名,在今山西聞喜縣東。

武安侯新欲用事爲相,卑下賓客 〔1〕 ,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 〔2〕 。建元元年 〔3〕 ,丞相綰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 〔4〕 。籍福説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今將軍初興,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爲丞相,必讓魏其。魏其爲丞相,將軍必爲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讓賢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風上 〔5〕 ,於是乃以魏其侯爲丞相,武安侯爲太尉。籍福賀魏其侯,因弔曰 〔6〕 :“君侯資性喜善疾惡 〔7〕 ,方今善人譽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惡,惡人衆,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 〔8〕 ,則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9〕 。”魏其不聽。

〔1〕對賓客謙恭自下。

〔2〕這是説想借以壓過魏其這些將相們。 ,壓過。

〔3〕 建元 ,漢武帝的第一個年號。 建元元年 ,即公元前140年。

〔4〕 太尉 ,官名,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景帝時曾一度廢掉,這時復設。

〔5〕 ,暗暗地。 ,通“諷”,微言勸告。

〔6〕 ,跟“賀”相對。因魏其位至丞相而賀,因隱伏危機而弔。

〔7〕 君侯 ,漢代對列侯之拜爲丞相者的稱呼。

〔8〕 兼容 ,指連惡人一並包容。

〔9〕 ,即將,馬上就會。 ,指離職。

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爲御史大夫 〔1〕 ,王臧爲郎中令 〔2〕 。迎魯申公 〔3〕 ,欲設明堂 〔4〕 ,令列侯就國 〔5〕 ,除關 〔6〕 ,以禮爲服制 〔7〕 ,以興太平。舉適諸竇宗室毋節行者 〔8〕 ,除其屬籍 〔9〕 。時諸外家爲列侯 〔10〕 ,列侯多尚公主 〔11〕 ,皆不欲就國。以故,毁日至竇太后 〔12〕 。太后好黄老之言 〔13〕 ,而魏其、武安、趙綰、王臧等務隆推儒術,貶道家言。是以竇太后滋不説魏其等 〔14〕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請無奏事東宫。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許昌爲丞相 〔15〕 ,武彊侯莊青翟爲御史大夫 〔16〕 。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幸,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横 〔17〕

〔1〕 推轂 ,推車輪前進,這裏指推薦。 趙綰 ,當時著名的儒者。 御史大夫 ,官名,在秦漢時爲副丞相。

〔2〕 王臧 ,也是著名的儒者。 郎中令 ,官名,九卿之一。上文的“諸郎”“太中大夫”就是郎中令的下屬。

〔3〕 魯申公 ,姓申名培,魯國著名的大儒,以治《詩經》著稱,所謂《魯詩》即他所傳,今已亡佚。趙綰、王臧都是他的學生,二人既貴,於是勸武帝迎魯申公,武帝任他爲太中大夫。後來趙綰、王臧免官自殺,他也免官歸魯,不久病死。

〔4〕 明堂 ,歷來説法不一,這裏的明堂是用來朝諸侯的處所。趙綰、王臧要附會古制,設明堂以朝諸侯,但自己又不能完成此事,所以把魯申公迎來。

〔5〕 就國 ,當時列侯多住在京城,並不在自己封地内,現在要使列侯各歸封國,所以説“就國”。

〔6〕 除關 ,除去關禁。當時列侯出入全要有證件,要受檢查。

〔7〕按照禮來制訂吉凶的服制。

〔8〕 ,通“謫”。 舉適 ,舉發譴責。

〔9〕這是説從宗譜中去其名。 屬籍 ,指宗譜。

〔10〕 外家 ,外戚。

〔11〕 ,上攀而爲婚配叫尚。

〔12〕 ,指對竇嬰等人的誹謗。 日至 ,每天傳到。

〔13〕 黄老 ,指黄帝、老子,二人被尊爲道家的鼻祖,於是就用“黄老”代表道家。

〔14〕 ,益,更加。 (yuè),悦的本字。

〔15〕 柏至 ,漢地名,不詳所在。

〔16〕 武彊 ,漢縣名,在今河北武强縣東北。

〔17〕 (hèng),放肆。

建元六年,竇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喪事不辦 〔1〕 ,免。以武安侯蚡爲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爲御史大夫 〔2〕 。天下士郡國諸侯愈益附武安。 〔3〕

