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后赵与冉魏的兴衰

刘曜的前赵(定都长安)和石勒的后赵(定都襄国),一开始并没有打起来,维持了多年的和平。因为前后赵内部都不稳定,需要先处理好内务才有能力对外。

前赵的内部麻烦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关中陇右一带的氐、羌等少数民族并不服从匈奴的统治,叛乱者数以万计。刘曜安抚和迁徙并举,平定叛乱后迁徙二十余万人充实长安。第二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张轨趁中原大乱之际,割据凉州,建立前凉政权,向东晋王朝称臣,威胁前赵的后方。前赵对张氏政权用兵,迫使前凉服软称臣。

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是并州的羯人,年轻时遇到大灾荒,被当时的并州刺史司马腾抓起来当作奴隶押到山东出卖。在山东,石勒表现突出,很有威望。主人最终释放了他。305年,石勒和汲桑趁乱集合几十个伙伴,起兵为寇,很快组织了以羯族为核心的武装力量。他和汲桑曾攻下河北重镇邺城,杀死了贩卖过他的司马腾。汲桑战死后,石勒率部投靠了刘渊。当时匈奴汉朝的主力集中在并州、关中和河南地区,在山东、河北地区的扩张主要依靠投靠匈奴的各支杂牌军。

除了石勒,东部打着匈奴汉朝的旗号作战的还有王弥的军队。王弥是汉人,趁乱起兵,军队以汉人为主,实力足可与石勒相对抗。石勒和王弥扫荡了东部地区的西晋军队,并和匈奴的刘聪军队一道制造了“永嘉之祸”,各自杀戮了数以万计的西晋王公官吏。共同的敌人被消灭后,并肩作战的朋友就变成了敌人。

王弥图谋石勒,可惜缺乏政治技巧,思想觉悟也不高。他幻想通过拍马屁让石勒放松警惕。石勒在青州大获全胜后,王弥故意写信给石勒说:“石公俘获苟晞却赦免了他,何其神勇啊!让苟晞为公左膀,我王弥来做您的右臂,石公就可以平定天下了。”石勒不相信王弥的鬼话,开始提防着王弥。王弥的军队数量不少,却分散兵力,分兵攻略地方。他亲自领兵南下,和东晋大军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相持,情况不妙,就向石勒求援。石勒当时正在和乞活军陈午的队伍鏖战,不想增援王弥。石勒的汉族谋士张宾劝他:“您常常担心王弥的掣肘,这次是个解决他的好机会。陈午小竖,何能为寇?王弥人杰,将为我害。”石勒听从张宾的意见,亲自率军增援,击败晋军。王弥对石勒放松了警惕。不久,石勒请王弥赴宴,王弥不顾部属劝阻,贸然前往,结果在席间被伏兵杀害。王弥的部下或散或降。石勒军队成了东部最强大的势力。

石勒和王弥名义上都是匈奴汉朝的大将。石勒擅杀王弥,匈奴朝廷严斥,可又不能追究石勒的罪责,只能默认了石勒在东部的独尊地位。石勒军队起初都是流动作战,没有后方,没有给养,沿途劫掠,是不折不扣的流寇。永嘉六年(312年)初,石勒计划攻克建邺(即建康,282年改称建邺),劫掠富庶的东南地区,在江淮地区遭到晋军的层层抵抗。江南司马睿聚集兵力防御石勒,江淮地区又连降大雨,石勒军队陷入了困境。饥饿和传染病夺走了半数官兵的生命。石勒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没有土地和人民就没有立国之本。环顾天下,长江流域、关中和巴蜀都有主人了,剩下的就只有山东、河北了。石勒毅然回军北上,去争夺河北和山东。

汉代以来,河北最重要的城市是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内),石勒长驱北上,进攻邺城,苦于邺城高大牢固,一时难以攻下,退而占领襄国。从此,石勒以襄国为根据地,四处消灭河北地区的坞堡,收集粮草和人口充实襄国。西晋幽州刺史王浚集合数万主力,联合辽西鲜卑段匹䃅等人进攻襄国。石勒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死死支撑了下来,陆续消灭西晋部队,对段氏鲜卑先擒后纵再赠送厚礼重金。段氏鲜卑感念石勒,与他结盟,收兵撤还辽西。王浚见势不妙,撤军北逃。建兴元年(313年)四月,石勒侄子石虎攻克邺城,冀州尽入石勒囊中。

