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洞之家——伊丽莎白号驶往珍珠湾——一个野人——一个人形动物——珍妮·蒙特罗斯——多克斯号沉没,流落烟石岛两年——弗里茨的故事
不难想象,泽玛特先生非常担心儿子遇到危险。不过,他既没有阻拦,也没打算追上去。平底渔船继续驶往失望角。
回到山洞之家,泽玛特先生没把弗里茨的去向告诉别的孩子,更没有向自己的夫人吐露半个字。因为,如果说了,只能白白让他们担惊受怕,同时让他们的期望落空。他只好说,弗里茨此去是为了探查西侧海岸的环境。然而,三天过去了,弗里茨始终没有回来。泽玛特先生惶恐不安,决定出发去寻找。
四月二十日,天蒙蒙亮,伊丽莎白号起航了。船上不仅有父亲和母亲,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而且带足了旅途所需的给养。
他们希望此行一帆风顺。这时,海风从东南方吹来,渔船一路疾行。到了下午,平底渔船已经绕过天然拱桥,驶入珍珠湾。
在珠蚌滩附近,紧靠那条河流的入海口,泽玛特先生停船抛锚,上次宿营的遗迹仍然清晰可辨。大家正准备下船,突然,欧内斯特惊叫道:
“野人……一个野人!”
确实,海湾西侧,在几座林木葱郁的小岛之间,出现了一条小艇,它似乎正在接近平底渔船。
迄今为止,泽玛特一家一直以为新瑞士无人居住。见此情景,伊丽莎白号立即准备自卫,卡罗纳德炮被装上火药,火枪也随时准备发射。但是,当那条小艇距离只有几链远的时候,杰克叫了起来:
“是弗里茨!”
确实是他,独自一人,划着平底小艇。刚才,距离很远,想不到会在这里碰见伊丽莎白号,因此,他没有认出平底渔船,小心谨慎地靠过来,甚至把自己的脸和手臂都涂成黑色。
现在,他与家人团聚了。弗里茨首先拥抱了母亲,以及几个兄弟,亲昵地把他们的脸蛋也抹黑,然后,把父亲叫到一边:
“我成功了……”他说道。
“怎么……那个烟石岛上的英国女子?……”
“她就在那儿……离这儿不远……在珍珠湾里的一座小岛上,”弗里茨回答道……
泽玛特先生既没告诉妻子,也没告诉孩子们,而是按照弗里茨指点的方向,驾驶伊丽莎白号,朝着海湾西侧,距离海岸不远的一座小岛驶去。靠近小岛,大家看到,在沙滩附近,有一小片棕榈树林,树林当中,有一个霍屯督式
的茅草棚。
当那条小艇距离只有几链远的时候,杰克叫了起来……
大家下船,弗里茨拿出手枪,朝天放了一枪。于是,一个藏在树枝间的年轻男子,顺着树干滑下来。
秘密很快真相大白。这个人——地主号幸存者们十年来第一次见到的外人——并不是一位年轻男子,而是一位身穿海员服装、二十岁的年轻女子。她就是珍妮·蒙特罗斯,那位烟石岛的英国姑娘。
泽玛特夫人、欧内斯特、杰克,以及弗朗索瓦终于知道,弗里茨是如何获悉有一位女子流落在一座小火山岛上,而这座小岛距离珍珠湾并不远,至于弗里茨的那封回信,年轻姑娘并未收到,因为那只信天翁再也没有飞回那座小岛。
泽玛特夫人热烈欢迎珍妮·蒙特罗斯,把她抱在怀里,那份儿柔情蜜意简直难以描述!通过弗里茨的介绍,珍妮已经了解地主号海难幸存者们的经历,以及新瑞士的情况,以后,她将讲述自己的故事。
平底渔船很快启程离开珍珠湾,船上载着泽玛特全家,还有新来的年轻英国姑娘。由于交谈双方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和德语,因此,交谈起来毫不困难。在返回的旅途中,伊丽莎白号上洋溢着友爱的气氛!……这一家人有父亲、有母亲,还有四兄弟,如今,刚刚又新添了珍妮!……对于泽玛特夫妇来说,他们带回爱巢山洞之家的是一位女儿;对于弗里茨、欧内斯特、杰克和弗朗索瓦来说,他们增添的是一位姐妹!