〔1〕 喪事不辦 ,没有把喪事辦好。

〔2〕 大司農 ,官名,九卿之一。掌管租税賦役。

〔3〕“國”是衍文,當據《漢書》删(依王念孫説,見《讀書雜誌》)。

武安者,貌侵 〔1〕 ,生貴甚 〔2〕 。又以爲諸侯王多長 〔3〕 ,上初即位,富於春秋 〔4〕 ,蚡以肺腑爲京師相 〔5〕 ,非痛折節以禮詘之 〔6〕 ,天下不肅 〔7〕 。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 〔8〕 ,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 〔9〕 ,權移主上 〔10〕 。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 〔11〕 ?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 〔12〕 ,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 〔13〕 !”是後乃退 〔14〕 。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 〔15〕 ,自坐東鄉 〔16〕 ,以爲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 〔17〕 。武安由此滋驕,治宅甲諸第 〔18〕 。田園極膏腴,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於道。前堂羅鐘鼓,立曲旃 〔19〕 ;後房婦女以百數。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不可勝數。

〔1〕 ,通“寢”,短小醜陋。

〔2〕生出來就很尊貴。

〔3〕 多長 ,多爲年長之人。

〔4〕 春秋 ,等於説歲月。 富於春秋 ,即年紀尚輕的意思。年輕人未來的歲月還很多,所以稱富。

〔5〕 肺腑 ,等於説心腹(依張守節説)。

〔6〕 ,等於説狠狠地。 折節 ,屈節,意思是降低身份,這裏是使諸侯王對自己屈節的意思。 ,通“屈”。 詘之 ,使他們屈服。

〔7〕 ,敬畏。

〔8〕 移日 ,日影移動,表示時間很久。

〔9〕 起家 ,起用於家,也就是由布衣起用。 二千石 ,指禄秩爲二千石的官員。漢代二千石的官地位很高,包括太子太傅少傅、州牧郡太守等,禄秩僅次於九卿。

〔10〕大權從皇帝那裏移到自己手中。

〔11〕 除吏 ,任命官吏。

〔12〕 考工 ,官名,掌管製造器械之事。 考工地 ,指考工官衙的地。

〔13〕 武庫 ,收藏武器的庫房。

〔14〕 退 ,指收斂,斂迹。

〔15〕 其兄 ,王太后的哥哥、田蚡的同母異父兄王信。 ,縣名,在今山東沂水縣西北。

〔16〕漢代室内的坐次以東向爲尊。

〔17〕 (náo),屈,使相位的尊嚴受屈。

〔18〕 ,用如動詞,等於説居第一位。 ,第宅,即大宅子。

〔19〕 (zhān),純色帛做成的旌旛。 曲旃 ,曲柄的旃。田蚡立曲旃在當時是僭越的(參用《史記集解》説)。

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 〔1〕 ,唯灌將軍獨不失故 〔2〕 。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獨厚遇灌將軍。

〔1〕 稍稍 ,漸漸。 ,走開,指離開魏其。

〔2〕 ,指故態。

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 〔1〕 。夫父張孟,嘗爲潁陰侯嬰舍人 〔2〕 ,得幸,因進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爲灌孟 〔3〕

