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耕地总量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物质基础。在交通项目沿线同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可以确保项目实施前后区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实现项目自身占补平衡,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完善耕作层剥离利用体系,保护优质耕作层

耕作层是耕地的精华,耕作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本研究提出构建交通项目沿线表土剥离、调配和利用一体化技术,确保优质耕作层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加快土壤熟化和各类耕地提质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的耕地、粮食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交通基础建设,节约交通项目建设成本

一直以来,用地审批难、用地成本高等问题都是制约交通项目建设的因素。本研究探索的在交通项目沿线一定范围内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不仅可以破解交通项目用地难题,而且可以促进交通项目建设节约耕地开垦费、临时用地复垦费等成本,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积极意义。

(四)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本研究将交通项目建设与乡村产业、乡村规划衔接起来,对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

二、研究目标

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及切实加强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为指导思想,从解决交通项目建设的占地与补地技术融合度低、表土剥离时空匹配度低、临时用地复垦利用难等实际问题出发,以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生态化、促发展的绿色交通线路为目标,统筹考虑交通项目沿线区域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提质改造、临时用地复垦、产业融合等方面工作,创新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模式,实现项目自身占补平衡、规范用地,促进交通项目沿线区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并以崇爱高速沿线土地综合整治为对象,将其建成示范工程,以期对广西乃至全国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研究内容

(一)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时空配置技术研究

针对交通项目面临的占补指标无法落实导致的用地审批难问题,以实现交通项目沿线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质量为基本目标,全面分析交通项目沿线开展土地开发、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表土剥离等工程的潜力与可行性,同时结合当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现状和项目沿线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在交通项目沿线一定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空间布局规划和时序安排,并结合项目占地表土剥离工程,研究表土剥离、调配和利用一体化关键技术与模式,将项目剥离的表土优先用于本项目的新增耕地和耕地提质改造工程,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交通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需要。

1.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划定及项目选址研究

针对交通项目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且占补平衡难以落实的问题,以确保项目实施后区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为基本目标,从自然、生态、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多角度综合考虑,并合理利用沿线工程弃土和剥离表土,构建土地开发、复垦和质量提升(旱改水)潜力评价体系,评价项目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土地整治潜力及其分区,基于评价结果划定交通项目沿线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范围,择优布设土地开发、提质改造、复垦等土地整治项目,总结提出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划定及项目选址技术标准。

2.交通项目建设与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同步融合实施技术研究

针对交通项目涉及区域广、工程周期长,以及沿线地貌类型多样、土壤条件复杂等特点,以确保交通项目建设和沿线土地综合整治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为主要目标,兼顾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从分析交通项目建设和沿线土地综合整治施工工艺的联系与差异出发,研究与交通项目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时空布局相匹配的土地整治与复垦技术,找准交通项目施工和沿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的契合点,创新交通项目建设与沿线土地综合整治同步融合实施的技术体系和施工流程。

3.交通项目沿线耕作层剥离、调配和利用一体化技术研究

针对以往耕作层剥离利用存在时空差异和技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从开展交通项目沿线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耕作层土壤调查评价出发,分析项目区表土剥离潜力,结合土地整治及交通项目契合点,剖析表土剥离、运输、储存、回覆等环节和工序的复杂性及关键难点,研究交通项目沿线耕作层剥离、调配和利用一体化关键技术,规范技术方法和施工工艺。

(二)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转型利用研究

针对目前交通项目临时用地选址难以落地、对土地破坏严重、审批难、复垦难度大等问题,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兼顾建设项目施工条件和施工成本,根据各类临时用地的利用特点,将临时用地与土地开发、耕地提质改造、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需求等进行统筹考虑,研究临时用地转型利用模式与技术。

1.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布局优化研究

交通项目临时用地的选址与布局要以不占或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为基本原则,根据取土区、弃土区、施工场站等不同类型临时用地的特点,结合施工便利条件,分别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方面是从复垦后增加耕地面积和提升耕地质量的角度,结合地形、水文、土壤、农田基础设施等相关要素,考虑复垦后耕地面积增加和质量提升的潜力,构建备选临时用地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临时用地复垦利用的适宜性,遴选确定临时用地范围。另一方面是从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综合考虑合理利用临时用地解决项目沿线布局的服务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口岸贸易市场、旅游设施等产业用地的需求问题,以及利用临时施工便道便桥解决农村道路通达性差、农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提出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布局优化方案。

2.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转型为耕地的复垦技术研究

针对临时用地分布零散、单地块规模小和对地表景观改变较大等特点,以减少生态破坏、增加耕地面积和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全面分析取土区、弃土区、施工场站等临时用地所在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对部分地类为园地、残次林地的地块,结合不同临时用地类型的施工工艺特点,探索将其复垦为耕地的可行性,并研究不同条件下临时用地区域的地貌重塑与土体重构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和地力培肥技术。

3.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转型为建设用地的利用模式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交通项目沿线临时用地绝大部分位于乡村,临时用地的选址应当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优质耕地为基本原则,使其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组成部分,衔接乡村振兴规划。将需要硬化的施工场站、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选址于沿线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区域,待临时用地使用期满和交通项目施工期满,即可改做乡村道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交易、服务区、旅游设施等用途,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bsnnNUltDEqczLjshHN9g/TgSMXcezLdHIW/27+dZBrzto7eOHVPu2JfurtmIu9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