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同时期的鲁国

1
论猜疑 小人羽父

我们说一下同时期鲁国的故事,鲁国是个讲礼的国家,就说一下礼方面的事。

鲁国首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鲁。鲁国下传第十四代国君,是鲁隐公。这是春秋时代鲁国第一任国君。

鲁隐公其实不是嫡长子,而是姬妾所生的庶子。他还有个弟弟,名字叫做允,是正夫人所生的嫡子。按理说,这个弟弟更尊贵。

当初老国君去世时,公子允年岁较小,还是个小孩儿,鲁隐公岁数比较大,就让庶出身份的鲁隐公继位当了国君。公子翚,字羽父,也是公室贵族,隐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他去见鲁隐公,说:“公子允地位比你尊贵,是正夫人生的。如果你留着他,早晚有一天他会抢你的位置。不如狠狠心,把你的弟弟杀了。”

羽父提出这个建议,主要是为了讨好鲁隐公,以便升官。但是鲁隐公比较厚道和退让,拒绝了这一提议。

羽父碰了一鼻子灰,就回去了。因为鲁隐公没有听他的,他就怨恨了鲁隐公。于是他就反倒去找公子允,对公子允说:现在国君给了我一个秘密使命,他因为自己是庶出,你是嫡子,他想让我刺杀你,这样他的君位可以安稳的坐下去。

这完全是诬陷。

公子允听后大惊。于是在羽父的劝说下,同意了。羽父就去刺杀了鲁隐公。刺杀之后,公子允继位,成为鲁桓公。

羽父讨好鲁隐公,但鲁隐公不赏识他,不看重和采纳他的意见,于是羽父就开始怨恨乃至背叛。这种行为,当然使得他就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

我们通常都说要防着小人,就是这样“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人。鲁隐公就是死在这样的人手里的。羽父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小人。这样的小人更可怕。

讨好型人格,因为别人认可他就骄傲,因为别人否定他就气恼。而成熟完善的人格,不会受外面这么大的影响。

2
论礼节 主持王室大婚

桓七年(公元前705年)的春天二月,鲁国人焚咸丘。咸丘在山东巨野附近。鲁国人火烧这里的山林,目的呢,则是把野兽从林木里驱赶出来,从而打猎。

鲁国是个礼仪之邦,下一年春天正月己卯日(十四日),鲁国举行烝祭。烝祭是祭祀先君或先王的。时间一般是在秋收之后,用谷物和牺牲献给先君的在天之灵,告诉他们今年收成还不错,您也尝一口吧。

在世袭时代,权力的来源在于祖先,如果对祖先都满不在乎,不但这是吃水忘了挖井人,也削弱了君主的权威。尊父权威,扩展起来,就是尊君权威。

接着同年,周桓王派大臣祭公来鲁国了,原因是周桓王要娶媳妇了,娶纪国的公女季姜。周桓王是天子,地位高,所以婚礼的模式就有区别。如果天子直接跟人谈婚论嫁,对方就跟自己平级了。所以天子不自己主婚,而托下面的诸侯来为他操办。这里就委托鲁国。以为你天子要娶的是纪国公女,纪国就在鲁国附近(今寿光,靠近烟台)。纪国相对小,在政治上就依靠鲁国。

于是,鲁桓公把纪国的闺女接到本国(曲阜),交给等在这里的周桓王派来的大臣祭公。祭公高高兴兴地把纪国闺女接去了洛阳当王后。由鲁国派人去纪国聘娶,显得似乎是同级别间的婚嫁了。

这里处心积虑所要体现的,也是级别的对等,彰显更高级贵族的排他性,因为你地位不够,连见都见不到,那么更高级贵族的威重就大了。同样,后代的商人有钱,但更高等级的衣服他不许穿,这种礼又把他压低了。

3
论男女 鲁庄公挑战鲁国的礼法

这是鲁庄公挑战鲁国礼法的故事。

庄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冬天,鲁庄公的母亲文姜去世了。在安葬完母亲后,鲁庄公亲自到齐国,求聘齐国宗女,做自己的夫人。