不用说,伊丽莎白号还带回了英国姑娘的一些器皿,这些都是她在烟石岛独居时亲手制作的东西。对于这位可怜的孤女来说,这些东西饱含着无数的回忆,难道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活物,它们都是珍妮的忠诚伴侣,难分难舍——一只是经过训练善于捕鱼的鸬鹚,一只是训练有素的豺狗,毫无疑问,它与杰克豢养的那只豺狗能成为好朋友。
启程以后,伊丽莎白号乘着顺畅清新的海风,全速疾驰。天气好极了,平底渔船绕过失望角后,泽玛特先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在希望之乡的几处营地先后停船,以便让珍妮一睹它们的真容。
第一次停船的地点,就是展望山别墅,它坐落在一座青翠的山岗上,从那里可以眺望鹰巢。全家人在这里过了一晚,很久以来,珍妮第一次睡得如此香甜。
不过,清晨,弗里茨和弗朗索瓦很早就划小艇出发了,他们想提前赶回山洞之家,做好迎接英国姑娘的准备。他们走了以后,平底渔船再次启程,首先在鲸鱼岛停泊,那里有许多繁衍不息的兔子。泽玛特先生希望年轻姑娘成为这座小岛的主人——这番好意被接受,并报以感谢之情。
从这里开始,伊丽莎白号的乘客可以改走陆路,先后参观瓦尔德格,以及鹰巢的空中楼阁。但是,泽玛特夫妇希望把这个机会留给弗里茨,让他以后领着新伴侣去参观。
于是,平底渔船继续顺着弯曲的海岸航行,一直抵达豺狼溪的入海口。当伊丽莎白号经过救命湾的入口时,鲨鱼岛的炮台上响起三声轰鸣,与此同时,弗里茨和弗朗索瓦升起红白旗帜,向年轻姑娘表达敬意。
作为回礼,平底渔船上的两门小炮也发出轰鸣。随后,泽玛特先生把船停进小港湾,此时,弗里茨和弗朗索瓦刚好从小艇下来。于是,全家人聚齐了,一起沿着沙滩朝山洞之家走去。
珍妮走进凉爽的绿色走廊,参观了各个房间,看到整个居所秩序井然,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餐厅里,当她看到由弗里茨和弟弟精心准备的桌子,上面摆满了竹杯、椰壳盘、鸵鸟蛋壳制作的碗,旁边还有从地主号取来的欧洲式样的器皿,珍妮更是惊叹不已。
晚餐的菜肴包括鲜鱼、烤家禽、野猪火腿、各种各样的水果,以及蜂蜜水和加纳利葡萄酒。大家兴高采烈,开怀畅饮。
新人被安置在贵宾的座位上,坐在泽玛特夫妇中间。珍妮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激动与高兴的泪水。珍妮看到,在餐桌上方悬挂着一个花环,中间嵌着横幅,上面写着:
“欢迎珍妮·蒙特罗斯!……感谢上帝,让她莅临瑞士鲁滨孙之家!”
于是,珍妮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珍妮是英国驻印度军官威廉·蒙特罗斯少校的独生女,在印度,从少年时代,甚至从幼年起,她就跟随父亲从一个军营转往另一处军营。七岁那年,她没有了母亲,在单身父亲的抚养下长大。由于没有了母亲的抚爱,珍妮从小就学会承受生活的艰辛。她学会了一个女孩子应该学会的一切,接受过强化的体能训练——特别擅长骑术和狩猎,在这方面,她表现出极高天赋,可谓女性中的佼佼者。
一八一二年,蒙特罗斯少校被任命为上校,并受命返回欧洲,他乘坐的是一艘战舰,该战舰的使命是运送英国驻印军的老兵回国。蒙特罗斯上校被任命为一支远征军的团长,而且很可能需要等到退休年龄,才能回家。那时候,他的女儿只有十七岁,根据这种情况,蒙特罗斯上校认为有必要把女儿送回祖国,寄养在伦敦,住在珍妮的姑姑,也就是上校妹妹的家里。珍妮将在姑姑家里等待父亲回国,到那时,一生服役于军队的蒙特罗斯上校,终将摆脱繁忙的军务,颐养天年。
珍妮准备搭乘一条运输船,陪同她的是一位女仆,蒙特罗斯上校把女儿托付给一位朋友格伦菲尔德上尉,他是多克斯号的船长。这条船比蒙特罗斯上校准备乘坐的那艘军舰提前几天出发。
多克斯号的航行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刚驶出孟加拉湾,狂风暴雨扑面而来,而且风势极为强劲;随后,多克斯号遭到一艘法国三桅战舰的追击,不得不驶入巴达维亚港暂避一时。
当那艘敌舰终于离开这片海域后,多克斯号重新升起船帆,直奔好望角驶去。然而,此时已经进入大风季节,航行困难重重。风向一直不顺,而且纠缠不休。在一股东南方吹来的飓风袭扰下,多克斯号偏离了航线。整整一个星期,格伦菲尔德船长始终未能纠正航向。换句话说,这条船究竟被暴风刮到了印度洋的哪一片海域,船长一无所知。直到一天夜里,多克斯号撞上了礁石。
隐约可见远方有一片陆地,船上的人立刻乘上一条救生艇,试图登上那片陆地。珍妮·蒙特罗斯和女仆,以及其他旅客乘坐的是第二条救生艇。此时,多克斯号已经解体,必须尽快弃船。
