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前言

2022年11月,G20峰会的成功召开为当前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峰会以“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为主题,聚焦全球卫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三大优先议题。这明确了数字化转型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全世界都在往该方向迈进。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这标志着我国坚定推行数字中国战略毫不动摇。

本书的目的是:在数字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指引下,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更好地落地,帮助企业“强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谈及本书的写作缘由,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当前,我国正在引领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我国的探索已经进入“无人区”,已经没有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可供参考了。

2)目前尚没有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明确定义,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工业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始阶段。

3)市面上大部分工业数字化转型知识都是由IT人员撰写的,IT人员不太懂制造的业务逻辑,而数字化项目通常却是由IT部门挂帅。由不懂业务逻辑的部门去推动数字化转型,失败风险很大。

作者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出身,是一位在制造业精耕细作了20年的工程师,有专业实践方法论的工业逻辑(体系化的业务底层运行规则),长期亲历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战,深知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作者在前两本书里曾提出,企业中以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衡量的业务流是由运营体系有效支撑的,比如制造业的丰田制造体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施耐德制造体系(Schneider Production System,SPS)、美的业务体系(Midea Business System,MBS)、丹纳赫业务体系(Danaher Business System,DBS)等。这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凭借优秀的管理思路和制度保障各级员工都执行一个运营体系,从而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开展生产制造,以优异的质量(Q)、最低的成本(C)和最快的交付(D)向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正是要把这种优秀的管理思路和制度固化到数字化平台中。如何鉴定这些管理思路和制度在固化到数字化平台之前是否合理,其实属于业务层面。业务的执行要用数据来评估,而且还要是真实的数据。

本书将重点阐述数字化平台下的业务实践,即进入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探索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只有理解工业数字化转型并践行工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最终戴上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皇冠”。

本书介绍的数字化评估模型是基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和作者长久以来在工业企业里的实践,不做枯燥的说教。

本书的评估模型不针对研发创新阶段,研发创新阶段的评估思路可以借鉴该评估模型的思想,但是作者不建议研发创新阶段的评估像制造运营端那么细致、严格。因为太严格、太细致,反而会扼杀研发创新的活力。作者曾亲历世界先进企业的研发,知晓研发的KPI项目少。KPI项目少,才能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无须担心自身的KPI影响收入,心态就会比较平和,创造力自然就出来了。

本书仅为探讨工业数字化本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沈黎钢
2023年4月17日于苏州 283U95o7qqtAvF/Sg6WyCVKD/hq+8yY7kYhpTzmRpPYH7U32Y6Mx/egeJCUL8E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