幽州刺史王浚为晋朝坚守北方的飞地,名为晋臣,其实长期脱离朝廷,已起了不臣之心,奢纵淫虐,署置百官,就差割据称王了。石勒依张宾之计,利用王浚割据之心进献厚礼,表示拥戴其称帝,还厚赂王浚的女婿枣嵩。为了麻痹王浚,当晋朝的范阳守将游统暗中派遣使者联络石勒投靠时,石勒杀死使者送给王浚。晋廷为了保持飞地,升王浚为大司马,把幽州、冀州托付给他;升刘琨为大将军,把并州托付给他。晋朝的使者先到襄国。石勒将之视为一个机会,把精锐军队都隐匿起来,在晋朝来使面前故意示弱,再写信给王浚,假称要亲赴幽州劝进,又写信给枣嵩,吹嘘他功劳显赫,要为他请官晋爵。王浚得到使者回报,相信石勒兵力薄弱,轻信石勒劝进的假话,毫无戒备。王浚做着白日梦,石勒却领兵日夜兼程偷袭幽州,兵不血刃地迅速推进到蓟城(幽州州治,在今北京市西南)城下。途中有官员见石勒来意不善,派人报信。王浚竟然杀死报信人,此后再无人报信了。石勒看到蓟城没有防备,担心有伏兵,借口献礼,先驱赶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让城内一片混乱,然后杀入城去,俘获王浚,押送襄国斩首。幽州也成了石勒的领土。

此后便发生了匈奴内乱,刘曜和石勒分立。刘曜忙于处理关中的麻烦,石勒则要与割据青州的曹嶷作战。曹嶷是王弥的余部,独立于各派势力,在感情上倾向晋朝。原来的青州州治淄博地处平原,难以防守,曹嶷找了靠山临水、易守难攻、交通发达的地方,修建了广固城(今山东青州市益都镇),做了长期坚守的打算。太宁元年(323年),石勒派遣石虎率步骑四万讨伐曹嶷。曹嶷自知不敌,计划避徙海中保存实力。不想疾疫流行,曹嶷还没成行,石虎大军就包围了广固城。曹嶷投降,被押送襄国,后被杀。攻陷广固城后,残忍的石虎坑杀军民数万人,扬言要杀尽居民。后赵新任命的青州刺史刘征说:“没有居民,我做什么刺史?干脆回去算了!”石虎这才留下几百人。青州也纳入后赵版图。

双方内部事务都解决了以后,前后赵开始兵戎相见。前赵刘曜的军力弱于石勒,便先下手为强,联合东晋军队抢先向石勒发难。东晋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等人愿意与匈奴联军。东晋太宁三年(326年),前赵联合东晋的北方军队进攻石勒。石勒派石虎迎战。双方在成皋(今河南荥阳)激战,战火蔓延到并州,前赵军队大败。刘曜败归长安,东晋军队或南逃或投降后赵。今天的河南地区完全被后赵占领。

两年后(328年),后赵主动反击,石虎率兵进攻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西南)。刘曜亲率精锐驰救,杀败石虎。石虎狂奔数百里逃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刘曜乘胜进军,包围了洛阳。后赵军队坚守城池,刘曜就采取掘堤水淹的办法冲灌城墙,洛阳危在旦夕。石勒几乎是倾国而出,分兵三路救援洛阳。这时,刘曜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在外线部署军队阻击援军,结果导致后赵援军蜂拥而来。见势不妙,刘曜举止失措,既没有加紧围攻洛阳,也没有后撤,反而撤围洛阳,将十万大军都排列在洛河以西,和石勒隔河对峙,坐等挨打。石勒主动出击,命石虎等人攻击前赵大军各处,同时亲自提刀上阵夹击刘曜。前赵大军在这场决定性的战斗中溃败。石勒大获全胜,斩首五万余级。当时是冬天,刘曜骑马从洛河冰面上撤退,结果马坠于冰上。刘曜身上被创十余处,成了后赵的俘虏。石勒让刘曜写信令留守关中的儿子刘熙投降。刘曜却写信要求刘熙:“与大臣匡维社稷,勿以吾易意也。”石勒见刘曜刚硬不降,就杀了他。

刘曜本以为儿子刘熙坚守关中,还可同石勒一搏。实际上主力覆灭后,前赵立即分崩离析。关中大乱,329年正月,刘熙得知父亲的死讯后,逃离长安,躲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去了。留守长安的前赵军队投降后赵。刘熙这时候又后悔了,在夏天反攻长安,没有成功,将前赵最后的实力也折损了。石虎乘机攻克上邽。前赵亡。至此,除了辽东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政权和河西张氏外,石勒统一了北方其他地区。330年,石勒称帝。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出身少数民族,又当过奴隶,对社会实情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尤其是对西晋末年百姓流离失所的乱局记忆深刻。建立后赵政权后,石勒留意农业生产,派遣使者巡行州郡,招募流民,劝课农桑。随着后赵政权的稳定,流民相继归附石勒,之前农田荒芜、百业凋敝的景象有所缓解。