鲁庄公少年时,一次在一个游览用的台子顶上,看见下边人家的院子里有个闺女,非常漂亮。鲁庄公当即堵住人家女孩,进行自我介绍。

女孩吓得哇呀一下就跑。鲁庄公在后面追,女孩逃进院门,把大门一闭。鲁庄公在外面反复许诺:“你跟我好吧,好了以后,我叫你做夫人。”夫人当然是个很大的官儿,这女孩对于当国君夫人,很有兴趣,而且鲁庄公长得也是“美目盼兮”(《诗经》上对他的形容)。女孩说:“你发誓。”

鲁庄公就捋起袖子,用刀子割出血来:“我要不娶你当夫人,有如日。”

于是,女孩把门打开了,叫鲁庄公进去。

鲁庄公把这女孩(名叫孟女)从家里接到公宫,要立她做夫人。但是母亲文姜却不同意,因为孟任不是贵族家庭出身,不配当夫人,当妾还可以。夫人最好还是从齐国选,这也是礼,事关级别的问题。

但是鲁庄公又任性,就拖着,硬是不去齐国娶正夫人,直拖了十多年。如今母亲死了,鲁庄公都三十五岁,这才去齐国娶媳妇。

随后,齐国宗女——齐姜来了。当时贵人在场合上见面,手里要捧着东西,互相施礼。鲁庄公叫宗亲妇人在婚礼上与齐姜相见时,也要手执着币帛,这样更隆重些。

大夫御孙忙又说:“这也不行啊。贵人相见,是要手执物品以示诚敬,诸候执玉,太子执帛,卿执羊羔,大夫执雁,士人执野雉,庶人执鸭子,以此标明等级。而妇人呢,从宗亲到以下,依其贵贱,不过是执榛子、栗子、枣和肉干而已,这就是礼。如果婚礼上叫妇女也跟男人一样,也执币帛,那么男女就无别了。男女之别,是国家的大节,国君乱此大节,如何使得?”

也就是说,女的要低于男的,这在婚礼仪式上的亲戚们中手捧的物件体现出来,如果男女平等了,鲁国就要亡国!

鲁庄公没有接受这些谬论,拒绝了御孙的意见。在反对男女对立这一点上,鲁庄公是第一人。

除了这事,其它事情鲁庄公也有不按礼法来的。于是第二年夏天六月二十七日,太阳出现日环食。鲁庄公就命令击鼓,吓唬天狗。并且宰杀牛,用牛来祭鼓。结果这又违背了礼。按礼,只有正月时候出现的日食,才在朝廷击鼓,以祈祷。因为正月是纯阳,天却黑了,需要赶紧拯救太阳。其它时间,则不需。但鲁庄公也没按这规矩来。虽然是礼仪之邦的鲁国,鲁庄公也并不拘泥。

4
论欲望 庆父的野心和鲁国的混乱

这是庆父伦理和权力欲失控的故事。

鲁庄公从前跟小妾孟任相好,为了她,到了三十五岁,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从齐国娶了媳妇。这时候,鲁庄公和他的小妾孟女(就是民间来的)所生下的公子般,已经二十来岁了。

庄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夏天,鲁国又不下雨了,于是搞了个雩的仪式,就是求雨仪式。这个仪式挺复杂,于是鲁庄公先到梁氏家里来学习,由梁大夫给他和群臣讲解具体步骤,鲁庄公和大家穿着礼服,在院子里来回彩排。

鲁庄公的儿子公子般也跟着到这儿演练。

梁家的闺女也出来旁观,梁氏女儿很漂亮,公子般就产生了那种初恋的感觉,跟她聊得特开心。随即,继续排练。院子外面,是众人的车马,公宫的圉人,也就是马厩的班长,名字叫荤,就站在墙外,从墙头露出脑袋,看里边。结果,这马班班长也看上了这梁家闺女了,还从墙头唱流氓歌曲挑逗人家。公子般知道了,气得半死,说:“好你个马夫,敢抢我的马子!”于是跑出院子,按住这马夫狠揍一顿。