〔1〕 潁陰 ,漢縣名,在今河南許昌市。

〔2〕 潁陰侯 ,姓灌名嬰,曾隨劉邦起兵,文帝時任丞相。

〔3〕 ,冒。

吴楚反時,潁陰侯灌何爲將軍 〔1〕 ,屬太尉 〔2〕 ,請灌孟爲校尉 〔3〕 ,夫以千人與父俱 〔4〕 。灌孟年老,潁陰侯彊請之 〔5〕 ,鬱鬱不得意,故戰常陷堅 〔6〕 ,遂死吴軍中。軍法:父子俱從軍,有死事,得與喪歸。灌夫不肯隨喪歸,奮曰:“願取吴王若將軍頭 〔7〕 ,以報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者數十人 〔8〕 。及出壁門 〔9〕 ,莫敢前。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吴軍 〔10〕 。至吴將麾下 〔11〕 ,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復馳還,走入漢壁,皆亡其奴 〔12〕 ,獨與一騎歸。夫身中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夫創少瘳 〔13〕 ,又復請將軍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 〔14〕 ,請復往。”將軍壯義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聞天下。潁陰侯言之上,上以夫爲中郎將 〔15〕 。數月,坐法去。後家居長安,長安中諸公莫弗稱之 〔16〕 。孝景時,至代相 〔17〕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爲淮陽天下交 〔18〕 ,勁兵處 〔19〕 ,故徙夫爲淮陽太守,建元元年,入爲太僕 〔20〕 。二年,夫與長樂衞尉竇甫飲 〔21〕 ,輕重不得 〔22〕 。夫醉,搏甫——甫,竇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誅夫,徙爲燕相。數歲,坐法去官,家居長安。

〔1〕 灌何 ,灌嬰之子,這時已承襲父爵。

〔2〕即周亞夫,當時亞夫任太尉。

〔3〕 ,向太尉請求。 校尉 ,武官名。

〔4〕 ,動詞,同行。

〔5〕這是説周亞夫嫌灌孟年老,不想用他爲校尉,經潁陰侯强請而後用之。 ,指灌孟。

〔6〕 ,指衝鋒陷陣。灌孟是想借此表示自己不老。

〔7〕 ,或。

〔8〕 所善願從者 ,與自己相好而願意隨着自己去的人。

〔9〕 ,軍營。

〔10〕 從奴 ,隨從灌夫的家奴。

〔11〕 ,大將的旗幟。

〔12〕把家奴都喪失盡了。注意“皆”字的語法作用。

〔13〕 ,稍。 (chōu),病愈。

〔14〕 曲折 ,等於説底細。

〔15〕 中郎將 ,皇帝的侍從武官,統率中郎,屬郎中令。

〔16〕 諸公 ,指諸權貴。

〔17〕 代相 ,代王之相。

〔18〕 淮陽 ,漢郡名,即今河南淮陽縣。 天下交 ,四面八方交會的地點。

〔19〕强大的軍隊所在的地點。

〔20〕 太僕 ,官名,九卿之一,掌管皇帝車馬。

〔21〕 衞尉 ,武官名,九卿之一,負責保衞宫禁。

〔22〕 輕重不得 ,指禮數的輕重不得其平。

灌夫爲人剛直,使酒 〔1〕 ,不好面諛。貴戚諸有勢在己之右 〔2〕 ,不欲加禮,必陵之 〔3〕 ;諸士在己之左,愈貧賤,尤益敬,與鈞 〔4〕 。稠人廣衆 〔5〕 ,薦寵下輩 〔6〕 。士亦以此多之 〔7〕 。夫不喜文學 〔8〕 ,好任俠 〔9〕 ,已然諾 〔10〕 。諸所與交通 〔11〕 ,無非豪桀大猾 〔12〕 。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陂池田園 〔13〕 。宗族賓客爲權利 〔14〕 ,横於潁川 〔15〕 。潁川兒乃歌之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16〕 。”灌夫家居雖富,然失勢,卿相侍中賓客益衰 〔17〕 。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 〔18〕 。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爲名高 〔19〕 。兩人相爲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20〕 。相得驩甚 〔21〕 ,無厭,恨相知晚也。

〔1〕 使酒 ,因酒而使氣,等於説發酒瘋。

〔2〕 ,等於説上。(古人除乘車外,以右爲上位,以左爲下位。)

