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司马懿的崛起

魏武帝曹操用人注重真才实学,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绩,而不是东汉后期风行的门第和声望。他求才若渴,多次发布任人唯贤的命令,广招天下名士。所以曹魏王朝在建立过程中聚集了许多真才贤士,曹操基本上都能做到人尽其用。但对一个人,曹操一直看不准,不敢放开了使用。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是东汉末年的京兆尹司马防的次子。曹操和司马防有过交往,后者的长子司马朗在曹操属下为官,认真负责且清廉自律,给曹操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司马懿比大哥更出色。东汉末年最知名的评论家崔琰就曾当面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史书也夸奖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这样的人才,曹操当然要去招揽了。建安六年(201年),他以司空的名义,征辟司马懿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不愿意去给曹操当幕僚。当时天下大乱,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司马懿还很年轻(才二十二岁),不想早早地和曹操绑定在一起。他还要待价而沽,于是婉拒征辟。当曹操派的人到家后,司马懿假装风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来人回去汇报,精明的曹操不信,派人在夜里偷偷去侦察。不想,司马懿料到了曹操的这一手,还躺在床上装风瘫呢!曹操这才信以为真,放过了司马懿。

曹操是何等精明之人。司马懿年纪虽轻,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没有救国济民、匡扶天下的政治道德印记,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得失的考虑。

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再次征辟司马懿为下属。他已经知道上次被司马懿骗了,所以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耍花招不来,就绑他过来。”这一回,司马懿乖乖地来了。倒不全是因为害怕,而是此时时局已经明朗,曹操胜利在望。司马懿觉得曹魏势力可以投靠。

司马懿加入曹魏势力时间不长,年纪又轻,加上曹操内心总有一丝不快,司马懿在曹魏最初的十年并不如意,历任黄门侍郎、议郎等小官,没有实权。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曹操的儿子曹丕往来游处。司马懿投入了曹魏阵营,勤勤恳恳地工作,为人小心谨慎。慢慢地,曹操把他提拔为丞相属官,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史书上记载了司马懿给曹操出的三次主意。第一次是曹操占领了西北和汉中地区后,司马懿建议曹操乘胜进攻四川,消灭刚刚占领四川的刘备。曹操没有采纳,委婉地批评司马懿“得陇望蜀”(此成语典出于此)。第二次是孙权上表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司马懿在一旁附和,结果曹操断然拒绝。司马懿的前两次建议曹操没采纳,第三次建议则被曹操采纳了。关羽北伐大败曹军,威胁到当时的都城许昌。曹操为避关羽锋芒,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及时劝阻。他认为关羽的后方不稳,孙权和刘备两派外亲内疏,迟早会内讧,所以曹魏一方只要守住前线就能拖死关羽。后来事态发展,果然如司马懿所言。

也许是司马懿太过现实,虽然他能力不错,但曹操始终不喜欢他。也有说法是曹操打击世家豪族,恰好司马懿是中原著名世家子弟,曹操不肯用他。据说,司马懿的长相很怪,具有“狼顾之相”,也就是能把脑袋转九十度角,用眼睛的余光看到背后的东西。在相术上,这是一个人野心勃勃的表现。一天晚上,晚年的曹操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三马食槽”的梦境让曹操很自然地将司马懿的“狼顾”本领联系在了一起,担心司马懿日后对曹家王朝不利。曹操迷信,终生没有提拔重用司马懿,还告诫儿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

然而,曹丕和司马懿却很合得来,将父亲的警告置若罔闻,和司马懿交往甚密。曹操一死,司马懿的机会就来了。曹丕非常放心地让司马懿参与操办丧事。司马懿把曹操的丧事办得井井有条,内外肃然。曹丕提拔司马懿担任丞相长史。在这个相当于曹丕秘书长的职位上,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建立魏朝出了大力。登基后,曹丕投桃报李,司马懿在曹魏王朝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很快就升迁为抚军大将军、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负责曹丕的政务中枢。曹丕两次伐吴,都留司马懿镇守许昌。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享年四十岁。司马懿和曹真、陈群、曹休同受托孤的顾命。这四人的名次是:曹真第一,陈群第二,曹休第三,司马懿第四。前三人的资历和声望都比司马懿高。虽然排名最末,但司马懿能在七年内从一个闲职升到与曹氏皇族并列成为曹魏王朝的权力核心,可谓是个奇迹。

