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03
公司培养的人留不住,是人才的错还是老板的错

这家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公司,特别重视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公司创始人是海外著名高校生物学、医学博士,创始团队成员也都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他们对自己公司价值做出的判断十分准确,生物医药领域的公司,没有大型设备,没有土地资产,而且产品往往需要经过数年的研发才能展现其商业价值,所以短期内也没有收入。这意味着在产品没有研发出来投入市场之前,公司几乎没有任何资本上的价值。

那么,这类公司到底有什么值钱的地方呢?

人才,以及他们背后的智力资本!

公司依赖于优秀的团队,在资本市场中,融到了早期的发展资金,因此特别注意公司人才的培养,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大量员工离职。创始团队很困扰,所以参与了微咨询活动。

“董老师你好,我们公司是做药物纳米分子靶向载体的。你熟悉这个行业吗?”

“这么专业的领域,还是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我回答。生物医药行业有无数细分领域,一个优秀的咨询顾问必须善于学习新的知识。

“普通的药物,比如消炎药,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全面起作用。一个人可能仅有轻微的胃炎,但因为药物被运输到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去了,对胃部的消炎能力会减弱。那么为了提高胃部消炎效果,人们只能增加药量,造成恶性循环。而我们采用了一种纳米分子药物载体,这种载体具有靶向性。”

“相当于GPS。”我回应道。

“对,你这个比喻非常精准。纳米分子药物载体就相当于自带一个‘导航系统’。它会把药物送到病灶,而不是在身体里乱跑。”

“这很厉害,而且非常有意义!”

“是的,我们的产品一方面防止患者过度用药;另一方面可以用极小的药量治愈疾病。”

“那你们的客户是谁?”

“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大型制药厂。”

“非常棒!那么,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们这类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因此,公司在获得了基础的融资收入和市场收入后,花大力气培养公司内部的人才,但效果却不好,员工大量离职。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公司培养人,他自己知道吗

“你能说说公司培养人的方式吗?”

“公司是技术至上的文化,整个团队缺乏商业意识。我们花了重金,请很多商业领域的导师来公司上课,希望能提升公司员工的商业思维。我们还鼓励公司员工攻读MBA、EMBA,如果他有意愿,我们支付一半的学费。同时,我们也在公司专门划出一个区域,布置了图书馆,精心挑选了很多商业书籍,中文外文的都有,但响应的人寥寥无几。”

“那你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善这种情况吗?”

“嗯,虽然知道不太对,但是后来公司采取了一些半强制性措施,比如把学习进步的成果与人力资源的考核联系起来,并赋予了比较大的考核权重。”

“于是,开始有人离职?”

“是的。”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位创始人不知道,对任何人来说,学习都是一个需要做出改变才能发生的行为。改变,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痛苦,所以如果不能激发大家自身的动力,很难通过强制或半强制的手段来实现真正的学习。

我在纸上画了三个互相嵌套的圈:最里面一层是舒适圈,中间一层是学习圈,最外面一层是恐惧圈,然后指给他看。

“在心理学上,大致有这么三种状态。人在心理上最舒服的时刻是处于舒适圈里面。为什么我们喜欢和家人、朋友相处,因为我们彼此熟悉,可以展现最率真、本我的一面,而不必感到任何紧张或者警惕。学习心理学认为,已经掌握的知识其实就是在舒适圈里面,对应的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你的公司招聘的都是生物、医药技术专家,因此,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是生物、医药知识,他们特别擅长这个领域,这是他们在学习心理中的舒适圈。商业知识是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甚至他们可能没有最基本的基础。

“我想请问你,公司员工是否在自己所熟悉的生物、医药领域中,能够持续进修和学习?”

“是啊,你说的对,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这三个圈的概念我是知道的,我觉得我们公司这些员工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学习,所以我觉得他们走出舒适圈是没问题的!”

“你说的没错,但你忽视了另一个学习发生的心理学机理,就是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同化、顺化认知过程的解释。”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期待我继续说下去。

“所谓同化的认知过程,其实是指人在接受外界的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把新的内容经过思考、消化,放到自己大脑中已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其成为原有知识体系的补充。比如,你公司的员工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头脑中已经构建了生物、医药方面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说是‘知识大厦’。对他们来说这个领域内的任何新知识,都是‘知识大厦’的一块砖。他们能很快同化这个领域内的任何专业技术发展所孕育的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

“顺化的认知过程,则发生在面对全新的知识时。因为自己头脑里没有那座‘知识大厦’,所以只能调整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来理解全新的知识,相当于重建一座全新的‘知识大厦’,从底层结构上改变自己的认知。这个难度比同化学习大得多。

“简单来说,同化学习是用外面的砖填到自己的大厦里来,而顺化学习,特别是跨领域的顺化学习是要重建一座结构完全不同的大厦,难度可想而知。”

听完我的话,他若有所思。

“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员工学习商业知识,是在另一套逻辑之上来构建新的大厦。”

“是的。”

“所以,公司后面采取半强制的措施来鼓励学习,员工不认为这是培养人,而是刁难人?”