〔3〕 ,對人不禮貌。

〔4〕 ,通“均”。 與鈞 ,跟〔他們〕平等。

〔5〕 ,多。

〔6〕 ,等於説推重。 ,光榮,使動用法。

〔7〕 ,用如動詞,意動用法,這裏有“推重”“稱揚”等意思。

〔8〕 文學 ,指文章經術。

〔9〕 ,講信任。 ,好意氣,敢抱不平。

〔10〕 ,動詞,等於説完成、兑現。 然諾 ,諾言。

〔11〕 交通 ,等於説交往。

〔12〕 ,通“傑”。 (huá),姦詐,用如名詞。

〔13〕這是説有陂池田園。

〔14〕 ,勢力。 ,錢財。 爲權利 ,指追逐權勢錢財。

〔15〕 潁川 ,漢郡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和東南部一帶。灌夫的家鄉潁陰即屬潁川郡。

〔16〕 ,滅族。“清”“寧”押韻(耕部);“濁”“族”押韻(屋部)。

〔17〕卿相侍中這類賓客日益減少。 侍中 ,加官名。在原有官職上加“侍中”就可以出入宫禁,成爲皇帝的親近。能加“侍中”的,有列侯、將軍、卿大夫等。

〔18〕大意是也想倚靠灌夫來糾正那些生平仰慕他們而後來抛棄他們的人。引繩和批根都是木工的事。引繩,使合於繩墨;批根(批削根株),以便造成木器(參用郭嵩燾説,見《史記札記》)。四字連用,等於一個及物動詞“糾正”的意思。

〔19〕 ,等於説交往。

〔20〕 ,交遊。

〔21〕 相得 ,指情投意合。

灌夫有服 〔1〕 ,過丞相 〔2〕 。丞相從容曰 〔3〕 :“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 〔4〕 ,會仲孺有服。”灌夫曰:“將軍乃肯幸臨況魏其侯 〔5〕 ,夫安敢以服爲解 〔6〕 !請語魏其侯帳具 〔7〕 ,將軍旦日蚤臨 〔8〕 !”武安許諾。灌夫具語魏其侯如所謂武安侯 〔9〕 。魏其與其夫人益市牛酒 〔10〕 ,夜灑掃,早帳具至旦 〔11〕 。平明 〔12〕 ,令門下候伺 〔13〕 。至日中 〔14〕 ,丞相不來。魏其謂灌夫曰:“丞相豈忘之哉?”灌夫不懌 〔15〕 ,曰:“夫以服請,宜往。”乃駕,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戲許灌夫 〔16〕 ,殊無意往。及夫至門,丞相尚臥。於是夫入見,曰:“將軍昨日幸許過魏其,魏其夫妻治具 〔17〕 ,自旦至今,未敢嘗食。”武安鄂 〔18〕 ,謝曰:“吾昨日醉,忽忘與仲孺言 〔19〕 。”乃駕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飲酒酣,夫起舞屬丞相 〔20〕 ,丞相不起,夫從坐上語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 〔21〕 ,謝丞相。丞相卒飲至夜,極驩而去。

