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窗外白桦上的喜鹊就喳喳地叫起来了。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沉睡了九十三天的朱彦夫,耳朵里突然灌进了喜鹊的叫声。他僵硬的脸上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他想要睁开眼睛,却无力睁开。他还没有真正醒来。
他不晓得,自己已经昏睡了这么久。在他长长的沉睡中,一九五〇年的寒冬早已远去,一九五一年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喜鹊喳喳喳的叫声,仿佛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将朱彦夫的记忆带回到他的儿童时代,带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叫张家泉的小山村。
一九三三年夏天,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朱彦夫出生在张家泉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家里除爹娘外,还有一个八岁的姐姐,后来又添了一个弟弟。
朱彦夫最早的记忆就开始于一个喜鹊叫喳喳的早晨。那时,他只有四岁多一点儿。那天早上,是喜鹊喳喳喳的叫声把他从睡梦中吵醒了。他睁开眼睛,溜下炕,赤着脚,走出低矮的草房,循着喜鹊的叫声来到院子里的一棵枣树下。他仰起头,看了看树上的喜鹊,便绕着那棵枣树跑着玩了起来。
喜鹊们看到小彦夫在树下玩,不但不怕他,还叫得更欢了,仿佛在大声喊:“小彦夫快长大,小彦夫快长大……”
小彦夫友好地朝喜鹊们笑一笑,又时不时地跑到门口向远处眺望。在树木郁郁葱葱的大山中,有爹开垦的几块薄田。此时,爹正在一块田里劳动。
天有些旱,庄稼长势不好。每天天刚蒙蒙亮,爹就到田里劳作去了。
一股粮食掺杂着野菜清香的气味在空气里飘荡,小彦夫不由得看向院子东边的那间又矮又小的草棚,娘正在草棚里摊煎饼。袅袅炊烟冒出来,惹得小彦夫的肚子响起一阵咕噜咕噜声。小彦夫的脸上漾起幸福的期待笑容。
“哼哼……”猪的哼哼声又把小彦夫的目光引向院子西边的猪圈。猪圈是用石头垒的简陋围墙围成的,在围墙的一角,三根木桩子撑起了几块薄石板。石板下卧着的一头黑猪,正饿得哼哼叫着,仿佛在等待一早就出去割猪草的姐姐回来喂它。
不一会儿,姐姐挎着一筐鲜嫩的猪草回来了。小彦夫看到姐姐,便弯腰捡起一颗青枣子,调皮地掷向她。青枣子落在姐姐的肩膀上,姐姐惊了一下,歪头看向枣树这边。
“呀!你这个小捣蛋鬼!”姐姐边笑着边说,“快过来,不然我告诉爹,让爹打你屁股!”
“爹才不舍得打我屁股呢!”小彦夫正说着,看到爹扛着一把镐头回来了。他高兴地喊了一声爹,就朝爹走来的方向跑去。爹立马扔掉镐头,伸开双臂,上前抱住了他。
他开心地在爹的怀里大笑起来:“咯咯咯……”
这时,娘从草棚里出来了,把一碟刚切好的咸菜和一摞煎饼放在磨盘上,笑盈盈地招呼他们爷仨说:“别闹了。煎饼摊好了,玉米糊豆也烧开了,都快过来吃饭吧!”
“我先去喂喂猪!”姐姐朗声说着,挎着筐子跑向猪圈。小彦夫立刻挣脱爹的怀抱,追在姐姐身后,边跑边嚷着:“我喂!我喂!”
幼年的朱彦夫虽然家境贫穷,但爹慈娘善,姐姐也很爱护他。小彦夫在家人的疼爱下快乐地成长着……只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一九三八年的冬天,朱彦夫五岁,日本鬼子的铁蹄越过鲁山,践踏到了他的家乡。
鬼子在东里店建起炮楼,设立了据点,三天两头就进村烧杀抢掠。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再加上连年的旱情,他家的几块薄田几乎颗粒无收。为了生活,爹只好去南乡打工。
娘要照顾幼小的弟弟,朱彦夫便跟着姐姐外出讨饭。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一群小孩一边追着他们扔石头,一边高声叫骂着:“打小臭要饭的!快来打呀,打小臭要饭的……”
姐姐拉着他赶紧跑,不料一块石头打在了姐姐的后脑勺上。顿时,鲜血就流了下来。
朱彦夫见此,立刻扬起小拳头,不顾一切地冲向那群孩子:“狗娃子,敢打我姐,我和你们拼命!”
孩子们吓得纷纷扔下石头,落荒而逃。
从此,朱彦夫坚决不让姐姐去讨饭了。他对姐姐说:“你留在家里上山挖点野菜,帮娘照顾弟弟。我已经长大了,我一个人去要饭,保证不会让娘、你和弟弟饿着。”
娘和姐姐都拗不过他,只好任由小小年纪的他每天天不亮就一个人出去要饭。几年里,小小的他走遍了家乡那一带的村村落落,每一条贫瘠的山道上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