鲁庄公随后提醒公子般:“你不如杀了这马夫。这个人我知道,他是不可鞭打的,他是个狠人,力气还特大,能把城门扇扔出一丈远。”意思是,你打了他,就不如干脆杀了他,以免他报复你。

公子般也不知是不以为意,还是忙不过来,就没杀。没过几天,鲁庄公四十五岁年纪,又突然病倒了,眼看要撒手人寰。

鲁庄公躺在床上,他的三弟叔牙跑来问病,鲁庄公问:“我如果不幸死去,谁来接班好啊?”

叔牙说:“二哥庆父就很有才。”

鲁庄公点点头。鲁庄公是长子,庆父是二弟,叔牙是老三,老四是季友。所谓伯仲叔季,老大到老四的称谓。老二庆父和老三叔牙都是妾生的,跟鲁庄公属于同父异母。老四季友则据说是鲁庄公的亲弟弟,是鲁桓公和文姜生的。

随后,老四季友也来问病了,鲁庄公问季友说:“我若不幸了,谁来接班好啊?”

季友说:“我愿以死奉公子般接班。”

鲁庄公点点头,说:“可是,刚才叔牙说庆父很有才。”

季友就不说话了,出去之后,心中大怒,这老二是要篡位啊,老三叔牙还支持他。

确实,庆父是有这样的野心。

于是季友以国君鲁庄公名义给叔牙下命令,叫叔牙到金咸巫氏家里去办事。金咸巫氏是个巫师,专门给人祈求治病的,也熬制毒药。叔牙听说是国君命令,不敢不来。来了之后,金咸巫氏早已接了季友的指令,拿出一杯鸩酒,对叔牙说:“你把这喝了。”

叔牙说:“这是什么酒?”

金咸巫氏说:“喝了就知道了。你喝了的话,你的儿子还可以受封作官,不然,你自己死,儿孙也废掉了。”

叔牙明白了,只得喝了。出去往城里走,不等到城门,就毒发而死。

他的儿子,则按照承诺,被立为叔孙氏,也是卿大夫了。

八月五日,鲁庄公终于病死。儿子公子般给他发丧,等待丧事办完后继位。

按照礼制,诸候国君死后要过五天才殡殓,之所以要等五天,是要确信国君不会复活,然后才装进棺材。装殓后的人不立刻发丧下葬在城外,需要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停灵放着,接受诸卿大夫进来祭吊,儿子们也要倚庐守灵五个月。

公子般于是出离公宫,到大夫党氏的家里住着。这就相当于倚庐守灵。表示孝子没有心思住好的地方了,改住破的地方。但是,党氏是普通家院,不如宫中防守严密。

于是,鲁庄公的二弟庆父开始活动了,他跑去收买那个马厩班长荤(就是曾经因为调戏梁家闺女被公子般鞭打的那个),于是,这马夫跳墙钻进党氏家院,月高风黑,把公子般杀死了。

嗣子居然被人暗杀,朝廷立刻大乱。老四季友害怕了,赶紧逃奔陈国。

庆父和鲁国卿大夫们一商量,把鲁庄公和齐姜夫人的媵人(陪嫁来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公子启,立为国君。大号鲁闵公,时年才八岁。

我们通常的认识是,长子都能顺利继位,但那是明朝清朝时的印象,而更早的时候,贵族的力量强。贵族就也不闲着,总会和君主的儿子们交结,于是扶植次子们,打掉长子。庆父就是这样的贵族。家里的亲戚们,会跟小儿子好,这是贵族们寻找存在感的办法。就像公司里的副总们,总想扶植大领导之下的另一个人。所以,公子们博弈的关键,则是谁跟贵族们(亲戚们)关系结得更多更厚。这种向贵族拉选票,也算是组织内的一种贵族民主吧。