石勒所代表的羯族整体汉化水平不高。石勒却能够认识到汉族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征战过程中吸纳汉族政治文明。石勒不识汉字,就找儒生读书给自己听。一次,儒生读《汉书》,读到郦食其劝刘邦分封六国后人时,石勒大惊,说这样做会天下大乱的。后来听到张良劝阻,石勒连忙说:“赖有此耳。”石勒初起时,对西晋王公大臣、坞堡主及士大夫大开杀戮。后来他逐渐认识到争取汉族上层,尤其是留在北方的氏族豪门的支持的重要性。石勒在俘虏中区分士庶,将士族集为“君子营”,以示优待;在战乱中下令梳理地方家族谱系,明令不准侮易衣冠华族。建立政权后,石勒恢复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吸收氏族进入后赵政权。河东裴氏、京兆杜氏、清河崔氏、颍川荀氏都有人被后赵政权擢用。

尽管有所自我约束,石勒骨子里还是个残暴的人,奉行民族压迫政策。石勒忌讳别人提及他的异族出身,后赵法令明确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杀无赦。百姓不得不将日常食用的胡瓜改名为“黄瓜”。至于杀戮汉人、强迫移民等措施,更是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333年夏,石勒病死,遗诏令太子石弘继位。

石勒死时,后赵的实权被铁腕人物石虎掌握。石虎是石勒的侄子,为人残暴,善于征战,为后赵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石虎野心勃勃,就等着石勒死后自己做皇帝,都布置好武士要抢位置夺权了。太子石弘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吓得主动声明自己无才无德,石虎才是真龙天子。但石虎考虑到石勒尸骨未寒,强登皇位容易树敌,便虚情假意地拥戴石弘称帝。石弘称帝后,完全是石虎的傀儡,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石虎掌握各个要害部门,进一步控制政权,在咸和九年(334年)废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之后,石虎诛杀了石弘及石勒的其他儿子,从襄国迁都邺城,于349年称帝。

石虎继承了石勒凶残的性格和民族压迫政策,掌权后强化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全分开,又强行规定称汉人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为了充实新首都邺城,石虎强迫各族人民迁往邺及其周围地区。石虎故意对汉人征发繁重的赋税与徭役,长期役使百姓超过四十万。为征讨前燕,石虎又征召超过五十万百姓准备军资。石虎本人汉化程度不高,对游牧生活很留恋,将黄河以北中原地区的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狩猎围场,规定汉人不能向其中的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结果发生了许多百姓被野兽害死或者吃掉的惨剧。汉人地位竟不如野兽。而石虎对此解释说:“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石虎的荒淫无度、率性胡为,让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把后赵政权推到了火山口上。

石虎的家庭生活也一团糟。太子石邃因为父皇宠爱弟弟石宣和石韬而担心地位不保,于是阴谋叛乱篡位,事泄后被杀。石虎立石宣为新太子,却加倍宠爱石韬,再次激化儿子之间的矛盾。新太子石宣嫉恨石韬,残忍地将石韬砍掉手足、刺烂双眼、挑破肚子,石韬惨死。石宣借石韬丧礼,一不做二不休,计划暗杀石虎篡位。石虎知道真相后,用同样的酷刑将石宣处死。石虎杀太子后,把无辜的东宫官吏、卫士十余万人谪戍凉州。

349年,一万多名获罪的东宫官兵被押送到雍城(今陕西凤翔),他们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点燃了大叛乱的引信,关中各族百姓揭竿而起,加入起义队伍。起义军所向披靡,攻略长安,杀出潼关,人数超过十万。石虎派大司马李农调集重兵镇压,反而被起义军打败。后赵的军队经此一叛一败,元气大伤。石虎不得不利用其他少数民族武装来镇压心腹大患。氐族贵族苻洪和羌族贵族姚弋仲纷纷组织军队,合兵进攻,终于镇压了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后赵军队在重重矛盾中也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其他少数民族的武装尾大不掉,开始威胁石虎的统治。石虎在当年一命呜呼。

石虎死后,诸子争立,骨肉相残,导致帝国分崩离析。第二年(350年),政权落入一个汉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石闵。