半个小时后,一阵大浪掀翻了救生艇,与此同时,第一条救生艇已在黑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珍妮恢复知觉时,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沙滩上,海浪仍在不断拍击沙滩,也许,她是多克斯号海难的唯一幸存者。
自从那条救生艇倾覆后,已经过去了多久?……年轻姑娘一无所知。珍妮用尽浑身仅存的力气,奇迹般地找到一处岩洞,钻了进去,吃过几枚鸟蛋,便沉沉睡去。
后来,她终于站起身。海难发生前一刻,为了身体活动方便,她换上了水手的服装,此刻,她把衣服晾干,发现衣袋里有一个金属打火机,于是,她燃起了一堆篝火。
珍妮沿着小岛海岸的沙滩巡视了一圈,一个同伴都没看到,只看到沉船的残骸碎片,她利用这些碎木板,搭建了一个窝棚。
幸亏这位年轻姑娘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从小接受过近乎男子一般的教育,从来不晓得什么是绝望颓丧。她在岩洞里安排好住处,从多克斯号残骸木板上拔下钉子,利用它们做成仅有的工具。珍妮一向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精神,动手制作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她制作了一张弓,琢磨了几支箭,用于狩猎海岸附近数量众多的飞禽走兽,满足了自己每天的食物需求。甚至,珍妮还驯养了几只动物,包括一只豺狗,以及一只鸬鹚。这两只宠物与她形影不离。
珍妮所处的这座小岛中央,矗立着一座火山,火山口喷发着火焰和浓烟。珍妮曾经攀爬到火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的高度大约有一百来个托阿斯
,站在山顶,珍妮看不见海平线上有陆地的踪影。
这座烟石岛方圆大约为两里
,在小岛的东侧,有一条狭窄的山谷,谷底流淌着一条小溪。山谷遮挡住海风的侵袭,山谷里生长了各种树木,浓密的枝叶把山谷遮挡得严严实实。珍妮找到一棵红树,在树上搭建了一个住处,这个住处与泽玛特一家修建的空中楼阁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此,珍妮在山谷附近狩猎,在溪流中捕鱼,在山谷岩石间,利用铁钉制作的弯钩,从矮树丛上摘取可供食用的浆果和荚果。此外,在多克斯号海难发生后的两三天里,海浪把一些罐头和酒桶冲到了海滩上,这些东西刚好救急,因为,在落难的最初几天,英国姑娘仅靠草根和贝壳充饥。
自从珍妮·蒙特罗斯来到烟石岛,直到终于获救,她究竟在这里生活了多长时间?……
一开始,珍妮并没有想到需要计算日期,既没有计算最初的日子,也没有计算过了几个星期。不过,根据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把有些日子串联起来回想,她大约估算出,自从多克斯号沉没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半。这是她猜测的时间,而且,她的猜测没有错。
在经历过的这些日子里,有若干星期是在下雨,还有若干星期天气炎热,年轻姑娘每天都要眺望海平线,然而,天地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片船帆!站在小岛的最高处,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有那么两三次,她似乎看到东边有陆地……然而,距离如此遥远,如何才能过去?……这片陆地,它是什么样子?……
这个纬度属于热带,如果说,珍妮并未遭遇严寒的侵袭,那么,令她最感烦恼的,却是淫雨连绵的季节。一到雨季,珍妮只好蜷缩在岩洞的最深处,既没办法出去狩猎,也不能去水边捕鱼。然而,她必须填饱肚子。十分幸运,在岩石之间,有很多鸟蛋,岩洞脚下能找到贝壳类动物,还有这个季节已经成熟的野果,依靠这些,珍妮活了下来。
总之,两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终于,她想出一个主意——一个绝妙的灵感——抓到一只信天翁,在它的爪子上绑一块布条,让外人知道她在烟石岛的孤独处境。至于这座小岛的具体方位,她一无所知。当珍妮放飞那只信天翁时,它随即向东北方飞去。谁能想到,它再也没有返回烟石岛?……
很多天过去了,那只信天翁再也没有出现。渐渐地,年轻女孩儿心中那点儿微弱的希望丧失殆尽。不过,她并未绝望。终于,她所期盼的救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以上就是珍妮向泽玛特一家详细描述的亲身经历。听众不止一次热泪盈眶,因为,无论谁听到这个故事都会心情激动。贝茜边听边亲吻自己刚刚收养的女儿,止不住泪流满面!