5
论知足 庆父的不知足

庆父的故事还在继续。鲁闵公继位后(公元前661年)秋天八月,齐桓公和鲁闵公(八岁),在落姑相会,表示齐国支持这个国君。看着鲁庄公身后,落成这个样子,齐桓公也不禁感慨。

这次会盟,鲁国大夫向齐桓公提出请求,希望齐国出面,把逃亡在陈国的季友(鲁庄公四弟)给召回来。齐桓公同意。于是,派人去陈国召季友。有了齐桓公撑腰,季友也不怕回国后被庆父害死了,勇敢地跑回鲁国。

季友回来以后,等于是庆父多了个敌人。但是季友跟本不敢轻举妄动。庆父把持朝政。

冬天,齐国派仲孙湫来出使鲁国,仲孙湫回国之后,齐桓公问他:“鲁国怎么样了,小国君这么小,下面人相互不和,情况还稳定吗?还会再有难吗?”

仲孙说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齐桓公说:“是吗?那怎么才能除掉庆父呢?”

仲孙说:“也不用什么办法。让他自己折腾,造得孽多了,自己就死了。”

齐桓公点头,又问:“那寡人能趁机吞并鲁国吗?”

仲孙说:“不行啊。鲁国人讲究周礼。周礼就是一颗大树的树根,树根不动,树叶就塌实,你就颠覆不了它。像鲁国这么讲礼的国家,主公一定要亲昵和帮助它,才是霸主的本份啊。霸主不是不可以灭国,但一定是灭那些昏乱的国家。”

齐桓公点头。

次年,鲁闵公十岁了,庆父决定杀死这个挡道的孩子。鲁闵公的老师是个财迷,抢了大夫卜齮一块庄稼地,卜齮来告状,鲁闵公当然向着自己的老师,卜齮就怒了,恨上了鲁闵公。

秋天八月,庆父就就唆使卜齮,半夜钻到鲁闵公的宫中小门埋伏着,正遇到鲁闵公出来,把这个无辜的孩子给杀了。

九月,鲁国的国人对庆父接二连三的暴行表现出极大愤慨,迫于国人的压力,庆父出奔到莒国。

鲁国的事情闹得这么乱,齐桓公立刻派出维和部队,由高奚统领,进入鲁国。鲁庄公的四弟季友,把鲁庄公和另一个小妾成风生的儿子公子申立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得到齐国维和部队的支持和认可。高奚与鲁僖公盟誓。

齐军又替鲁国修城,以免诸候或强盗趁乱侵袭。随后,高奚带着齐军回国。

鲁僖公任用季友执政。鲁僖公和季友下令,给莒国国君送去贿赂,要求莒国引渡庆父。庆父被押送前往鲁国,到达蒙山南面的泗水河畔,齐鲁交境上。

庆父暂时住在边境,派公子鱼前往曲阜给自己求情。子鱼到了曲阜,鲁僖公和大夫季友说:“不惩办庆父,将来就无法引以为戒。”于是叫子鱼回复庆父,请庆父自杀。

子鱼返回境上,不好意思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狼狈不堪的庆父,就站门外号啕大哭。庆父听见了,说:“这是子鱼的声音啊。”就全明白了,于是找了个树杈,上吊自杀了。

俗话说“不做过头事,不存不足心”,庆父全都违法了这些。做事他做的过分,杀了一个国君的太子还不够,又杀了一个国君。一而再,国人再也容忍不了他的。而他人心不足,当个享乐的贵族还不够,非要以庶子的身份争当国君。而这在礼法传统下,不论国内还是霸主齐国,都是忌讳的。如果齐国容忍他开这个头,那列国的庶子都会效法。在大环境对他并不有利的情况下,也不知他哪来的这些勇气。可能还是被“不足心”,也就是欲望给迷惑了吧。节制退让应该是贵族的美德,也是保身处世的技术。