〔1〕 ,喪服。

〔2〕 ,過門拜訪。

〔3〕 從容曰 ,等於説閒談着説。

〔4〕 仲孺 ,灌夫的字。

〔5〕 ,通“貺”(kuàng),賜,等於説賞光。

〔6〕 ,解説,這裏是推託的意思。

〔7〕 ,用如動詞,設置帷帳。 ,備辦酒宴。

〔8〕 旦日 ,明日。

〔9〕大意是:灌夫把對武安侯説的話都告訴了魏其侯。 ,副詞,完全。 如所謂武安侯 ,如同他跟武安侯説的一樣。

〔10〕 益市 ,多買。

〔11〕 ,天快亮的時候。 ,太陽剛露出地面,即清晨。

〔12〕 平明 ,天正明,即天大亮。

〔13〕 候伺 ,窺探,探望。

〔14〕 日中 ,中午。

〔15〕 不懌 (yì),不高興。

〔16〕 ,衹不過。

〔17〕 ,酒食。

〔18〕 ,通“愕”,驚訝。

〔19〕 ,忘。 忽忘 ,同義詞連用。

〔20〕 (zhǔ),等於説邀請。這是邀請對方代己起舞。

〔21〕 ,攙着,架着。

丞相嘗使籍福請魏其城南田 〔1〕 。魏其大望 〔2〕 ,曰:“老僕雖棄 〔3〕 ,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不許。灌夫聞,怒罵籍福。籍福惡兩人有郄 〔4〕 ,乃謾自好謝丞相 〔5〕 ,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6〕 。”已而武安聞魏其、灌夫實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嘗殺人,蚡活之。蚡事魏其,無所不可;何愛數頃田?且灌夫何與也 〔7〕 ?吾不敢復求田!”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1〕 ,這裏是求索的意思。

〔2〕 ,怨。

〔3〕 老僕 ,魏其自稱,謙詞。 ,被廢棄。

〔4〕 (wù),等於説不願意看見。 兩人 ,指魏其、武安。 (xì),通“郤”,隙,釁隙、嫌隙。

〔5〕 (mán),説謊。 好謝丞相 ,替魏其説了一些好話委婉地謝絶了丞相的請求。

〔6〕魏其老了,將要死了,容易忍耐,你姑且等待着吧。這幾句話是籍福替魏其婉辭謝絶了以後説的。

〔7〕 (yù),參預。

元光四年春 〔1〕 ,丞相言:“灌夫家在潁川,横甚,民苦之。請案 〔2〕 !”上曰:“此丞相事,何請!”灌夫亦持丞相陰事 〔3〕 :爲姦利 〔4〕 ,受淮南王金與語言 〔5〕 。賓客居間 〔6〕 ,遂止,俱解 〔7〕 。夏,丞相取燕王女爲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魏其侯過灌夫,欲與俱。夫謝曰:“夫數以酒失得過丞相 〔8〕 ,丞相今者又與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强與俱。飲酒酣,武安起爲壽 〔9〕 ,坐皆避席伏 〔10〕 。已,魏其侯爲壽,獨故人避席耳,餘半膝席 〔11〕 。灌夫不悦。起行酒 〔12〕 ,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滿觴。”夫怒,因嘻笑曰:“將軍貴人也!”屬之 〔13〕 。時武安不肯。行酒次至臨汝侯 〔14〕 ,臨汝侯方與程不識耳語 〔15〕 ,又不避席。夫無所發怒,乃罵臨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爲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16〕 !”武安謂灌夫曰:“程、李俱東西宫衞尉 〔17〕 ,今衆辱程將軍 〔18〕 ,仲孺獨不爲李將軍地乎 〔19〕 !”灌夫曰:“今日斬頭陷胸 〔20〕 ,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 〔21〕 ,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 〔22〕 。武安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 〔23〕 。”乃令騎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爲謝,案灌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謝。武安乃麾騎縛夫,置傳舍 〔24〕 ,召長史曰 〔25〕 :“今日召宗室,有詔。”劾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 〔26〕 。遂案其前事 〔27〕 ,遣吏分曹逐捕灌氏支屬 〔28〕 ,皆得棄市罪 〔29〕 。魏其侯大媿 〔30〕 ,爲資使賓客請 〔31〕 ,莫能解。武安吏皆爲耳目,諸灌氏皆亡匿,夫繫,遂不得告言武安陰事。