“给你点赞!”不愧是高智商人才,一点就透。

“老师,听你这番话,胜读十年书!”他立即找到了公司大批高端人才离职的核心原因,在心理上,他们认为自己被老板和公司刁难,而不是培养。

很多时候,你想培养一个人,这个人能否深刻了解你的意图是成败的核心原因。公司想培养人,他自己知道吗?

涨工资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老师,那我们怎么办?能用涨工资来留住他们,并鼓励他们学习商业知识吗?”他继续问道。

“你觉得如果换成自己,企业给你提高工资,让你去做你自己不喜欢的事,你会不会接受呢?”我反问道。

“不会!”他脱口而出。然后,表情黯淡了下来。

“工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赫茨伯格有个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工资、分红、股份、工作环境这些物质性的因素,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没有激励作用,仅仅起到了保健作用。也就是说,工资高、环境好,能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产生抱怨;如果想要激励他们奋发努力、积极改变,还需要动用诸如‘感到受到尊重’‘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自我价值能够实现’‘成长的需求得到满足’等方式。”

“这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的内容吗?”他立即醒悟过来。

“是的,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是需求金字塔上层的因素。”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他感慨道。

这是一个巨大的盲点,无数管理者认为,只要涨工资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于是,他们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刚刚加薪的两三个月里,员工干劲很足,之后就又恢复原样,甚至还不如原来了。

加薪的底层逻辑是公司想要雇用的是员工的技能,加薪是给技能标了个高价,工作还是由员工来完成。亨利·福特曾经说:“我明明只想雇一双手,为什么来了一个人?”技能是有价格的,人没有。人有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需求,虽然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有成长空间,有自我价值。如果公司不注意这些,加薪仅仅能提高员工“受委屈”的上限,却无法真正地激励他们。

人才的核心需求

“那,我们怎么办?”他问道。

“你认为真正的人才核心需求是什么?”我启发道。

“自我成长?但他们不乐意学习啊!”

“不用怀疑,自我成长绝对是人才的核心需求,不乐意学习也是事实。”我笑着说。

他疑惑地看着我。

“检验一流的智商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想法,但仍然保持行动力。”

“菲茨杰拉德!”

“没错!”我肯定道。“严格来说,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而是你需要引导他们去进行顺化学习,构建关于商业的知识体系,打好一个新的知识大厦的‘地基’。公司里那些优秀的人才,在同化学习上毫不费力,但是出于年龄或者经历的原因,他们不乐意接受或者看不起商业知识,在他们心目中,技术才是王道。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技术专家的原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办法,让他们意识到商业问题其实跟技术问题是互补的。我给你三个问题,你回去问问他们,看看效果如何?

“第一个: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需要什么来支持?

“第二个:历史上有没有技术很先进,但没有发展起来的产品?

“第三个:为什么有些产品,比如互联网的TCP/IP协议、计算机的键盘布局并不是技术效率最高的,却能大行其道,为世人所接受?

“技术与科学不同,科学研究可以完全不考虑应用和商业化,但技术必须考虑商业化。”

“你说的太对了!”他赞叹道。

优秀人才的核心需求绝对是自我成长、自我价值的实现。一家优秀的企业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就无法吸引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根本不愁没地方去,任何公司都想要人才。他也不愁自己的工资,任何想挖走他的公司都能提供让他衣食无忧的工资、股权。所以,靠给工资、给股权来挽留人才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反过来,真正的人才会珍惜给他发展空间、激发他梦想,让他能够自我实现的公司。短暂的收入降低也无法改变他的选择。埃隆·马斯克吸引美国顶级火箭专家汤姆·穆勒加入初创的、九死一生的SpaceX绝对不是靠丰厚的工资和极具价值的股权,而是在他“移民火星和回收火箭”的使命背后,巨大的个人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

想要优秀人才,尤其是那种超级优秀的人加入你的企业,你必须知道他们的核心需求!

盲点扫描

1.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无差别的

同化学习和顺化学习的难度是不同的。同化学习对有一定知识积累的人来说非常容易,不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顺化学习则不然,需要构建新知识大厦的“地基”。

2.学习型组织 可以通过强制行政命令来建立

你可以通过强制行政命令让一个人搬几块砖,但无法强制他在大脑里面想什么。

3.涨工资可以激励员工的干劲(高工资可以吸引人才)

真正的人才是无法靠钱吸引和留下的,干劲也不是钱可以激励出来的。可能你的确遇到过给高薪能让人才听命令的事情,但对高级知识型人才来说,这套是行不通的。他们会看到工资背后的本质,认为是公司非常认可他们。但如果公司的领导和制度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认可,他们是不会被钱激励的。 C6GZJL0A86GvdovLzGw3UIEhu2zFvKS3dLBCvlq1LLoxE4QZZaPit9noN4zpBS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