按理说,庆父犯了这么大的罪,他的儿子重则被株连,轻也要废为平民,但是鲁僖公和季友,还是立了庆父的儿子公孙敖为贵族,称为孟孙氏,以示体恤。公孙敖于是做了大夫,后来也世代为卿,是为孟孙氏。

季友的子孙也世代做卿,这就是季氏,或季孙氏。叔牙的儿子,也世代为卿,为叔孙氏。

伯仲叔季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孟是庶子中的老大,所以庆父的儿子叫孟孙氏。可能庶子的老大相当于嫡子的老二吧,所以孟孙也叫仲孙。

庆父、叔牙、季友,都是鲁桓公的儿子,所以鲁国为标识这三家贵族,也管他们叫“三桓”。以区别其他的国君的子嗣派生出的贵族。三桓后来成了鲁国的主力家族。

莒国人因为曾经履约引渡了庆父,这时候就到鲁国来索取贿赂。鲁国人不肯给(或者也许是莒国要的太多了)。季友反倒带兵把莒国人打了一顿,俘虏莒国君的弟弟。

季友前后有功,鲁僖公就把汶阳之田和费邑,赐给季友做封邑封地。季友一下子就很富了。

僖十六年(公元前644年)三月,鲁国的执政官季友,死去了。随即,叔牙的儿子公孙兹,也是卿大夫,也死去了。他们的儿子又接班,延续季孙、叔孙的贵族家——在当时,家这个字,就是贵族专用词。

6
论劝说 柳下惠找到我们对敌人的价值

这是柳下惠的辞令的故事。

僖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春天,鲁僖公和莒国国君、卫国大夫宁速,在向地会盟。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已经不再能号令诸候了,鲁国就想跟中原北部的卫国和山东南部的莒国搞个联盟,从而加强自己的国家安全。

齐孝公听说了,认为鲁国是挖我的墙角,于是带兵南下,讨伐鲁国,进入鲁国北境(齐国在山东北部,鲁国在南部)。

鲁僖公慌了,派出大夫柳下惠,以辞令劝说齐孝公。

柳下惠在北境遇到齐军,求见齐孝公。齐孝公问:“你们现在室如悬磬,野无青草(正在闹旱灾),怕不怕我们啊?”

柳下惠说:“不怕。我们靠的是先王之命。从前我们的老祖宗周公和你们姜太公(姜子牙)受命一起夹辅王室,俩家说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誓词放在了国家档案馆里。您的爸爸齐桓公纠合诸侯,专门为诸侯排忧解患,弥补缺失,发扬姜太公辅佐周室的精神。现在您又在位,诸侯都望您遵循桓公旧业,我们国家因此都不加守卫,心说弃废先王之命,怎么对得起先君啊,您一定不会这样。我们两国祖上都是相好的,何必打架呢,对诸候影响不好啊。”

齐孝公听了,觉得自己不能不孝,就灰溜溜地撤军跑回去了。

这次柳下惠的辞令,就是抓住了齐孝公实力有限,需要鲁国配合这个弱点,于是强调鲁国和齐国的历史友好关系的意义,来说服他。正是因为鲁国有其自身价值,通过辞令彰显这一点,才能说退齐军。

齐军退去以后,鲁国人怕齐孝公还来,干脆南下向楚国请求发兵来帮自己,去打齐国。楚成王高兴,当即与鲁国结盟,发出楚军,与鲁军联手,北向出兵占领齐国的谷邑(今东阿),并留楚申县县长带兵辅驻。齐国国内见状,齐桓公的七个二等儿子(妾生的),跟齐孝公决裂,出奔楚国,被楚国封为大夫。

鲁国就此倒向了楚国。

鲁国这个二等国家,也有自我保全的策略,每次齐国来欺负他,他不是找霸主晋国,就是求南方霸主楚国。这是它的“三体策略”吧。小国的保全之道,就是如此。 45lSwNq0S0riaPdk0rsTGcU9X2n/3JrUpBIO6DTBYWVCFDsvdKYwRj+tIPwQfW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