曹丕死后,司马懿大红大紫的日子暂停了好长一段时间。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真因为主持对蜀作战而升迁为大司马,获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达到了臣子能够达到的最高权位。而司马懿的境遇就要“坎坷”一点儿了。

《三国演义》说曹叡即位初期中了蜀汉诸葛亮的反间计,一度罢免了司马懿。司马懿只好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宛(今河南南阳)闲住。正史则记载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在宛,都督荆豫二州的军事,虽然比演义的说法要好很多,可还是变相离开了权力中心。新皇帝曹叡显然不像父皇那样器重司马懿,而是很厚道地让司马懿到外地领兵去了。

宛的西边上庸地区,就是现在的湖北西北部一带,是由从蜀汉投降过来的孟达镇守。孟达和司马懿一样在曹丕时代飞黄腾达,也同样在曹叡登基后靠边站了。他就暗中与诸葛亮联络,准备倒戈重返蜀汉阵营。准备倒戈时,诸葛亮提醒孟达注意司马懿,加紧防范。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司马懿知道消息后要先向洛阳的曹叡汇报,然后再前来讨伐,前后反复,需要大约一个月时间,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整军备战。结果,八天后,司马懿就兵临城下,讨伐孟达来了。原来,司马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来讨伐,大大缩短了时间。孟达惊恐地写信向诸葛亮求援,惊叹:“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最终,司马懿抵挡住了蜀汉和东吴两方面的援军,成功攻破上庸地区,“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这一大功,让曹叡看到了司马懿的指挥才能,开始将军事寄托在司马懿身上。诸葛亮不断北伐,严重威胁陇西和关中地区,是曹魏王朝的心腹大患。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出兵攻占武都、阴平二郡。第二年,曹魏王朝决心对蜀汉还以颜色,以大司马曹真为主帅,以司马懿为副帅,兴师伐蜀。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又率兵攻魏。魏明帝曹叡正式授予司马懿全权“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驻军长安,总督西部各军与蜀军作战。至此,司马懿成为负责对蜀汉作战的主将。

客观地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作战的“成绩”并不怎么好看。他主要是依靠曹魏以逸待劳、兵多粮广的优势,和诸葛亮打持久战,最后总是逼着底子薄的诸葛亮粮尽退兵,算得上圆满完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在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战争是王朝的迫切矛盾。司马懿长期负责对蜀汉的战斗,而曹魏一半以上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西部战线,因此司马懿家族很容易就笼络了效忠自己的武装,开始了窃取曹魏王朝实权的进程。

青龙二年(234年)年初,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攻魏。曹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在渭水筑垒阻击。这一仗打了大半年都不见分晓,主要原因是司马懿天天高挂免战牌,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