〔1〕 元光 ,漢武帝的第二個年號。 元光四年 ,當公元前131年。

〔2〕 ,查辦。

〔3〕 陰事 ,秘密事。

〔4〕作犯法的事來求利。 ,指犯法。

〔5〕大意是:受了淮南王的財物並且説了不該説的話。事詳後。 淮南王 ,劉邦的庶孫劉安,數年後謀反,事洩自殺。著有《淮南子》。

〔6〕 居間 ,指在當中調停。

〔7〕 ,和解。

〔8〕 得過丞相 ,得罪於丞相。

〔9〕 爲壽 ,獻祝壽之辭。當時的習慣,在宴會上要相互敬酒祝壽。

〔10〕 避席 ,離開席。 避席伏 ,表示不敢當。

〔11〕 餘半 ,餘下的一半人。 ,用如動詞。 膝席 ,置膝於席上,就是長跪在席上。

〔12〕 行酒 ,依次敬酒。

〔13〕 ,等於説請。

〔14〕 ,按順序。 臨汝侯 ,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賢。潁陰的封爵傳到灌嬰嫡孫灌彊時,因犯法而絶封。元光二年,武帝另封灌賢爲臨汝侯。 臨汝 ,漢地名,即今河南臨汝縣臨汝鎮。

〔15〕 程不識 ,漢武帝時名將,此時任長樂宫衞尉。

〔16〕 女兒 ,等於説兒女。 (chè) (niè),耳語的聲音,等於説唧唧咕咕。

〔17〕 ,指李廣,也是當時名將,此時任未央宫衞尉。當時程、李齊名。

〔18〕 ,用作狀語,當衆。

〔19〕 不爲李將軍地 ,等於説不給李將軍留餘地。

〔20〕 陷胸 ,指矛戟穿胸。

〔21〕 ,座位,後來寫作“座”。這裏指座上的人。 更衣 ,上廁所的代稱。

〔22〕 ,指揮,這裏當招講。

〔23〕 ,使動用法。

〔24〕 (zhuàn) ,驛站供應過往官員的房舍。這裏指田蚡家的客舍。

〔25〕 (zhǎng) ,官名,是諸史(掌文書的官吏)之長。漢代丞相、御史大夫、大將軍下面都有長史。

〔26〕 居室 ,少府下所屬的官署之一,後改名保宫。

〔27〕 ,查辦。

〔28〕 分曹 ,分班。

〔29〕 棄市 ,死刑。古代處決罪犯,多在鬧市,所以説棄市,表示爲人所棄。

〔30〕 媿 ,同“愧”,慚愧。

〔31〕爲出資費(貨財),使賓客爲灌夫請罪(依如淳説)。

魏其鋭身爲救灌夫 〔1〕 ,夫人諫魏其曰:“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忤 〔2〕 ,寧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3〕 ,無所恨!且終不令灌仲孺獨死,嬰獨生!”乃匿其家 〔4〕 ,竊出上書,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 〔5〕 。”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 〔6〕 ,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爲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奈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蚡得爲肺腑,所好音樂狗馬田宅。蚡所愛倡優巧匠之屬 〔7〕 ,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 〔8〕 ,辟倪兩宫間 〔9〕 ,幸天下有變 〔10〕 ,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爲。”於是上問朝臣兩人孰是。御史大夫韓安國曰 〔11〕 :“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入不測之吴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此天下壯士。非爲大惡,爭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横恣潁川,凌轢宗室 〔12〕 ,侵犯骨肉 〔13〕 。此所謂‘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14〕 ’,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15〕 ;内史鄭當時是魏其 〔16〕 ,後不敢堅對;餘皆莫敢對。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 〔17〕 ,吾并斬若屬矣 〔18〕 !”即罷起,入,上食太后 〔19〕 。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令我在也,而人皆籍吾弟 〔20〕 ;令我百歲後 〔21〕 ,皆魚肉之矣 〔22〕 。且帝寧爲石人邪 〔23〕 ?此特帝在,即録録 〔24〕 ;設百歲後,是屬寧有可信者乎 〔25〕 !”上謝曰:“俱宗室外家,故廷辯之。不然,此一獄吏所決耳。”是時,郎中令石建爲上分别言兩人事。

