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院子里白杨树、银杏树、枫树的叶子纷纷扬扬,随清清凉凉的秋风,漫天飞舞,又散落而下。黄色与红色的叶子在空中相遇,多么美好和浪漫!
可这份祥和与宁静,却被一阵急促的枪声打破了。
“弟弟,快躲!”姐姐帼秀一边喊,一边把比她小三岁的于敏拉到炕沿底下,两个小小的人儿迅速蜷缩起来。
“弟弟,闭上眼睛,子弹就打不过来了。”听到姐姐低声的安慰,于敏照做,但是小小的他和姐姐一样,眼皮子止不住地哆嗦。
他们只能在心里祈祷:土炕啊土炕,请保护我们,你一定要把乱飞的子弹挡住啊!
于敏和与他同龄的孩子一样,童年是在军阀混战、日寇侵略的苦难中度过的。枪声、死亡、恐惧和躲藏,让他们小小的心灵饱受伤害,也让他们在苦难当中更早地成熟起来。
于敏有一个姐姐,其实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惜弟弟妹妹都夭折了。
于敏原名于慜,字敏之,寓意是聪明敏捷。后来,他觉得“慜”字太生僻,干脆改为“敏”字。
于敏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他在那里读完小学后,前往天津,和家人团聚。
爸爸在天津市财政局任职,职务不高,再加上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经济上总是捉襟见肘。
于家是个大家族,有不少亲戚住在天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天津被日本占领了。待外面的局势稍微平稳,妈妈和姐姐常领着于敏到三姑奶奶家串门。
三姑奶奶会做好吃的津门小吃,煎饼馃子、大麻花、狗不理包子、油炸糕……样样都是于敏心头所爱。
在三姑奶奶家,于敏不仅吃得开心,还能见到像“开心果”一样的表叔,这让于敏对那里十分向往。
这天,于敏又跟着妈妈和姐姐来到了三姑奶奶家。
大快朵颐之后,于敏发现表叔还没有回来,心里有些失落。
是什么声响?于敏一抬头,门口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从门口到于敏坐的地方,不过七八米远。于敏一眼就认出了表叔,可表叔却眯着眼睛。
表叔就像在演戏一样,挨个走到屋里每个人的面前,特意凑得很近去看,然后才唤出这个人的称呼。
性格有些内向的于敏笑出声来。
姐姐帼秀起身,想去拉表叔坐过来,却被于敏按住了。于敏觉得好玩,他想让表叔继续“演”下去。
“哦,你是小敏,怎么笑得这么开心?”表叔终于发现了他。
看着表叔一本正经的样子,于敏捂着肚子笑,上气不接下气。
表叔也笑了,他笑得很腼腆。他明白,可能是因为自己高度近视,又不爱戴眼镜,这一番滑稽的动作和表现惹得大家发笑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拉上于敏的手,带他们去院子里玩。
在战乱频仍、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的日子里,这一点点甜,让所有人都乐在其中,开怀大笑,尽情享受难得的欢乐和放松。
可就连这一点点快乐,也要被夺去。
又一个周末,于敏再去三姑奶奶家,刚进院,就听到呜咽和哭泣声从虚掩的房门里传出。他皱起了眉头。
推开门,看到亲人哭作一团,却不见表叔,于敏大声叫:“表叔!表叔!你在哪里?”听到于敏的声音,母亲哭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叔叔们告诉他:表叔偷偷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被俘后遭日寇杀害了。
于敏难过得大哭起来,他更痛恨日本鬼子了。此时,他多么希望自己就是小说里的英雄人物,能挺身而出、奋勇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