接下来,就是弗里茨讲述自己如何发现那座烟石岛。
大家知道,当平底渔船离开珍珠湾时,弗里茨在前面划着小艇,他留了一张字条给泽玛特先生,告诉他,自己准备前去寻找那个英国姑娘。然后,小艇穿过天然拱桥,没有沿着海岸向东,而是朝相反的方向远去。
那一带海岸附近到处是暗礁,岸边巨石林立。陆地上,林木茂密,景色堪与瓦尔德格农场,以及埃伯福特小屋相媲美。在沿岸一座又一座小海湾里,众多溪流潺潺。这段位于西北方的海岸,与救命湾至鹦鹉螺湾的海岸景色大相径庭。
第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弗里茨不得不上岸,找个阴凉地儿避暑。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在溪流的入海口,有好几头河马正在嬉戏,如果小艇落到它们脚下,片刻之间就能被撕成碎片。
随后,弗里茨划着小艇靠近一处茂密树林的边缘,把小艇拖到一棵大树脚下。接着,疲惫不堪的他沉沉睡去。
第二天,弗里茨继续划小艇航行,一直划到正午时分。这次靠岸时,弗里茨不得不击退一只老虎的进攻,他打伤了老虎的肋部,与此同时,他的老鹰设法抓挠老虎的眼睛。最后,弗里茨用两发手枪子弹让老虎一命呜呼。
然而,这次遭遇让弗里茨肝胆俱裂!因为他的老鹰遭到虎爪一击,肚肠破裂,一命归西!从此,主人丧失了一位狩猎的好帮手。弗里茨黯然神伤,只好在沙滩上掩埋了可怜的“闪电”,随后,再次登上小艇。
第三天,弗里茨划小艇继续沿着海岸行驶。沿途没有发现任何地方冒烟,烟石岛始终不曾现身。此时,海面极为平静,弗里茨决定离开海岸,往西南方向寻找,看一看海平线上是否有冒烟的迹象。于是,弗里茨朝西南方划去。他打开小帆,让陆地上吹来的顺畅海风鼓满风帆。经过两个小时的航行,就在他准备掉头返回时,突然隐约看到一缕轻烟……
那一刻,弗里茨忘掉了一切,不仅忘掉了疲劳,也忘掉了自己长时间外出,可能让山洞之家的家里人担忧,更忘掉了,自己身处茫茫大海,随时可能遭遇危险。借助短桨,平底小艇在浪尖上飞速行驶,一个小时之后,弗里茨抵达一座耸立着火山的小岛,小艇在距离小岛六链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看到,火山口正在冒着轻烟,轻烟夹杂着火焰。
看上去,这座小岛的东侧海岸比较荒凉。弗里茨划小艇绕小岛转了一圈,发现确实如此,只见东侧的海岸被一股溪流一分为二,溪水从一座葱绿的峡谷中淌出。
弗里茨把小艇划到狭窄港湾的尽头,然后把它拖到沙滩上。
海岸右侧,有一座敞着口的岩洞,洞口躺着一个人形动物,正在闷头酣睡。
弗里茨凝神注视着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厚帆布做成的衣服,那帆布应该来自船帆,不过,洗得很干净,衣服也挺合体。她的身材曲线优美,面部表情安详温柔。弗里茨没敢惊醒她,准备等她睡醒,再走过去打声招呼!