石闵原名冉闵,是并州乞活军的后代。西晋末期,北方连年灾荒,又赶上瘟疫和八王之乱、胡人南下,许多地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牛羊猫狗都被吃了,老鼠草根也被刨出来吃了,最后出现了“易子而食”“人相食”的人间惨剧。人祸接踵而来。比如在并州“寇贼纵横,道路断塞”,又“数为胡寇所掠”,到处是跨马持刀的凶徒,弱肉强食,简直是人间地狱。于是,数以十万计的流民四处流徙,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和安全的地方。在流荡哄抢的过程中,流民既要抢掠生存又要自卫,逐渐形成了自发的武装组织。军官出身的田甄、李恽、薄盛等人最后将并州流民组织起来,随司马腾“就谷冀州,号为乞活”。这就是乞活军的来历。

乞活军在十六国前期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先是跟随司马腾镇守邺城,与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司马腾死后,乞活军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在李恽、薄盛带领下投奔了东海王司马越,后流窜在山东、河南等地,最后被石勒消灭;另一部分乞活军在田甄率领下前往上党,也被石勒打败,余部陈午等投降石勒。陈午部队中有一个人叫作冉瞻,只有十二岁,精明能干,很受石虎喜爱。石虎将他收为养子,冒姓石。石瞻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石闵”,石虎认石闵为养孙。还有一种说法是石闵是石虎的养子。虽然说法不同,但石闵原名冉闵,是汉人子孙的史实是确定的。

《晋史》描述冉闵“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在后赵时期,冉闵临战都冲锋在前,奋勇杀敌,深受石虎的器重,进而掌握了部分军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当时汉族百姓普遍渴望驱逐残暴的羯族统治者,拥护汉族出身的冉闵发动政变推翻后赵。冉闵于350年夺取政权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邺城,史称冉魏。这是十六国时期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汉族政权。

冉魏政权仅仅存在三年时间。它依靠部分汉族武装,趁羯族内乱仓促建立,统治区域局限于黄河中游的南北地区——其他地区为后赵残余或趁乱割据的其他少数民族占领。支撑这个政权的精神动力就是驱逐胡族,光复汉家天下。冉闵本人就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掌权后就下令,邺城城中“今日以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所任之。敕城门不复相禁”。邺城大门昼夜不关,供百姓选择到底是支持新政权还是反对新政权。羯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惊恐不安,纷纷逃出城去,而汉人热诚支持新政权,纷纷涌入城来,“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极端激化,百姓互不信任。冉闵见少数民族都不支持自己,杀心顿起。他宣布:“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门牙。”这便是公开的“杀胡令”。一日之中,数万胡人被杀。积怨已久的汉人大开杀戒,凡是见到眼廓深刻、须发发黄等胡人特征的人一律杀死。被冉魏政权屠杀的胡人估计超过二十万。胡人或者拿起武器自卫,反攻汉人,或者成群结队返迁塞外。各少数民族经过数十年的迁徙征战,依然分布各地,组织相对严密,在“杀胡令”的威胁下群起围攻冉魏政权。形势很快就对冉魏政权不利了。

冉闵对南方的东晋王朝抱有好感,派遣使者联络东晋,希望联合起来驱逐胡族。东晋君臣对冉闵很不信任,听说冉闵竟然称帝,断然拒绝联军的要求。冉闵只能靠奋勇作战来挽救局面。冉闵政变后,石虎的儿子石祗在襄国自立,并起兵讨伐冉闵。351年,冉闵将后赵残余部队杀得大败。352年正月,冉魏攻克襄国,后赵灭亡。连年作战,冉闵赖以征伐的军队疲惫不堪。慕容鲜卑的前燕政权趁乱先攻占幽州,又趁机大举进攻冉魏。冉闵再向东晋王朝求援,东晋对冉闵依然没有好感,相反对一再上表称臣的前燕政权很有好感,所以坐视前燕政权步步强大,冉魏日日削弱。冉闵集结汉族军民,以一万之众抵抗十四万鲜卑大军的进攻。在决战中,冉闵奋勇冲锋,在敌阵杀进杀出。传说他左手执双刃矛,右手执钩戟,杀死燕兵三百余人,最后马倒被擒,死于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同年夏,邺城陷落,冉魏灭亡。

冉魏骤亡后,华北东部地区为前燕占领,关中地区被前秦占领,北方进入了前燕和前秦对立的阶段。 Uma8xccIrnI7hqEW0jvgNqR6aZvxjfzK9tXurR2pcwHuzu/1Y9f6gNbcQu8wq8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