〔1〕 ,等於説疾進。 鋭身 ,疾進其身,也就是挺身而出的意思。

〔2〕 ,逆,等於説作對。

〔3〕 ,抛棄。

〔4〕 ,躲。 匿其家 ,瞞着家裏人。

〔5〕 東朝 ,指太后。太后居長樂宫,在未央宫之東。

〔6〕 盛推 ,極力推崇。

〔7〕 ,樂人。 ,戲人。

〔8〕“不”字當是衍文(《漢書》無不字)。 仰視天 俯畫地 ,極言其睥睨無禮的樣子(依周壽昌説)。

〔9〕 辟倪 (bìní),同“睥睨”,邪視。這裏有窺伺的意思。 兩宫 ,指王太后與武帝。

〔10〕 ,希望。

〔11〕 韓安國 ,字長孺,曾任梁王相及梁内史,後犯罪失官。時田蚡任太尉,安國以賄賂田蚡,得任北地都尉,昇大司農。等到田蚡任丞相,安國任御史大夫。

〔12〕 凌轢 (lì),等於説欺壓。

〔13〕 骨肉 ,指宗室。

〔14〕 ,裂。

〔15〕 主爵都尉 ,官名,掌列侯。 汲黯 (jíàn),人名,性高傲,有氣節,敢直諫。 ,意動用法。

〔16〕 内史 ,官名,掌治理京師。 鄭當時 ,人名。

〔17〕 局趣 ,即侷促。

〔18〕 若屬 ,等於説你們這班人。

〔19〕 上食 ,進食。

〔20〕 ,踐踏,即蹂躪的意思。

〔21〕 ,假令。 百歲後 ,指死。

〔22〕 魚肉 ,意動用法。

〔23〕 石人 ,比喻没有主見的人(參用周壽昌説)。

〔24〕 ,副詞,衹。 録録 ,指隨聲附和,没有主見。

〔25〕 是屬 ,這班人。

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 〔1〕 ,召韓御史大夫載 〔2〕 ,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秃翁 〔3〕 ,何爲首鼠兩端 〔4〕 !”韓御史良久謂丞相曰:“君何不自喜 〔5〕 !夫魏其毁君,君當免冠解印綬歸 〔6〕 ,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 〔7〕 ,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讓,不廢君;魏其必内愧,杜門齰舌自殺 〔8〕 。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賈豎女子爭言 〔9〕 ,何其無大體也!”武安謝罪曰:“爭時急,不知出此。”

〔1〕 止車門 ,宫禁的外門名。百官上朝時,到此必須下車,步行入宫。

〔2〕 ,指同載,同車。

〔3〕 ,指共同對付。 秃翁 ,指竇嬰年老頭秃。

〔4〕 首鼠 ,等於説躊躇。 首鼠兩端 ,徘徊於兩端之間。

〔5〕 自喜 ,等於説自愛(依張照説)。

〔6〕 ,古代官員繫在腰間的佩帶,上面可以繫印,綬帶的顔色不同,標誌官位的高低不同。 ,歸隱。

〔7〕 待罪 ,即做官,謙詞。

〔8〕 ,塞。 (zé),咬。 齰舌 ,指不説話。

〔9〕 (ɡǔ) ,商人。

於是上使御史簿責魏其 〔1〕 ,所言灌夫頗不讎 〔2〕 ,欺謾,劾繫都司空 〔3〕 。孝景時,魏其常受遺詔 〔4〕 ,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5〕 。”及繫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 〔6〕 ,幸得復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 〔7〕 ,大行無遺詔 〔8〕 ,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 〔9〕 。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五年十月,悉論灌夫及家屬 〔10〕 。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 〔11〕 ,病痱 〔12〕 ,不食,欲死。或聞上無意殺魏其,魏其復食,治病。議定不死矣。乃有蜚語 〔13〕 ,爲惡言聞上,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 〔14〕