终于,年轻姑娘睁开了双眼。看到面前的陌生人,吓得大叫一声。
洞口躺着一个人形动物,正在闷头酣睡。
弗里茨做了一个手势,让姑娘放心,然后用英语说道:
“请不要害怕,小姐……我绝不会伤害你……我是赶来救你的……”
然后,不等对方做出回答,弗里茨讲述了如何遇见一只信天翁,它如何跌落到自己手中,这只信天翁如何携带一封信,那是来自烟石岛的一位英国姑娘的求救信……弗里茨接着介绍道,在东边数里远的地方,有一片陆地,那里生活着海难幸存的一家人。
听到这些,姑娘不禁双膝跪地,感谢上帝的眷顾,然后把双手递给弗里茨,对他表示感谢。随后,她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请弗里茨参观自己简陋的住所。
弗里茨接受了邀请,同时提出,希望这番参观尽量简短。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他想尽早把年轻的英国姑娘带回山洞之家。
“明天,”她回答道,“我们明天出发,弗里茨先生……请允许我在烟石岛再居住一晚,因为,我很可能再也看不到这里……”
“——行,那就明天。”小伙子回答道。
于是,利用珍妮储藏的食物,再加上小艇里携带的食品,两人一起吃了一顿晚餐,席间,相互讲述了各自非同寻常的经历……
最后,珍妮做过晚祷,蜷缩进自己的岩洞里,与此同时,弗里茨守候着,睡在洞口,犹如一只忠心的看家狗。
第二天,天色蒙蒙亮,珍妮带上所有舍不得放弃的物品,包括她的鸬鹚与豺狗,与弗里茨一起登上小艇。年轻姑娘穿上了那身男式水手服,坐在轻便小艇的后座上。弗里茨打开小帆,两人挥动短桨,一个小时之后,烟石岛的最后一缕轻烟消失在海平线上。
弗里茨原本计划直接划向失望角,但是,由于平底小艇装载的东西太多,触到了一处暗礁,不得不停下维修。弗里茨只好把小艇划进珍珠湾,带着同伴登上了一座小岛,也就是后来平底渔船过来迎接他们的那座小岛。
以上是弗里茨叙述的经历。
此后,按照老习惯,泽玛特一家人的生活继续着,他们有时居住在鹰巢,有时迁回山洞之家,自从有了珍妮·蒙特罗斯,自从她成为这个善良勤劳家庭的成员,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很多个星期过去了,大家既要忙碌农场的农活儿,还要照看饲养的牲畜。如今,从豺狼溪到鹰巢的空中楼阁之间,修建了一条果树林荫的直道,十分漂亮。无论在瓦尔德格、扎克托普、埃伯福特的乡间小屋,还是在展望山别墅,到处修整得更加美丽。在展望山别墅度过的时光最为甜蜜,这栋小屋完全用竹子搭建,而且采用了瑞士山区木屋的样式。站在山岗上,极目远望,一侧是宽阔的希望之乡,另一侧是水天一线的大海,海平线伸展开,足有八到九里宽
。
雨季来临了,六月份,雨水接连不断。此时,有必要离开鹰巢,返回山洞之家居住。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两三个月的日子比较难熬,持续不断的恶劣天气,让人心情沮丧。为了照看牲畜,他们必须去农场巡查,弗里茨和杰克还要在山洞之家附近花上几个小时狩猎,每天,大家都要在外面操心忙碌。
无论如何,在这块小天地里,谁也没有懒惰松懈。在泽玛特夫人的指挥下,各项劳作有条不紊。依照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特性,珍妮精心协助泽玛特夫人,她的做派,与略显墨守成规的瑞士作风迥然不同。另一方面,如果说,年轻姑娘正在跟着泽玛特先生学习德语,那么,全家人也在一起学习英语,而且,几个星期之后,弗里茨的英语已经说得十分流利。是呀,有这样一位教授辅导,弗里茨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他的进步能不快吗?……
如此一来,对于雨季冗长的时光,大家不再觉得厌烦。珍妮的到来,让全家晚餐后的时光变得热情洋溢。每个人不再着急返回自己的房间。泽玛特夫人和珍妮忙着做针线活儿,年轻姑娘拥有美妙的嗓音,经常被邀请一展歌喉。珍妮学会了很多首瑞士民歌,以及瑞士山歌,这些歌曲历久弥新,听她演唱简直令人陶醉!欣赏完了歌曲,大家开始倾听欧内斯特朗诵,这些都是他从图书室里找出来的精彩片段。大家觉得,这段休息时间过得总是太快。
毋庸置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泽玛特先生和妻子,以及孩子们,大家都觉得非常幸福。虽然对于未来,他们依然充满疑虑;外来救援的可能性依然渺茫;还有对于故乡的记忆,如何能够忘怀?……另一方面,每当珍妮想起自己的父亲,她怎能不牵肠挂肚?……还有把她送来这里的那条船,就是那条多克斯号,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在印度洋的飓风侵袭下,它是否已经沉没,人货俱亡?……最后,这些生活在新瑞士的居民,如果他们不是地主号海难的幸存者,对于他们来说,过上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算不算幸福美满?
我们知道,后来发生的意外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