司马懿的部下将领忍受不了无所事事的日子,对蜀汉的日日叫骂挑战更是义愤填膺,多次集体要求出战。起初司马懿或严词驳回,或好言相劝,就是不准出战。军营里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战斗热情越来越高,司马懿渐渐有点儿受不了了。诸葛亮又来火上浇油,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羞辱司马懿不是个男人,激他出战。司马懿似乎被激怒了,气愤地向曹叡上表请战。蜀汉将士听说了,都很兴奋,觉得司马懿这回总要出来了吧。诸葛亮则说:“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这只是司马懿想搬出皇帝来制止将军出战的伎俩而已。果然,曹叡不同意司马懿出战,还派了以耿直著称的老臣辛毗杖节来到军前当监军,节制司马懿。辛毗来了以后,司马懿的火气顿时大了许多,面对诸葛亮的挑战,常常和部将站在一起主张出击。好几次,司马懿都带兵冲出了营帐,只怪辛毗杖节立在营门,以身阻挡司马懿出兵。曹魏军中的不满情绪日渐浓重,不过司马懿始终没有出战,还取得了重大战果:蜀汉相持不下去,主动退兵了,而迫切寻求决战的诸葛亮则死在了军中。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因为抗蜀大功于青龙三年(235年)升任太尉。此时的司马懿已然是朝廷的第一功臣兼能臣,聚敛了越来越大的权势。曹叡不禁对司马懿产生了怀疑,曾经问陈矫:“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虽然提问的前提是司马懿“忠正”,但为什么还要怀疑他是不是“社稷之臣”呢?陈矫的回答非常干脆:“司马公在朝廷众望所归,对社稷是否有利,臣就不知道了。”正是在这种怀疑思想下,曹叡于景初二年(238年)病危的时候,最初确定的顾命大臣群体是以叔叔、燕王曹宇为首,包括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里面几乎清一色的曹氏宗亲,而将司马懿排除在外。其中曹宇与曹叡虽然是叔侄,但因为年龄相仿,是从小就一起玩大的。可是曹宇只当了四天大将军,就坚决要求辞职,曹叡的意思也发生了改变,同意曹宇辞职,亲手否决了最初的顾命大臣集团,最终让太尉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年仅八岁的曹芳。

曹芳即位,司马懿加封侍中、录尚书事,总督中外诸军,和曹爽共执朝政。曹爽是曹真的儿子,算是司马懿的晚辈,加上的确缺乏政治经验,因此凡事尊重司马懿的意见,遇到政策难题、边界战争等棘手的事情都推司马懿出面主持。司马懿把这些事情处理得都很好,尤其是把来犯的东吴大军打得屁滚尿流,权势进一步巩固。司马家族陆续有子弟十一人封侯,司马懿本人食邑万户,部属门生遍布朝野。

这时候,作为皇室的曹爽兄弟看到了危险:内外倾心、掌握实权的司马懿已经威胁到了曹魏的皇权!于是就出现了曹爽势力对司马懿发动突然袭击,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夺其实权。从正始八年(247年)开始,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装出行将就木的样子,长期在家“养病”,对政事不闻不问。暗地里,司马懿及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联络势力蓄养死士,伺机反扑。

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按照惯例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陵墓。曹爽兄弟、党羽随驾前往。在曹爽集团倾巢而出的前一天夜里,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昭彻夜难眠。这天夜里,父亲郑重告诉他,第二天将会有决定司马家命运的大事件发生,要他抓紧时间休息。司马昭不知是兴奋或是激动或是紧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哥哥司马师,早已参与了父亲的谋划,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曹芳、曹爽君臣一出城门,“久病”的司马懿就披挂上阵,带领两个儿子跨马冲出了家门。司马师在暗中早已准备了三千死士,这时一齐发难。司马父子关闭了洛阳城的各个城门,占据了武器仓库及皇宫,又派遣亲信分别夺取了曹爽等人军权。曹氏兄弟还在洛阳城中留有许多中下级军官和数量可观的军队,可惜群龙无首,这些官兵没有反抗,很轻易地转化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军事力量。郊外的曹爽兄弟得知噩耗,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犹豫。原本,曹爽兄弟手中握有皇帝,完全可以学曹操挟天子自重,前往其他地区号召勤王,讨伐司马懿。遗憾的是,长期的养尊处优造就了曹氏兄弟优柔寡断、懦弱无能的特点。曹爽最终交出了大将军印绶,返回洛阳,遭到软禁。正月初十日,司马懿以谋反罪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下狱,最终诛杀。

政变次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并给予司马懿奏事不名的待遇。高平陵政变是曹魏政治的分水岭,之前曹魏政权掌握在曹魏皇室手中,之后司马家族开始了谋权篡位的进程。 lmHLgH+IzyePOThzzEZk+eZTVCG6ZvC+DoyI48gSRnv2rMCZub02B0NmQorYjnN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