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和组织实现自己的身份时会遵循一定的规则或程序,这些规则或程序要适合他们认同自我身份的情境。在考虑这些规则和程序的时候,他们既不考虑偏好,也不考虑对未来结果的期望。
适当性逻辑是规则遵循的基础。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明确地或含蓄地)以下三个问题:
· 识别 问题:处于什么样的决策情境?
· 身份 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这个组织是什么样的组织?
· 规则 问题:像我或像这个组织一样的人或组织,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如何行动?
这一过程并不是随机的、武断的或者无足轻重的,它是一个系统的、经过推理的并且通常都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些方面,适当性逻辑可以与推论逻辑相媲美。但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决策过程与理性决策过程不同,以规则为基础的推理过程是一个确立身份,并使规则与已识别的情境相符合的过程。
以身份和规则为基础的决策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社会制度使个体社会化并接受教育,遵守与其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身份相联系的规则。决策由那些扮演决策者的人做出——家庭中的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组织中的角色。个体通过学习知道作为母亲、经理人、大学生或男人意味着什么。大学教会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所需要的适当规则。个体通过学习知道医生或工程师应该如何行动。
作为决策方法的规则遵循在行为学理论中也很常见,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讨论情境的重要性;人类学家讨论文化和规范;社会学家讨论角色;心理学家讨论身份、产生体系和模式。每一学科都以自己的方式认为决策是由适当性逻辑产生的。
规则和身份本来应该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但是由于规则和身份非常引人注目,以至于人们很有可能把它们当作行为的背景。不仅决策者认为规则和身份是理所当然的,观察者也这样认为。在选择的理念体系下,任何可发现的意愿,不管它多么受规则的限制,都被夸大了。历史和新闻中的故事总是夸大在一定规则下理性选择策略的作用,总是忽视那些创造、保持、解释、改变和忽略身份与规则的丰富过程。由于这种观念,有些理性选择理论学家认为,规则是更高层次的理性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他们将规则理性化,从而使规则成为内生的。
另外,规则遵循学习者却把第1章中所讨论的理性选择模型仅看作与决策者身份相联系的规则遵循的一种形式。理性也是一种规则,它要求人们做出相因而生的决策。理性还是一个普遍规则,因此,遵循其结构的行动非常普遍,那些向行动者和观察者保证按照理性规则进行决策的程序也很普遍。在这样的概念体系下,规则遵循是基础,理性则是由规则遵循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