〔1〕 簿責魏其 ,這是説按簿籍上所記載的灌夫的罪狀追究魏其。

〔2〕魏其所説的灌夫的情況,和簿籍所記載的頗不合。 ,對,符合。

〔3〕 都司空 ,宗正屬官,主逮治宗室及外戚犯法獲罪到髡刑以上者。

〔4〕 ,通“嘗”,曾經。

〔5〕這是説:用方便靈活的辦法來論事上奏,也就是可以不按照公事程序。

〔6〕 昆弟子 ,即姪。

〔7〕 ,查。 尚書 ,官署名,掌章奏文書等。

〔8〕 大行 ,皇帝剛死叫大行。大行是説不回來了(依韋昭説)。這裏指景帝。

〔9〕 家丞 ,官名,太子及諸侯國都有此官,掌管太子或諸侯國的家事。這裏指竇嬰的家丞。 ,指用印封藏起來。

〔10〕 ,判罪,這裏指處決。

〔11〕 (huì),怒。

〔12〕 (féi),舊説是“風病”“風腫”。

〔13〕 ,通“飛”。 蜚語 ,無根而至的誹謗之言,等於説流言。

〔14〕 ,一月的最後一天。 渭城 ,即秦時的咸陽。漢制常於立春大赦,田蚡怕竇嬰遇赦,所以在十二月晦殺了他。

其春 〔1〕 ,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子恬嗣。元朔三年 〔2〕 ,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 〔3〕 ,不敬 〔4〕

〔1〕元光五年的春天。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以十月爲歲首,每年先冬後春。

〔2〕 元朔 ,漢武帝的第三個年號。 元朔三年 ,公元前126年。

〔3〕 武安侯 ,指田恬。 襜褕 (chānyú),短衣,不是正式朝服。

〔4〕梁玉繩説下缺“國除”二字,見《史記志疑》。(國除,侯國被廢除。)

淮南王安謀反覺 〔1〕 ,治。王前朝 〔2〕 ,武安侯爲太尉時,迎至霸上 〔3〕 ,謂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賢,高祖孫,即宫車晏駕 〔4〕 ,非大王立,當誰哉?”淮南王大喜,厚遺金財物。上自魏其時,不直武安 〔5〕 ,特爲太后故耳 〔6〕 。及聞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1〕 ,發覺。事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2〕 前朝 ,前次朝見〔武帝〕。事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3〕 霸上 ,也寫作灞上,在灞水西,即白鹿原,在今陝西長安縣東。

〔4〕 ,假如。 宫車晏駕 ,指皇帝死了,委婉語。 ,晚,遲。皇帝本應早起駕車臨朝,車駕晚出,一定有變故,所以用以代表“死”。

〔5〕以爲武安理曲。 ,意動用法。

〔6〕這是説所以治竇嬰的罪,衹是因爲太后的緣故。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時決筴而名顯 〔1〕 。魏其之舉,以吴楚 〔2〕 ;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 〔3〕 。然魏其誠不知時變,灌夫無術而不遜。兩人相翼 〔4〕 ,乃成禍亂。武安負貴而好權,杯酒責望,陷彼兩賢。嗚呼哀哉!遷怒及人 〔5〕 ,命亦不延 〔6〕 。衆庶不載 〔7〕 ,竟被惡言 〔8〕 。嗚呼哀哉!禍所從來矣!”

〔1〕 ,因。 一時決筴 ,指馳入吴軍求報父仇的事。

〔2〕魏其的顯貴是因爲平定吴楚之亂。

〔3〕 日月之際 ,指武帝初即位和王太后當權的機會。

〔4〕 ,輔翼,輔助。

〔5〕 遷怒 ,把對某人的忿怒移到别人身上。這是指田蚡把對灌夫的忿怒移到竇嬰身上。

〔6〕 ,長。

〔7〕 衆庶 ,百姓。 ,同“戴”,尊奉,等於説擁戴。

〔8〕 ,受。 惡言 ,指不好的議論。 pdjWl0G7ff8I5XzD1MNbgfjebqTHXqrVzm0gtl3yYXGCOew/+CvMb90rpTiqbc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