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在潮间带的生命通常受涨潮和落潮威胁,尤其是在冬天暴风雨的时候,但是潮汐也会给一个地方带来帮助,那就是潟湖。每天,潟湖里都装满了新鲜的海水,当潮水退去、翻涌停止的时候,池子中就会有一段宁静的时间。池中的居民开始从栖身之处走出来。海星和寄居蟹通常是最早出来的,随后是海兔和小鱼。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它们可以在潮间带居住,但还不能一直离开大海生活。
海星是潮流的引领者,它们可以改变这个小潟湖的面貌。杰出的美国生态学家罗伯特·T. 佩恩(Robert T. Paine)曾研究海星,他发现潟湖外面的海虹生长得很好,因为海星每天中只有一半的时间攻击它们,准确地说,只在涨潮时袭击它们。潟湖中的贻贝无论潮起潮落都会被攻击,所以这里贻贝很少,其他海洋生物有更多空间。这令佩恩将海星视为“关键物种”。关键物种是佩恩发明的一个术语,用来强调对动物社群有重大影响的动物,虽然这些动物的数量可能比较少,但它们却影响着很多其他动物的生活,决定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种群的类型和数量。
海星在它的领地上巡视着,它的数百个管状足在行走,腕足的尖端敏感地探测着水中的味道和可能的食物。透孔螺是个目标,但是这只透孔螺的贝壳里藏着一个秘密的安防措施。
海星一碰上透孔螺,后者便打开了一个保护性的裙边。透孔螺从下方石头上站了起来,身高一下增高了一倍,平时藏在身下的套膜也展开了,现在它护住贝壳和柱状足。这个套膜组织非常滑,使刺探猎物的海星扑了个空。不过,如果海星没有知难而退,透孔螺还有后招。在它的壳下生活着鳞沙蚕虫,鳞沙蚕虫伸嘴便咬,啃咬海星的管状足,这招很有效,海星撤退了。
偷偷摸摸的猎手
1. 一个海星挪动它数百个纤小的管状足,顺畅地穿过海床,溜到透孔螺身旁。它用腕足末端的那些微管识别出了透孔螺的气息。
2. 海星溜进来杀透孔螺,但是透孔螺拉起自己短裙状的裙边时,海星被恶心到了。
3. 如果海星仍坚持攻击,一条鳞沙蚕虫便探出头来,啃食海星的脚。
4. 海星又嗅到了新的猎物,透孔螺和鳞沙蚕虫活了下来,它们可以继续为明天而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